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汉书》虽为司马迁设传,但对司马迁的生卒年及死因均无明确记载。而《司马迁传》前后的《张骞李广利传》和《武五子传》等篇对于他们的卒年记载多较明确,为何对司马迁生卒年及死因略而不书 ?窃以为,当是由于缺乏材料,难以确定所致。对此,可以从司马迁在当时的处境、统治者对司马迁的态度等诸多方面进行推断论证。 一、司马迁的境遇   《史记·太史公自序》中,司马迁追述了祖上的辉煌,然自秦以来,司马氏家族仕途渐落。司马迁八世祖司马错、六世祖司马靳尚为名将,至其高祖司马昌则为铁官。入汉,司马迁曾祖司马无泽为汉长安市长…  相似文献   

2.
论司马迁的自由经济思想及对儒道的态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涛 《河北学刊》2001,21(1):94-98
司马迁的经济思想以其自由主义的经济理论为世人所瞩目。对于司马迁的经济思想,学界多认为是来自于道家。本文论证了司马迁的经济思想应是源自于对孔孟自由经济思想的继承,同时分析了司马迁对儒道的不同态度。  相似文献   

3.
司马迁在<史记>中,不遗余力地抨击暴政,讴歌正义,后人们对司马迁形成这样的认识:司马迁就是平民的大众的史学家,他和统治者是对立的.确实,司马迁曾无数次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摇旗呐喊,但是不要忘了这焦灼的呼喊有一半忧的是汉家天下.司马迁写<史记>,就是要从宏观上为大一统的汉朝构建与之相应的文化层面的政治伦理秩序.<礼书第一>有助于我们更深入的了解司马迁的思想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4.
成琐在1991年第4期《人文杂志》发表如题文章,对司马迁由受宫刑到愤而著书的心理过程进行了分析。由于司马迁所遭受的是宫刑,所以作者首先从分析司马迁的性心理入手。指出到司马迁时代,对生殖器的羞耻意识已沉积在每一民族成员的意识之中。生殖器被阉割,对司马迁这样一个自视甚高的人,不能不是奇耻大辱。同时,对司马迁这样已有过性生活体验的人,他的被阉割必然要造成极大的  相似文献   

5.
司马迁在《史记》中,为出身布衣匹夫的“货殖”家立了《货殖列传》,肯定人们追求财富的合理性,宣扬了逐利求富的思想。班固站在儒家正统观念的立场上,把司马迁这种经济思想斥之为“崇势利而羞贫贱”(《汉书·司马迁传》)。如果我们去掉“崇势利而羞贫贱”的贬意,可以看到“崇势利而羞贫贱”恰好表现了司马迁卓然于群的经济眼光和进步的历史思想,所以我认为班固所说司马迁“崇势利而羞贫贱”是不恰当的,应该加以肯定。  相似文献   

6.
《学术月刊》1963年第11期上,刊载了刘炳福同志“司马迁的政治思想”一文。文章对司马迁政治思想研究中的一些非阶级观点的批判是正确的;指出司马迁“是一个地主阶级的思想家”,而不是什么超阶级的“人民的歌手”、“人民历史的开创者”,也是很对的。但是,在批判各种非阶级观点的同时,却有些把司马迁政治思想的评价简单化和绝对化了。这篇短文,不打算全面分析司马迁的政治思想,只想就刘文所存在的问题方面,提出一些意见,请同志们批评。  相似文献   

7.
史学名著《史记》的“互见法”是司马迁处理史料、表达史观、塑造人物的一个重要方法,它不仅显示了司马迁对客观史实的主观认识和倾向性,而且体现了《史记》整体性的严谨构思。注意到“互见法”在《史记》中的作用,我们对司马迁不  相似文献   

8.
《五帝本纪》是《史记》首篇,也是司马迁极用力之文。司马迁在《五帝本纪》的史料选择中除了采用儒家的经典《尚书》,对《孟子》也尤其关注。在《孟子》尚未成为经书而处于辅经地位的汉初,司马迁对《孟子》中有关尧舜题材的采纳,具有不同寻常的学术意义,这不仅表达了司马迁对史料选择的审慎态度,也传达出司马迁对《孟子》的儒家学术经典地位的最早肯定。  相似文献   

9.
生命极限的超越--试论司马迁理性生命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积淀和司马迁的遭遇,促使司马迁形成具有独特内涵的生命观.具体表现为对生命本体的体认和对生命价值的终极关怀.这是司马迁在自我创造、自我实现后精神的升华和生命力的勃发,是对生命极限的超越.  相似文献   

10.
几乎所有的《史记》研究者都注意到司马迁遭受宫刑与著述《史记》的关系,但是这些论述都还停留在一般性的描述、转译司马迁《报任少卿书》的语句和哲学认识论的层次上,而没有深入到司马迁的心灵深处,揭示司马迁从受刑到愤书的心路历程。本文拟分析司马迁受刑以后的性心理、伦理心理、人格心理与愤书偿辱心理。这四个层次是出于论述上的逻辑关系的考虑,而不是指司马迁的心理结构层次。  相似文献   

11.
李倩 《江汉论坛》2006,3(11):62-66
迄今为止,对司马迁的经济思想的研究明显不足。文章认为,从经济思想史的角度来看,司马迁在其不朽之作《史记》中将《平准书》、《河渠书》列入八书,并为古代的经济思想家和大工商业者专辟《货殖列传》,这就为中国的史学创造了一条必须记载经济活动的范例。本文从司马迁对商业都市经济的描绘及其重商观念、财富观念、流通观念、经营理论、货币理论等方面对司马迁的经济思想进行了深度阐析。  相似文献   

12.
略论司马迁的道家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萍 《齐鲁学刊》2000,(4):84-89
司马迁曾将自己的著史宗旨明确概括为“究天人之际 ,通古今之变 ,成一家之言” ,而他在贯彻这一宗旨时 ,又表现出明显的道家思想倾向。在“究天人之际”时 ,司马迁以道家的天道自然观为宗镜 ,主张顺天而动 ,同时突出人在历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扬弃了以天命为中心的神秘主义思想。司马迁强调人类社会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 ,志在“通古今之变” ,而这又是对道家辩证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本于道家的批判精神、人格独立意识和抱朴守真思想 ,秉笔直书的实录精神成为司马迁“成一家之言”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另外 ,在社会政治观、人生理想以及文章风格等方面 ,司马迁也颇得道家思想之沾溉  相似文献   

13.
司马迁在汉代被人们称为“良史之才” ,在后人对司马迁“良史之才”的论述中形成了一些评述良史的思想 ,如才识兼备、会通古今、经世致用等。后人尊崇司马迁为良史 ,这些思想也就深入人心 ,逐渐形成和丰富了中国史家的良史思想传统。这是中国史学上极其宝贵的思想遗产 ,对史学工作者提高自身素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们应当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4.
司马迁的生年问题,在上世纪50和80年代两度展开过热烈地讨论.根据<自序>和<报任安书>这些司马迁亲笔资料,再辅以<史记>、<汉书>之实"据",通过考证司马迁"仕为郎中、奉使西征"的年龄,报书任安的时间,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司马迁的生年是在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  相似文献   

15.
司马迁用《春秋》学谱系概括了先秦至汉代中叶的学术思想史,细致地描述出功利主义观念对 思想家的影响。我们从司马迁提供的资料出发,分析了《春秋》经传关系的内涵,清理了战国诸子与公羊 学的关联,最后归纳出汉代公羊学的基本主题以及司马迁的思想史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司马迁贫富观形成的历史条件、贫富观的积极意义和根本矛盾进行论述。认为其形成的历史条件首先是当时商品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其次是商业资本有了一定的实力;再次是西汉政权对社会经济实施了有力的干预,以及西汉时期的社会观念和社会风气等对司马迁的影响。司马迁的贫富观有其积极的意义:如初步认识了物质利益原则等经济规律,体现了对人的个性的尊重,对封建等级制度的强烈不满等。当然,司马迁的贫富观也有难以克服的自身矛盾。  相似文献   

17.
司马迁的故乡在汉代左冯翊夏阳县,即今陕西韩城市,这已为多数史学家所承认。但是,具体出生地究竟在哪个村镇?史家却有几种说法:一、郑鹤声认为司马迁诞生在芝川镇(《司马迁年谱》)。胡佩苇、季镇淮和郭维森同此说。二、王国维认为司马迁诞生地在华池(《太公行年考》)。三、康行(亻间)认为司马迁诞生在高门(《康熙韩城县志》。四、高健认为司马迁诞生在龙门寨(《韩城胜迹之冠》,载《文物  相似文献   

18.
在《史记》中,司马迁刻划了许多人物,尤其是悲剧式的英雄形象,体现出司马迁的生死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立名者,行之极也”(司马迁:《报任安书》)。建立功业,扬名后世,是司马迁终生追求的目标,也是其衡量历史人物的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19.
<正> 郭锡良先生等编著的《古代汉语》(北京出版社出版),选了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一文,对文中的字词语句作了非常精当的注解。但我们发现其中有一处断句和一处注释还应进一步探讨,故提出商榷。《报任安书》是司马迁写给他的好友任安的一封长信。在信中,司马迁以激愤的心情叙说了自己遭祸的原因和冤屈,倾吐了遭受宫刑后的苦恼和愤懑心情,并且说明了自己之所以隐忍苟活,是想要坚持完成《史记》一书的创作。这封信是研究司马迁生平、思想的重要资料。这一处断句和一处注释涉及到对司马迁遭祸因由的理解。请看下面这段原文的断句和注释:  相似文献   

20.
司马迁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他的史学和文学名著《史记》中包含了卓越的经济思想。《货殖列传》是集中表现司马迁经济思想的名篇。它是为春秋末到汉代初年以工商业致富的人立传,记述他们的言论,事迹和这一时期工商业的发展,反映了司马迁对社会经济问题的一系列看法。现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