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人格是个体行为的全部本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是个体实现社会化的过程;"人格建构"其实是个体"自我品质"与"自我行为"的不断建构过程,由于个体在家庭、学校、社会等环境中的"榜样群体"、"教养方式"、"人格典范"不同,导致了儿童在社会化中所获得的"人格烙印"也就不同。笔者根据长期的跟踪调查与行为研究,将儿童社会化"人格建构"中具有代表性的"人格烙印"分为:类植物"人格烙印"、类动物"人格烙印"、传统"人格烙印"及理想"人格烙印"。  相似文献   

2.
论行政人格的基本类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格是与自我密切相关的概念。行政人格包含个体人格与群体人格,是两者的统一。个体行政人格强调行政人员个体化特点,强调个体对行政道德规范的遵守;而群体行政人格是行政人员群体在心理结构、角色规范、价值取向等方面表现出的共同特点。因此,我们可以从人格自我同一性过程的变化规律、人格主体把握必然获得自由的发展程度、人格主体对社会角色要求的遵从程度以及行政的政治特征这四个方面对行政人格的类型进行划分,以探求行政人格形成和发展的规律。这将有利于我们发现、获得对行政人员进行社会调控,或帮助行政人员提高自我修养、建立健康行政人格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人格是与自我密切相关的概念。行政人格包含个体人格与群体人格,是两者的统一。个体行政人格强调行政人员个体化特点,强调个体对行政道德规范的遵守;而群体行政人格是行政人员群体在心理结构、角色规范、价值取向等方面表现出的共同特点。因此,我们可以从人格自我同一性过程的变化规律、人格主体把握必然获得自由的发展程度、人格主体对社会角色要求的遵从程度以及行政的政治特征这四个方面对行政人格的类型进行划分,以探求行政人格形成和发展的规律。这将有利于我们发现、获得对行政人员进行社会调控,或帮助行政人员提高自我修养、建立健康行政人格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中国文化传统对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负面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文化传统对培养创新人才的负面影响表现为逻辑上的递进过程,由家庭对个体的极权笼罩,到个体的自我压缩,再到个体的不发展,最终由集体的铲平主义完成了中国文化传统对个体完善人格与创新能力的抹杀。  相似文献   

5.
自我效能感理论、认知-情感人格系统理论、自我不一致理论和调节焦点理论以及双维情绪模型是具有代表性的有关人类自我调节机制的解释性理论。其中有关情绪的作用和价值的部分是我们研究的重点。用全新的视角,遵循"中庸理性"思路来思考情绪在个体自我调节行为中所扮演的角色。我们不能再忽视中庸思想对于现代心理学研究的启示,尤其是对于个体自我调节行为的研究上。  相似文献   

6.
人学和人的个体研究要走出新路,我们首先要在理论资源、在思考的出发点上拓展视野。历史上的思想家们,如笛卡尔、洛克、休谟、黑格尔等分别从人格、自我、个体性、或“此在论”等各个角度来研究人的个体存在,我们必须把这些理论资源整合起来。另外,传统哲学对人的个体研究主要是人格或自我的同一性,也就是本质问题,现代哲学则把价值问题推向前台,而马克思主义推动人学和人格自我的研究向实践论的形态转变。我们必须把本质论、价值论与实践论的研究统一起来。再者,我们的研究必须能够回应这个时代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成果所提出的问题和挑战。我们还要对社会现实生活中一些突出而敏感的人格论问题,对人格文明建设问题等开展批判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基于脱贫摘帽地区586份调查数据,从心理动力场理论视角研究社会帮扶对脱贫农民生计发展内生动力的影响,考察感知社会支持和知识吸收的中介作用,及其与主动性人格的中介效应。研究表明:社会帮扶对激发脱贫农民主动性人格、生计发展自我效能感有显著正向影响;在感知社会支持和知识吸收的中介作用下,主动性人格在社会帮扶与生计发展自我效能感之间的中介效应不显著,但感知社会支持与知识吸收在社会帮扶对主动性人格、生计发展自我效能感的影响中均起着完全中介作用,而且,感知社会支持和主动性人格、知识吸收和主动性人格在社会帮扶对生计发展自我效能感的影响中具有链式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进一步深化了社会帮扶与脱贫农民生计发展内生动力之间关系的认识,拓展了二者作用关系的边界条件,丰富了内生动力机制的理论研究,对增强脱贫群众生计发展内生动力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人格是个体行为的全部本质,大学生人格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它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所获得的"精神能量"对自我人格"建构"的过程.从"建构主义"的角度提出对大学生的"人格建构";构建了大学生的"人格能级发展理论";将大学生的人格发展"能级"划分为"三级六层"--能级由低到高,个体的"精神能量"也"逐级递高";愈到上层,进入的人数愈少;倡导高校人才培养的"人格能级发展模式";诠释各"能级"中的人格类型及特点.  相似文献   

9.
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环境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是指大学生个体从外界社会环境获得政治信息,学习社会主导政治文化和规范,完善大学生个体政治人格和政治自我的过程。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家庭、学校和社会传播媒介是影响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最主要的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10.
奥古斯丁、笛卡尔、海德格尔的思想是现代个体人格的重要哲学理论背景,从根本上体现了现代性危机产生的深层原因,奥古斯丁通过自我的"激进反省"实现了思想的一个转向,开启了对内在个体人格的关注;笛卡尔通过怀疑的方式来寻求认识的确定性,把确定性的基础完全建立于内在的自我,奠定了现代个体人格的心理基础;海德格尔则把内在自我的理性确定性转变为无理性的情感,确定性通过内在自我的发展走向了丧失确定性的结局,显示了以内在自我为基础的现代个体人格发展的逻辑终点,最终导致了现代性危机的产生。  相似文献   

11.
文章运用生态学的生态系统理论与生态位理论,提出了家庭生态系统、婚姻生态位与婚姻生态位交叉等理论,并运用系统论和生态位理论研究了婚姻生态位与家庭稳定的关系;并构建了一个新型的婚姻家庭生态系统,提出了高离婚率态势下当代婚姻的生态学经营策略。  相似文献   

12.
择偶偏好是个体的一种重要的社会行为与心理现象,它是个体择偶观念的具体体现。它一方面取决于个体的喜好和意志;另一方面它又是婚姻制度中较易受到外部社会环境影响的环节。本文从个体、社会两方面对个体择偶偏好的影响因素进行综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大学生树立正确恋爱观的启示,为学校的婚恋教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推进了农村经济的大发展和农村家庭经济生活的显著变化,植根于这个经济基础之上的农村婚姻家庭必然地大受影响农村青年的婚姻缔结方式和决定权趋于多元化;家庭功能中生产、消费、精神生活等功能不断增强,生育功能逐渐减弱;家庭结构由繁到减,家庭规模由大至小;家庭关系民主平等气氛加强,家族观念日渐淡化。重视和研究这种变化将会有力地促进农村小康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4.
婚姻家庭财产关系的法律调整应当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本文作者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施行后的社会反响为背景,就婚姻家庭法的立法目标、婚姻家庭财产关系的特性,以及此类财产关系的法律适用等问题表明了自己的观点,并对上述司法解释第五条提出了商榷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5.
婚姻家庭与个人及社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婚姻家庭和谐不仅有利于提高个人的生活质量,也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婚姻家庭的和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社会和谐的一个组成部分。文章提出了新时期和谐婚姻家庭的主要内容,指出了婚姻家庭和谐的意义及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6.
李土司家族是河湟地区最著名的土司家族之一,婚姻在其家族的发展中曾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分析和阐释其婚姻关系及其所产生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7.
青海省蒙古族的藏化现象,值得关注。由历史文献出发,检视元代乃至现代青海蒙古族军事、政治、经济与宗教势力的消长;以人类学理论的同化概念,辅以作者田野调查成果,探讨青海河南蒙古族的语言、宗教、服饰、饮食与婚姻家庭形式等现象,回馈比对西方对中国境內汉化的论述,可看出在自然生态环境、人文条件与政治社会因素交互的作用下,族群间接触的结果,突显着弱势少数民族求取生存策略的考量。  相似文献   

18.
我国婚姻立法将分居作为离婚判决的根据之一 ,没有将分居制度化。这不利于调整分居期间的婚姻家庭关系 ,实践中法官也不易操作。因此 ,我国婚姻立法应当参照国外立法经验 ,结合我国实际 ,建立我国的分居制度  相似文献   

19.
宋代昭德晁氏家族婚姻的特点一方面具有地域性的因素,另一方面又和当时的一些著名大家族联姻,这对于晁氏家族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同时,由于晁氏家族自身良好的文化素养,也对与其联姻的家族产生了重要影响。最终,这些家族形成了一个婚宦交游圈,成为当时社会文化发展与传承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20.
利用2013年、201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的混合截面数据,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OLS回归模型,从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二个维度,综合考察了社会资本对城乡老年人健康的影响,并检验了社会融合学说及网络关系学说两个理论.研究发现:个体社会资本与集体社会资本均对老年人的生理与心理健康产生显著正向作用,社会经济地位、收入和教育都对老年人身心健康有正向影响,性别和年龄会影响老年人的生理健康,而婚姻会影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家庭规模的影响作用不显著.但在考虑城乡二元结构差异时,个体社会资本对城市老年人的生理与心理健康影响不显著,而家庭规模对农村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产生显著正向作用.因此,需要促进城市老年人社会交往,提高老年人的社会经济地位,鼓励农村孩子常回家看看,共同营造一个“健康老龄化”的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