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德战争爆发,开辟第二战场成为盟国的共识.战争中丘吉尔一味推行地中海战略与斯大林要求尽快开辟第二战场南辕北辙,争论由此而不断,在利弊权衡上双方的心里都经历过转化;苏联据实谴责英国为地中海战略肆意拖延第二战场,就质疑是否具备尽快实现第二战场的条件问题,虽然从军备上、军事形势上、军事地理上言之成理,然而难以否认后勤准备不足所带来的难题;指责地中海战场未能起到第二战场的作用也过于苛刻;而称拖延的目的是希望苏、德双方在战争中相互厮杀从中渔利,显然不是一个严肃的话题.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为大英帝国的利益是丘吉尔的出发点和根本利益所在.  相似文献   

2.
开辟“第二战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一个影响战争全局的重大军事行动。苏德战争爆发后,前苏联处境极为不利。斯大林迫切要求英国尽快在欧洲大陆开辟“第二战场”,以牵制德军,减轻苏联压力,改变战场形势。但是由于英苏两国互相不信任,丘吉尔政府的战略重点在于保卫中东和地中海地区,开辟“第二战场”的客观条件尚不具备,所以1941年英国最终没有开辟“第二战场”  相似文献   

3.
第二战场的开辟对于整个反法西斯战争的结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的开辟打击和消耗了德军的军事力量,加强了苏美英之间的团结合作,减轻了苏德战场上苏军的压力,增强了欧洲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信心和勇气,从而保证了欧洲反法西斯战争取得全面胜利。  相似文献   

4.
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处境不利时,斯大林迫切要求英国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以牵制德国,减轻苏联的压力。丘吉尔先是以种种借口拒绝,继而又千方百计进行拖延。其拖延手法,一是迅速制定英国的战略计划,把战略重点放在中东北非;二是在美国参战后,想方设法把美国兵力吸引到西北非洲,不让它为苏联开辟西欧第二战场;三是在北非战场取得胜利后,极力主张开辟巴尔干战场,继续阻挠开辟西欧第二战场。结果,开辟第二战场一事被拖了近三年。  相似文献   

5.
对于联解体的原因,学者们众说纷纭。笔者以为导致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是意识形态的衰落。因为苏联是依靠一种新的共产主义或社会主义的思想体系建立并得以巩固的。而支撑苏联意识形态的重要支柱和证明苏联共产主义的学说正确性的主要论据便是苏联的国家经济。但是,苏联的国家经济并没有始终如一地繁荣发展下去,而是在国内政治、经济、文化等内部因素的共同作用和美苏冷战的外力推动下崩溃了。苏联国家经济的崩溃摧毁了苏联意识形态的重要支柱,瓦解了苏联共产主义的学说正确性的主要论据,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笔者主要通过对美苏冷战在苏联经济的崩溃中所起的外在推动作用的分析来解释苏联解体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二战后期,基于远东地区在战后格局中的特殊地位,美苏两国在太平洋战场上对此各怀鬼胎。日本政府宣布对《波茨坦公告》"默杀",美国随即将两颗原子弹投向日本,苏联乘机出兵中国东北对日本关东军予以毁灭性打击,日本遂宣布投降。军事失利、外交失败、国内政治和经济危机是导致日本投降的现实因素,而日本民族的等级观念和天皇制的保留是日本投降的理性因素。  相似文献   

7.
那是1952年,我们志愿军铁二师政治部驻在朝鲜平安南道长上里,我是师直的文教工作员。3月8日下午,我们直属队的11名女同志怀着喜悦的心情,乘军车去指挥所参加"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纪念大会。大家忘记了寒冷,说着、笑着、唱着,为去参加纪念大会而兴奋。一路上,目睹那累累弹坑、残垣断壁、一片焦土的惨状,不由得又使我们的心阵阵紧缩,更激起对美帝国主义的无比愤怒。  相似文献   

8.
<正>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夕,世界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美苏两家在日本问题上的合作与冲突,反映了盟国由合作走向破裂的历史演变,它们在对日出兵问题上的种种较量的结果勾勒出了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粗略轮廓。 随着大战的进程,中国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逐渐发生了变化,特别是到了1944年的下半年,日本打通大陆交通线,美国失去了原来希望能够用以轰炸日本的全部空军基地,中国本身又处于内战边缘。因此,罗斯福不再指望中国为将来反攻提供军队和基地,而是把兴趣转移到政治上,力阻中国内战的爆发,希望建立一个联合政府,使之成为战后美国的一个伙伴。  相似文献   

9.
周茜 《金陵瞭望》2009,(10):38-39
“在南京解放的历史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如雨花石般绚烂多姿、坚硬无比,却叉如无名草般默默无闻、鲜为人知,他们用智慧谱写了一曲如虹的浩歌,他们用行动成就了一页光辉的篇章。他们就是始终战斗在国民党心脏地区的南京地下党。”  相似文献   

10.
我的祖籍在山西平遥安固村,1949年4月,16岁的我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年部队移驻陕西省耀县,在黄龙山进行开荒生产。10月10日部队接到了"准备入朝作战"的命令,我们立即把收割庄  相似文献   

11.
东方问题在 18世纪末就已见端倪。在维也纳会议后短短 4 0年间 ,东方问题引发了一系列的国际政治危机。它是欧洲政治的重要内容。在克里米亚战争前的几十年间 ,英、俄两国的矛盾较为尖锐 ,他们在近东推行着不同的政策。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明清时期的小说,尤其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不仅为国人所喜爱,而且在西方,特别是英、美两国也广泛流传,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并掀起研究的热潮.其研究方法和学风、文风等诸方面多有新意,别有洞天,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3.
《阅读与作文》2011,(2):51-51
号声退敌1877—1878年的俄土战争中,土耳其军队向俄军阵地发起了猛烈攻击,眼看就要突破俄军的前沿战壕。这时,一位非常熟悉土耳其军队号音的俄军号手,突然吹起了土耳其军队的“退却”号。土耳其士兵闻之,以为是长官别有用意的调令,便掉头退了回去。俄军赢得了巩固阵地的时间。当土军明白过来后,良机早已错过。  相似文献   

14.
“相互依存”隐含着美苏双方在核对抗时代寻求生存的基本诉求。20世纪60年代,美苏双方从各自的全球战略利益出发,凭借着核威慑这个“万灵药方”,谨慎地维护各自的安全,使核威慑时代东西方关系缓和与对抗并存。①随着两大阵营内部矛盾的加深、发展中国家力量的兴起,美苏核对抗的成本逐渐加大,收益减少,国际影响不断减弱,多极化趋势日渐明显。由于世界格局的变化和美苏核力量对比的消长,促使美苏最终走出核对抗的困境。本文通过对制约美苏核对抗关系各种因素的分析,论述美苏核对抗困境与东西方关系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15.
外国留学生在学习汉语口语的过程中,经常出现受母语影响而造出了汉语病句的现象。笔者试图通过实际例子来分析这类错误,以便学生能够清楚地认识自己造病句的原因,养成良好的汉语造词造句的习惯,尽早说出地道的汉语。此文可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借鉴和经验。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迈进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在国家体系中的重要性和作用日益凸显.高等教育评估成为政府宏观调控高等教育、保证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在评估过程中政府行为直接影响到评估的方方面面.美、英、法三国政府参与高等教育评估的主要行为模式,对我国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参与、指导高教评估能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正> 波兰问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曾是反法西斯盟国内部极为敏感的问题之一。这是因为,波兰既是苏、美、英进行政治交易的筹码,又是一系列国际纠纷的重要根源。特别是苏、美、英三国,就波兰的疆界划定和战后的政府组成问题展开了反复的激烈的斗争。本文准备就这个问题来考察苏、美、英三国合作与冲突的条件、内容和性质。一一九三九年九月一日,德国发动了对波兰的进攻,仅半个月便占领了波兰西部的大片领土。苏联为了锻造抗御德国威胁的“东方”战线的第一个环节,也为了“收复”  相似文献   

18.
中国抗日战争建立了世界第一个反法西斯战场,也推动和促进了中国战场与苏联战场、太平洋战场相互支持格局的形成,从而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相似文献   

19.
太平洋战争前 ,英美奉行“先欧后亚”战略方针 ,在远东方面根本没有一个整体防御战略。太平洋战争后 ,英美在“欧洲第一”总战略不变前提下 ,不断调整其远东政策 ,特别对中缅战场的战略方针。但由于英美各国在远东地区利益差异及在缅甸问题上的不同态度 ,导致了盟军在中缅战场上的失利。  相似文献   

20.
美国在北非地中海开始实施“先德后日”战略并取得成功,与中国所付出的战略代价和所作的战略支持密不可分。这期间中国战场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没有减低,反而因盟国战略投入的不足而战略责任更加艰巨。中国战场的保持仍然是美国实施全球战略的基本前提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