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一、氐族的源起氐族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古老民族,但是由于古代历史文献中往往氐羌并提,因而使人们在论及氐族时产生了意见分歧:有的认为氐与羌是两个不同的古代民族;有的认为羌是大名,氐是小名;还有的认为氐仅是羌的一支,否认氐族的存在。我认为氐羌连称,这是因为他们以前属同种族或部落,当氐族产生后又互为近邻,同住于我国比较边远的西部地区而具体疆界不甚明了,加之不少地方羌人和氐人相互错居,才使后来的历史文献中出现了氐羌并提、氐羌互转的现象,所以氐和羌是应该分开来讲的。  相似文献   

2.
氐、羌在中国众多少数民族中地位特殊,历史上,氐、羌与中国古代很多民族之间都有关系。开展氐、羌的部落名号和姓氏研究,有助于追溯氐、羌两族的起源,理解氐、羌与各民族的关系以及氐、羌之间的复杂关系,进而有助于理解中国民族关系史上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3.
三十五年前,岑仲勉先生曾发表《<隋书>之吐蕃——附国》一文①,经多次阅读,感到所论为探讨古代藏族史提供了卓见。吐蕃为公元七世纪出现在中国青藏高原的藏族奴隶制王朝,与唐朝的关系极为密切。唐以前,汉文史籍中未出现吐蕃之名,这是否意味着公元七世纪以前,青藏高原西南地区尚处于部落分散、互不统率的境况呢?当然不是。根据藏文史籍所载,至迟在公元六世纪后半期,处于雅隆河谷(今西藏自治区乃东县、穷结县境)的悉勃野部落,已经统治了今西藏山南地区和控制了昌都地区之西部,建立了早期奴隶制政权。既  相似文献   

4.
论部落     
部落是原始社会的人们共同体,摩尔根的《古代社会》发表以前,人们氏族、部落不分,部落、部族不分。斯大林在《马克思主义和语言学问题》一书中讲到氏族语言发展为部落语言,而后部族语言、而后民族语言。学术界以此类推。认为氏族先于部落,有人甚至将氏族和部落视为两种历史形态或两个历史形态的民族共同体;还有的人反对称部落为民族,认为“部落不包括在马克思主义民族概念之内”。这是很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5.
在道教方面,氐羌民族与五斗米教关系密切.随着魏晋北朝时期氐羌民众的内迁,他们的五斗米教信仰也被带到了关中地区.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氐羌民众还保持着五斗米教信仰.随着时间的变迁,在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影响下,氐羌民族的宗教信仰也发生了调适性的变化,对佛教、新天师道和楼观台道信仰的接受就是明显的例子.  相似文献   

6.
吐蕃是中国的一个古老民族,是以青藏高原本地的原住民、羌人以及河、湟地区的相关民族为主体融合而成的,在吐蕃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又不断吸收融合羌系统民族,值得关注的是还有一些汉族因为战争留在吐蕃分布区,最后融入吐蕃,以往在众多的历史文献中对这一段历史存在一些误读。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在民族识别过程中,又有许多族群识别归并为藏族。因此,从吐蕃到藏族是一个多源合流的历史发展过程,真实地反映了中国民族发展的一般规律,即中国各民族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具有相互包含关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相似文献   

7.
白狗羌在唐代,曾为剑南西山八国诸羌部落之一。由于这一羌人部落历时较久,唐蕃征战中,所处地理位置适当中部战场要冲,每为战和形势所左右;其部落首领,又曾几度“弃吐蕃来归”或“率部落内附”。由是,引起隋唐史、民族史学界的关注,也成为现今探索羌族族源中,值得重视研究的课题之一。笔者仅就此文,试作如下探考,并求正于专家学者以及关心羌史研究的诸位同仁。  相似文献   

8.
从先秦到曹魏,羌、氐等少数民族政权一直与中原政权处于相互攻伐的军事状态,曹魏时期民族关系方有较明显的改善。十六国时期,羌、氐诸族在长期的军事斗争中逐渐发展壮大,各政权之间又展开了新的攻城掠地的争夺。隋统一后,羌、氐诸族走向了衰亡。洛阳现存石刻中的姓氏资料提供了羌、氐诸族与汉族融合及中原民族构成的历史信息。  相似文献   

9.
羌族和匈奴是我国古代的两个少数民族,其历史发韧之古远,可与汉族相仲伯。尤其是羌族,曾经为华夏族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今日汉族的来源之一,炎黄并举,即是其证。传说时代的英雄人物,诸如共工氏、炎帝、蚩尤、大禹皆为羌人后裔。建立西周的姜氏部落,也与羌人密不可分,故《后汉书·西羌传》称,西羌之本,“姜姓之别也”。及至有文字记载的殷周时期,羌人的活动为甲骨文或其它典籍所记载。甲骨文中有“羌方”、“往羌”、“来羌”、“羌妇”等字样。《诗经·商颂·殷武》称:“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曰商是常。”反映了羌人对殷商的臣属关系。  相似文献   

10.
羌族族源及其文化多样性成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文献、考古和民族学调查资料进行研究,提出羌族主要由世居川西北岷山山区的古蜀人后裔冉駹氐人与西汉时期由西北南下的河湟羌人后裔部落、唐宋时期由川西北草原及邛崃山区东迁的众多羌人部落、历史上尤其是明清至民国时期以及新中国成立后从内地迁入岷山地区的大量汉人融合形成,羌族是一个多元复合型民族.羌族族源的多元性及其多元文化融合状况是羌族文化多样性的主要成因,应高度重视和保护羌族文化的多样性和原生性.  相似文献   

11.
柯尔克孜,是本民族的自称,一般解释为“四十个姑娘”之意;一说柯尔克孜是四十的复数,可解释为四十个部落;还有一说为山地、草原人。其先民,在我国汉文史籍中汉代称“鬲昆”、“坚昆”;魏晋时期称“纥骨”、“结骨”、“契骨”;隋唐时称“黠戛斯”;宋代称“辖戛斯”;元明时期称“乞儿吉斯”、“吉利吉思”;清代称“布鲁特”。  相似文献   

12.
在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文献中,有不少都是吐蕃统治敦煌时期(786-848年)的作品,就其使用的文字而言,主要有两类,其一为古藏文文献,数量约在12000件左右;其二为汉文文献,数量也非常可观.与吐蕃王朝历史有关的文献数量虽不是很多,但非常重要,如<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用编年的形式记录了吐蕃王朝每年的大事,包括会盟、狩猎、征战、税收等,成为唐代吐蕃史研究的基础.敦煌写本中与社会经济、宗教信仰相关的文献数量也很多,为唐代吐蕃社会史、宗教的研究与构建提供了丰富而珍贵的史料,可补充或印证汉文史籍及后世藏文文献的记载.  相似文献   

13.
一、三代以前的部落酋长夏代以前的黄河流域不仅没有统一的国家,而且没有统一的经济文化类型和历史民族区。①因为东方的龙山文化和西方的仰韶文化,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文化区,所以古代历史记载中的所谓夏代以前的帝王,在我们看来,假定那些人是真  相似文献   

14.
唐代西山诸羌考略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唐代西山为成都平原以西岷江上游诸山之泛称,杜甫诗云“西山白雪三城戍”,指此。此山即今四川西北部阿坝藏族自治州境内之岷山山脉。 唐代西山一带有众多羌人部落聚居其间。西山地当唐朝与吐蕃地方政权交往之冲,唐、蕃统治者皆欲拥诸羌以自固,而诸羌亦由此与唐、蕃密切交通,累见于史籍,前人不甚了解之此一区域,于唐人视之已十分清晰。西山诸芜之来源,笔者已另文论述,本篇当着重述西山诸羌地望。  相似文献   

15.
纳西族地处横断山脉地区,是连接滇藏的重要交通要塞,自古以来就是藏族、纳西族、白族等民族交流的中心地带。作为氐羌民族后裔的纳西族,在藏彝走廊文化区中吸收各个民族的优秀文化,凭借地理位置优势,在不同历史阶段与周边民族展开经济、政治和文化交流,形成多元文化共生的民族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6.
部落联盟是在民族形成以前人们共同体的一种类型。这一人们共同体与民族和国家都有着直接的联系。因此,探讨部落联盟的产生及其发展规律,对于深化民族形成理论的研究,是有意义的。笔者先后在《试论从部落到民族发展的历史过程》和《部落及其产生新探》两文中,对部落联盟与民族的关系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但都未来得及详加论证,本文即是对上述两文的补充。  相似文献   

17.
地理环境构成一个民族生存的自然属性,这在西南氐羌民族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西南氐羌民族人数众多,是西南少数民族中具有文化共性的最大的民族群体。它由最初生活于西北甘、青一带的古老游牧部族发展演变为西南的山地民族,地理环境因素赋予了他们以山地民族的许多重要文化特征和审美个性。西南氐羌民族大都崇尚“刚”、“健”和“朴”,这种审美观念与山地的自然生态特征紧密联系在一起,特别强调环境伦理的观念,包含着大量的原始宗教信仰的成分,神巫意识十分突出,形成巫化的审美心理。总之,他们的审美观念由于受地理环境因素的影响而显得十分原始而古老。  相似文献   

18.
我国西南诸少数民族火葬历史悠久 ,而对于其来源 ,学者多倾向为历史上的氐羌 ,这样就形成了今西南各少数民族一直都循习火葬这一认识。就此 ,本文试从西南民族“火葬氐羌说”自身依据出发 ,来讨论这一认识的不充分性 ,并以彝族和纳西族为例 ,从民族自身认同出发 ,指出 :彝族和纳西族并不认为其一直都是循习火葬的 ,相反 ,在行火葬前曾经历过其他种种葬式。  相似文献   

19.
噶尔·东赞宇松及其子孙是吐蕃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他们辅佐两代吐蕃赞普,对吐蕃王朝的统一、疆域的划定、法律的健全、社会的安定以及周边民族政权的关系等方面做出过突出贡献。但是,到了吐蕃赞普赤都松芒布杰时期噶尔家族遭到被灭门的悲惨遭遇。文章依据敦煌文献资料和古代汉文史料对噶尔家族被灭门之缘由做一客观的探析。  相似文献   

20.
史书记载的 “鲜卑山”共有五处,通过对比分析可以发现,这五处“鲜卑山”实际上指的是三座山,即鲜卑的发源地、位于大兴安岭南段的“大鲜卑山”,朝阳附近、混有乌桓、匈奴部落的慕容鲜卑部落联盟聚居地“鲜卑山”和敦煌附近、以鲜卑为主体,包含乌桓、匈奴及氐、羌部落的吐谷浑部落联盟聚居地“鲜卑山”,这三座山不仅是鲜卑族兴起和发展阶段的展示,更是鲜卑诸政权的摇篮,对我国古代历史的走向有着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