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行生产资料价格双轨制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生产资料价格实行“双轨制”,是从1985年开始的。通过这几年来的实践,我认为生产资料“双轨制”,有利也有弊。在当前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形势下,很有必要对生产资料价格实行“双轨制”的问题进行认真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正> 在治理整顿、深化改革的现阶段,生产资料价格“双轨制”的命运将如何呢?鉴于这些年价格“双轨制”暴露出来的诸多弊端,学术界的一些人,尤其是实际工作部门的一些人,一直主张要尽快结束价格“双轨制”,实行市场单轨。特别在当前全国多数国营企业已进入第二轮经营承包,其中有些厂家,从自身利益出发,强烈要求结束价格“双轨制”。这样,价格“双轨制”似乎应当寿终  相似文献   

3.
关于生产资料价格双轨制问题社会各界对其争论从未停息。当前,在逐步解决生产资料价格双轨制问题的一片呼声中,这一热门话题又进一步“升温”,虽褒贬之争犹存,但主张逐步取消似乎已成公论。对这一引起如此反响的重大问题,笔者也略淡浅见。一、关于价格双轨制的函义议论生产资料价格双轨制的利弊得失及其发展趋势,首先必须准确地界定它的内涵。我认为,搞清“价格双轨制”的涵义,必须分清以下几个层次: 第一,价格双轨制不仅仅是指同种商品允许有不同的价格水平,更重要的是涉及到两个定价主体(国家与企业)的两种调节机制(计划与市场)。但两种价格水平对经济生活的调节作用和对企业行为的实际影响是基本相同的,而与定价主体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4.
价格体制改革,包括理顺价格体系,改革价格管理制度和形成价格机制。生产资料价格改革是价格体制改革的着手点之一,它主要涉及能源、原材料、交通运输等方面的价格调整和改革。本文试图对8年来以双轨制价格为主要内容的生产资料价格改革的成效和缺陷作一分析,并提出继续深化生产资料价格改革所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对生产资料价格实行“双轨制”,即对计划调拨分配的生产资料由国家统一定价,对部分计划生产和计划外超产的生产资料,允许进入市场自由交易,由企业自行定价。这是我国改革生产资料价格的一个重大步骤,对于搞活生产资料流通和价格,调动生产和经营企业的积极性,都起了较好的作用。但是,在实行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对此,本文想谈点粗浅认识,以就教于同志们。  相似文献   

6.
在成都市召开的全国物价研究所所长、中国价格学会秘书长会议上,与会同志对生产资料价格双轨制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现将主要观点简述如下: 一、关于生产资料价格双轨制的定义 一种意见认为,所谓生产资料价格双轨制是指对一些极为重要、十分紧缺的同一种生产资料存在着两种不同性质的价格。一种为计划定价,是由国家管理的计划价格;一种为计划外价格,是由市场形成的市场调节价。  相似文献   

7.
生产资料流通,在我国又叫物资流通,它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史上风风雨雨,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它的命运与商品交换关系、市场经济的命运是共同的,长期以来被忽视、压抑。生产资料被完全排斥在商品流通之外,物资部门则是国民经济所有部门里管得最多、统得最死的部门。改革开放以来,突破了生产资料不是商品的传统观念,1938年开始了物资体制的改革。国家缩减了指令性分配物资的种类和比重,扩大了生产企业的产品自销权,改进了计划物资的供应方式,生产资料价格实行双轨制,出现了多渠道并存,多种经济成份经营,生产资料市场初具雏型的局面。然而,生产资料流通领域的改革与其他领域改革相比,步伐太慢。时至今日,还有部分生产资料不是商品,不能进  相似文献   

8.
目前,理论界对生产资料双轨制价格的争论,分歧很大。本文将从业已走过的改革实践出发,运用实证分析方法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在工业生产资料方面出现的双轨制价格,对调动企业的生产积极性起了某种刺激作用,但同时又在市场价格问题上造成了某些混乱,给国家计划的执行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本文拟就双轨制价格的性质及其发展方向等问题,谈一点个人浅见。 所谓双轨制价格,就是指同一生产资料以国家计划为界限,同时存在两种不同性质的价格形式。它的计划部分执行国家定价,  相似文献   

10.
张浩 《东南学术》2002,(5):98-101
本文首先反思了前苏联“激进式”改革的经验 ,提出我国目前贷款利率市场化改革所面临的真正的风险是会产生国有“四大”银行的寡头垄断 ,而未必是利率的大幅上升。最后本文建议借鉴我国“双轨制”价格改革的经验 ,对贷款利率的放开也采取“双轨制” ,争取经过一定时期实现了“体制外增长”后再并轨。  相似文献   

11.
价格"双轨制"的精髓不是双轨价格,而是双轨定价,或者进一步说是"双轨过渡".中国富含"双轨"意味的改革遗产:即巩固的政府"威权"治理体制和渐强的市场经济以及多元的所有制结构等构成了中国经济体制的一些特质,并必将对中国的改革产生长期深远的影响.在改革政策的设计理论上,效率性与稳定性、关联性与创造性、多元化与融合化相统一的价格"双轨制"也有着特殊的启示意义.自价格"双轨制"开始,中国改革的政策设计理论中逐渐形成了"双轨过渡"范式.珍视价格"双轨制"的制度遗产与理论启示,对我们未来的改革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初期 ,为改变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管得过严、统得过死的弊端 ,中央逐步采取了“放权让利”、“价格双轨制”、“企业承包”、“企业转制”等一系列改革措施 ,但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和改革进展不平衡 ,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地方利益 ,采取地方保护主义措施 ,影响了市场体制建设进程。究其原因 :一是市场竞争主体的利益驱动 ,二是我国市场规则存在着浓厚的“关系”底色 ,三是地方政府本位主义工作思路 ,四是我国法律体系建设不完善。而克服“诸侯经济”的基本对策是要通过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加强立法、执法和制度建设与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3.
开放生产资料市场,这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发挥城市物资流通中心作用的迫切需要,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开放生产资料市场,就要充分发挥城市物资流通的中心作用。当前,必须进行物资体制的改革,这是深入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物资体制改革的主要目的,是要结合计划体制、价格体制的改革,把生产资料的购销从产品分配转变为商品交换,把受行政区划和行政部门分割的封闭式的流通体系,改革为以城市为中心,按经济区辐射的开放式的流通网络,使物资流通体制适应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更好地服务于四化建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清除过去“左”的错误中,人们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1984年以前和1985年以来,我国的生产资料价格先后分别进行了“内调”(调整了计划内的煤炭、焦炭、矿石、生铁、钢材、木材、建材等生产资料的价格)“外放”(放开了煤炭、钢材、木材等主要生产资料的计划外部分的价格)两种形式的改革,使生产资料价格的积弊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疏散。与改革前的1978年相比,我们以加工工业品价格上升11%的代价,把采掘工业品价格提高了50%,原材料工业品价格上升35%。在这期间,还几次调整了农副  相似文献   

15.
一、传统价格改革思路是一种比较表面而且孤立的价格改革思路,不符合现代经济学价格理论的内在逻辑。我国经济学界的部分学者,有一种把价格改革、企业改革、市场发展等诸多部分改革相对孤立地加以研究和论述的倾向。孤立地论述价格改革的学者设想,价格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价格本身的“放”和“调”,与企业改革(内部约束机制的塑造)关系不大,与市场发展(竞争结构的调整)联系不紧。这种倾向,曾一度集中体现在“价格双轨制”过渡措施的倡议者以及“价格改革优先论”战略的提倡者等学者提出的对策建议上。上述学者的立论依据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均衡价格是在自由价格机制下形成的。探究均衡价格与价格机制的关系,对我国价格体制的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我国价格体系合理化是一个过程,不可能在短期内经过几次大幅度调整价格比就能实现理想状态。保证价格体系合理化过程进行的前提条件是改革现行价格管理体制,使我国的价格机制能够在自然运动中形成均衡价格。均衡价格是商品经济条件下的必然产物和客观要求,目前的双轨制等价格管理办  相似文献   

17.
“劳动力市场”、“生产资料市场”研讨会预备会相继召开根据省社科联1994年工作部署,各学会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问题,积极组织会员开展系列研讨活动。6月21日,由省劳动学会牵头,企管协会、工运研究会、保险学会、成教学会、职教研究会、社会学会、法学会等联办的“福建省劳动力市场研讨会”预备会。6月24日由省计划学会牵头,物资学会、工商学会、价格学会、商业研究会、商业经理研究会等联办的“福建省生产资料市场研讨会”预备会也相继召开.各学会负责人一致认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党的十四大确定的改革目标,围绕市场经…  相似文献   

18.
苏州市价格学会于1986年8月25日至27日召开理论讨论会。会议着重就生产资料价格改革步幅、进一步完善指导性价格等问题展开了讨论。关于生产资料价格改革步幅问题一种意见认为,生产资料价格改革应走大步,即在一、两年内一揽子解决全部生产资料价格的不合理状况,在短时间里理顺价格,从而为消费品、劳务费用等价格改革开创有利条件。其理  相似文献   

19.
目前,理论界和企业界对粮食购销与价格“双轨制”的评说不一,褒贬偏颇。粮食购销与价格“双轨制”的现实矛盾何在?需要从哪些方面进行完善?笔者试图通过分析它在现实中的对立与摩擦,并对完善办法提出几点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一、市场发展状况评估市场体系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体系,是一个包括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的综合系统,因而市场体系的培育涉及到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部内容和过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珠江三角洲坚持以市场取向的改革中最为突出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率先改革价格体制。从1979年开始,针对原来商品价格与价值的严重分离、农产品价格购销倒挂以及地方、企业没有定价权等弊病,采取了“放调结合、以放为主、放中有管、分步推进”的价格改革方针,放开了大部分农副产品和日用品的价格,并且下放了管理权限,逐步完善价格管理体制。1992年初开始放开粮食销售价格,到目前除了烟叶等少量产品以外,农副产品价格和日用工业品价格均已放开。对生产资料价格,从调整煤炭、钢铁、电子、机械价格开始直到逐步放开计划外物资市场价,形成价格的“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