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社科纵横》2017,(10):140-142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社会时代文化变革息息相关,它体现着时代精神,把握着时代脉搏,汲取着人类所创造的一切有价值的成果,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形态的当代建构也是时代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面对全球化语境中的文学艺术多样化和文艺理论多元化发展现实,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更需要进一步完善理论范式,深化和拓展当代性的问题领域,推动与实现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当代形态的构建。  相似文献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个重要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又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比较完整比较成熟的科学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文艺理论、毛泽东文艺思想一脉相承,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3.
文艺理论家陈涌晚年思考了两个互相联系的问题:一是如何促进中国当代作家创作出不愧于我们的时代的伟大作品;一是如何促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科学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在促进中国当代作家创作出伟大作品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而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促进中国当代作家创作出伟大作品.陈涌对这两个问题的思考都是在把握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基础上展开的.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注重特殊性而忽视普遍性 ,如果能从研究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一般文艺理论的普遍规律入手 ,就可以为推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另辟蹊径 ,因而 ,确定文艺理论的学科定位至关重要。本文侧重从研究方法入手 ,把文艺理论定位于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之间并兼具二者性质的社会科学。由此出发 ,探讨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有无体系及其人文性问题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们越来越感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发展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发展和创新的迫切需求.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发展和创新的根本途径就是在发展和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实践过程中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相似文献   

6.
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研究中,一个不容忌讳的事实是,大家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共产主义信仰之间的关系很少关注和探究,特别是在中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理论界似乎早已淡忘了所谓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  相似文献   

7.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有些文艺理论学说,已经明确表明不再走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道路.这在当前理论"多元"的时代,是可以理解的.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文艺理论是邓小平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基础上,对改革开放新时期社会主义文艺实践提出的新问题、出现的新情况,作出的新回答和理论概括,是适应新的时代需要而产生的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因此,邓小平文艺理论既和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9.
王德胜  杨光 《求是学刊》2007,34(5):90-98
20世纪80-90年代中国文艺理论深染了西方的影响。其时,"现代性的中国式诉求"作为变革中的中国文艺理论的最关键问题,令建设现代中国人文精神的强烈诉求及其遭遇的挑战贯穿于这一时期中国文艺理论的整个建设过程。西方近现代各种文艺思想和理论正是在此过程中,以其各自的现代性或反思现代性的特征,为中国学者所关注、借鉴,进而对当代中国文艺理论产生了诸多具体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西方马克思主义生态危机理论是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体系的最具代表性的组成部分.这一理论对马克思的传统理论提出挑战,但同时也吸取了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方法.该理论的持有者们以生态问题为核心提出的生态危机理论,对于批判资本主义工具理性有重要价值,但一概否定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也使其陷入了泥潭.在人类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悖论的解决中,借鉴西方马克思主义生态危机理论的合理因素,对于当今生态问题的解决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沙夫通过对人的问题和人类个体问题的深入研究,厘清了青年马克思与成年马克思之间的理论联系,形成了对马克思思想的整体理解,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本质.在20世纪背景下,沙夫建构了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理论体系,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涵,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的当代形态.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主要有三种理论形态,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和特定社会背景下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发展特征.沙夫的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思想在理论上具有创新性,在社会批判和实践策略上有一定的局限性.研究沙夫的人道主义思想能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在几十年历史演变过程中,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经历了三期发展,即从"老批判理论"到"新批判理论"再到"后批判理论"。就它们与马克思主义关系而言,第一期发展以霍克海默、阿多尔诺的"跨学科唯物主义"和启蒙辩证法为代表,与传统马克思主义"渐行渐远";第二期发展以哈贝马斯的历史唯物主义重建为代表,被重建后的历史唯物主义已经"面目全非";第三期发展以霍耐特对早期批判理论与马克思的重新诠释为代表,被重新诠释后的马克思已经成为"另一个马克思"。因而,从总体上看,法兰克福学派三代批判理论家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是:从欣赏、信奉到怀疑、批判,再到超越、重建。  相似文献   

13.
不久前,在一篇文章中我曾说道:中国新时期文学理论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和成绩.这些进展和成绩,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指引下,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的基本框架,与此同时,在外来理论的影响下,促成了来自现实需求的理论冲动向各个方面进发,从而在求新求变过程中,呈现出中国文学理论多元发展的基本态势.  相似文献   

14.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在进入新时期以后,逐步突破了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走向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多元化发展道路.在这一进程中,中国理论界展开了一场因卢卡奇和布莱希特关于现实主义问题的争论而引发的讨论,这场讨论不仅促进了卢卡奇与布莱希特关于现实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的传播,有利于中国学界纠正偏见、借鉴学习,还推动了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向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东欧新马克思主义作为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重要领域,其理论资源的丰富性和现实意义的重要性越来越引起国内学界的普遍关注。然而,其真正本质与独特意义并未被学界完全把握。东欧新马克思主义可界定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兴起的一种既坚持马克思思想又对其作出创造性阐释、既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又对其历史进程进行反思批判的新马克思主义思潮和运动。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独特意义在于它是一种亲身经历社会主义并对现存社会主义进行反思批判的马克思主义,一种坚持马克思话语并重新构造其话语解释力的马克思主义,一种具有强烈民族精神和高度本土化特征的马克思主义,一种具有国际理论视野从而不断寻求理论超越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6.
2008年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促使西方学术界兴起了一股重读<资本论>、重新认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热潮,不少人惊呼:"马克思回来了".这说明,诞生于19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理论,在21世纪仍然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其实,马克思主义的文学批评理论也同其政治经济理论一样,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的文学批评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7.
本体论是哲学研究的基础性理论.马克思虽然在其著作中没有专门论述过本体论问题,但却持有一定的本体论立场.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可称之为一种实践的、人性的本体论.在马克思那里,实践是自在世界和属人世界分化和统一的基础,也是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分化和统一的基础.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是生成论,而不是预成论.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思想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文艺的主体性原则由近代启蒙运动创建。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对文艺主体性的释读显然具有积极的超越性和重大的重建性。如何使文学艺术家了解人民、熟悉人民,不单是一个实践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毛泽东对此问题的见解超越了当时一切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权威,对今天现代性视域中重建文学艺术家与现实生活关系,文学艺术家与人民大众关系的理解仍具有范式意义。《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不仅代表了东方马克思主义创建文艺主体性、重建现代性文化理解的强劲而富有个性的声音,而且也是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无法突围自身传统和语境的超越。在当代马克思主义全球化语境中,对《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现代性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当下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刘怀玉 《创新》2015,(6):5-14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当代形态究竟是什么?答案在于对哲学前提的反思。经典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走过了一个超越德国古典辩证法反思传统走向对哲学现实前提反思追问重构的过程,最终形成了作为对现代性历史前提进行反思的社会批判理论的辩证法。马克思逝世之后,他的辩证法思想变成了一份充满着歧义而沉重的遗产。先是第二国际回避辩证法问题,而后来苏联马克思主义与西方马克思主义各自走向了不同的道路。在此过程中,辩证法经历了从主客体辩证法到人学辩证法,到结构辩证法,再到空间辩证法的多次转变。面对辩证法的多元化发展与实际上分裂的格局,针对后现代主义与新自由主义不谋而合的对辩证法总体性逻辑的挑战,辩证法的当代形态重建仍然是一桩"道在途中"的未竟之业。其根本出路仍然在于回到历史与当代世界现实本身这个批判性前提上来。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从20世纪初传入中国,已有百余年的历史.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中国现实妇女问题和西方女性主义理论两方面的严峻挑战下,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的运用和发展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对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内涵进行了完整阐述;妇女理论研究得到了进一步深化;男女平等成为中国基本国策.今后,应该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基本原则和方法论的前提下,吸收借鉴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有益内容,针对中国现实的妇女问题,发展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