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兼语词组是由一个述(动)宾词组同一个主谓词组凝结而成的一个整体,并共同充当句子的同一成分的动词性词组。它是现代汉语词组中比较有特色的一种词组。其特点是:这种词组中的第一个动词必须是使令动词,其宾语兼做第二个动词的主语。如: 这类词组的公式是: 使令动词→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 (支配关系)(兼语)组←一般动词 (陈述关系) 上例中代词“他”与使令动词“请”构成述(动)宾词组,与动词“来”构成主谓词组。代词“他”既做前个动词“请”的宾语,又兼做后个动词“来”的主语。因“他”身兼二职,故曰兼语;这种结构类型的词组,就叫兼语词…  相似文献   

2.
本文简要介绍了英国理论语言学的拓荒者J.R.Firth的结构与系统理论,阐明了把该理论运用到词的搭配方面.即通过分析词的内在关系来掌握词的应用及搭配,有利于避免犯词语搭配不当的错误,并且强调在分析、观察词与词的内在关系时,要搞清词语的结构,注意收集、化分词汇的所属“系统”,明确非同类“系统”的词汇之间不能随意替换。  相似文献   

3.
法制与法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在我们的研究和宣传工作中,都存在着“法制”与“法治”混淆的现象。是不是文义深奥不易理解呢?不是。“法制”一词,古已有之。《礼记》有云:“命有司,修法制,缮囹圄。”董必武同志早在二十二年前就有明确解释:“国家的法律和制度,就是法制。”一般都把“法制”作为“法律制度”来理解。“法治”一词语意很清楚,通俗地说,就是以法治国的意思。从科学含义来说,就是要使法律具有极大的权威,国家的组织和统治权之行使,社  相似文献   

4.
<正> 我在本文上篇中列举从汉代始的四十余例“×持”式构词,认为“持”应是虚义的动词词尾。在此下篇再论“迟”和“持”兼有动词和形容词词尾的性质。下面是“迟”作动词词尾的一些词例和书证。“迟”或“持”有时交叉混用,或异写成另外的字。钦迟。《晋书·陶潜传》:“剌史王弘以元熙中临州,甚钦迟之。”又《殷仲文传》:“东阳,无忌所统,仲文许当便道修谒,无忌故益钦迟之。”符定一《联绵词典》释此词时引《汉书·杜周传》“少言重迟”句谓:“盖‘迟’犹‘重’也。”甚误。饮迟之义为敬仰,由“钦”字来,与“迟”全无关涉。“重迟”中“迟”为迟顿义,与“钦迟”中全不相同。  相似文献   

5.
近来有机会读了上海古籍出版社重印的王季思先生校注的《西厢记》,在“重印说明”中说明王先生在这次重印中,又对校注文字作了一些修改。然而我感到在重印本中还存在些问题,需要与王先生商榷。 甲、标点方面: 一,在二本一折中有:“长老在法堂上高叫:两廊僧俗,但有退兵之策的,倒陪房奁,断送鸳鸯与他为妻”一句。在这里,我认为王先生的标法有失。原因在于王先生可能将“断送”视作动词来标点的。其实,“断送”一词在这里已成为名词,作“赠品”解,与“房奁”一词并列。这在元人杂剧中是个习用语,诸如关汉卿的《王闰香夜月回春园》杂剧第四折:“…  相似文献   

6.
V—O式离合动词的影响及其规范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汉语中有一类动宾结构的双音节合成词,我们称其为“V O式动词”。大多数VO式动词都有一个共同的语法特点,即可 以作“有限形式的扩展”。“有限”,指 “两个部分必须在同一个句子里,或者至少在相近的上下文里”(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吕叔湘译,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86页),它们有时“离”,表现为一个词组;有时“合”,表现为一个词。我们因此而称它们作“V—O式离合动词”。 V—O式离合动词的扩展有多种形式,拙作《V—O式离合动词的特点及运用》(《求是学刊》1987年语言文学专刊)对此已有叙述,此不赘。扩展的一般规律是:它们在句…  相似文献   

7.
本文初稿曾蒙张斌教授指正。也听取过陆丙甫同志意见,谨此一并致谢。 跟《现代汉语八百词》(吕叔湘主编)相比。《现代汉语词典》在一词多类的词性标志方面相对来说要含糊多了。多数并未标明一个多类词所具有的几种词性。动词、名词方面存在着这个问题,形容词、名词方面也存在这个问题。本文试就形容词、名词两性词问题作些探讨。 (一)形容词向名词的转化 一、形容词转化成名词的界限。 形容词向名词转化的语言事实确实存在着。吕叔湘先生曾说过:“名词这个类里边最困难的问题还是怎样区别哪些动词巳经转变成名词(兼属两类),哪些动词只是可以…  相似文献   

8.
在古代汉语里,词类活用是一种特殊用法,也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所以学习古代汉语,必须重视词类活用的问题。什么叫词类活用呢?郭锡良同志主编的《古代汉语》:“汉语词类划分,在上古就奠定了基础。实词可以分成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等类。某个词属于某一词类,比较固定,各词类在句子中充当什么成分也有一定的分工。比如名词经常作主语、宾语、定语,动词经常用作谓语……。但是在古代汉语里,某些诃可以按照一定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句子中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例如《荀子·劝学》:‘假舟辑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句中的‘水’本是个名词,这里临时充当动词作谓语。……这就叫词类活用。”为了更全面更深刻理解词类活用的定义。要注意词类活用和词的本用的区别;词类活用和一词多义的区  相似文献   

9.
王红梅 《学术交流》2005,(2):148-151
吉林洮南方言中的持续体相对来说较丰富,可以通过“动词+持续体‘的’”来表示。持续体范畴有两种表达方式:一种是在动词后加持续标记“的”,一种是动词重叠表持续。有的还是持续标记与重叠手段的叠用。  相似文献   

10.
鲁晓雁 《学术交流》2002,(2):109-112
抽象名词作为名词的一个大类,其语义搭配和语义偏移的规律与其他类名词不同。我们对13万字的文学材料中的抽象名词进行了穷尽式调查,依据调查所得,划分出了与抽象名词搭配的动词的次类,搭配结构形式以及各搭配形式有无语义偏移和语义发生偏移后的语义取向等。  相似文献   

11.
袁梅 《唐都学刊》2002,18(3):98-99
大多数语法著作中 ,将“V1着V2 ”两个动词连用的结构划归连动结构。但是从分析动词V1的语义特征入手 ,可发现动态动词V1后附“着”构成的“V1着”与“V2 ”之间 ,是动作持续的共时同现性关系。静态动词V1后附“着”构成的“V1着”与“V2 ”之间 ,是动作行为的方式与动作直接组合的修饰性关系。因此 ,应当将该结构判定为偏正关系结构  相似文献   

12.
“法制”与“法治”概念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制”与“法治”概念再分析孙育玮笔者曾在1987年写过《“法制”与“法治”概念分析》一文,发表于《学术交流》杂志1987年第6期上。当时该文的基础观点认为:“法制”与“法治”是法学和法律生活实践中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十分重要的概念。由于它们意义有...  相似文献   

13.
存现动词"有"同特定名词搭配行使评价言语行为时存在宽式推论现象,所涉论题属词汇语用学和认知语言学的界面研究。存现动词"有"的原型意义为无标记的默认语义,表示某地存在某人或某物及其数量,听话人不需要多做思考便能知道说话人所要表达的含义。当"有"同特定的抽象名词搭配表现评价功能时,听话人便会产生宽式推论,从而显现"有"的标记性特征。在此过程中,"有"同特定名词共同作用触发人类认知系统的概念推理机制,进而促使听话人打开通向无限多个概念或概念系统的认知路径,最大限度地寻找最佳关联,即由一个词项所表概念链接到无限多个概念或概念系统,引发宽式推论。然而,存现动词"有"本身情况也颇复杂,最终词义的确定仍依存于动态的语境。  相似文献   

14.
判断句又可称为是字句或判断句式,其外在的主要标志是由判断词"是"充当谓语,而实际上却是在帮助主语和宾语建立内在的必然联系,进而共同实现表情达意的目的.因此,判断句中出现的错误,也大多出在主宾语的关系与搭配之中.除了典型判断词"是"以外,与"是"作用相似的中性动词"成为"、"变成"、"等于"等也可以构成判断句式.判断句中的主语和谓语之间,必须具有同一关系,这是判断判断句是否存在语病的重要标志.修改判断句错误的常见方法主要有:增添法、删减法、改换法、选择法、附带法.  相似文献   

15.
§0 引言0.1 同源反义词是指语言中有着同一来源,具有相同或相承的语言形式,但指示着相反或对立意义的若干语词。本文试图对汉语同源反义动词的形成及演化方式做一探讨。由于历史演变,古汉语中的词在现代汉语中可能仅是一个语素,但这並不影响本文对其意义的分析。0.2 本文判断两个以上的词是否同源反义的标准是:一、语音相同或相通;二、语义相反而相通。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所以第一条是同源词所必备的。但汉语历史悠久,语音经历了许多演变,“源头”的语音究竟如何,目前无法知道。一般对汉语语源的探讨,多以“先秦语音”为依据。把“造字之  相似文献   

16.
受英语或其他印欧语的影响,一些外国留学生往往把“在十处所”放在动词后,造出下面的句子: 我和我的朋友经常玩儿在米兰。 他睡觉在床上。而且还“据理力争”:既然“我经常在米兰住”和“我经常住在米兰”都可以,为什么“经常玩在米兰”就不行呢?英语的Sleep和德语的schlafen翻译成汉语的“睡”和“睡觉’都可以,既然“他睡在床上”可以,为什么“他睡觉在床上”就不行?对这些问题,简单的一句“这是汉语的习惯用法”是不足以服人的。那么,“在十处所”用在动词前还是动词后是否有规律可循呢?很显然,“在十处所”的位置与动词有着十分密切的…  相似文献   

17.
杨鑫鑫  赵雨潇 《生存》2020,(10):0222-0223
本文从韵律语法、认知语义学等角度对网络热词“V了个X”构式进行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从“V”的选择看,单音节动词占绝大多数,双音节动词极少,少量单音节特殊形容词也可进入;(2)从“X”的选择来看,N/NP、形容词(短语)、的字短语、动宾短语都可以进入“X”;(3)从语用角度来看,这一构式中的动词不局限于庄严意义的形容词,它只选择动作简单、持续时间较短的动词。  相似文献   

18.
在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过程中,我们正面临各种复杂的社会问题,如何把握经济与政治、民主与法制不可分割的思想,怎样才能做到“一手抓建设和改革,一手抓法制”,学会“用法律指明道路”,“根据法律管理国家”,成为领导干部迫切需要解决的新课题。为此,笔者提出了法制领导问题,从法制决策、法律机制、法律功能、法律手段、法律信息、法制循环等方面对法制领导作了比较系统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古汉语助词“所”通常用于动词或动词性词组之前,组成名词性的所字结构,指代行为的对象、凭借、工具、方式、方法、原因、处所、关连人物等。“所”是一个常用虚词,它担负着把一个动词或动词性词组由动词性转变为名词性的重任,一般是不能付之阙如的。但在古汉语中,“所”也时有省略。“所”字的省略虽不很普遍,但也并不罕见,而至今却未引起人们足够的注意。本文拟对古汉语助词“所”的省略以及与之有关的“有以……”“无以……”句式作初步探讨。1 古汉语助词“所”的省略,大都在表示存现的动词“有”“无”之后,如: (1)景曰:“吾有〔〕待…  相似文献   

20.
周臣 《学术交流》2004,(4):130-132
动词谓语与宾语的搭配关系,是受其自身发展规律所制约的,如果违背这个规律,就会出现动宾搭配不当的错误。诊治《人民日报》和《光明日报》上的典型语病,是为了遏制或杜绝这一类"病症"的再次发生,以维护祖国语言的纯洁与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