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冯友兰先生的“新理学”体系中,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和谐哲学思想。就丰富而言,“新理学”体系既有社会生活方法论中的人与人和谐;又有“天地境界”说中的“天人”和谐。就深刻来讲,以“理”为主要范畴的“新理学”形上学体系,通过其心性论为“境界说”和“社会生活方法论”提供了“最哲学”的形上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略论朱熹建立理学体系的逻辑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熹(公元1130—1200年)“集诸儒之大成”,融儒、佛、道为一炉。他的以“天理”为核心的理学体系,是借助于一定的逻辑方法建立起来的。本文试就朱熹建造理学体系的逻辑方法问题加以探讨。 朱熹理学思想中一系列哲学范畴的表述,首先是运用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来实现的。他的理学基本范畴,如理、气、性和格物致知等,既是对古已有之的哲学范畴的继承,又有新的发挥。他对理学思想的基本概念,或作语词解释,或作定义,大都给予合于义理的阐释,作了充分地说明。譬如,对“理”这一最高本体,朱熹怍了这样的阐释:  相似文献   

3.
明清实学思潮的产生,就其思想渊源来说,是来自于宋明理学而又 对立于宋明理学,是理学中所包含的实学思想的继承、改造与发展,二者既有密切的联系, 又有严格的区别。本文从剖析理学知行观这一角度,揭示理学,尤其是王守仁的“心学” 与明清实学的关系,进一步透视明清实学的渊源、演变及其特征。  相似文献   

4.
“白”是各民族语言中的基本颜色之一,在汉韩两种语言中有不少与颜色词“白”有关的隐喻,它们既有共性又有个性。本文以语料为基础,运用概念隐喻理论,对汉韩颜色词“白”概念隐喻进行了比较与分析。  相似文献   

5.
“分”与“合”的概念英汉两种语言都有 ,但是汉语中此概念的使用与表达、组词成句功能和英语相比 ,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造成差异的原因既有语言本身的因素 ,又有社会文化的因素。文中提出了三点教学对策  相似文献   

6.
“太极”是易学上的一个重要概念,朱熹把“太极”看作象数变化的根源和最高原则。他为了说明“太极”为易的根源,创造性地以“太极”之理自身的展开说明八卦和六十四卦形成的过程。在朱熹的理学体系中,“理”是最高范畴;虽然其理学体系庞大,但是始终离不开核心概念“理”,也始终凸现以“理”为本体.故而可以说朱熹的理学是以“理”为本体的理学。朱熹的“太极,理也”恰好沟通了其易学与理学,证明了其易学和理学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朱熹是南宋最有成就的美学思想家,其美学思想具有丰富内容和深邃内涵,涉及审美本体论、自然山水审美论、人格美学论、审美方法论等方面,既有理学—美学的色彩,又有纯美学的因子;既以理学视域观照对象,又以主体心境同化对象;既有美学思想的阐发,又有审美形态的创造。他在宋代以至于整个中国美学史上富于代表性和典型性,具有崇高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略论程颢程颐建立理学体系的逻辑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宋明理学的创始人程颢(公元1032—1085年)和程颐(公元1033—1107年)在建造以“天理”为核心的庞大理学体系的过程中,把逻辑的思维形式——概念、判断、推理应用到理学上,形成了理学的完整体系。本文就二程建立理学体系的逻辑方法问题作一简要的探讨。 二程对理学思想的表述,首先是用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来实现的。程氏对概念的产生和命名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们认为,事物的名字,即事物的概念,当然与音义气理相通,而更重要的是“盖出自然之理”。在表达概念的名和“自然之理”的关系上,他们认为:  相似文献   

9.
《思问录》是王船山学术思想的重要内核,其中蕴含着“太极”“动静”“人极”等理学概念,既融合周濂溪《太极图说》理论取向,又贯通了张横渠“气”学思想,以此颠覆陆王心学体系,实现对儒家传统的思想超越,由此亦体现出明末清初儒学在哲学义理方面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0.
心学与理学     
心理和理学这两个概念在中国思想史上是并不一定要明确地加以区别和使用的。本来,“心”一词也好,“理”一词也好,都经常在多层含义上被使用,所以把“心学”和“理学”设定为两个具有对立关系的概念是没有什么意义的。王阳明说:“夫圣人之学,心学也。学以求尽其心而已。”[1]就连这样给理学路线当头棒喝的王阳明也被其后继者称为“理学”,可见其使用方法是模糊的。以此为背景,中国的学者或者以为“心学”和“理学”应该加以区别,或者以为“心学”与“理学”不过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而已,为此而煞费了种种苦心。作为其中一例,请…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是薛宝钗研究的繁荣时期,此世纪初至新中国成立前,出现了索隐派将薛宝钗比附为某些历史人物、俞平伯的"钗黛合一"论和太愚的薛宝钗是正统的封建淑女等主要观点.新中国成立后的17年中,多数学者认为薛宝钗是封建阶级忠实的代表者.十年浩劫时期兴盛阴谋红学,"四人帮"及其写作班子借批判薛宝钗实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改革开放以来,学者们开始以不同的视角关注薛宝钗这一形象,认识到薛宝钗是一个复杂的有丰富内涵的人物,对她的研究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薛中离述论     
宋明时代的岭东潮州,封建文明步人繁荣昌盛的高峰期。明嘉靖年间,阳明心学风行潮州,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潮州王门学派。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便是薛中离。本文主要根据薛中离的个人编著、明史、家港及有关史赐,对薛中离一生对王阳明心学的师承、传播和实践(主要是从政的政治实践和造福家乡策划着举的社会实践)进行全面的论述,并着重对其学术思想和个人修养作了客观的阐述与评价。  相似文献   

13.
薛福成是鸦片战争之后成长起来的中国近代知识分子.在中法战争期间,薛福成发表了一系列政治见解,主张"和战相济",主张充分利用各种矛盾,调动各种有利因素,采取正确的斗争策略,确保越南问题的圆满解决.主张充分利用刘永福及其黑旗军来抵抗法军的侵略.此外,薛福成还亲自参加和领导浙东地区的抗法斗争,充分体现了薛福成强烈的爱国主义信念.  相似文献   

14.
艮斋诗初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季宣诗歌中的历史情怀既有"务通于今"的功利性,更有世事幻灭的超越感;其诗歌中的现实情思既有用世之志,复多退守之想.作为"学人之诗",这两对非均衡性矛盾表面上对薛氏"事功之学"似有所疏离,但实质上乃是其学术心态的诗学折光,反映了其诗情与学思的同构,同时使艮斋诗在审美意蕴上颇具某种程度的"风人之诗"的抒情特质.  相似文献   

15.
薛季宣是南宋儒学家、文人、政治家,他注重现实研究,治经颇得精要,倡事功之学。其文学创作与学术思想紧密结合,前人多研其思想,对其诗文赋研究甚少。观其赋,散体、骚体并驱,或讽喻,或抒发骚情,或言事功理想,博雅宏肆,犀利驰骋,覃思深微,悲怀自奋。季宣辞赋从以讽言事功、事功的骚怨、事功理想三个方面透露出他独特的事功情怀。  相似文献   

16.
李冶和薛涛是唐代女诗人中的佼佼者。二人都大量写作酬赠诗,但面貌各异。李冶擅长融己情于诗句,故往往语深情浓,真切动人,且诗格品格清迥出尘,自抒怀抱而思致深刻。薛涛则语工辞巧而多客观观照,多取巧讨好成分,故显才情有余而真情不足。  相似文献   

17.
透析现代化进程有许多维度 ,其中观念形态的构建是最具根本性的。而在近代中国现代化研究中 ,对观念子层面的剖析却始终是一个弱项。作为洋务运动代表人物之一的薛福成 ,其技术观是中国早期躁动的现代化之梦的缩影。薛福成的技术观主要体现于 :关注技术及技术思想的缘起 ;在现代化需求之下思考技术的功能与意义。虽然薛福成的技术观也有局限性 ,但其中的许多真知灼见不失为今天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18.
合作经济制度对中国而言,是一种"舶来品".而在传播过程中,被人誉为"中国合作之父"的薛仙舟,对近代中国社会影响最大."以合作主义为方法"解放平民经济,通过全国合作化达"合作共和国"之境界,以及借助合作社对人性的彻底改造等主张,汇聚成了他的以合作社变革社会的经济思想.因其思想根源于西方的费边社和空想社会主义,并企图在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之间寻求变革社会的第三条道路,结果使得他的合作化方案带有浓郁的空想成份,可行性较低,故称之为"经济乌托邦主义".但其方案毕竟也是时代的产物,并为时代留下了新话语.  相似文献   

19.
曾扬华的《红楼梦》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红学公案研究即钗黛之辨,二是人物论,三是艺术论。其代表性著作诸如《钗黛之辨》、《红楼梦新探》等,尤以《钗黛之辨》的学术意义最为醒目。《钗黛之辨》是对红学第一大公案这一论题进行的全面而系统的考察与辨析,为《红楼梦》人物论的进一步拓展,树立了又一种可取的典范。  相似文献   

20.
王守仁的《大学古本序》石刻,是以其正德十六年(1521)五月白鹿洞书院讲学会后之定稿刻石的。由此可以推断出,《古本大学》是王守仁构建其哲学思想的营盘,而且他是在改写《大学古本序》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他的"致良知"学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