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也有一块这样的校徽。"清华大学科技与社会研究所所长魏宏森教授在接受本刊采访时,回忆起1979年第一次见钱学森的情形,钱学森指着他胸前佩戴的清华大学校徽如是说。  相似文献   

2.
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的钱学森从小天资聪颖,悟性极高,3岁时就能背诵百首唐诗、宋词。钱学森的母亲章兰娟性格开朗,心地善良,而且计算能力与记忆力极强,具有很高的数学天赋。应该说,钱学森的超人天赋有来自他母亲的遗传。  相似文献   

3.
钱学森辞世,那个由他发出的“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成了一个被人广泛关注的“钱学森之问”。我认为在这个“钱学森之问”的前面似乎还有一个问题需要先行解决,这就是何谓“杰出人才”?  相似文献   

4.
柳哲 《当代老年》2013,(8):37-38
潘杰是浙江浦江县人。年届八旬的他与大科学家钱学森曾有一段不解之缘。1988年,潘杰在浙江展览馆工作时,偶尔看到钱学森的一段讲话:“参观展览是人民所喜欢的一种受教育方式……所以说在我们这样的国家,办展览馆是件大事……为什么展览就没有一门展览学?”  相似文献   

5.
晚年钱学森     
充满生命活力的浓绿的夏日过去,随之而至的是“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恬淡。1981年,钱学森步入古稀之年,退出了第一线,进入他的金色晚年。  相似文献   

6.
“父亲在世时,我并没有完全理解他的价值。在他离开后,才愈发感到他的珍贵。” 在大师离去的日子里,长子钱永刚以及千千万万中国人对钱学森的怀念,让这个漫天飞雪的冬季变得温暖。  相似文献   

7.
《职业》1995,(1)
艰难归国路──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爱国故事湘仁整理1989年9月,国际动力工程学会第一次把国际航天领域的最高荣誉奖“小罗克韦尔奖章”授予了一位中国科学家。当这个奖项在美国颁发时,这位中国科学家正在北京的书房中沉思,他深深地爱着他的祖国和人民,尽管他也爱...  相似文献   

8.
早在美国的时候,钱学森就已养成读报、剪报的习惯。回国后,钱老依然如故。在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内,珍藏着钱老亲自做的全部剪报,包括在国外的一千七百多份和回国后的629袋、一万九千多份剪报。他在阅读中,对有保存价值的文章,就剪下来端端正正地贴在白纸上,再注明报刊名、年月日,便于日后引用。在部分剪报上他还写有字迹工整的批注,现已收录在《钱学森读报批注》一书中。  相似文献   

9.
<正>1945年3月,德国投降前夕,阿诺德将军向冯·卡门建议:"为什么不去趟德国,亲自考察一下德国到底在研发上进展到了哪一步呢?"冯·卡门希望钱学森可以同行。作为调查小组中唯一一个外国人,钱学森依然拿着中国护照。钱学森担心,当欧洲使命结束后返回美国时,移民局  相似文献   

10.
钱学森在校园中是个神秘人物,除了上课,教师和学生都只偶尔在古根海姆大楼跟他擦肩而过。他总把自己关在研究室里,学生跑去请教问题,他随便一句"看来没问题嘛",就把他们打发走。有时他完全封闭自己,不论谁去敲门,哪怕是事先约好的,他也会大吼一声:"滚开!"  相似文献   

11.
王勇 《当代老年》2010,(1):43-43
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火箭之父、导弹之王……钱学森老人一生所涉领域众多,贡献重大。但与钱老这些头衔更让人感动的,则是他的精神风范。  相似文献   

12.
徐云华 《老年人》2012,(4):28-29
解放前,他冒着生命危险为湖南的和平解放事业奔波;解放后,他三进"牛棚",逆境中自学中医,出版了《祖国医学方法论》等书籍,受到钱学森的高度评价;退休后,他义务为人治病,并捐出巨款支援家乡教育事业。这位传奇人物,就是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图书馆原馆长黄建平。  相似文献   

13.
“钱老,您好。春节就要到了,我今天特意来看看您,给您和全家拜个早年!”2008年1月19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来到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的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钱学森的家中,俯下身子,握住钱学森的手……  相似文献   

14.
父亲的恩惠     
一个经营书报亭的人因为生意越来越差而万分沮丧。他不自觉地走到近郊的一座寺庙。据说寺里的“明镜长老”是个颇有些见识的长者。  相似文献   

15.
陈英凤 《老年人》2010,(5):14-14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征求意见稿,首次明确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由此,我想起了钱学森生前在病榻上多次向前来探望他的温总理提出的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相似文献   

16.
成北 《老年人》2010,(10):20-21
钱伟长,我国著名科学家,在力学和应用数学等领域均取得杰出成就,同钱学森、钱三强并称我国科技界“三钱”。与科学家齐名的是,他还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曾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做出过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7.
在权力资本的变种中,我们见识过买官卖官,见识过倒卖批件,见识过收受贿赂,见识过MBO摇身变富翁,如此等等,然而将一个“副部级以上”标价为可透支300万元还是第一次。  相似文献   

18.
木岚 《当代老年》2008,(5):18-19
1955年出生的郑建伟是沈阳市人,他的理想是走遍全中国。1999年7月1日,他从沈阳出发,8年间走遍了全国2700多个县市(区),行程10.7万多公里,自费15万元,走坏500多双鞋,打破了连续徒步行走吉尼斯世界纪录,被称为“世界徒步行走第一人”。让世界见识了中国军人的风采!  相似文献   

19.
郑键 《当代老年》2010,(7):30-30
称邹人倜为“老人”有点言过其实,因为按钱学森所说“七十八十不算老,六十岁小弟弟”的标准,邹人倜还难以进入“老人”范畴,他今年只有70岁。从他的精神状态看,他也确实不老。他一大半时间都在出差的途中。即使在西安,他每周工作也在六天以上,每天工作的时间通常不少于12个小时。  相似文献   

20.
女人,真好骗     
不是骗子太多,而是寂寞的芳心太多。一定有人见识过他——谢军,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人。2004年3月的一天,失业的谢军在网上,无意中与一位离婚女人闲聊起来。谢军谎称自己是南京某公司的老板,前些日子检查出得了重病,妻子离自己而去。令谢军没想到的是,对方居然安慰起他来,并主动向谢军介绍了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