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已经保持了近30年的高速增长。尤其是自2002年以来,中国的GDP年增长速率每年都在两位数以上。最近,从各种渠道传来的信息均表明,中国经济的增速正在放缓,以至政府决策机构也调整了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把2008年的GDP年增长目标定为8%。另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济合作与开发组织、亚洲开发银行以及其他一些国际机构最近也都降低了对2008年中国经济增长速率的预期。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35年增长主要是外向型经济拉动的。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时间,中国出台的"4万亿"投资刺激计划,改变了中国原有的经济增长模式,投资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同时,带来了两个结构性矛盾:一是投资中政府融资平台的崛起,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的投资结构,投资效率开始下降;二是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必然依靠货币信贷释放来支撑,容易带来经济泡沫化。评论中国经济是否有泡沫化现象,可以从经济货币化指数、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重、PPI和CPI的长期背离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当代老年》2010,(2):4-5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2009年12月5日至7日捌晾召开,会议为扣10年中国经济的发展定下基调:在中国经济企稳向好之际,2010年的经济增长将重点在“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4.
区域经济不平衡增长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显著现象。浙江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也尤为显著。因此,本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浙江省的区域经济差异进行一个分析。  相似文献   

5.
连续几十年的高速经济增长,让中国造就了世界瞩目的经济奇迹。尽管对中国经济奇迹出现的原因有诸多不同看法,有政府财政分权推动说、有低人权推动说,也有人认为中国的经济增长是数量型粗放增长——高投入低效率,投入产出比印度还低,更不说与欧美比较,因此不算是经济奇迹。观点纷纭,这些观点正确与否依赖于其对现实的解释力,并要接受现实的检验。  相似文献   

6.
经济高增长未能带来高就业之现状,在中国已持续演绎了近20年,部分国内学者称其为“奥肯悖论”,经济高增长时就业情势都不乐观,遑论经济形势恶化时,就业形势又如何能让人乐观起来。  相似文献   

7.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经济形势异常复杂的一年。总体看,中国经济仍处于由危机应对向常规增长转型的过程之中,也正在开始由传统发展方式向新的发展方式转型。当前政府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在不断调整、退出,经济增长越来越多地依赖于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以居民家庭和企业等微观经济主体行为调整为基础的发展方式转型正在逐步推进...  相似文献   

8.
外蛋评论     
《上海科学生活》2001,(2):12-12,14
一、中国建设高速电信通信网的问题 现在,中国许多公司都在铺设能同时传递语音和数据的光纤电缆。因为,中国互联网的用户从1999年的200万骤增至2000年的2000万,增长了10倍。而未来几年内,用户数将会继续增长。但是,由于对增长的幅度与所需光缆之间缺乏精确的计算,可能会造成重复建设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何帆 《中外书摘》2011,(5):24-26
第二代改革的“生死时速” 中国在过去二十年经历了经济的高速增长。为什么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这么快,经济体制改革如此成功?新古典经济学家给体制改革和经济增长开出来的药方通常被称为“华盛顿共识”。“华盛顿共识”包括:稳定的宏观经济政策、价格自由化、私有化、贸易自由化、金融自由化等。如果说“华盛顿共识”是老师给学生布置的作业,那么中国就像一个从来不做作业的学生,但每次到考试的时候都比别的学生考得好。那些听话的学生,比如俄罗斯、拉美的一些国家,增长绩效远远不如中国,甚至还出现过严重的倒退。  相似文献   

10.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中国经济增长趋势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林 《科学发展》2016,(5):18-22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中国资源要素供给效率和供给质量将明显上升,经济结构将进一步优化,制度创新将进一步释放经济增长活力,中国经济增长潜力将转化为实际经济增长.基于中国经济增长潜力的释放,对中国未来经济增长趋势进行预测,从现在到2050年,中国长周期经济增长将逐步趋缓,并向世界平均经济增速收敛,到2050年可能回归至3%~4%的增速水平.  相似文献   

11.
张雪戎 《现代妇女》2014,(12):65-66
改革开放31年后的今天,中国的国际经济贸易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我国于2001年加入WTO后,中国的对外贸易不仅实现了巨量增长,而且贸易形式日益多元化。在我们充分得益于成为WTO成员方的同时,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其中显著的一点就是我国与他国日益增加的贸易摩擦和争端。如何在频频遭受外国反倾销的情况下通过完善自身和改变周边环境来有效应对反倾销政策和措施,成为我国争取最大限度减少入世带来的消极影响,进而维护我国正当经济利益最重的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2.
中国快速的经济增长与技术发展中国正走向繁荣,尽管2003年第二季度的非典对经济增长造成了巨大的暂时性影响,但该年中国经济增长率仍达到了9.1%。中国在高科技产业方面的变化程度非常惊人,尤其在电子制造行业方面。中国已经在2001年成为全球电子公司生产和安装生产活动的新选择地。在经历了投资繁荣之  相似文献   

13.
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所所长李京文在北京举行的“2000年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分析与预测国际会议”上,将今后16年中国经济将要发生的巨大变化归为10大方面:(1)中国将是世界经济增长中最活跃的地区。到2010年,中国经济将位居世界前3至4名;人均收人可望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2)产业结构将有明显变化,并逐步趋于合理。第一产业比重大幅度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将上升,第三产业比重逐年增长,并将有较大提高。(3)各产业领域内的技术装备将有较大水平提高。到201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和初步现代化,中国将建立起门类齐全、完整的先…  相似文献   

14.
数字     
《职业》2013,(31):29-29
1000万人 中国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在圣彼得堡举行的二十国集团G20峰会期间透露,中国有信心实现全年就业超过1000万人。朱光耀说,中国将应对挑战,以保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我们有充分的信心,2013年中国经济将实现7.5%的增长,而且这种增长是有质量的增长。”他说,中国经济正在向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增长模式转向和发展,相信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一定能够不断推进,使经济增长质量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5.
中国人口结构正在发生转折性变化,由此产生的近期和长期经济以及社会影响应高度关注,及早绸缪。经济奇迹的背后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30年之久,被国际社会誉为中国经济奇迹。大量研究表明,中国经济奇迹与先前亚洲四小龙为代表的亚洲经济奇迹的共同点都在于“劳动力无限供给”,即有着相对劳动生产率而言的过剩劳动力。  相似文献   

16.
通往低碳未来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去30年来,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很多人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中国政府声称,在1980年到2000年期间,有4亿人口摆脱了贫困,人均GDP自1981年以来增长了5倍。除了经济增长之外,中国还经历了能源需求的大幅上升,尤其是在本世纪初中国经济进入了大规模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阶段之后。  相似文献   

17.
2016年9月5日,我国杭州G20领导人峰会圆满落下帷幕,在G20会议上习近平主席关于"中国发展新起点全球增长新蓝图"发表重要演讲,同时也将人们的眼光集中在中国经济上。本文则重点分析G20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就业仍是当前经济发展重大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业对保持经济高速增长的压力减弱 随着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在2012年首次出现负增长,中国的劳动供求关系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就业对保持经济高速增长的压力减弱.2012年新增城镇就业1266万人,是过去9年来的最高水平.在经济增长速度减缓的情况下,城镇新增就业与往年相比不减反增,既说明就业对保持经济高增长的压力减小了,也表明经济增长拉动就业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19.
美国拥有完善的市场机制和完备的市场体系,经济决策高度分散,经济主体拥有充分自主权,资源配置由市场调节,政府只在政策上加以促进和引导,经济增长方式早已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日本从二战后的一片废墟上一跃成为超级经济大国,经济外向型、效益型、集约型增长方式被誉为发达国家的典范。虽然中国经济与美国、日本发展的基础不同,国情也不一样,但其经验却对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一、重视科技进步,依靠技术立国。美国在调整科技组织领导机构,加强国家科技领导作用的同时,增加研究与开发费用的投入。2…  相似文献   

20.
中国经济政策面临降通胀与保增长的两难。两难之下,如何抉择?经济学家卢周来给出了货币紧缩并同时向中小企业定向宽松的精准打击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