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靳玉娟 《天府新论》2004,(Z2):27-28
全球化的主导者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所谓全球化即西方全球化或美国全球化.其本质是西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霸权扩张,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将其价值取向强加给世界各国的话语膨胀,结果就是要把世界纳入到西方的控制之下.我们对这一话语必须保持警惕,全面分析,切不可丧失了自己的主体意识和文化操守.  相似文献   

2.
全球化的主导者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 ,所谓全球化即西方全球化或美国全球化。其本质是西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霸权扩张 ,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将其价值取向强加给世界各国的话语膨胀 ,结果就是要把世界纳入到西方的控制之下。我们对这一话语必须保持警惕 ,全面分析 ,切不可丧失了自己的主体意识和文化操守。  相似文献   

3.
文化相对主义是在全球化语境下每个民族处理"民族文化"与"全球文化"关系的理论话语之一,是与文化哲学传统的创造相伴而生的、在批判文化进化论的过程中展开、在批判西方以经济为核心的发展理念中得到进一步发展.文化相对主义是对"西方文化中心论"的某种校正与纠偏,是发展中国家对抗"文化帝国主义"话语霸权的重要武器.在文化相对主义视阈下,发展中国家应该调整文化心态,正确处理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辩证关系;坚持文化的多元性与对外开放、面向世界的方针,提高民族文化的吸纳、整合能力;实行反霸权全球文化战略,促进建立国际文化新秩序,维护国家文化主权和国家文化安全.  相似文献   

4.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说,作为是一个现代性的概念,资本的全球空间布展伴随着资本的世界性扩张和物质资本、金融资本的流动,与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变存在逻辑的关联。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经历了由福特主义向弹性生产的变化,全球化实际上就是解决资本过度积累危机的策略,就是资本主义世界性扩张的空间策略。资本积累的全球化趋势在给世界各国带来一定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在制造着贫困、不平等、差异和两极分化,以及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多样化,要抵制全球资本主义的剥削,就必须准确地解读其本质及其影响。在资本主义霸权仍然是我们时代中心问题的背景下,寻求一种普遍性政治和积极的全球主张应当对资本逻辑及其全球资本主义的空间规划保持一种激进的批判意识和实践理念。  相似文献   

5.
林子赛 《理论界》2012,(8):116-118
文化资本扩张及文化霸权问题是我国当前不可回避的问题。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世界各国的文化资本、文化政策逐渐辐射到我国。本文首先系统地分析了文化资本在我国扩张的前提条件,即文化的消费化,接着阐述了文化资本背景下民族文化的深刻危机,指出遵循市场逻辑(资本逻辑)的文化资本与体现文化发展的社会主义文化制度之间的矛盾是根源所在,民族文化危机主要体现为文化主权与文化霸权、文化全球化与文化本土化两大矛盾,最后探讨了危机下民族文化的自觉及自我救赎之路。  相似文献   

6.
革命与女性的自赎——十七年女性文学叙事的话语裂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七年女性文学与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存在着既对话又矛盾的复杂关系。出于对"个人生活命运的关心",女性文本在自觉认同和完成革命叙事的同时,女性被压抑的性别意识与独特的审美体验在一定层面上仍以一种潜叙事方式被建构出来,对革命"正史"与男性话语霸权进行了某种意义上的解构或消解,从而获得了某种超越时代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7.
葛兰西的霸权理论剖析了文化领导权与统治权及传媒之间的密切联系.在全球化的历史浪潮中,国际传媒巨头凭借雄厚的资本,对民族国家的文化领导权提出全新挑战.如何壮大中国传媒产业,拓展华语空间,在确保本土文化领导权的同时,领航世界话语空间,是必须面对的严峻课题.  相似文献   

8.
全球化与当代政治文化社会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全球化的加速过程必然伴随着政治文化社会化。为实现资本统治世界的"合法化",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导的经济全球化必然伴随着其主导意识形态--新自由主义向全球范围的渗透和扩张,这一过程即是其主导政治文化社会化的过程。它对全球化语境下政治文化的演变起到加速传播、交流、冲突、融合作用。当代政治文化社会化具有跨越国界、建立全球媒体网络、话语圈套、全球贸易的文化"配售"、消费文化、当代政治教育等特征,但是,它并不能实现自由民主的"崇高使命",更不能阻碍全球多元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全球化语境下,西方发达国家倚仗科技优势给他们带来的话语霸权,摧残发展中国家的历史与文化.多元文化语境中的后殖民理论,作为当代多种文化政治理论的集合性话语,有可能使我们从"东方主义"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真正进入多元文化共存的后现代世界格局中.  相似文献   

10.
1985年前后发端的“寻根”话语,提出了以民族文化重建民族主体性的要求,并通过对乡土伦理价值和审美价值的重构表达了对现代化浪潮的审慎态度.作为一种民族认同话语和反思的现代性话语,寻根话语表现出对全球化文化霸权和以工具理性为主导的启蒙现代性的批判精神,其敏感性和先锋性在今天仍然显得难能可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