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艺术是文化的反映及其组成部分。中国当代艺术是对当下社会文化、政治等问题的思考、追问和个人生存经验的结果,更是中国文化的当下诉求。然而中国当代艺术是在西方现代艺术与后现代艺术的语境中产生的,或多或少受西方当代思潮的影响。而在能指的表现和所指的表达中,文化形象是现代美学结构中一个突出而敏感的现实问题。审美、非审美、泛审美和审丑,都成为文化形象由内向外的投射。这不仅是艺术问题,更是文化问题——形象学的问题。形象学跳出了艺术形象范畴,它直接指涉一个民族或国家的文化形象,因此形象学是与他者关系中进行比较的结果,是一个民族或国家文化的输出和跨文化视域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中国当代艺术要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具有鲜明的本土性。本文着重分析中国当代艺术家的艺术作品,研究传统文化具象符号在当代艺术中的表现形式,以期寻求一条传统文化与当代艺术相结合之路,构建真正的从内容、形式和语言符号都具有中国本土色彩和民族性格的当代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3.
论艺术的类、族、个性──兼及当代中国艺术家的“世界历史性的存在”复鸣,远方中国当代艺术思潮的涨落表明,对艺术的类、族、个性进行辩证的系统的哲学反思是必要的。这是一个涉及中国艺术将以怎样的姿态跨入廿一世纪、怎样在“世界历史性”时代弘扬优秀的民族艺术的一...  相似文献   

4.
中国当代艺术思潮,在当今世界艺术文化语境下,与不同国别或民族的异质艺术形态、艺术观念相互碰撞和影响,构成了一个非常复杂的艺术现象和艺术观念。中国当代艺术中艺术与非艺术形态的界限模糊不清,审美与非审美观念混淆的现象,引发出"精英、严肃、高雅"与"大众、调侃、戏谑"的混杂表达方式,很大程度上来讲是倾向于西方现代、后现代的文化逻辑,而不是中国自身的文化逻辑结果。由此提出在世界艺术文化语境中,用中国的大文化思维的方式构建中国当代艺术的创作模式。  相似文献   

5.
艺术学理论民族学理的建设,既是学科自身学术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也是艺术实践和文化建设的需要。我国很早就有从综合的文化的角度认识艺术活动的传统。艺术、审美、生活、文化紧密相连,凸显了中国艺术理论以和谐理念、人间情怀、诗性品格等为基本特征的"大艺术"理论风貌。当前艺术学理论的建设,应重视民族艺术理论的精神传统,在广纳中西滋养的基础上,重新打通民族审美与艺术精神的血脉,夯实艺术学理论的民族学理基石,推进建设既能与世界艺术理论对话又能切实解决自身问题的中国当代艺术理论话语和学理体系。  相似文献   

6.
讨论陈文骥在当代艺术中的价值,需要将陈文骥放入9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艺术日益远离绘画本体、走向政治与商业的大背景中来观察。虽然,陈文骥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已成名,作为中国当代学院出身的现代主义画家而引人注目,但陈文骥从来就不把自己的艺术作为政治、商业或其它外在于艺术的事物的附  相似文献   

7.
有关中国当代艺术的大众解读,一直是中国当代艺术发展中急需解决的一个难题。一方面,中国当代艺术家宣称,当代艺术具有大众性;但另一方面,大众却因解读困难而普遍拒斥当代艺术。之所以如此,原因在于:中国当代艺术的叙述方式及审美趣味,与大众的理解能力及审美趣味之间存在差异;中国当代艺术自身从手艺性到思维性的转换,及其求新的价值取向,带来了相关问题;社会分工细化,对中国当代艺术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统一性和差异性感知对中国当代艺术作品生效,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中国当代艺术要走出这一困境,必须直面并妥善解决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8.
现实主义油画自五四运动时期传入中国后,由于对国情的适应,很快便生根发芽,成为中国当代油画发展的基础,而其所蕴含的现实主义精神也深化成一种民族的精神。新中国的艺术在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在世界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冲击下,出现了各种形式风格的流派,具象写实绘画已不再是当代油画的唯一语言。然而在中国当代艺术中,现实主义作为一种精神却始终存在。因此拥有了现实主义精神的中国当代油画艺术,具有更高的社会价值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试图以社会运动、激进主义以及阶级分析等问题作为评析当代艺术的视点,通过重温和反思艺术与政治的关系,探讨在中国当代生活语境中重建批判性的和建构性的艺术精神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当代艺术是在与传统文化艺术几近断层的背景下,在西方现代和后现代艺术的催生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有着先天的不足和本体性缺失的症候.在艺术市场化和符号化、概念化的趋势中越来越暴露出其精神性的缺失.中国当代艺术的重建和民族身份的确立应当基于对传统文化与艺术的重新认知和借鉴,创造出艺术的内在精神、外在形式与符号之间有机统一的中国自身的当代艺术.  相似文献   

11.
南京三川当代美术馆南京三川当代美术馆,是一个极具特色的,以中国为主题的带有学术研究性的当代美术馆。三川当代美术馆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开发区,占地一万平方米,闹中取静,环境优雅。三川当代美术馆以"扎根本土当代,立足国内当代,放眼国际当代"的办馆理念,有着自己明确的学术定位与艺术主张。通过关注中国当代艺术、构建当代艺术家交流与展示平台,发现与培养有潜力的中青年艺术家,来推动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美术馆在自身的机构建设上、学术实践上以及活动举办上,都以推动中国当代美术的前进为最高宗旨。  相似文献   

12.
艺术区是一种新的都市景观,798是国内艺术区的一个典范,是全球化背景下的产物,它以文化产业的名义。在近年来获得了很好的发展。波普艺术是798艺术区内的一种典型的艺术形式,通过对当代中国红色波普艺术发展的梳理,可以看到,在二十年里,其内涵经历了从批判到媚俗的转变。当代艺术过多地受制于国际市场,不能不引发我们对当代艺术本土化的忧思。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当代抽象艺术自兴起之日,便始终处于边缘地位。在中国当代艺术日益浅俗、并逐渐丧失先锋性的现状中,拥有高贵品质的抽象艺术,自甘寂寞,一直默默地坚守着自己的阵地,并在"本土化"的进程中以先锋的姿态为中国当代艺术提供着精神慰藉。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图案一直是应用美术学科的主要基础课之一,但由于我国特殊的历史原因以及人们长期以来缺乏对图案学科的深入思考,导致图案教学内容的萎缩,致使图案教学难以适应工业时代的发展需要;然而现代“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的精神困惑,致使人们重新认识传统文化在当代艺术设计的现实意义;现代艺术设计愈来愈重视人文传统、自然、科技社会等综合利益的协调性和持续性发展。因此,在当代艺术设计体系发展中以“传统图案”和“现代装饰”为主要内容,并以“现代装饰”理念贯穿传统与现代的审美精神,在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中创造具有中国民族文化特色的当代设计艺术,可以说是图案走向当代装饰设计的主要趋向。  相似文献   

15.
“典藏历史——中国新艺术展”开幕式暨成都当代美术馆开馆仪式于2011年7月1日在成都当代美术馆拉开帷幕。本次展览策展人亦即美术馆馆长吕澎试图通过展出收藏的近三十位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展现—份立体的中国当代艺术图式时间轴,为普通艺术爱好者们了解当代艺术历史的视觉痕迹提供清晰的脉络。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80年代的绘画艺术语言和表现形式在中国的当代艺术家努力下得到了空前发展,尤其是在中国重庆乃至西部地区掀起了一阵"中国风"、"本土风"浪潮,把西方油画的写实手法与中国固有的风俗民情结合起来,把中国的当代艺术推向了一个新高潮。罗中立作为艺术家的代表,是当代艺术家的典范。其作品《父亲》传达出了强烈的中国标识和本土意识,后来的《春眠》《吹灯》等一系列极富创新思想的油画作品都表现出了中国的本土人质,我们也能从中看到中国油画的当代化趋势,这与艺术家多年以来的"巴山情结"积淀和当代艺术发展是紧密相关的。文中试图通过对罗中立先生绘画的内容、语言和人文精神等方面的分析,探究其油画本土性的特质和罗中立作为当代艺术先锋,其绘画所展现出来的当代性特质。  相似文献   

17.
从艺术自律及其丧失,以及唯美的放逐开始,艺术的堕落就日益突显出来,这种堕落在当代达到了它的极致。在当代,艺术的堕落主要表征为艺术从美的表现到对丑、恶心的卖弄、炫耀,对市场的讨好与对大众的献媚,深陷暴力、色情的诱惑与颓废的情绪难以自拔,以致具有导致人性的丧失与道德底线失守的可能。在当代艺术中,这些堕落的乱象需要得到救赎,而西方当代艺术正处于堕落与救赎的尖锐冲突之中。同时,这也揭示了西方当代视觉文化的根本困境。  相似文献   

18.
主持语:中国当代艺术最为缺乏什么?当代水墨最为缺乏什么?那是一种来自理性的反思追问态度,水墨需要在理性的反思与直觉的悟性二者之间艰难再生!"冷墨"小组的艺术实验,以理性的冷静与自由的想象,给当代水墨吹来一股飓风与狂飙,穿透我们钝化的神经,不断蔓延与扩展,在超越边界中展现艺术之新的可能。  相似文献   

19.
主持语:刘继萍是一位心境淡然的艺术家。她游走于传统与当代之间,从不把自己视为一个文化裂变者,而是真诚的寻找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从她的艺术追求里,我们不难发现:中国画的当代性,不是对当代艺术硬性贴标。也不是西方艺术史中所谓的当代诉求,而是发生于中国画本土意义上的文化认同——重构文化传统与今日的生存体验。  相似文献   

20.
传统图案艺术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基础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艺术设计专业的领域中 ,传统图案艺术的基础作用不容忽视。中国传统图案艺术作为民族文化的瑰宝 ,是当代艺术设计的重要元素之一。本文阐述了传统图案艺术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基础作用 ,旨在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推动现代艺术设计教育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