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漠北回鹘汗国在西域诸地的活动及其后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鹘西迁之前,漠北回鹘汗国依靠所控制的“回鹘路”,已插手北庭诸地事务, 并于贞元十一年以前击败吐蕃,控制了西域大部分地区。迄庞特勤率诸部落居焉耆一带, 创建安西回鹘政权,都是早先漠北回鹘汗国在西域诸地活动的直接后果。故以上史实构成 高昌回鹘政治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本文论证了 84 0年以后黠戛斯依照先西部后东部的战略布置 ,分阶段经略东部天山地区和漠北高原 ,以期成为游牧各部族新的宗主的历程 ,得出正是 9世纪 60年代初兴的仆固系北庭回鹘 (高昌回鹘汗国的前身 )将黠戛斯分别从东部天山地区和漠北草原逐回叶尼塞河上游故土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高昌回鹘亦都护家族及其迁居永昌始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文宗开成五年(840),回鹘人在漠北建立的回鹘汗国灭亡,部众相率四散迁徙,分别投奔葛逻禄、吐蕃、安西等处。投葛逻禄、吐蕃的回鹘的情况,近来史学界多有论述,而投安西的高昌回鹘的情况,特别是高昌回鹘归附蒙、元以后的情况,则很少涉及。本文试图对这一问题进行一点探索,求正于关心此问题的学界。  相似文献   

4.
高昌回鹘王国时期(9世纪中叶—13世纪中叶)是西域历史和维吾尔族历史上大放异彩的时代。840年,漠北回鹘汗国灾亡以后,西迁的一支回鹘人以吐鲁番盆地为中心建立了高昌回鹘王国。西迁的回鹘人在由游收转入定居的过程中,与当地原有居民逐渐融合,形成了一系列独具时代、民族特色的社会习俗。本文拟从社会生活史的角度对高昌回鹘人的各种生活习俗进行论述和勾勒,探究其来源和影响,以便更全面、深入地认识高昌回鹘人的社会生活形态。。中、外文史料和考古材料为我们考察高昌回鸡人的各种习俗提供了众多依据。我们发现,当时高昌回骼人的社…  相似文献   

5.
“回鹘”(初为回纥)是唐朝对uy-ur一词的汉语译音。 唐朝贞观年间,回纥(回鹘)逐渐发展壮大,并最终战胜了突厥汗国,以色楞格河、鄂尔浑河、土拉河为中心建立了回纥汗国。百年之后,回鹘汗国由盛转衰,厄运环生。公元84S年,终因内忧外患,回鹘国破,境内部众除少部分信留居原地外,其它被迫向  相似文献   

6.
唐代回鹘宗教信仰的历史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回鹘是我国现今新疆维吾尔族的直系先民.回鹘早期信仰萨满教.8世纪中期,摩尼教传入回鹘并被汗王定为"国教".840年,汗国灭亡,部族西迁, 回鹘改信佛教及其他宗教.本文对唐代回鹘宗教信仰的历史变化过程作了简述,使人们对今天维吾尔族的宗教文化以及宗教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正>付马博士新著《丝绸之路上的西州回鹘王朝:9~13世纪中亚东部历史研究》2019年5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以840年回鹘西迁后建立的西州回鹘政权以及这一时段的丝绸之路为主要研究对象,除导论部分"西州回鹘史:史料与研究状况"外,正文共分六章:第一章前史:东部天山地区进入回鹘时代;第二章西州回鹘建国史的重构;第三章回鹘不是"突厥"——回鹘文献中的"突厥"与回鹘的族群认同;第四章回鹘时代的北庭、西州与伊州;第五章回鹘时代  相似文献   

8.
唐朝经营西域,继承的是汉朝传统。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都有西汉体制的影响。最初,唐朝在北疆以西州为中心展开建设,即使在安西都护府转驻龟兹之后,西州的地位依然重要。安西都护府下辖四镇,四镇驻军数万人,南疆地区终于获得稳定。继续探索北疆的管理体制,最终设置北庭都护府,把庭州建设为北疆的军事政治中心。至此,天山南北分别设立两个军事政治中心,互有分工又彼此配合。唐朝的西域管理体制终于从汉代的制度模式中发展起来,拥有了唐朝制度特色。南北两个军事政治中心既分工又配合,在稳定西域、维护丝绸之路畅通方面,唐朝的新体制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崔建华  孟楠 《西域研究》2008,195(2):98-103
公元840年,兴盛了近一个世纪的回鹘汗国因天灾与内乱并行,在黠戛斯的攻击下灭亡了.回鹘残部分三支西迁,其中一支占领高昌及北庭等地区并建立起高昌回鹘政权.高昌回鹘政权延续了四个多世纪,到了蒙元时期,汉文史籍称其为畏兀儿人.9~13世纪是畏兀儿文化的关键发展时期,更是畏兀儿文化的重要涵化时期,由于多元文化的交互影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畏兀儿文化.  相似文献   

10.
库车是丝绸之路重镇之一,古汉语称"龟兹"、梵语称Kucina(屈支)、回鹘语称Küsn(曲先),今属新疆阿克苏地区。据中国史料,龟兹是西域三十六国当中最大的王国,汉代定都"延城",唐代定都伊逻卢城,故址在今天库车新城与老城之间的皮朗古城。城内有许多废墟,如萨克刹克土墩、哈拉墩、雀鲁拔克和皮朗墩等。英国考古学家斯坦因第三次中亚考察曾经调查过皮朗古城,1958年黄文弼、近年新疆考古工作者亦来此城做过调查。据我们研究,萨克刹克土墩应该是玄奘提到过的西门外大佛寺;哈拉墩大概是唐代安西四镇之一——安西镇的治所,而雀鲁拔克应该是安西都护府的治所。  相似文献   

11.
新疆地区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汉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设西域都护府,管理西域的边防、行政和各族事务,唐代继承汉代的规模置安西都护府,辖境包括葱岭以西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据《唐会要》卷七三记载,贞观十四年(640年)九月“侯君集平高昌国,于西州置安西都护府,治交河城”。当时直接统辖的区域包括西、伊、庭三州以及稍后的焉耆地区。我们现在所知最早的安西都护是郭孝恪。《旧唐书·郭孝恪传》记载:“贞观十六年,累授金紫光禄大夫,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对汉文资料的辨析入手 ,结合穆斯林文献 ,就西州回鹘同宋朝之间的交往联系 ,以及“西州回鹘”与“龟兹回鹘”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 ,同时还考察了唐末、宋朝时期“西州回鹘”政权的辖境范围。并从理论层面上论述了高昌回鹘 ① 与中原诸王朝之间的关系对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和发展过程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林立 《西域研究》2023,(1):132-141+172
布达拉宫藏一尊波罗朝铜宝冠佛像上有梵文和汉字铭文,据造像风格和梵文字体可确定其年代为10世纪。根据汉字铭文,这尊造像是10世纪高昌回鹘时期安西开元寺汉僧惠超在那烂陀寺所造,证实了唐代和高昌回鹘时期安西开元寺的存在。“惠超”的名字题刻曾见于库木吐喇石窟10世纪高昌回鹘时期的76窟和GK7窟,有可能和铭文中的惠超是同一僧人。10世纪时,惠超法师从安西至天竺那烂陀寺可走“西域—葱岭—西北印度”的传统丝绸之路与“于阗—吐谷浑旧地—吐蕃—尼婆罗道”两条路线。  相似文献   

14.
突厥学研究又一重大突破──古回鹘文碑文被破译内蒙古赤峰瓷质墓碑上古回鹘文的破译,是突厥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重大突破。中国境内的宗教墓碑,几乎全用石材,瓷制墓碑极为罕见。回鹘(音胡)文,盛行于中世纪中期回鹘汗国(公元744至840),曾广泛通行于中亚地区。...  相似文献   

15.
荣新江 《中国学术》2000,(1):158-171
以高昌城为中心的西州回鹘王国(又称高昌回鹘、天山回鹘王国),在公元十世纪时曾一度盛行摩尼教,已为近代以来当地出土的文书所证实。近年来,森安孝夫氏在《回鹘摩教史之研究》一书中,对摩尼教在西州回鹘的兴衰过程作了详细的论证,使大批零散的文献和考古材料,  相似文献   

16.
张铁山 《西域研究》2007,(3):124-127
回鹘原称回纥,是构成现今维吾尔、裕固族的主要族源之一.其族称词义有王朝说、自食其力说、同盟互助说、归依说、森林民族说等不同观点,其中"同盟互助"为大家所普遍接受.回鹘于744年取代突厥,在蒙古高原建立漠北回鹘汗国.840年因内乱和天灾,在黠戛斯人的攻击下灭亡.后除一部分留居原地外,余部向西、南迁徙.南下长城附近的回鹘人,后逐渐与当地的汉族及其他民族融合.一支西迁到河西走廊,建立甘州回鹘王国,成为今甘肃省裕固族的主要族源.一支西迁到吐鲁番盆地,建立高昌回鹘王国.另一支进入中亚草原地区,活动于葱岭以西,建立了喀喇汗王朝.回鹘文除了为回鹘人所广泛使用外,13~15世纪也曾用作金帐汗国、帖木儿帝国和察合台汗国的官方文字.  相似文献   

17.
由石墨林编著、陈国灿校订的《唐安西都护府史事编年》,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新疆通史》研究丛书之一,2012年3月已由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唐安西都护府于贞观十四年(640年)设立于交河,在之后的一个半世纪里,它成为唐朝统治西域重要的军政机构。《唐安西都护府史事编年》将已经出版的汉文正史、  相似文献   

18.
焉耆锡格沁地面寺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立 《西域研究》2004,(1):40-53
本文首先对锡格沁地面寺院布局和分类进行分析 ,然后对佛堂建筑的形制和组合作类型学研究 ,把地面寺院分为四期 :第一期开创期 ,即 7世纪下半叶 ;第二期兴盛期 ,即 8世纪下半叶 ;第三期持续发展期 ,即 9世纪上半叶 ;第四期衰落期 ,即 9世纪下半叶至 1 3世纪。各期的划分是以唐朝经营安西四镇、吐蕃占领西域和回鹘西迁等为历史背景的。文章还从寺院形制和雕塑、壁画等方面探讨了焉耆佛教对高昌回鹘佛教的影响 ,以及焉耆佛教的派别  相似文献   

19.
唐代回鹘的原住地,大致在今色楞格河与鄂尔浑河流域。公元六世纪初始称回纥,公元八世纪末九世纪初改称回鹘。回纥的先世出自丁零、铁勒(又称高车),是时,后来成为回纥组成部分的乌护、覆罗等部落就在以北庭为中心的一带活动。但是若谈到回鹘真正控制北庭地区,则应开始于初唐,着手于盛唐,完成于晚唐。鉴于北庭在回鹘史,特别是在回鹘西迁史及西迁后的高昌回鹘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所以有必要对回鹘控制北庭的复杂过程,以及与其相关的一些问题略作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贞观十四年(640),高昌国覆灭,唐随即将羁縻州“西昌州”改为正州“西州”。唐在西州设置了两套军政系统:一为安西都护府,治所在交河县;一为西州州府,治所在高昌县。二者是一种简单的“二元分治”关系,一管军事,一管民政。贞观十六年(642),西突厥乙毗咄陆可汗南下,入寇西州。安西都护府约在此时成为西州唯一的州府级军政机构,治所也移至高昌县。显庆三年(658),为更好地经略天山以南的羁縻府州,安西都护府再次移至龟兹,唐在西州设西州都督府。西州都督府虽只治西州一州,但为配合全国形势,仍与西州州府“合署办公”,西州州府有名无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