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贵州自古以来就是铜鼓的主要使用区域之一.各族人民在民族大迁徙和大融合的历史进程中,把优秀的民族文化融入铜鼓的制作和纹饰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铜鼓文化.铜鼓不仅是各民族文化相互融通、融合的实物见证,也是各民族相互学习和交流的历史见证.各民族文化与儒、释、道文化精髓的完美结合,使铜鼓的文化内涵变得无比丰厚.  相似文献   

2.
离魂故事在古中国代小说、戏剧中,屡见不鲜,已经构成了一种特殊的文学现象.这一现象隐含着丰富深邃的审美文化意蕴.离魂故事植根于古老的灵魂信仰,产生于对桎梏人性人情的封建婚姻礼法的叛逆,并在一定程度上折射了男性的文化心理;而离魂故事所具有的哀婉、缠绵的浪漫色彩,也是其受人喜爱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楚辞体是继《诗经》之后产生在中国南部楚地的一种新诗体。它以其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瑰奇绚丽的文辞、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手法 ,成为中国古典诗歌体式中个性鲜明、独具风貌的诗体  相似文献   

4.
蒙古族古代舞蹈之文化内涵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古族古代舞蹈是古代蒙古人狩猎、游牧经济与文化的独特产物。蒙古舞由原始狩猎舞蹈、原始宗教舞蹈到古代战争舞蹈与娱乐舞蹈的演变,标志着舞蹈超越原始的劳动和巫术,逐渐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艺术。蒙古舞蹈的研究,不只是单一的舞蹈学本身问题,而是关系到艺术、宗教、民俗、经济、文化、历史等学科的综合课题。  相似文献   

5.
6.
昆仑文化与楚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话昆仑”的地理位置大致在今青海高原一带 ,史前期人类曾在这里创造过中华文化源头之一的昆仑文化。昆仑文化对楚辞的主要影响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曰昆仑文化之情结 ,二曰神人杂糅之习俗 ,三曰时空跨越之思维 ,四曰尊坤崇女之意识  相似文献   

7.
根据金文,楚国和秦国都出自高阳,因此互相支持,又臣服于周。而楚早期在炎黄之战时,散居各地,主要分成三部分,所以称为三楚。楚辞文化,主要来自中原,所以在《天问》中由夏商周至楚国一路写下来。楚辞中的人物、鬼神也基本和周代一致,如《惜颂》中说的五帝、六神等。楚辞也不单单写楚国,如《九歌》中的冀州、东皇太一等等。楚国和周一直往来密切。过去,我们为了强调楚辞的个性,把“兮”说成楚语。实际上,《诗经》中有将近四十首诗出现“兮”,皆表示不良情绪。后来的墓志铭中也采取了这样的表达方式。所以,我们首先看到中华文明一体化,再了解差异性,这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  相似文献   

8.
在以中古时代"江南的开发"为主题的知识景观中,古代江南地区被描述为一片"蛮荒未化之地"。这不仅不符合这一地区越来越多的考古学发现,同时也过分夸大了中原文化对江南地区的影响。从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春秋时代,长江以南地区在文明和文化创造上有很大的独特性,在某些方面甚至影响了同期中原文明的发展与演进。中华民族在人类轴心期发生的"周秦之变",是导致江南与中原在文明上出现巨大差别的根源。由于在轴心期面临的挑战与压力不同,中原文化与江南在回应挑战时也有重要的差异。如果说,中原地区由于艰苦的生活环境而创造出儒家的仁学和墨家的兼爱,强化了社会的组织功能和群体原则的重要性,那么,在生活条件优越的江南地区,像这样的文明创造不仅不会受到赞同,相反还会受到质疑、批判和抵制。对"古代江南落后"进行知识考古与文化阐释,不仅有助于还原江南文化的历史真实面目,同时,也有助于深入认识和阐释江南文化的精神价值。  相似文献   

9.
可从三个方面探讨楚国社会文化对楚辞体诗歌的产生所发挥的重要影响和作用:中国先秦时期存在南、北两个文化系统,南方自然地理作用于人文地理,楚辞得江山之助与爱国激情之助;楚辞作品浪漫、浓郁的文采风格,和南方楚国独特的社会形态以及巫风盛行的社会现实息息相关;南方楚歌不断吸收民间丰富的文学和文化滋养,直接孕育了中国先秦诗歌的第二个黄金时代--楚辞的时代.楚国由盛到衰的转折点和楚国内部矛盾的空前激化都出现在屈原的时代,屈原所开创的楚辞体诗歌,正是"愤怒出诗人"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实现古代文论的现代意义阐释,应以中国古代文论为根本,但并不意味着对现代文论的否定.应正确对待古代文论与现代文论的关系.古代文论的现代阐释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当代文论十分必要.应掌握对古代文论现代阐释的原则和古今互补、中外互释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楚辞>是屈原继承和发展南方民歌的艺术创作的结晶,<楚辞>同苗族民歌有着紧密的联系,它取材于苗族民歌,且与楚文化同步发展,并对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在《堂吉诃德》中,作者巧妙地运用了一系列的二元性因素。这些围绕人物形象而展开的二元性因素,在文本中经过一系列的整合,形成有机的互构整体。文章从动机目的、形象内蕴、讽刺视角三个层次,具体分析这种二元性的整合,并从文化视野和时代背景的角度阐释这种整合与互构所产生的人物形象内蕴,以及这种二元性整合所产生的互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3.
14.
近几年来,穿越小说受到了越来越多年轻女性的追捧,这成为一个颇为醒目的现象。本文通过分析穿越时空的现象,穿越小说“热”的原因,穿越时空的古今世界,对穿越小说进行了文化的阐释。从文化的角度来看穿越小说具有四个显著的特征:追求美貌引发的整容风波;追求爱情乌托邦引发的剩女潮;由“蜗居”产生的空间危机;由穿越现象引发的女权主义思考。最后阐述了当前穿越小说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5.
作为文字学意义上的异文,主要是指通假字和异体字。汉字中有大量的异文存在。异文的产生,往往有社会和文化的因素在里面。不论从异文入手来研究文化,还是从文化的角度来理解异文,都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从"异文与古代社会生活"及"异文与汉民族思维方式"两个方面入手,可以对部分异文现象作文化阐释。  相似文献   

16.
为了深化对当下倍受关注且极富争议的恶搞现象的理解,结合后现代文化语境,从审美文化的角度探讨恶搞的审美逻辑和社会文化价值,认为恶搞的本质是戏仿,即通过对经典的、权威的、流行的文本拿来主义地盗用,别有用心地篡改,来获得一种互文性的喜剧效果。在后现代语境中,恶搞中的戏仿消解了传统的讽刺力量,具有了强烈的游戏拼凑性,其用心并无特别的恶意,而是大众为获得自由宣泄的快感而进行的一种解构和狂欢游戏。  相似文献   

17.
创作动力论是古代文论的一个重要层面,并自成系统。古代创作动力论的真正根源, 是作家的生命需求。“发愤著书”说,“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说和“著文自娱”说是古代文学创作最重要的动力形式。这三种动力形式都与作家生命密切相关:“发愤著书”是作家生命压抑之宣泄;“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是作家生命本质之实现;“著文自娱”是作家生命节律之需要。  相似文献   

18.
古代乞巧习俗是一种被信众圣化的习俗,其目的主要是祈祷神灵显圣。在乞巧习俗中,织女是集权、巧、善三位于一体的女神;乞巧习俗传承了数千年,具有丰富多彩的仪式类型;在历史时空中,乞巧习俗产生了一种整体效应,构建了中国古代巧文化的多样化存在。口头文学、仪式、诗文、绘画等文化事项的互动,强化了乞巧习俗在历史时空中的稳定传承。  相似文献   

19.
楚辞文化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 :早期楚辞文化是一种以巫娼习俗为核心内容的南楚巫文化 ,其特点是娱乐性、审美性和迷狂性。在这片文化土壤上诞生了以《九歌》为代表的宗教巫歌 ;后期楚辞文化是南楚巫文化与战国士文化的融合 ,屈原的《离骚》是这种文化的产物。原始巫文化习俗与士文化精神的统一、极强的创造功能和偶然形成并在形成之后迅速转衰 ,是后期楚辞文化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20.
苗文化与楚辞关系管见文启宇楚苗关系争论已久,屈原的族属也有汉族、苗族的之争。范文澜等学者早有楚苗渊源、文化一致的论断,考古学家、人类学家又从楚地出土文物中找到苗文化的遗迹。苗族史学家也肯定了荆楚曾是苗族先民长期居住的地区,苗族的宗教信仰、神话、习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