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社区基金会是西方的舶来品。西方社区基金会的运作模式主要有银行模式和聚集模式。目前,我国社区基金会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其发展呈现混合模式和类聚集模式两种倾向。银行模式、混合模式以及类聚集模式都不是我国社区基金会发展的目标,聚集模式才是我国社区基金会发展的理想方向。我国社区基金会在向聚集模式发展过程中需要在确定工作重点、明确角色承担及处理横向关系三个方面做出努力,同时要注意发展速度并加强对互联网的运用。  相似文献   

2.
和谐社会的确立和发展呼唤加强公民道德教育、提高公民素质、发展公益事业。公民的公益行为来源于公民内心的德性精神,而日渐兴起的公益基金会不仅为公民公益行为的组织化与制度化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还进一步推动了志愿精神和公益事业的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需要公民与公益基金会相互构建信任合作的伙伴关系,共同走向更"善"的治理。  相似文献   

3.
张奇林  孙蔚 《中州学刊》2023,(12):86-90
基金会系统是接收社会捐赠最多的慈善主体。作为第三次分配的一个重要载体,基金会的发展有助于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全面推进共同富裕。基金会是混合组织,公益逻辑和市场逻辑(资产管理逻辑)是基金会的底层逻辑,普遍影响各种类型的基金会运行。不同类型的基金会在不同的制度环境下形成了差异性的特定逻辑。基于多重制度逻辑理论,剖析基金会底层逻辑和特定逻辑之间的冲突,有利于捋清困扰基金会可持续发展的使命漂移、基金保值增值等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对不同类型基金会的影响,进而从制度环境和组织层面提出相应的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4.
原珂 《中州学刊》2024,(1):81-87
当前,我国社区基金会发展日渐呈现出企业发起型、政府发起型、社会组织发起型、居民发起型和混合发起型等多样态实践,虽其整体上有共性特征,但在实践中每一类型社区基金会甚至每一个社区基金会均有其特色。从合法性获取差异、核心利益相关方构成以及发展策略差异等角度入手,有利于厘清和把握不同类型社区基金会在基层治理新格局中功能发挥的异同之处。为了在实践中科学指导不同类型社区基金会实现差异化发展,使其更好地在多主体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作用,需要在深入分析不同类型社区基金会内在行动逻辑的基础上,精准理解其组织运行逻辑以及制度蕴含。  相似文献   

5.
陈秀峰  李莉 《理论界》2008,(12):200-201
激励机制对作为第三部门发展的大学教育基金会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目前大学教育基金会的激励主体是具有单位体制与科层组织模式的高校,两者的协同互构使大学教育基金会在激励机制方面形成了激励在体制内与体制外的截然相分、正式激励与非正式激励的综合运用以及经济激励基础上对于价值激励的强调。与此同时,体制的不健全也造成了正式激励的不公平、非正式激励措施的不确定与价值激励措施的比较脆弱等问题,需要我们从外围的制度环境进行改革,在组织体制上将大学教育基金会从大学的单位制、科层制中脱离出来。  相似文献   

6.
《两岸文化思想与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于6月24日至6月27日在台北召开。会议由《联合报》系文化基金会、大陆事务暨政策研究基金会联合主办。来自两岸三地(大陆、台湾、香港)的四十多位学者参加了会议。会上22位学者宣读了自己的论文,并就两岸文化、两岸社会、两岸经济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7.
《学术界》2012,(4):2
由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北京郑杭生社会发展基金会联合主办的  相似文献   

8.
为纪念马克思诞辰190周年、《共产党宣言》发表160周年,中共中央党校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和《理论视野》杂志社最近在京召开《共产党宣言》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讨会。与会者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实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江苏省海门市在推进社会主义"友善"价值观认同和践行方面作了可贵的探索,"乡村慈善基金会"成为海门市乡村文明品牌的靓丽名片。海门市"乡村慈善基金会"在建设过程中注重精神引领,使崇德向善成为风尚;建立"乡村慈善基金会",使友善理念入脑入心;重在实践,用友善撑起一片蓝天。海门以"乡村慈善基金会"推进社会主义"友善"价值观活动的开展,给我们带来了诸多启示:以"乡村慈善基金会"为载体,渗透和传扬社会主义"友善"理念;注重榜样示范引领,放大"乡村慈善基金会"的"友善"效应;注重宣传,努力营造友善互助、扶危济困的社会氛围;发挥党员干部的示范作用,鼓励群众努力向善;创新运行和保障机制,促进"乡村慈善基金会"的长效发展。  相似文献   

10.
原珂 《新疆社会科学》2023,(4):137-145+156
当前我国社区基金会呈现政府发起型、企业发起型、社会组织发起型、居民发起型及混合发起型的多样态发展趋势。因发起主体及对社会资源依赖程度的不同,各类型的社区基金会在特征内涵上有明显区别,在实践中也采用差异化的行动策略。文章基于社会资本的分析视角,从组织行为的情感性行动意向与工具性行动意向出发,将不同主体发起型社区基金会的行动策略划分为四种类型,即“双强”行动策略,“高情感性、弱工具性”行动策略,“高工具性、弱情感性”行动策略以及“双弱”行动策略,并提出鼓励发展社会组织发起型社区基金会、积极扶持居民发起型社区基金会、合理引导企业发起型社区基金会和谨慎发展政府发起型社区基金会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