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任何语言词汇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是词书研究。在革命的新蒙古,各类科学事业蓬勃发展,其中语言学占有重要的地位。蒙古学者从各个方面编纂了许多有关祖国语言的词书。这些词书在普通中学和高年级蒙古语课程中使用,特别是在词汇学,修辞学和正词法课程中使用,对提高语言课的教学效果起了重要作用。为此,我把现代蒙古语方面的词书(仅指蒙古学者编纂的)作了如下统计。  相似文献   

2.
语词结构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在这里主要是指蒙古语的词的构成和组词成句的规则。在任何一种民族语言里,都普遍存在着这种现象,一个词可能是一个语音结构,也可能是由几个含有一定意义的语音结构单位组成的,蒙古语也不例外。例如蒙古语的vlagan(红)这个有一定意义的语音结构单位,可以同其它有一定意义的语音结构单位组合在一起,构成合成词,表示一个完整的、可以独立运用的语义内容,并且具有单独承担一定的句子成分的  相似文献   

3.
词义是语言文化内涵的显著表征,一种语言的词义系统里蕴涵着该民族的全部文化和历史。本文在研究蒙古语词的文化义时,以词义研究理论为基础,将蒙古语中含有传统文化的指数词、颜色、自然现象、用具和饮食等词的文化义及应用特征与蒙古民族传统文化情感和思维方式的结合为研究方向,并为兄弟民族学习和研究蒙古语言文字及了解蒙古族风俗习惯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5.
元代特殊的时代环境使元杂剧不可避免地受到蒙古民俗文化的影响。元杂剧中有很多爱情剧、宗教剧和反映大团圆结局、节日竞技及节庆时杀羊造酒等习俗的情节,这与蒙古民族的思想、文化、习俗关系密切;元杂剧塑造了众多英雄形象这与蒙古族崇拜英雄的民族情结不谋而合;蒙古民族的审美风尚使元杂剧总体上呈现出酣畅淋漓、热烈奔放的风格;元杂剧程式化的表现手法也与蒙古民族的民间文学诸如英雄史诗、胡仁乌力格尔、好来宝等,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元杂剧中使用了大量的蒙古语,更直接地反映了蒙古文化对元杂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元杂剧中的蒙古语词是元代多元文化背景的重要印记。蒙汉语言的互相渗透与影响是元代社会语言的重要特征。元杂剧中出现的蒙古语词汇共有一百多个,通过分类分析这些蒙古语词可以发现:元杂剧中的蒙古语作为一种外来语,具有其鲜明的草原游牧文化特征,一方面反映了蒙古游牧文化对中原的影响,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两种文化背景下产生的语言词汇体系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元杂剧中的传奇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元杂剧作为一种成熟的戏剧形式,它在创作时熟练运用传奇的手法,描写奇特的事件,形成奇异的情节,展现超出寻常的情义,挖掘平常生活中蕴涵的不平常,塑造不寻常的人物形象,丰富了当时的戏剧表演,广泛地反映了社会现实,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最喜爱的文艺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8.
在元杂剧中,无论什么题材,最后以圆满结局的占了绝大多数。在对这一现象的研究分析中,大部分学者是从传统观念入手,或者说多从汉族视角来分析的。本文拟从蒙古族的习俗和心理来研究、解读这一现象,希望能有不同的发现。  相似文献   

9.
元杂剧中大量描写科举考试 ,出现了文学上的科举盛世。原因是元代废除科举制度达七十八年之久 ,元代知识分子干禄无阶 ,入仕无门 ,地位低下 ,借此抒发科举情结。科举考试在元杂剧中的作用有 :成就爱情婚姻、促使夫妻重圆、为民伸冤报仇 ,同时具有解决戏剧冲突、促成大团圆结局等艺术价值 ,并对后世通俗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友谊是文学中亘古不变的话题,在元杂剧中也多有论述,其中涉及到友谊的普遍性、友谊的真谛、交友的原则等方面的内容,并体现出一定的传统道德色彩。而元杂剧中,朋友这一身份的设定,在推动情节的发展、宣扬封建伦理道德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元杂剧 ,由于时代的影响含有很多少数民族因素。主要体现在少数民族作家的创作 ,作品的题材、人物形象及音乐和语词的运用等方面。元杂剧的民族特色是中华民族文化多元一体格局的生动体现。  相似文献   

12.
元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朝代,因为在元王朝统治中国的八十多年里,最能影响知识分子生活道路、思想面貌和感情形态的科举制度几乎被废除,知识分子有史以来再次被贬入社会的底层.但元杂剧作家并没有因此而不写科举,虽然没有本朝故事可写,但他们借写元以前各代的故事,采用以古喻今的手法来发表自己对科举考试的看法.例如:王实甫的《西厢记》中张生中状元之时是唐贞元年间,《破窑记》中的吕蒙正与寇准是好兄弟,寇准是宋朝著名宰相,吕蒙正的得第自然是在宋朝.再比如关汉卿的作品,《陈母教子》中寇莱公的出现说明陈氏三兄弟参加的是宋代的科举考试,《谢天香》中的柳永是北宋著名词人,他的状元及第也必发生在宋朝,《拜月亭》写的是金末时的故事,离元代较近,但主人公蒋世隆的中举也不是在元代本朝.总之,这三十余部作品,没有一部写的是元代的科举考试.元杂剧作家这样费尽心思采用曲笔的方法写科举考试,说明元代中下层知识分子在被剥夺仕进权利的情况下,仍然没有忘记科举考试,这三十余部有关科举考试的元杂剧的存在,就是他们仍关心科举考试的最好证明.  相似文献   

13.
元杂剧中因剧情之需要较充分地展现了元人的茶文化习俗 ,甚至元剧中店小二的一句口头禅就是“早晨起来七件事 ,柴米油盐酱醋茶”。元剧中提到鹧鸪斑、建溪茶等的名贵茶叶 ;饮茶方式或点或煎 ;酥签茶则体现出蒙汉结合的饮食习俗 ;戏剧中的许多故事便是在茶坊中开始的。宋元时逐客送客为“点汤” ,属于茶文化中独特的风俗文化  相似文献   

14.
由于社会生活的变化和人们认识的深化,有时会改变一些词的结构形式,或者用新的构词语素构成新词来表示原来指称的那个事物或现象,使其语义内容更加准确和概括化。各民族语言有各自的特点,在构词形式等方面是不尽相同的。本文试图通过对蒙古语词结构变化的讨论,窥测出蒙古族社会文化生活及思维发展的某些特点。  相似文献   

15.
元杂剧中的佛教剧远比道教剧少,而且,当时政治地位最高的藏传佛教缺位,这与藏传佛教大多在宫廷活动而且不用汉语、杂剧作家大多为汉人有关.元杂剧中的佛教剧主要表现禅宗南宗曹洞、临济两个支派的生活,这与当时汉地的佛教生态大体一致.元杂剧佛教剧面向世俗大众,具有鲜明的游戏品格.  相似文献   

16.
论元杂剧作品中的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元杂剧中对梦境的描写及基本情况 ,对元杂剧中梦与情的关系、梦与现实的关系、梦与悲剧意识的化解作了探讨。指出梦是现实痛苦的一种消解方式。  相似文献   

17.
元杂剧作为一代文学的代表 ,承载着宣扬传统道德文化的历史使命。元杂剧作家以其高度的道德自觉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用杂剧这一喜闻乐见的形式 ,对传统道德进行了生动的阐释和宣扬 ,这对维系汉民族的传统道德 ,保持和发扬汉民族的传统文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元杂剧中的重迭词试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拟探索描写元人杂剧中的各类重迭词的面貌。试图指出其在词汇、语法方面的特点,间或也涉及修辞。本文根据的材料是明代臧懋循编选的《元曲选》的一百种杂剧。重迭词有两类,一类是重迭式合成词,一类是迭音的单纯词。前者是一个独立的词的重迭。这种词重迭不重迭基本意思一样,只是附加意义不同;后者是些有意义但不能独立成词  相似文献   

19.
元代蒙古族统治时期,草原文化与中原文化相互碰撞,以孝为核心的传统家庭伦理观念受到冲击,社会秩序遭到破坏,引起了杂剧作家们的关注。他们怀着强烈的使命感,在杂剧创作中塑造了一大批身份各异的孝子形象。从孝子形象的塑造中,可以看出剧作家的理想,他们希望以此来捍卫传统伦理道德,恢复良好的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20.
元代蒙古族统治时期,草原文化与中原文化相互碰撞,以孝为核心的传统家庭伦理观念受到冲击,社会秩序遭到破坏,引起了杂剧作家们的关注.他们怀着强烈的使命感,在杂剧创作中塑造了一大批身份各异的孝子形象.从孝子形象的塑造中,可以看出剧作家的理想,他们希望以此来捍卫传统伦理道德,恢复良好的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