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This paper presents time and frequency domain analyses of psychotherapy data drawn from a unique dyadic system--the patient/therapist (P/T) system. The data are constituted by a time series defined by which member of the P/T system held the speaker role at each second of ten recorded psychotherapy consultations. The series reflects a specific property of communication within the dyad. Each series significantly followed a first order autoregressive model. That is, each was highly sensitive to the prior state of the system, or equivalently, the system showed feedforward of its prior state. These models became more significant after intervention analysis further clarified the underlying autoregressive structure. The histograms of the frequency of the length of each utterance indicated an underlying Poisson model for the emergence of speech. The parameters of the Poisson and autoregressive models were used to determine blindly which of four pairs of interviews involved the same therapist with two different patients. The method correctly identified three of the therapist four pairs but failed to identify different interviews with the same patient, a significantly negative result.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certain time domain measures are therapist-dominated, so that the therapist drives change in these areas within the P/T system more strongly than the patient. In the frequency domain, the coherency between each of the 45 pairs of speaker series was used in an attempt to identify which time series corresponded systematically to the same therapists or patients. This proved futile because no two pairs of series--no P/T system--showed significant non-zero coherency. This result suggests that the harmonics of the switching of the speaker role are not determined by the therapist or patient alone but by the P/T system as an entity. We conclude that human dyadic systems may show predominant influence of one member or jointly determined patterns that are highly distinctive.  相似文献   

2.
心理治疗有三个共同因素即:治疗者、来访者和治疗过程。针对这三个方面可展现老子的心理治疗思想:老子的理想人格思想是对治疗者的最高要求;自我内求思想是来访者的治疗目标;无为自化思想是治疗过程的最佳体现。  相似文献   

3.
英语教学中隐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情感活动在英语教学中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在英语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运用语言技巧、分析教材、营造和谐的氛围等方法来促进师生关系的情感交流。研究表明,课堂内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已达到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物理学中熵概念的泛化历程.通过物理学概念"熵"的外延不断被拓宽后,可被用来对自然的本性和社会的发展作出熵诠释.从而深刻地揭示了熵能否进入正常持久的大循环,成了维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中国影视艺术在艺术形象的建构与传播方面仍然缺乏足够的文化自觉意识,远未形成大众传播意义上的"文化合力";旨在面对中国当代影视艺术所表现出的宏观战略的缺位问题,探讨在当前形势下建立相关战略思想体系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心理咨询与治疗过程中,咨询师的自我表露与来访者的自我表露具有等价的重要性。对于心理咨询师来说,最大的挑战不是咨询师是否进行自我表露,而是能否系统地利用自我表露使之发挥积极的作用。文章结合临床实践经验,从自我表露的定义、咨询师自我表露的功效以及咨询师自我表露的技巧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7.
计算并讨论矩形线圈在非均匀磁场中所受的力和力矩。  相似文献   

8.
随着营销实践的不断发展,现代营销理论中定量研究的内容越来越丰富.纵观这些研究,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要避免这些问题,就应该站在一个新的高度,以系统的思想为指导,借鉴物理学中的"场"、"势"、"力"等概念,建立以营销场、营销力以及营销势为核心的营销"场力观"研究框架.  相似文献   

9.
在人格和情绪研究领域,学者们对许多影响情绪体验和情绪表达的特质因素进行了大量研究,其中的研究热点包括了情绪智力等重要内容。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与扩展,情绪表达冲突逐渐进入研究者的视野,并被认为是影响情绪体验与表达的一个重要因素。文章从情绪表达冲突的定义、测量工具、影响因素及作用等方面对当前国外有关情绪表达冲突的研究概况予以介绍。  相似文献   

10.
传播场是传播模式研究史上最具现代性的内容之一。以自然场的观点观照传播过程,以口语这一主要的和基本的传播媒介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传播场在基本方面具有传播主体的两极性、传播主体在传播实践中所受到的多维制约力、制约力具有方向性和可变性、传播主体与媒介具有同质特征以及主体和媒介具有可观察的个性和共性的二象性等与自然场基本同构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运用PM3SCF -MO方法 ,通过能量梯度全优化计算 ,给出四种 1 -乙烯基环己硅烷类(苯基乙烷系列)液晶化合物的稳定几何构型、分子的基本性质 (生成热 ,偶极矩 ,第一电离能 ) ,联系有机电子结构理论进行了细致的讨论  相似文献   

12.
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是教学的信息传输和接受过程的重要影响因素。英语是知识与情感的统一体,也是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阵地。英语教师要善于发挥情感的感染、感召、思想引领等教育功能,以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教师可以发挥自身情感的作用,善于创设富有情感的教学环境,充分挖掘英语教材中蕴涵的情感因素,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交流渠道,构建学生情感发展的平台。  相似文献   

13.
电子教案与传统教学艺术的有机融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子教案正成为大学教学中一种有较大优势的教学手段,但目前其使用仍处于初级阶段,存在一些不足。文章结合大学物理教学的实践,介绍了将电子教案与传统教学艺术相融合进行教学的一些尝试。实践表明,这样的有机融合受到了大部分学生的欢迎,克服了目前电子教案使用的一些不足,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保持教师和学生间的情感交流,对大学教学中如何更好地使用电子教案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文章对目前国内外普通物理教课书上“力”的定义和起源进行了详尽的讨论,阐述了目前人们对“力”概念认识之现状,提出了一种适合在普通物理学范畴之内的“力”定义,以期推动、完善“力”概念的讨论.  相似文献   

15.
广告传播与舆论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广告传播中的一些方式、方法和渠道 ,直接或间接运用了舆论学研究的成果。因此 ,我们可以运用舆论学的某些功能和特性 ,来对广告传播进行观照 ,改进其传播效果。舆论学具有公开性、评价性、群体性和现实性的特点 ,这些特点的研究 ,对广告传播的运作具有指导作用。同时 ,分析舆论的类别 ,也有利于我们更加清晰地区别广告传播的渠道 ,使广告活动产生成倍效率  相似文献   

16.
表达的矛盾与矛盾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表达的矛盾是违反矛盾律、不能自圆其说的语病 ;矛盾的表达是借语言表层形式的矛盾 ,清晰明确而又更加简练、深刻、有力地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修辞。矛盾的表达 ,或因视点不同 ,是一种隐含的对比 ;或由于义素脱落 ,造成对立中和 ,消解了矛盾 ;或是借物理世界、语言世界和文化世界的矛盾 ,来展示人物心理世界特别是情感的两极  相似文献   

17.
在民国的小说创作中,无名氏善于用一种极喜极悲、极冷极热、极动极静的大起大落式的情感叙事,来叙述人间的悲欢离合,抒发生命的爱恨情感,塑造极富悲剧色彩的人物形象,从中展现生命在情感漩涡里久久激荡的情形,以形成一种极致的情感冲突之美,使小说产生巨大的情感冲击力度和审美张力。  相似文献   

18.
基于非平衡系统的局域平衡假设,参照扩散不可逆过程中熵流密度与局域熵产生率的计算,对扩散过程中系统的自由能和吉布斯函数的流密度与局域自由能和吉布斯函数减小率进行了计算,并把它们和熵增加率作了比较和讨论.这些计算和讨论对用辅助热力学函数来研究不可逆过程进行的速率问题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闫荣义 《南都学坛》1999,19(3):38-43
以黑洞热力学建立和热辐射研究为主线,简述了黑洞物理学研究中物理思想的发展轨迹。概括论述了该领域研究前沿和最新研究动态。  相似文献   

20.
以气水合物形成过程中的诱导现象为基础,借助于微观和宏观概念对各种理论模型提出的诱导时间定义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分析了其中的区别和联系.进一步明确了诱导时间及其相关时间间隔段的含义及特殊状况下诱导时间的确定方法.为使诱导时间的测量更具操作性和定义具有普遍适用性,切实将其作为判断促进剂或抑制剂影响水合物形成动力学的依据,建议将诱导时间定义为从反应开始到系统某状态参数发生急剧变化所经历的时间,即系统从水合反应开始到产生大量可视晶体所需要的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