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德国学者雅斯贝斯在分析历史的结构时提出了广为流行的“轴心时代”(AxialPeri-od)理论,从多元的角度较为准确地把握住了世界文明史上第一个辉煌而复杂的时代。由这个时代造就了直至今天的文化状况,被“现代新儒家”第三期代表杜维明先生称作“第Ⅰ型文明”。这是世界文明的源泉,也是今天世界文化一体化进程的共同基础。在当今,东西方文化各自存在内部的转型,同时也存在着区域文化之间的碰撞与交融。值此,探究文化转型的外部环境和内在机制会给今天躁动的思考一点方法上的指导。毕竟文化转型从来就是艰巨而繁难的历史课题。一史前…  相似文献   

2.
朱平珍 《云梦学刊》2003,24(4):55-61
与有的思想家把“思想”视为头脑中的冥想不同,苏格拉底与孔子的一个共同特点是,他们的思想成为他们人生的“脚本”,他们集“编、导、演”三位于一体,不仅以审美的方式追寻人之为人的美,而且以审美的方式把自己塑造成独特的“人”的艺术形象。这种对人自身之美的塑造,是怀着一个艺术的目的,以追寻中的人之美为尺度,将现实的人生改造成艺术的人生,将普通的常人提升为独特的艺术品,从而使他们的人生具有了永久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3.
孔子(前551——前479年)是我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苏格拉底(前468——前399)是古希腊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他们分别属于东西方两个不同的文化环境,有着不同的社会背景和思想性格,其生活和从事哲学活动的年代也不完全相合,差异是明显的;然而,在另外一些方面,孔子与苏格拉底又有或隐或显的相似和相近之处。从他们所处的时代来看,都面临着历史的大变动、大转折,都处于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转变时期,  相似文献   

4.
殉道与升华--从苏格拉底之死解读民主与法治的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苏格拉底的一生,可以用两句话来概括:惊世骇俗的一世牛虻,经天纬地的绝代圣人. 苏格拉底的思想追求是什么?他究竟遭遇到了什么问题?他为什么做出了主动求死的人生抉择?这一事件发生在雅典民主与法制的背景中有什么意义?它给后世的民主社会留下了怎样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5.
苏格拉底的一生,可以用两句话来概括:惊世骇俗的一世牛虻,经天纬地的绝代圣人。苏格拉底的思想追求是什么?他究竟遭遇到了什么问题?他为什么做出了主动求死的人生抉择?这一事件发生在雅典民主与法制的背景中有什么意义?它给后世的民主社会留下了怎样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6.
苏格拉底(公元前469-399年)和孔子(公元前551-479年)是西方和中国古代影响巨大的教育家。他们都致力于道德教育。苏格拉底认为美德是知识,而孔子显然不这么看。关于苏拉格底这个观点,学者们作了许多研究,本文不再讨论。①笔者主要想通过两位大教育家对道德看法的不同,探讨他们教育方法的巨大差别,及其对于西方和中国文化教育的影响。一、探讨与训诫苏格拉底以使用问答式谈话教学法闻名。他的教学方法不容易准确理解,因此有必要先比较完整地引述一段地和学生的对话。为了分析方便,我将他们讨论的每个回合归为一个自然段,并加上…  相似文献   

7.
陈莉 《兰州学刊》2014,(7):54-58
礼乐文化是周代社会的伦理规范和教化手段,它虽不是艺术,但文质彬彬的行为方式、优雅的礼乐、精美的礼器等,却有着丰富的审美价值和诗性精神。礼乐文化是典型的贵族文化,它需要平和、安定的社会条件和具有身份地位的贵族才能得到实现,而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随着贵族地位的衰微,以及列国之间竞争的激化,礼乐文化趋于衰微。孔子作为没落的贵族努力恢复礼乐文化,但是他出身贫寒,又生不逢时,在困顿的生存境遇中,只是发展了礼乐文化中的和谐、孝悌观念,但却无力推进礼乐文化的诗性特征,在孔子维护礼乐文化的过程中,礼乐文化所特有的诗意心态消失了,音乐从礼乐变为抚慰心灵的个体情感音乐,礼的内在精神与外在形式发生了分离,从而使礼乐文化的艺术精神在保护中进一步走向消亡。  相似文献   

8.
9.
生存与生存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存是人的生存,但人的生存只是在一种事实性的维度描述了人。人要求生存,这只是人的动物性本能。就此维度而言,人的生存并没有揭示人与非人的区别,并没有将人与人的人性揭示出来。因此,人不只是图生存,人还要尽可能地反思生存,筹划生存的方式,并且还会有意地中止生存,自杀或者摆脱生存,不靠物质生活而生活,而靠信仰、理想而活。人反思、筹划和中止生存,即是对生存的意义的追求。因此,生存与生存意义的区分,即是人自身人性的显现和升华,也是理解和思考生存时必须意识到的一个前提。在此区分下,我们再来看人如何生存,又如何追求生存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孔子和苏格拉底是东西方教育史上最早的大教育家 ,他们留下了很多光辉而宝贵的教育思想和经验 ,如“有教无类” ,“启发教学” ,“因材施教”等等 ,而且 ,东西方两位伟大的教育家的教育思想有很多相似之处 ,分析和比较两位先哲的教育教学思想 ,对我们今天的教育工作和实践仍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孔子研究的新进展──评《孔子思想及其现代意义》向东游唤民先生新著《孔子思想及其现代意义》一书,已由岳麓书社1994年1月出版。该书把对孔子思想本身的研究与其在当代社会的作用紧密相结合,使学术性与时代性有机统一,标志着对孔子思想研究的新进展。以往学术界...  相似文献   

12.
文化与生存的逆转──当代审美文化的批判性阐释肖鹰现代文化运动的一个结果是文化与生存的逆转,即文化的生存化和生存的文化化。文化与生存的逆转导致了文化整体上向娱乐的转化─—文化变成文化的娱乐。当代审美文化最充分地表现了当代文化的娱乐品质,因此成为当代文化...  相似文献   

13.
戚焕丽 《东岳论丛》2007,28(4):110-114
泰山的精髓在人文,孔子是泰山文化最主要的奠基人之一。孔子对夏商周文化典籍的系统整理和传授推广为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大量文献留存表明泰山独尊地位的形成与孔子及孔门弟子关系密切。研究泰山文化应从孔子编著的历史文化典籍中溯其源,并从孔子之后的儒家思想文化发展中理其流。  相似文献   

14.
<正> 在春秋列国中,齐国是与孔子关系密切的国家之一。这不仅因为齐、鲁是近邻,累世联姻,关系密于它邦,齐对鲁影响甚大,于孔子自不待言;还由于齐国是孔子最早到过的国家,居留时间较长,他对齐国历史、文化的研究、探讨、评论,文献多有记载。研究齐文化,不能不研究孔子;研究孔子,也不能忽视齐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郑和──他的文化意义伍雄武郑和在五百多年前率领当时世界上最大、最好的船队,扬帆“西洋”,遍历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直抵非洲东岸。在郑和之后,东方开始兴起,特别是八十七年后哥伦布新大陆之行,更是资本主义新时代开始的标志和强大推动力。因此,人们总是在思考:...  相似文献   

16.
17.
试论孔子死亡思想的哲学品格及其当代意义———与苏格拉底死亡哲学思想的一个比较研究段德智中国哲学何以具有“世界意义”或“时代意义”以及我们如何挖掘它的这些意义,是一个相当大的题目。本文只打算结合孔子死亡哲学思想的当代意义这个问题谈一下自己的看法。一当我...  相似文献   

18.
历史上没有哪一个伟人像孔子那样万劫不毁、经久不衰的了。孔子死后的二千四百多年,是一个人类曲折发展前进的漫长时期。用漫长二字,实在不足以强调这个历史的跨度。时至今日,对孔子的规模宏大的论争热潮,此起彼伏,不曾沉谙。而且,其研讨的范围,较之过去的任何时期,都更为广大,遍及全球。其势炎炎。不可不谓之热闹非凡。  相似文献   

19.
克尔凯郭尔的苏格拉底情结,始于1841年他的学位论文<论反讽的概念>,这是他的第一部作品.在这部著作中,他详尽地剖析了苏格拉底的反讽概念及其主要特征.在<论反讽的概念>中,克尔凯郭尔与黑格尔之间已有明显的决裂,克氏总是试图摆脱黑格尔对他的影响.但是不得不承认,克氏的这部著作无论在思维模式还是在术语的运用方面,都带有黑格尔哲学的影子和印迹.  相似文献   

20.
孔子与中国的礼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礼”是孔子学说的重要内容。有的学者甚至认为,孔子学说的核心是“礼”,而不是“仁”,更不是“天人”。“礼”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主要特征,几千年的中国社会就是一个“礼治”的社会,而孔子就是以提倡“礼”而闻名的。但是,对于孔子关于“礼”的学说的性质和意义,人们却有不同看法。有的认为,“礼”的学说代表了孔子的社会政治观点;有的认为,“礼”的学说体现了孔子的宗教观;有的则认为,“礼”的学说主要反映了孔子的人文观。有人想从中挖掘出新的意义,以弥补现代“法治”社会的不足;有人则揭示其中的保守性,证明其对于现代社会发展的阻碍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