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记者采访一位作家:最初促使你提笔写作的动力是什么?作家说,很简单,那是在我当兵时,我们连的一个通讯员收到一笔稿费,他把这笔稿费寄回了家里。不久,他家里来信说用他寄回去的钱买了一只小猪,为此他母亲很高兴。这件事对我震动很大。我当时就暗暗发誓,一定要写一篇文章,得了稿费后寄回家,也让母亲高兴一回。就为了这样一个小小的目的,我开始埋头写东西了。  相似文献   

2.
不到一天大     
一位作家曾到阿拉斯加采访过爱斯基摩人。回来以后他说:“永远不要问爱斯基摩人多大了。如果你问了,他会说:‘我不知道,也不在乎。’再追问,他就会说:‘不到一天大!’因为爱斯基摩人相信,到晚上入睡时,他们就死了。第二天清晨醒来,他们复活又获得新生了。所以,没有一个爱斯基摩人能活过‘一天’!也因此,每一个爱斯基摩人的脸上都不带忧愁和焦虑,他们快乐地度过自己的每‘一天’。”  相似文献   

3.
彭国梁 《老年人》2008,(9):32-33
某日,我忽然接到益阳市政府一位退休干部的电话。他自我介绍说他叫魏斌,在《老年人》杂志上看到我写军旅作家柳炳仁、书人老萧、杏林妙手李肇夷的文章,很有感触。他很想来长沙,和我聊聊天,交个朋友,为增进了解,他拟寄我两本他的著作。我当然很高兴,这说明我发表在《老年人》杂志上的文章是产生了一定影响的。  相似文献   

4.
只要和女人在一起,他就不想分开。为此,有一天他跟女人说:"真想让你嫁给我。"女人有着同样的感受,女人说:"我也想嫁给你。"说过后彼此都不做声了,良久,女人才说道:"但这是不可能的,你有妻子。"他说:"也不是不可能,我可以离呀。"女人说:"你离得了,我就嫁给你。"这些话,他们后来说过好多遍了,但他们只是在嘴上说说而已,并没有实质  相似文献   

5.
贺鹏 《伴侣(A版)》2008,(3):56-56
正一位年轻作家初到纽约,马克·吐温请他吃饭,陪客都是本地的达官显贵。临入席的时候,那位作家越想越害怕,浑身都开始发抖。"你哪里不舒服吗?"马克·吐温问。"我怕得要死,"那位年轻作家说,"我知道,他们一定会请我发言,可  相似文献   

6.
正一个男乞丐由北向南而行,一个女乞丐由南向北而行,他们相遇了。"啊!你那么像我,你的神情、你的服饰,以及你手中端着的空碗,与我毫无二致!"他说。"你也多么像我,尽管我是初次遇见你,但是我似乎很久以前就认识你。"她说。两个乞丐彼此吸引,他们都感觉到对方爱上了自己。于是,他们不再离去。他们面对面站着,手里端着空碗。"你在乞求什么?"他问。  相似文献   

7.
彭国梁 《老年人》2009,(9):30-31
长沙市作家协会主席霍红曾经在省动力机械厂工作过。她有一个该厂的老同事,外号吕“博士”,当了一辈子的“文学青年”,很是有趣。霍红说我写了那么多的老年人,不妨也写写这位吕“博士”,因为他很有老人缘。虽然他年过七十了,可他的心态特别年轻。他的大名叫吕良文。最近,他印了一张别出心裁的名片。  相似文献   

8.
一位年轻作家初到纽约,马克·吐温请他吃饭,陪客有三十多人,都是本地的达官显贵。临入席的时候,那位作家越想越害怕,浑身都发起抖来。 “你哪里不舒服吗?”马克·吐温问。 “我怕得要死,”这位年轻作家说.“我知道,他们一定会请我发言,可是我实在不知道该说什么,一想起可能要在他们面前丢丑.我就心神不宁。”  相似文献   

9.
有一个手里拿着大项目,但始终资金周转不灵的家伙,很想找我的朋友融资。没见面前,他们还是彼此相当钦慕的,因而我也费了不少周折安排他们见面。结果,人家来的这一天,就在会议即将开始的前两分钟,我的朋友满脸诡异地跟我说:今天就你去应付—下吧,师父说了我跟他没缘分,这家伙也没财运,我们就不要浪费时间了。  相似文献   

10.
他的父亲开着一家规模不大但能保证一家人衣食无忧的公司,他考上大学那年,父亲为他交纳了所有的学习费用,然后对他说:“这笔钱是我为你垫付的,将来你得想办法还给我。你可以利用节假日到我的工厂里打工,然后用打工的工资偿还这笔钱。”父亲的冷漠虽然让他难过,但他也没说什么,从那以后,他每逢节假日就到父亲的工厂里打工,和工人干同样的脏活累活,和他们一起排队打卡上下班,  相似文献   

11.
缺什么     
《老年世界》2013,(15):30-30,41
某电视台效仿央视“你幸福吗”的采访也拟出一个随机采访市民的话题:“今年你缺什么?”记者便来到市民中间进行采访,来到一帮正在打牌的老大爷中间,问他们:“请问,今年你缺什么?”一位老大爷摘下眼镜,说:“今年我最缺一副超大度数老花镜。但没处去配,你帮联系一下好吧。”  相似文献   

12.
柔软     
一天,偶然在电视《荧屏连着你和我》中看到在做三个,不,四个少年作家的节目(开始是三个,做节目的人为了制造效果,先编排着让其中一个男作家以为韩寒不在场,他说了不少带有挤兑色彩的话,然后让韩寒突然出现),真真地吓了一跳。最直接的反应是:如果将来自己的孩子也敢这样坐在台上蒙事儿,一定打断他的腿!有一个女孩子还清醒一点,说自己能成为作家大部分得力于自己的年龄。一个男孩(就是那个开始对韩寒很不以为  相似文献   

13.
安宁 《金色年华》2009,(6):49-49
父亲一个人在家,有了问题想不明白,就打电话给我。冬天的时候他问我,安安,你谈恋爱的时候是不是也没有嗅觉和知觉?对于这样奇怪的问题,我知道不需要回答,只要回问他怎么突然想到这样一个问题就可以了。然后他的兴致便会突然地提上去,讲起他一个人逛街,看到沿着小城冬天都会发臭味的护城河旁,有一对情侣,竟是相依偎着坐了三个多小时,你说他们不觉得那儿臭也感觉不到冷吗?  相似文献   

14.
两年前,我认识沙头角城建开发公司总经理周纪源先生。不和他细谈,不大清楚他的学者风度和企业家的胆识。1994年1月14日,我以中国《社会工作研究》特约记者的身份采访了周总。一上班,我便直入周总办公室。周总为人忠厚,待人和蔼、热情。他一见了我,便说:“欢迎你来。我忙  相似文献   

15.
不少作家都经历过灿烂辉煌的青年期,我国当代一些青年作家也是如此。其原因之一,是他们有不同寻常的创造内驱力。一北京青年作家王朔近年来创作硕果累累。他参与了电视连续剧《编辑部的故事》,长篇小说《我是你爸爸》在首届上海长中篇小说评选中获奖,今年第二期《收获》发了他的中篇《你不是一个俗人》,第四期《上海文学》发了他的中篇《许爷》。现在呢,  相似文献   

16.
一位老编辑也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大姐跟我说:“有一回,我的心情特别苦闷,特别想找个人倾诉倾诉,可我翻遍了那本厚厚的通讯录,却一个人也没有找到。”我说那是为什么?起码你可以找我呀!她说,是可以找你,可我付不起一个小时的长途电话费。接着,她向我说明了一个人也没有找的原因,她说通讯录上的有些人,只是一种稿件往还的工作关系,人家没有义务倾听我的苦闷,我也没必要向这些人敞开我的心扉;另有些人呢,关系不错,可我估计他们对这类事没有兴趣,说不起来也就不说了;还有些人,对这类事他们根本就不懂,你跟他们说无异于自言…  相似文献   

17.
道歉     
周珂 《中外书摘》2007,(9):64-65
前些天去朝阳医院看病,汽车尾灯被一辆三轮儿撞坏了,骑车的是个外地中年人,看得出他很紧张,同时心里也在急速地想对策,什么也说不出来。我对他说,你道个歉吧。那人一脸茫然问道,道歉怎么个话?我说道个歉你就走吧。真是蹬三轮儿的,他连说了三个道歉。我说道一个歉就够了,我倒还欠了你两个。  相似文献   

18.
她并不知道他哪一点值得她这样说:如果你不在了,我也不活。其实他们相识不过两周,两周不过是一只牛犊长顺毛的时间。她还没理顺思绪的时候,就已经认定他是她一生的唯一所爱。  相似文献   

19.
秦刚 《金色年华》2009,(5):14-14
55岁的老李竖着他的食指激动地说:“我真的太感谢马云,太感谢电子商务这个平台了,只要你会打字,就能赚钱!瞧,我就用一根手指打字,也能在网上做生意,他们都叫我‘一指禅’!”  相似文献   

20.
正领导家孩子来实习,大一的学生,坚持没几天就不感兴趣了,成天跟着领导一起迟到早退。有个实习生不干了,抱怨说:"凭什么,他可以迟到早退,我不行?这不公平。"说了好几天都没人搭理他,中午吃饭他又表现出了极大的愤慨。他们部门负责人站起来说:"你去你爸的公司实习,你也可以跟你爸一起来,一起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