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张著容 《科学咨询》2010,(14):65-65
一、打开思路,克服畏惧心理 作文就是说话,作文与说话本是一回事。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就说过:“作文就是用笔说话。”换句话讲,把嘴说的话用笔记录下来,就是作文。也可以说,凡是会说话的人、会写字的人,就会写作文。因为:平日说什么,就可以写什么;想说什么,就可以写什么;想怎么说,就可以怎么写。  相似文献   

2.
谁在说? 人人都可以说话,但不是每个人说话都有话语权。有权威的人说话才有话语权.有权力的人说话不一定有话语权!现代社会,权威最大集成者是政府,政府是最大的公信机构,它一言九鼎,说一不二,说到做到.这样的政府在国际社会说话别人重视.自然就会慢慢聚拢话语权。  相似文献   

3.
张克文 《领导文萃》2005,(7):112-117
阶级斗争年代,单位党委书记作一次报告,可以与所有的员工说话,不管你是青年人、老师傅,是工程师、操作工,一套革命话语系统就可以打遍天下。可是在今天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开始多元化了,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的职业,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党务干部还想用同一套话语来说话,就会面临“言者谆谆,听者藐藐”的尴尬。有时党务干部与一些白领员工谈一个严肃的话题,他们都觉得自己那套革命话语很难说得出口,譬如“各条战线”啊,“战斗堡垒”啊,等等,于是用一种调侃的方式把它说出来。面对党的不同工作对象,党务干部普遍地觉得自己难以说话。有的同志自嘲…  相似文献   

4.
一、打开思路,克服畏惧心理 作文就是说话,作文与说话本是一回事.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就说过:"作文就是用笔说话."换句话讲,把嘴说的话用笔记录下来,就是作文.也可以说,凡是会说话的人、会写字的人,就会写作文.  相似文献   

5.
张东 《秘书之友》2012,(6):41-44
空间语理论是美国著名人类学家霍尔最早提出的。1959年,霍尔出版了影响深远的怃声的语言》一书,书中以“空间会说话”(Space Speaks)为题专门用一章的篇幅对这一理论做了精辟论述。霍尔认为,空间可以交流信息。空间语言又称为界域语,通常是指在交际过程中,人们凭借交际的空间距离来沟通情感、传递信息的一种无声语言。这种语言往往不易被我们直接感知,但它存在并影响着我们的交际活动。当我们在空间中移动变化、在特定场合发生位次排列、当空间语言被不恰当地使用时,我们便会注意到这种语言的存在。  相似文献   

6.
<论语·雍也>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意思是说.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这段话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为人过于直率.说话过于直爽,就显得粗俗野蛮.如果一般的人说话粗野直爽还可以原谅,领导干部说话若是过于直爽就可能造成一些不良后果.轻则损害自己的形象,重则招致恶语相报,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相似文献   

7.
1.作家海明威有一句名言:"人用两年时间学会说话,却要用一辈子学会闭嘴。"请你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和想法。测评要素:综合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评分参考:(1)这句话是说,人们从呱呱坠地到学会说话,一般只用了一两年的时间;但是,能够尊重他人,保持沉默,不用语言激怒和伤害他人,却需要一辈子才能学会。(2)说话,其实也是一门艺术。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什么话对这个人能说,对那个人不能说;什么话在这个场合可以说,什么话在那个场合才可以说……这些都需要说话的人能够正确把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说话要有分寸。  相似文献   

8.
钱桂莲 《经营管理者》2009,(15):300-300
小学低年级是学生语言发展的重要阶段,新课标指出:“小学低年级学生要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而低年级学生的写话常常是建立在说话的基础上,即先产生口头语言,再由口头语言转变成书面语言。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写话能力,必须与说话训练相结合,重视培养学生的兴趣、语感,下面是我在培养学生说话写话能力方面的一点个人心得。一、激发兴趣,提高说写能力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是探求、获取知识,产生奇思异想不竭的原动力,激发儿童写话的兴趣,离不开以下几点:1.丰富生活,感受生活。生活是知识的大课堂。因此,鼓励学生去多观察,多体  相似文献   

9.
当领导要会说话,要会使用模糊语言,这是对领导者基本素质的一种要求。许多领导在实际工作中也时常自觉不自觉地使用模糊语言,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由于人们对模糊语言有不正确的认识和看法,把讲模糊语言视为“圆滑”、“耍嘴皮”,甚至把使用模糊语言视为“不办实事”的表现,因而使有的领导在实际工作中对使用模糊语言心存忌惮。实际上,恰当地使用模糊语言是领导艺术的一种体现。当然,模糊语言的运用是有条件的。领导者要把模糊语言运用得恰到好处,应努力把握以下四种情况。第一,在做工作总结或工作计划时。作为一个领导,往往要在上任时或…  相似文献   

10.
苏联教育家加里宁指出:“每个人应当力求用自己的语言说话,用母亲教会的语言说话。请相信,母亲教会的语言是最好的语言。”一些领导干部的讲话受到听众的广泛欢迎,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不是照本宣科地念讲稿,而是用自己的语言——“母亲教会的语言”讲话。  相似文献   

11.
所谓非语言沟通,是指人们之间除了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进行沟通外,还运用其他的方式,比如眼神、手势、表情、触摸等进行沟通。学术界把这种类型的沟通称为"身体沟通"。作为一名领导者,了解和掌握非语言沟通技巧,并能恰当地将之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将会有利于领导工作的开展和人际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12.
张涛甫 《决策》2005,(2):48-50
“说话”作为语言生产系统工程的终端环节,在它前面的暗箱里,还有很多的秘密有待于我们琢磨与探索。我们把这些藏在暗处的语言生产机制称之为人的语言“内功”,新闻发言人要练好“说话”功夫,打造好这种语言“内功”是最关键的。  相似文献   

13.
所谓非语言沟通,是指人们之间除了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进行沟通外,还运用其他的方式,比如眼神、手势、表情、触摸等进行沟通.学术界把这种类型的沟通称为"身体沟通".作为一名领导者,了解和掌握非语言沟通技巧,并能恰当地将之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将会有利于领导工作的开展和人际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14.
应该救谁     
小梯 《领导文萃》2006,(5):171-171
有人给我出了这样一道选择题:有一群小朋友在铁轨上玩,而那个地方有两条铁轨,一条还在使用,一条已经停用。只有一个小朋友选择了停用的铁轨,其他小朋友全部蹲在仍使用的铁轨上玩。很不巧,火车来了,当时你正站在铁轨的切换器旁,而且又来不及通知那群小朋友,此时,你会用切换器把火车转向哪条铁轨呢?记得当时我毫不犹豫,选择了把火车引向停用的铁轨,因为这样就可以拯救大多数的小朋友。但再思虑,却又发现,事情远远没有那么简单。选择多救一些小孩,换句话说,就必须牺牲那名在停用铁轨上玩的小孩。但那名小孩显然是做出了正确决定——脱离他的朋…  相似文献   

15.
普通话是现代汉语的标准语。要想说好普通话,必须从普通话的语言知识学习起,尤其是语音知识中的难点,还要学习普通话运用方面的知识,在实际使用中,克服方言音,在书面语言的学习中规范自己的语言能力,努力提高自己的语言涵养。  相似文献   

16.
言论     
正如果这个时代一片安静的话,我肯定要倡导动起来。就像我二十多岁会渴望年老、现在渴望年轻一样,人生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你只要不愿意被裹挟,就一定会有办法,因此不能一边被裹挟着,一边怨时代。——白岩松在新书《白说》的发布会上表示,越是在一个稍微动乱点的时代,静才越有价值上天给我最好的礼物是让我沉浸在自己的激情中,为自己深爱的东西而奋斗——你可以把这想象成一个梯子,慢慢往上  相似文献   

17.
浅议贵州中等职业学校普通话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牟秋红 《科学咨询》2008,(17):79-79
普通话是现代汉语的标准语。要想说好普通话,必须从普通话的语言知识学习起,尤其是语音知识中的难点,还要学习普通话运用方面的知识,在实际使用中,克服方言音,在书面语言的学习中规范自己的语言能力,努力提高自己的语言涵养。  相似文献   

18.
享受书香     
英国作家汤玛斯说:“书籍可以超越时间的藩篱,把我们狭窄的目光延伸到过去和未来。”我亦相信,读书是深入心灵的探险旅程,书籍的背后是一种文化底蕴,有了这种探险历程和文化力量,我们就会在书本中看清自己,看清过去和未来,并在不间断的思考中发挥自己的潜能,走出狭隘,驱散浮躁,在心中开启一扇扇智慧之窗,为幸福快乐的人生旅途开辟一条绿色通道。  相似文献   

19.
一个人的早期教育直接关系到他的成长,他的将来。那么,父母们应怎样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呢?我认为应从教孩子说话开始。现就如何教孩子说话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语言刺激法。在婴儿还不会说话时,经常用一些简短的语言刺激他的听觉和语言中枢。这一时期的婴儿对声音、亮光都特别敏锐,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特征,用一些色彩鲜艳、亮度较大的玩具引诱他,使他的目光跟着玩具的移动而移动。与此同时,我们配以简短的语言,如:“在这里。”“想要吗?”“多美啊!”等刺激听觉,进而刺激孩子的语言中枢。这时孩子常常会跟着“咿咿呀呀”的,这就表明他正在与你交流。  相似文献   

20.
接近     
国外有一位军事战地记者,他拍摄的照片每一张都充满了现场感,令人感到一种血腥和残酷。有人曾这样问他:“为什么拍的照片那么真实并且充满强烈的渲染力?”他说:“那是因为你离炮火不够近。”还曾听说过一个古希腊的故事。妈妈交给儿子一把剑,要他习剑。儿子练了一会儿,发现剑太短了。于是对妈妈说,能不能换一把长的。妈妈对他说:“不,孩子,剑短,你跨前一步,剑就变得长了,照样可以击中目标。”一个人握着短剑,他就会认识到自己的不利,就会千方百计接近敌人,更主动地进攻。而握着长剑的人,往往会有优越感,最终被手持短剑甚至没有兵器的人打败。“接近”,其实是一个精神上的概念,你的身体要不断地接近目标,精神更要接近它。一个人各方面条件不优越,但却信心万丈,就会慢慢看清目标、击中目标、打败对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