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土家语山歌和咚咚喹 居住湘鄂西山区的土家族,在明清之前,“言语饮食,迥异华风”, “改土归流”之后,汉族大量迁入,由于民族杂居,经济文化交流,土家族“旧俗渐易,其与郡城大率相同”。现在土家大部分地区均使用  相似文献   

2.
土家族民歌记录了土家族人民的生产生活故事和心路历程,是土家语和土家族音乐的高度融合,反映了土家族的历史及民间习俗传承。土家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早在巴入时代,就表现出土家族先祖对精神文化的强烈要求,土家族民歌既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又是人们汲取知识营养的最佳途径,土家人用勤劳与智慧创作出形式多样的土家民歌,是最朴实和最富有感染力的民族瑰宝,土家族民歌有着比其它艺术形式更为丰富的功能优势。  相似文献   

3.
摆手歌,土家语曰社巴歌(Se~(35)pa~(51)ko~(55)),是土家族人民在进行摆手活动时所唱的一种古歌。摆手活动土家语社巴日(Se~(35)pa~(51)zi~(51)),是土家族传统的祭祀活动,又是土家族特有的文艺盛会,摆手活动在每年古历正月元霄节举行,在进行摆手活动时,人山人海,载歌载舞,盛况空前。清代湘西土家族诗人彭施铎在《溪州竹枝词》中有一首写道:  相似文献   

4.
目前土家族的总人口已超过八百万,但会说土家语的不足五万,其中湖南龙山县约有四万人会说土家语,其余各地总数不到一万。龙山县的土家语均保留较好,特别是坡脚、靛房、它砂一带,小孩多以土家语为母语,保存率也十分完美。湘西州的永顺、保靖、古丈、泸溪四县,目前虽尚存少数土家语社区,但都在迅速地淡化、消失。特别是泸溪的budzu村,代表土家语南方方言区,正面临消亡的危险。至于湖北恩施州以南四县和张家界都只有少数人会说土家语,不能形成土家语社区了,除以上地区外均无人会说土家语了。  相似文献   

5.
茅谷斯是土家族的一种古朴的原始文化。它有很多土家语的称谓,土家语对茅谷斯的称谓在不同的山寨有所不同,不同的土家语称谓又有不同的文化内涵。茅谷斯在不同的土家语称谓中,又显示了不同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6.
<正> 土家族民间歌曲,丰富多采,各式各样,在流传过程中,自然形成了各种体裁类别.按土家族传统分为:山歌、小调、咚咚喹歌调、摇篮曲、摆手歌、哭嫁歌、劳动歌.劳动号子当中又分为船工号子、拖木号子、挖土锣鼓等几大类.  相似文献   

7.
土家族土王与梯玛关系管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家族土王与梯玛关系管见张应斌“梯玛”是土家语对巫师的称呼,但“土王”却非土家语称谓。土家语称本民族的君长为“冲”,汉字拟音还记作:“送”、“踵”、“从”、“虫”等。“土王”即土著王,是汉族对土家族及其他民族君长的称谓,它不是一个很科学、很中听的名词...  相似文献   

8.
社会变迁中的土家语命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历史和现实看,土家族社会有一个由土家语单语社会向土家语汉语双语社会,再到土家语逐渐被汉语取代而使用人群和使用区域逐渐缩小以至于濒危化的历史过程。造成现代土家语濒危化的主要原因是现代教育、劳动力外流、市场交易、城市化与现代传媒等现代性因素。不论放弃还是保留土家民族语,都是土家族面对生活环境变化的一种文化适应。  相似文献   

9.
土家语是在土家族文化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是土家族文化的重要栽体。土家族词汇在构成及演变过程中,沉积了大量的文化因子。本文从思维及认识能力、历史进程、游耕文化、民族交往四个方面,简要论述了土家语构词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土家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魅力的少数民族,历史的涤荡和土家族先民世世代代的创造与传承,孕育出绚丽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长阳作为土家先民巴人的发祥地,其保留下来的传统建筑艺术、婚丧习俗、饮食文化等无不成为土家民族民间文化中最为亮丽的色彩。  相似文献   

11.
土家族语言已经成为一种深度濒危语言,土家语语言活力和功能的迅速减退、语言传承的断代不但引起了语言学者的纷纷关注,同时也引起了当地政府的重视.2008年开始,湘西州政府在龙山、永顺两县的土家语保存相对较好的5所中小学实施了"土家·汉双语双文教学试点".通过对"土家·汉双语双文教学试点"工作进行实地调查,在充分肯定土家语教学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指出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2.
鄂西土家族民歌衬词具有十分鲜明的民族特色。鄂西土家族民歌中的衬词大多数出现在民歌的曲首、句首、句中和句末,与民歌正词一起构成整首曲子,决定着民歌的风格、意境和情感等,一般以语气助词、称谓词、拟声词、习惯语或俗语的形式出现,具有描述当地土家族生活、抒发土家族情感、弘扬土家族艺术精神、传承土家族民族文化的功能。鄂西土家族民歌衬词的形式与功能相统一,充分展现了土家族民歌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13.
流泪的音符 世界上没有哪个民族的民歌像土家族民歌那样,张扬悲哀,为哭喝彩。 每一首土家民歌,都找得出一些哭泣的音节,无论是山歌还是小调,莫不蒙上一层重色彩的悲哀和远古的怆凉。就连一些表达欢乐的乐章里,也弥散着大量的“哭”的音乐颗粒,有的歌干脆就是哭歌。 所谓“非商非羽”。调式主属不明;所谓“16i”行腔基调;所谓“6165—,1612165—6i216—”的下行终止民歌弦法……所有这些对土家民歌的发现,都只能说明:土家民歌在行腔上所产生的声情效果,就是“哭泣”,是对真哭的艺术模拟乃至粗造提炼,而且生理性多于文化性。这些,无论今人的耳朵还是古人  相似文献   

14.
土家语情歌是土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它又是一个符号系统,这一符号系统主要包括社会风情符号、审美意象符号和语言表达符号,就是这些符号彰显了土家语情歌的丰富内容;体现出土家语情歌的符号学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土家族的"哭嫁歌"是土家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土家文化的一种重要体现。本文从语体归属、话轮转换和篇章修辞结构角度对土家族哭嫁歌进行篇章解读,为人们更全面的了解土家族哭嫁歌提供一种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6.
"梯玛”探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梯玛文化是现存土家语区保存较为完整的原始文化。“梯玛”的引申义是“女神”,它的前期任职是女巫。梯玛法事活动中生存崇拜实则是梯玛崇拜。梯玛在土家族社会历史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土家族土司时期,汉文献记载有大量的以土家语命名的土司人名,这些人名具有较高的语言和文化价值。对这些土司的土家语人名进行解读,有助于了解土家族人名命名的一般规律和土家族土司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18.
湖北长阳,是土家族聚居县。长阳土家族传统民歌内容十分丰富。为了揭示传统民歌的规律和特点,对它进行搜集、整理、研究是很有意义的。本文仅略述对它的分类和识别。我认为,将长阳土家族传统民歌分为号子、山歌、锣鼓歌、小调、风俗歌、儿歌六类,是比较实际的。现简述如下.一、号子1.船工号子:清江(古称夷  相似文献   

19.
"三棒鼓"是土家族一种古老的民族艺术形式,流行于湘鄂渝黔边邻的土家族地区,具有独特的表演风格和技法。明清时期是土家族土司统治兴盛时期,在土司制度下,"三棒鼓"在表演、内容、结构、音乐以及唱腔等方面都保持了土家族传统特色,后来又融合了土家族戏曲、民歌等素材,逐渐形成具有土家特色的说唱艺术。明清土司统治时期的文化制度为土家族"三棒鼓"的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而且对土家族"三棒鼓"的革新、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土家族民歌歌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家族民歌是由歌词与乐曲结合而构成的同一体民歌,他是文学与音乐交会的产物。土家族民歌的歌词属于语言艺术,它表情达意、被人感知;土家族民歌的乐曲以声音的外化形式,产生了美的抒情效果,直接作用于听觉,创造性的显现了土家族民歌的抒情内容。歌词与乐曲的结合塑造了音乐形象,丰富了土家族民歌,因而使土家族民歌的艺术魅力长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