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通过构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分析2000—2012年吉林省城市化发展水平与生态环境质量二者间的协调度、协调发展度的演进规律,以期为协调吉林省城市化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范敏  王军 《浙江统计》2014,(6):45-47
本文以南京市为例,构建了南京城市化和生态环境综合指标体系,并运用变异系数法对2000年以来南京城市化系统和生态环境系统进行了综合测度,同时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及其耦合协调度模型从时间维度对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两者演变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南京城市化与生态环境总体上处于均衡发展的阶段,虽两者的协调度呈现一种波动式的变化,但在总体良好发展的态势下,近年出现协调度下降的状况也应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3.
马艳 《统计与决策》2015,(6):120-123
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度评价是衡量区域土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文章以武汉市2003~2012年数据为例,设计了适合该市的土地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离差系数模型对研究区内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协调程度进行了测度。结果表明,10年间武汉市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度从2003年的0.556上升到2012年的0.784,即由勉强协调型上升为中度协调发展类型。  相似文献   

4.
中国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首先规范工业化与城市化衡量指标,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1985年以来中国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的时空规律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5.
湖北省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测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研究是当今重要的课题.文章在阐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理论和协调度概念的基础上,通过构建经济综合水平指数与环境承截力综合指数的协调度测度模型,以湖北省为研究区域.运用1990~2005年统计年鉴、全省及各地市州环境公报等各类统计资料,测算出1990年以来湖北省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协调度,并对其时空特征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文章运用协调度分析方法,从宏观上研究我国城镇居民消费对身心健康、经济增长、生态环境影响的数量关系。主要包括人均营养素摄取量实际值与目标值的协调分析,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协调度分析,消费结构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分析。  相似文献   

7.
基于2006—2013年陕西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统计数据,运用协调发展度模型分析科技人才创新能力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关系。根据以往研究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综合指数法对各项指标进行赋权,由协调发展度模型探究陕西省协调关系的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陕西省的协调发展度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科技人才创新能力的增长与经济的不断发展虽促进了陕西省协调发展度的提高,但仍处于中度协调的水平,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8.
曾昭法  王颖 《统计与决策》2016,(11):140-143
文章基于改进熵值法建立协调评价体系,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定量测度我国金融生态系统动态耦合协调程度,并结合灰色预测模型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我国金融生态环境稳步提升发展并对金融生态主体起支撑作用,后者波动较大并相对滞后,整体上,金融生态系统处于磨合时期及比较协调发展状态,发展空间较大,近五年将处于良好协调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基于协同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在构建概念模型和数学模型的基础上,运用上海市和西安市2001-2009年的统计数据,对不同类型城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关系及协调发展演变过程做对比研究,结果发现:(1)城市旅游经济和生态环境系统之间普遍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耦合互动关系;(2)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相互作用与反馈是决定二者耦合关系的直接原因,而城市产业结构、旅游资源、市场客源、城市化进程、地理位置、气候环境方面的差异则是形成耦合关系的深层次基础;(3)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能有效判断城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关系与协调发展的状态,是研究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10.
构建城市化发展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协调发展机制及其评价模型,在此基础上评价了江苏省城市化发展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协调发展水平.研究发现:从评价值来看,2010年江苏省13个地级市的协调发展度介于0.216~0.331之间,协调发展类型涉及勉强协调和初级协调,而且勉强协调发展类型占总数的76.9%,这说明江苏省各个地级市总体上还处于较低水平的协调发展层次;从空间分布特征来看,整体上表现出苏南地区高于苏北地区的趋势,即经济发达地区的协调发展水平高于经济欠发达地区,二者之间呈现较强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城镇化协调发展是提升我国城镇化质量的基本前提。在界定三重城镇化概念的基础上,构建人口、资本和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的测度指标,利用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度模型评价我国283个地级市三重城镇化的协调发展水平,并分别应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研究三重城镇化的空间分布及其内、外驱动力。研究发现,我国地级市尺度的三重城镇化协调度整体有所提升,但不同地区差异明显,且存在空间相关;在影响三重城镇化协调度的各类因素中,内部驱动力占主导地位,外部驱动力的影响较弱,人口-资本城镇化和资本-土地城镇化协调是促使三重城镇化协调的中坚力量,而人口与土地城镇化的失衡则导致了三重城镇化的失调。  相似文献   

12.
陕西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发展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陕西省为样本区域,选取了23个反映旅游产业和区域经济有序发展水平的指标,运用耦合协调发展度模型,对2000—2010年陕西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之间耦合协调有序发展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可知: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之间存在着复杂的耦合协调关系;二者耦合协调发展度总体呈上升趋势,属于耦合发展优质协调良好的状态;旅游产业的发展一直优于区域经济,但旅游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驱动效应一直逊于区域经济对旅游产业的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科技资源配置能力已成为长江地区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推力。因此,在构建科技资源与城市化耦合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综合评价长江区域科技资源配置与城市化的交互耦合关系。结果显示:从时间维度看,研究期内长三角科技资源配置能力与城市化进程之间的耦合关系基本上处于磨合阶段,耦合协调度以低度协调耦合状态为主并逐步过渡到中度协调耦合状态;从空间维度看,长三角各城市的科技资源配置与城市化耦合协调度在极度协调耦合、高度协调耦合、中度协调耦合、低度协调耦合四个阶段均有分布,层级分明且大部分城市尚处于低度协调耦合状态。  相似文献   

14.
"十二五"时期既是中国实现工业化的关键时期,也是转变经济结构、提高城市化水平、优化居民消费结构、改善环境与公众健康的重要阶段,这都需要以能源-经济-环境(3E)系统协调发展为保证。因此,在典型相关分析的基础上建立3E系统协调度评价模型,并利用其对中国29个省市区的3E系统协调度进行综合评价,实证结果表明:河北、广东等13个省市区处于中度失调状态;北京、上海等16个省市区呈轻度失调状态。  相似文献   

15.
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内涵及其测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内涵来看,协调发展既应强调协调,也应强调发展,是协调和发展的综合体.已有文献中,有学者用离差系数来测度协调发展水平,事实上,离差系数只能测度一组数据的离散趋势,也就是说只能测度协调水平,而无法描述系统间的发展度,离差系数在测度协调发展水平时存在一定的局限.但不可否认,离差系数在测度协调度时有着先天的优势,在离差系数上加权发展度效应,则可以更加科学的测度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6.
协调状况的综合判断不仅要考虑协调度还要考虑协调发展水平,以反映不同水平下的协调程度。综合判断的目的不仅仅要计算出排序结果,更要关注综合水平背后被平均掉的个体指标,基于这种思路指出:辽宁文化产业与经济发展总体上虽处于相对协调状态,但在很多方面仍存在文化产业落后于经济发展的情况,这是辽宁文化产业发展的软肋。  相似文献   

17.
以东北地区34个城市为研究对象,从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两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两大系统的耦合协调度。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略有增长,生态环境水平增长幅度较大;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度C介于0.3~0.5之间,处于颉颃阶段;耦合协调度D介于0.35~0.5之间,整体上处于轻度失调与濒临失调阶段;地级市层面的耦合度仅有大连处于磨合阶段,其余城市均处于颉颃和低度耦合阶段;沈阳、大连、长春和哈尔滨的耦合协调度等处于领先地位,外围中小城市处于濒临、轻度和中度失调阶段;将生态系统与经济发展的综合分值划分成4种象限类型,从动态的角度对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性进行类型划分,依据划分类型提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于斌斌  申晨 《统计研究》2020,37(2):65-79
我国城镇化发展已由以城镇化率增长为主的传统城镇化迈入以质量提升为主的新型城镇化,而城镇化效率是反映城镇化质量的综合指标。本文从产业和空间两个维度构建了我国城镇化效率提升的理论分析框架,并利用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实证检验了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对城镇化效率的作用机制与影响效应。研究发现,与产业间结构的服务化调整相比,产业内各行业生产率增长才是城镇化效率提升的主要来源,并在考虑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然成立;在省域空间范围内,多中心的城市空间结构更有利于城镇化效率改善,但这一影响效应伴随着城镇化率提高和城市规模扩大而变弱。本文蕴含的重要政策启示是,当前我国应将城镇化效率纳入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考量目标,并以生产率增长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主导方向,尤其是在城镇化程度和城市规模均不高的情况下,慎重采用服务业对工业的“腾龙换鸟”或“退二进三”的城镇化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VAR模型对1979—2008年间我国城市化发展与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水平的动态关系做了实证分析。研究显示,城市化发展与FDI之间长期协整,存在FDI到城市化发展的单向因果关系。FDI对我国的城市化发展有促进效应,影响随时间推移有减弱趋势,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对FDI有负的效应。  相似文献   

20.
我国FDI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双明 《统计研究》2007,24(4):92-96
 本文拟在建设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从我国FDI的利用现状出发,利用复合系统整体协调度模型,研究测算我国1994-2004年之间我国FDI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度,继而提出理性引资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