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又一个清明到了,这是父亲走后第四个清明,母亲走后第二个清明。昨天,弟弟来电,说他们清明那天到父母坟上烧纸祭奠了,还代我给父母烧了纸。这让我陡升伤感。关山迢迢,我不能前往,在父母坟前亲自磕头跪拜,焚香烧纸,心中很不是滋味。虽然那天晚上我也到马路边上,为父母烧了纸,也难以免俗地寄了些纸钱,但心里还是惭愧着,这里毕竟不是家乡,  相似文献   

2.
说起失去独生子女的家庭,一双双布满泪光的眼睛镌刻在我的记忆中。孩子是父母的希望,而数十个我曾经服务的失独家庭中,孩子都因病过早地离开了这个他们不免陌生的世界,留给父母永恒的伤痛与无尽的思念。  相似文献   

3.
父母结婚40年,吵了40年的嘴。作为他们婚姻的最好见证人,我一直认为父母的婚姻根本是一场错误。在他们争吵激烈的时候,我曾试着劝他们分开。不想引来他们勃然大怒。很长时间以来,我一直百思不得其解:父亲母亲40年来总是在战争中相伴,从一个战争到另一个战争,在战争中也曾愤愤地说过要分开的话,但是他们却从未分开。是什么力量把他们连结在一起的,难道是战争本身吗?    我不禁想起自己的婚姻。是的,与父母相比,我的婚姻一直在和平中度过,我们之间从未发生过激烈的战争,甚至连严格意义上的争吵也很少。即使是最后分手…  相似文献   

4.
法萃 《老年人》2008,(2):51-51
问:我是一名残疾人,没有劳动能力,也没有生活来源,一直靠父母抚养。父母生前欠下一笔债务,他们去世后,留下的遗产尚不足清偿债务。请问:我是否可以要求留下父母的部分遗产作为我今后的生活费?  相似文献   

5.
信箱     
胡玉顺 《现代妇女》2005,(12):30-30
填平代沟记得儿子曾给我看过一篇报道,说有一项对500名中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其中44.5%的学生认为父母不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他们说,父母的观念和我们的观念有很大差异,我们穿的、用的他们看不惯;我们说的、唱的他们听不惯,觉得我们变坏了,弄得我们什么都不愿对父母讲。就家庭教育的实际而言,孩子与父母之间就是有“代沟”,两代人在认识问题上确实存在“差异”,对此,我也有同感,但不知怎样填平这个“代沟”?四川南充读者李树林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父母忙于自己的事业,很少与孩子沟通、交流,还有的父母不善于与孩子交流,也有的父母与孩…  相似文献   

6.
林颐 《当代老年》2008,(4):35-35
他是一名演员,也是个孝子,他说:“父母是我幸福生活中最重要的因素,也是我一直努力的最大动力!”他希望能尽孝父母膝前,然而,他的职业决定了他不可能有大量时间陪伴存父母身边。该怎样来处理这个矛盾呢?他采取了这样一种方式——每天打一个电话。  相似文献   

7.
《女性天地》2008,(1):45-45
我有妇科病,结婚10年没能生育。丈夫对我一直都很好,为此。我感到内疚,样样顺从他,可是前一段时间,丈夫竟然提出离婚,还把家里的财产作了分配。我不同意,他就不回家,后来回来了,也跟我分开住,两人见面不说话。形同陌路。我向他的父母、亲戚求援,他父母虽然舍不得我,但又为“无后”而焦虑,他们竞出了一个假离婚、借腹怀孕的馊主意。  相似文献   

8.
远嫁的裘德     
小C今年3月远嫁他乡,她的婚礼举行得很仓促,连伴娘都是临时找来的。8月中旬她来电告诉我.她不再为离开这座城市而难过了。当我顺路将这个消息捎给她父母时,他们脸上的哀愁挥之不去,反反复复在一堆繁冗的教案和学生手册里发酵。  相似文献   

9.
《女性天地》2005,(8):54-55
我有个妹妹小时侯就被我伯父收养在身边.伯父去世后,她一直随伯母生活。不久前,我父母因车祸双亡。妹妹得知这个不幸的消息后.主动来和我一起料理了父母的后事,并要求与我一同继承生父母的遗产。我认为这个妹妹已经送给他人,  相似文献   

10.
新体验     
《女性大世界》2006,(10):82-82
兰皙欧辅酶Q10修纹水与辅酶Q10祛皱霜的完美组合给我带来了惊喜,最近因为天气干燥,风又大,使我的皮肤干裂、瘙痒、抓挠后脸上甚至会出现白色小皮屑,额头和眼角的皱纹非常明显。试用了这套组合后,修护效果非常好,皮肤上明显的白色裂纹非常明显。试用了这套组合后,修护效果非常好,皮肤上明显的白色裂纹消失了,皱纹也不怎么明显了,皮肤变得很有弹性,不再紧绷绷的了,感觉就像久旱逢甘霖般舒适,享受这个秋天,我可没有后顾之忧了。  相似文献   

11.
在我们身边,不乏乖巧伶俐的孩子,但他们总是为学习而苦恼。他们觉得父母只关心他们的学习,而且要求很高,即使他们已努力考了90分以上,父母还是不满足,经常似是鼓励却是打击地说:“这个分数还有上升的空间。”很多孩子都因此觉得在家里感受不到温暖。  相似文献   

12.
玉瑞 《老人天地》2013,(7):34-34
虽然孩子们已经成家立业,也当了父母,但在我眼里他们仍是孩子,总想对他们的生活琐事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看法。可是当面数落他们,肯定很尴尬,我就用手机短信和他们进行无声的交流。  相似文献   

13.
《现代交际》2005,(7):62-63
父母结婚30多年,也吵了30多年的嘴。到现在,都已经是60多岁的人了,仍然会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争个你是我非。我一直认为父母的婚姻根本是一场错误,曾试着劝他们分开,谁知竟今他们勃然大怒。是什么力量把他们联结在一起的?难道是争吵本身吗?直到有天听了一位已离婚的朋友的故事,我才明白:原来幸福是和争吵有关的。  相似文献   

14.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虽然我的做法有些人认为傻,但我认为那是做人应有的诚信和底线。我要感谢我的父母,是他们的朴实教给了我做人的道理。  相似文献   

15.
<正>吃完正月十五的汤圆儿,再把嘴角沾的芝麻花生一擦,2012年的春节就算是过完了。可这个春节到底过得怎么样呢?每个人心里可能都有不一样的滋味。孩子们为拿到压岁钱而雀跃,大龄青年为父母逼婚而烦恼,中年人为各种各样的人情往来而忙碌。那么老年人呢?对他们而言,这个年又意味着什么?为什么有的老人,这个年过得如此闹心,甚至,过了不如不过。  相似文献   

16.
林颖 《老年世界》2008,(23):23-24
接受父母变老的现实 面对父母的衰老,我们通常不情愿接受这个现实,不希望那个曾经依靠的对象变成了需要依靠我们的人。但是,当父母的衰老来临时,我们和他们的角色正在不知不觉中转换。“老了就变得跟小孩一样了”。我们变成了爸妈的“爸妈”,他们变成了我们的“老小孩”。特别是当父母年老力衰的时候,我们经常会过度介入老人的生活,接管了老人的决定权。这时,尤其要尊重他们,理解他们。  相似文献   

17.
当步入中年后,我才真正理解了父母之间的感情:原来他们也是深深地爱着彼此的。他们经历过许多风风雨雨、磕磕绊绊,一路走来,最终在年老之时,彼此搀扶相互依偎的亲昵,是他们从不曾有过的表现。  相似文献   

18.
父亲和母亲     
上小学时,看到同学在作文里写他们在父母。冷战”时如何使用计策使父母言归于好,我总是羡慕他们的聪明机灵,羡慕他们有施展才智的机会。因为我的父母虽然也常有口角,但每次都只一两天便自动和好。  相似文献   

19.
我不知遭我被一位美国老富婆包了在复旦的最后半学期,为了更早地进入社会,我开始和同学们一起在一家公司打短工;由于我的英语口语很好,在公司中大受欢迎,也因此认识了不少美国人。一天,一位叫史密斯的美籍教员为我引见了安德森。我俩相处了一段时间后,安德森问我是否愿意去美国工作。我没有立即答复对方,说等问过父母之后才能决定。当晚,我到邮局给在梅山师范学校的父亲打了电话,父亲要我抓住这个机会。一个月之后,从上海回家,走进师范学校校园,认识我的人都知道我很快就要去美国了.他们祝贺我,用羡慕的眼神望着我,并告诉我…  相似文献   

20.
姻缘备忘录     
我自幼家贫,28岁时家里仍很穷,还有一个生病的哥哥长年住在医院里。我觉得我可以38岁时再结婚,却不能不在28岁时以自己的方式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对老父亲、老母亲我总有一种深深的负疚感——总认为28岁了才开始报答他们(也不过就是每月寄给他们20元钱)已实在是太晚了,方式也太简单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