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庸就本体论说,是客观实在,中庸之道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它既不会被消灭,也不会被创造;中庸之道是儒家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就方法论说,中庸坚持执两用中、和而不同原则,反对走极端路线。专制主义从根本上背离了中庸之道,而现代社会的民主政治、市场经济,真正体现了中庸之道;人民主权和市场经济、以及由此衍生的自由、民主、法治等,是中庸之道的现代形态。  相似文献   

2.
中庸之道是儒学一以贯之的思想要义.庞朴先生所建构的"中庸"视野下的儒家辩证法体系是中庸之道现代诠释的经典范例.本文从经典解释的角度出发,在分析了其学术与思想意义之后指出,作为经典解释它还是一种叙事性解读和工具性措辞,它展现了解释者之主体性与经典文本的内在活力之间的圆融契合.  相似文献   

3.
中庸之道与情理精神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庸之道是儒家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重要的、具有某种形式化特点的实践理性方法论,也是一种人生和道德的至高境界和目标。中庸之道的实质内容实际上是儒学或中国文化中所包含的一种"情理精神",在实践中,这种中庸之道与情理精神又是通过对经权关系的处理而得以实现的。揭示这一内在奥秘,有助于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智慧的真蕴。  相似文献   

4.
人本主义、礼制规范、中庸之道、义以生利是儒家经营理念中最重要的四个方面 ,它是儒家管理思想的核心 ,反映的是经营管理的一般规律 ,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5.
中庸之道是中国古代儒家的重要思想。但在过去曾受到激烈的批判和全盘否定。本文在道德层面、政治层面和哲学层面阐释了儒家的中庸思想,并肯定了它的合理之处和在现代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陈翠玉 《兰州学刊》2008,29(3):99-101
目前学界对中庸之道的理解,多认为其思维进路主要在于“行”,倡导中庸主要是引导人们行事不可偏颇。但这些观点实有局限,实际上中庸思想的精义远不止于此。在我国封建社会,从整个皇帝制度政治框架的构建到具体的制度设计和具体的政事处理中,中庸之道也被作为总指导思想,得到了充分的运用。文章主要从皇帝与天,皇帝与臣子、皇帝与百姓关系等角度分析了中庸之道对传统皇帝制度构建与运行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探讨中庸之道与企业竞争力之间的内在关系。作者根据新制度经济学的基础原理,提出中庸之道可以是企业的一种制度结构,这种制度结构为企业的制度、组织形式、技术水平和认知能力提供潜在的制度安排,从而有助于形成源于核心竞争能力的企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显学缘何不热——为20世纪“中庸学”之落后把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庸学”既是中国传统学术中的显学,也是世纪之交倍受世界文化关注的大智慧,但统计学材料表明,20世纪有关中庸之道的学术研究已经与其为显学的地位很不相称了。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1、与人们对中庸之道在儒家思想体系中的定位认识有关,2、与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文化转型的特殊历史景况有关,3、与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偏颇有关。  相似文献   

9.
说“中庸”     
摘 要 《中庸》集中体现了儒学中庸之道思想.现代人释中庸为折中调和,是根本性的误读.“中”的本义是内在的且能贯通上下者,“庸”的本义是实用,中庸其实具有体、用两重性.因此,中庸之道既包含着形上学意义上的本体的存在,也表现为形下学意义上的作用的实行,既是精微幽深的天下之正道定理,又是平常普适的人类的日常生活.《中庸》在详细解说中庸之道学理依据的基础上,指出在天人关系的大框架中,人的修养进路和方式,并为人们展现出儒者的最高的人生价值和最理想的人生境界.中庸的“时中”观念具有发展的性质,所以中庸之道不是僵化的,中庸的“中和”观念,更具有调适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功能,在社会学、生态学领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刘明 《学术论坛》2007,(3):8-11
权变和适度是共同构成中庸之道的基本方法论,是不能或缺的。执两用中是实现中庸之道的重要途径,但是,没有权变的执中不可能达到真正的中庸;权变是解决仁和礼、情和理矛盾冲突时的重要途径;儒家倡导的道义是衡量权变正确与否的最终价值尺度。  相似文献   

11.
孔子的中庸思想与儒学的中道性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的中庸思想与儒学的中道性格李翔海南开大学哲学系中庸之道是孔子儒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被后儒称作“圣之时者”(孟子语),是“知无不尽而德无不全”的(朱熹语)。而中庸之道在孔子那里既是一种最高的德行,也代表了一种最高的智...  相似文献   

12.
辩证矛盾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系统的整体相协调.应从马克思主义人类学哲学的新视角观察与分析辩证矛盾问题,惟有如此,才能发现以往矛盾论的缺陷,较全面地阐述辩证矛盾的含义,才能将辩证矛盾论与现代系统论结合起来,将辩证矛盾论与中国传统的中庸之道的合理思想结合起来,将辩证矛盾与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理念结合起来,将辩证矛盾论与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3.
孙建伟 《江汉论坛》2015,(2):102-107
始于内圣,终于外王,《四书》是孔子内圣外王思想的集中体现。《中庸》中不但有丰富的"修身"思想,亦包含了富于进取、积极用世的"为政"理想,是孔子内圣外王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郑玄、朱熹、康有为等的《中庸》诠释著作有不同的特点,但由内圣至外王的诠释理路却一以贯之。中庸之道乃人间之常道,是合乎"中庸"之原则的"道",是一种平常的、不偏不倚无过不及的处理天下一切关系的基本法则,以普遍性、永恒性、恰当适度为其主要特征。"仁"与"礼"是儒家中庸之道的重要范畴,在孔子内圣外王思想体系中亦有着重要的地位。内圣外王与中庸之道在《中庸》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
《中庸》是儒家论述人生修养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学专著,在儒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诚”既是最根本的哲学范畴,又是最基本的道德范畴,更是“天道”与“人道”,即“天人合一”的桥梁与纽带。“诚”是整个儒学得以建立的基础,是中庸之道的基础和保证,也是中庸之道的外在体现。在当代社会环境下,深入研究和探讨《中庸》“诚”思想对于坚定不移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孔孟的“中庸之道”,在“四人帮”所掀起的“批林批孔”运动中,曾经成为“箭垛”,受到过铺天盖地的批判。其实,当时所批判的以《中庸》一书为主要靶子的“中庸之道”,和孔子宣扬的“中庸”思想有联系,但并不是一回事。现在需要认真思考一下:什么是“中庸之道”?孔子的“中庸”思想与儒家后学传播的《中庸》有什么不同?怎样评价孔子的“中庸”思想?正确地回答这些问题,不会是没有意义的。 孔子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论语·雍也》)意思是说,中庸作为一种道德,应该说是最高的了。可  相似文献   

16.
“执两用中”是中庸之道的核心含义,是儒家政治思想的重要内核,也是清代皇帝执政的一大特色。类似表述还有中庸之道、中正之道、中道、中和等,多见诸《清实录》《起居注》以及御制文集等文献。“执两用中”是整体论与重点论的辩证统一,其以不偏不倚的哲学方法实现了清朝皇帝的中道理想。考察“执两用中”思想,有助于深刻理解清朝皇帝的治国理政思想,对于深入解读其帝王经学体系以及政治实现方式也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孔子中庸之道文化解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孔子为了维护处在上升时期的封建制,自身践行了中庸之道,体现了在认识论方面的积极的实际意义。中庸之道具有积极的修身、正心的强烈意识,对于齐家治国平天下都具有方法论意义,对当今建构和谐世界也具有指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经济崛起、中国企业发展与世界管理文明转变的交织影响下,中国传统管理智慧得以重新焕发活力,也迎来了基于传统管理思想构建中国式管理的重要契机。当前构建中国式管理不仅是应对西方管理模式局限性的现实选择,更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管理实践、复兴传统管理思想以实现其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源远流长、言简义丰的传统管理思想中可总结概括出“以人为本”“义利结合”“天人合一”“中庸之道”“礼法兼济”“执经达权”“以和为贵”七个方面的精髓要义,对其进行学术化提炼和现代化诠释,可为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式管理提供价值支撑与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9.
略评《中庸》──是适中至当,还是平凡庸碌?(香港)黄展骥常听说:"中庸之道是最正确、美好、适当适中的道理。""中庸之道是最高深、最不偏不倚的正常、平实人生哲理。"人们究竟在说什么?这两句话有什么分别?让我们作点分析。如果它意谓"在两极端之间折衷出来的...  相似文献   

20.
资产阶级野心家、阴谋家、两面派、叛徒、卖国贼林彪,把孔子提出的“中庸之道”,吹得神乎其神,给它戴上了“合理”的桂冠,这是林彪反马克思主义丑恶嘴脸的大暴露。孔老二成天唠叨的“中庸之道”,把腐朽没落的奴隶制度说成神圣不可侵犯,把反映奴隶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一套“礼”说成神圣不可侵犯,要人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