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宋元时期是禅宗清规的完备期,同时,禅寺的建筑布局也初步形成了今天所见的形制.延寿堂作为禅寺中安养病僧的所在,在寺院中具有特殊地位,也是集中展现寺院内部慈善的场所.梳理宋元禅宗清规中有关延寿堂的记载,不仅可发现延寿堂这一慈善性质寮堂在身心两方面照顾病僧的功能,并依此考察出禅寺内部慈善的主要特征,更能探讨出它作为禅寺一部分,实际也是禅寺整个象征体系的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2.
普陀山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以普济寺、法雨寺、慧济寺为代表的寺院建筑格局分属宫殿式与民居院落式两种,其作为佛教文化载体的寺院建筑与雕饰所产生的庄严、深邃、幽雅的感觉,表明这两种形式均具有佛教顶礼膜拜、超脱尘世的象征意义。普陀山又有许多摩崖石刻,内容大都是礼佛宏法或赞美景物,多数用楷体书写,端庄雄丽,与“海天佛国”的环境相谐。  相似文献   

3.
辽宁省朝阳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名胜古迹遍布城乡.大凌河上游的喀左县大城子有一座距今约七百八十多年的古塔,它座落于今喀左县第一中学院内,建筑宏伟、独具一格,远远望去,呈现出一种古朴、静谧的气氛. 据考证,这里曾经是金精严禅寺的旧址,该寺第一代住持僧园盖死后葬此,始建精严禅寺塔.金代文学家赵秉文所撰《利州精  相似文献   

4.
楞严禅寺     
楞严禅寺位于营口市中心,是我省保存较完整的民国时期修建的大型寺院建筑之一,寺院呈规则的长方形,南北长一百六十四米,东西宽四十九米,占地面积为八千零三十六平方米。楞严禅寺始建于一九二四年,一九三一年竣工,是禅定和尚多方募化经费在原佛教宣讲堂址建成的。寺院为三进院落,青砖围墙。规模宏大,气势壮观。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建在这个寺院的中轴线上,两侧有  相似文献   

5.
天宁禅寺始建于唐代贞观、永徽年间(公元627—655年),开山祖师乃金陵牛首山幽栖寺的高僧法融禅师。 天宁禅寺历经沧桑,屡毁屡建五次。现存的主要殿宇,是清同治、光绪年间经过四十年的时间逐步修建的,形成了“基广百亩、殿宇宏竣”的格局。建筑含巍峨高大、气势雄伟的大雄宝殿、天王殿等八殿、二十五堂、二十四楼及两阁等。寺后  相似文献   

6.
为增进缅甸与我国佛教界文化交流,支持江苏海安复建广福禅寺,缅甸极乐寺念佛会向海安广福禅寺赠送玉佛卧像。该玉佛8月22日安全运抵海安。翌日早晨,门福禅寺僧众和海安镇居士100余人举行了简朴而庄重的迎佛仪式。  相似文献   

7.
汉阳归元禅寺历史新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对汉阳归元禅寺创建时期历史的若干考证 ,它原属晚明汉阳名士王章圃的别墅 ,清顺治年间定南王孔有德的女儿四贞购买以后 ,舍作佛寺 ,归元禅寺由此开创。寺名归元 ,其意归一 ,归于佛的精神。世俗文人第一首有关汉阳归元禅寺的诗 ,是康熙早期项岁羽《秋晚过归元寺  相似文献   

8.
千佛山的禅宗世俗信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千佛山禅宗世俗信仰体系中,主要以兴国禅寺的建筑布局、殿堂像设与千佛崖石窟寺的弥勒、弥陀造像向世人宣传在现实世界之上存在着一个神通广大、威力无穷的佛、菩萨与极乐世界,同时告诫世人可以通过求拜佛、菩萨摆脱苦难,获取福祥,进而达到极乐世界。  相似文献   

9.
10月2日,东华禅寺佛教文化旅游区建成并对外开放,吸引了众多的游客蜂拥而来。据了解,仅开放当天,游客量高达7.5万多人次,创该县旅游历史新高。东华禅寺地处广东省粤北翁源县东华山风景区内,南承广州百余公里,北邻江西,东距汕头,西至韶关。  相似文献   

10.
《今日南国》2006,(7):I0003-I0004
南宁4月30日—5月7日2006南宁乡村游启动暨“南宁最美丽的十大乡村”评选活动:5月1日—3日青秀山大草坪举办青秀山趣味森林运动会,有跨障碍“森林灭火”比赛;滚轮胎比赛;踢花袋比赛;踢毛球比赛;团队抢球比赛;“小熊偷蜂蜜”比赛;5月5日青秀山观音禅寺的青秀山浴佛盛典(观音禅寺举办迎太子佛,洗浴太子佛仪式;万人插花祈福活动);  相似文献   

11.
日本学者气贺泽保规先生在《武则天的感业寺出家问题与德业寺》一文中认为,唐太宗驾崩后,作为太宗才人的武则天并未出家感业寺,而是栖身于长安城休祥坊母亲家中,"感业寺是在强烈意识着德业寺的心理状况下虚构的寺名"。揆诸史实,武则天出家为尼于感业寺,确凿无疑。感业寺不是"一个架空的影子寺院",并非人为虚构,它位于唐长安禁苑内,遗址在今西安市未央区六村堡街道办事处感业寺小学内。感业寺与德业寺没有必然联系,都是唐长安禁苑内的宫人尼寺而已。  相似文献   

12.
晚唐五代敦煌三界寺藏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界寺是晚唐五代敦煌佛教教团管辖的十七寺之一,位于今敦煌莫高窟第16窟前面,即敦煌莫高窟下寺。公元900年前后,甘州回鹘攻打敦煌,三界寺及其藏经被焚,905年张善才主持修建了三界寺。五代时期,张道真在担任三界寺观音院主、法律、僧政、僧录期间,收集各寺古坏经文加以修补,重建了三界寺藏经。三界寺藏经来源有抄经、供养经、修补古坏经文,敦煌藏经中存在的经卷大量重复就是这个原因。  相似文献   

13.
王维诗《过香积寺》中的"香积寺"一直被各家注释为"长安香积寺"。根据实地勘查,长安香积寺不具备王维诗中的各种自然环境,而且王维不可能不知道寻访长安香积寺的道路。而诗中特征,汝州香积寺全部具备。结合有关文献资料确认:王维所访当为汝州香积寺(今风穴寺)。  相似文献   

14.
《全唐诗》收录张祜诗两卷,其中有一首题赠寺庙诗《禅智寺》,《张祜诗集校注》题作《上方寺》,且注释与《增订注释全唐诗》完全有别,经过考辨,其题应为《慧聚寺》。  相似文献   

15.
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李白诗歌《夜宿山寺》的内容,应为李白少年诗作《上楼诗》的内容,而《上楼诗》实为李白上绵州越王楼诗。李白中年在蕲州黄梅县所作《题峰顶寺》来源于宋代邵博《邵氏见闻录》、赵德麟《侯鲭录》、胡仔《苕溪渔隐丛话》等书。现行小学语文课本等出版物中的李白《夜宿山寺》存在张冠李戴、文不对题、不合情理等问题,应予纠正,还李白《上楼诗》和《题峰顶寺》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6.
常法亮先生坚持的王维所过香积寺为汝州风穴寺说,并没有有力的证据支撑,一是对诗歌的解读以刻舟求剑的方式来割裂,二是利用晚出的地方志,轻视二重证据法。三是为强就己说,对王维行踪的臆测成分较大,另外,常先生对长安香积寺一些问题缺乏深入了解,总之,常先生的汝州风穴寺说缺乏科学性,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17.
唐代佛寺所在考异二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芳民先生《唐五代佛寺辑考》附录"所在待考佛寺"中列有皎然诗中的"报德寺"和《唐鍪藏寺碑》中的"鍪藏寺"。其实皎然诗题中"报德寺"所在有两处:其一为唐淮安郡枣阳县,今属湖北省襄樊市枣阳县境;其二为唐润州上元县,今属南京市白下区内。而"鍪藏寺"即为古新罗国鍪藏寺,所在即今韩国庆尚北道庆州市暗谷洞山。  相似文献   

18.
《金阁寺》中人与物关系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三岛由纪夫的哲理性小说《金阁寺》,揭示了主人公从崇拜美到毁灭美的心理过程,论证了作品中的主人公与作为美的象征物的金阁寺之间的关系是从统一、和谐走向冲突、对立。  相似文献   

19.
截至唐末,扬州在人们印象中就是一座繁华之城、享乐之城、风月之城,充满物质化、世俗化倾向.宋仁宗庆历年间,欧阳修于城郊蜀冈兴建平山堂,将疏离红尘闹市,亲近山水自然,清静、清淡、清雅的精神形态与生活趣味带到扬州,客观上倡导了中国传统的雅士文化,提升了这座城市的文化品位,有助于城市文化的多元发展,为脂香粉腻、珠翠满目的扬州城市意象平添了几许高情雅致.这种超越世俗之趣的文人雅兴,思想的根基在于对生命无常本质的深切体认.欧阳修、苏轼的两首平山堂词,既是对平山堂所指向的生命意趣的最好注脚,亦是对迷失在扬州城内滚滚红尘与滔滔物欲中的人们一记当头棒喝.这些文化遗产,对今天的城市文化建设仍具有宝贵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