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中国古代小说研究领域,科学地把握小说文体的审美特征,还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中国古代小说类型的区分,长期处在模糊状态,人们往往停留在语言载体的文言与白话之分,或满足于题材层面上的所谓历史演义、英雄传奇、神魔小说和世情小说等等的界定。于是在中国古代小说研究中经常出现一种“类型性错误”。所谓“类型性错误”,就是主体在研究观念和方法上混淆了不同范畴的小说类型,从而在研究活动中使用了不属于该范畴的标准,这种评价标准上的错位就象用排球裁判规则裁决橄榄球比赛一样。在价值取向上,诸多的著名小说中,《金瓶梅》的命运是最不幸的,它遭到不公正的评价,原因之一就是批评的“类型性错误”所致。本文意在确立一种小说类型理论,并兼及《金瓶梅》在小说文体演变史上的地位,从而进一步把握它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2.
《红楼梦》是一个既封闭,又开放的文本。它充分借鉴、汲取赋文学的外在形式与内在实质,使赋与小说两种文体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红楼梦》的赋化特征表现在:汉赋、骈赋、文赋等铺采扌离文的写作方式直接或间接影响着《红楼梦》中的环境描写;红楼梦》赋化特征对于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形象的塑造起着重要作用,使得性格各异的人物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红楼梦》赋化特征最重要的是对于悲剧精神的补充作用,使得《红楼梦》中的社会悲剧、家庭悲剧、生活悲剧与人生悲剧叠加在一起,具有形而上的超越意义,赋化特征亦是《红楼梦》重要的艺术形式之一。《红楼梦》的赋化特征的审美意蕴主要表现在:功利性、审美性、功利性与审美性的有机融合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对比研究亨利·菲尔丁的现实主义小说佳作《约瑟夫·安德鲁斯的经历》与詹姆斯·乔伊斯的现代主义小说巅峰之作《尤利西斯》的不同特点与相同之处,论证了不同时代的文学之间彼此影响和互相依存的事实,探讨了不同流派的小说在故事情节、人物刻画与反映现实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共同的文体特征.  相似文献   

4.
托妮·莫里森一直在创作中自觉地探索各种叙述手法和策略,其代表作《宠儿》不仅代表了她傲视同侪的思想水准,还代表了她高超的叙事技巧,使该小说具备了复调小说的审美色调。本文从主体性、对话性和不确定性三方面探讨了《宠儿》的复调特征及其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5.
一般认为 ,新时期小说始于刘心武的《班主任》 ,但是 ,从新的视角来分析 ,1 980年发表在《北京文学》十月号上的汪曾祺的《受戒》才是具有“全新”意义的小说。这篇小说具有新的价值坐标 ,呈现为一种“革命性” ,无论是主题、视角、文体还是艺术本质、作家的审美意识、小说的艺术精神都有极大的变革 ,有着全新的面目。它在主题、文体、美学风格等方面对新时期小说都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6.
《世说新语》的文体是小说还是非小说、是历史著作还是文学著作,这一问题引起了诸多讨论。本文在分析这些观点以及产生这些观点背景的基础上,认为《世说新语》完全符合中国古代的小说概念,只是由于中国现代学者受西方文学观念影响之后以为小说应为虚构,所以产生了种种疑问与论争。小说观念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发展演变的。我们应该用发展的、动态的眼光看待小说观念乃至文学观念,也应该科学地、理性地对待西方文化。  相似文献   

7.
从文体角度探讨小说的审美特征,是小说本体研究多向深入的重要标志。俞汝捷同志新著《幻想和寄托的国度——志怪传奇新论》(台湾淑馨出版社1991年4月出版),是第一部从文体角度研究志怪传奇的专著,具有全新的开拓,其理论建树特点突出表现为四个方面。一,文体视角与主体思维的互化俞著立足于主体思维的高视点,并以此作为全书理论构架的核心和灵魂。著者指出中国文艺流向侧重于主体表现,古典小说中文言小说系统着重于主体表现,这正是对中国艺术精神和文论本质的深刻把握。此书的独特思路在于,把主体表现旨向提升  相似文献   

8.
一 自从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里列出“讽刺小说”这一小说类型,并以《儒林外史》作唯一代表之后,“讽刺小说”作为《儒林外史》(下简称《儒》)的小说类型定名,得到了人们的普遍接受。鲁迅先生抓住了《儒》最主要的美学特征,由此出发而对《儒》作出的高度评价是准确和公允的。不过,当我们在对《儒》进行比较全面具体的分析研究时,就不能仅用“讽刺”去囊括作品所有的审美特征。事实上《儒》除了通过对否定性人物、现象的讽刺去揭露批判封建文化  相似文献   

9.
《隋志》著录《搜神记》于史部杂传类,而把《世说新语》著录于子部小说类,这反映《世说新语》的文体特征切合《隋志》所持的小说观念。《世说新语》的文体特征,可以从“小”与“说”两个方面加以概括。所谓“小”,一是体制小,言其篇幅短小,且不具备完整的故事情节;二是功用“小”,言其缺乏宏大主题,远实用而近娱乐。而“说”,是就全书的内容与性质而言,言其重点在记魏晋士人的琐事名言。这些特点使之正契合中国早期对小说的认识———“琐屑之言”、“非道术所在”、“街谈巷语”。《隋志》著录《世说新语》于小说类,反映在唐代至少到《隋志》成书之时,人们还是秉承着传统的小说观念。  相似文献   

10.
《隋志》著录《世说新语》于子部小说类,而把《搜神记》著录于史部杂传类,这一方面说明二者在文体上存在差异,同时也表明了不同历史时期小说观念的演变《。世说新语》不同于《搜神记》的文体特征可归纳为一个“小”字,一是体制小,即篇幅短小,不具备完整的故事情节;二是功用小,即缺乏宏大主题,远实用而近娱乐。《隋志》于小说类著录《世说新语》而弃《搜神记》,表明《世说新语》的文体特征正切合《隋志》所持的小说观念。  相似文献   

11.
史传文学对中国小说文体的影响在以往的论述中被奉为圭臬,因而小说文体本身的特性往往在这种强调下被悬置.本文以虚构性为前提界定《桃花源记》作为小说文本,论证其在传统叙事模式基础上,采用了独特的限知视角、倒错时间和诗意背景,从而构成不同于史传的小说审美特性真实性、惊奇、双重语境、移步换景.这种创格出现在小说创作主体的群体尚未自觉的魏晋“前史时期;’,体现了中国小说叙事多元性的潜在因子.  相似文献   

12.
文体界域的划分为文学的创造和审美提供了宏观架构,然而,现代小说打破了抒情体、叙事体和戏剧体间的分野,使传统的小说价值审美体系不再有效,从而产生了陌生化的效果,也使小说审美评价具有了多维性特征.本文以小说<到灯塔去>的语言特征和结构框架为例,分析了现代小说语言的音乐性、抒情性和象征性所展示的诗化特征,揭示了作品的结构框架、矛盾冲突过程和对话的舞台性效果,指出现代小说对传统文学文体划分的有意颠覆使小说的表现手段更加丰富,从而提高了小说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中西方古典短篇小说在各自民族叙事传统的形成发展中,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不容忽视的作用,而其自身在演变、定型过程中所形成的叙述形式,又集中鲜明地体现了民族叙述艺术的审美特征和审美效应.如冯梦龙的"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完善并总结了中国古典白话小说的叙述形态,而卜迦丘的《十日谈》则开创并确立了西方古典短篇小说的话语形式.因此,对中西方古典短篇小说叙述艺术进行比较与研究成为小说叙述理论中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徐海容 《云梦学刊》2012,33(4):69-73
中唐诗与小说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联袂与分流的历史演变轨迹,这是俗文学潮流的推动所致,也是文体发展的必然趋势.考察《长恨歌》和《长恨歌传》,可以见出,中唐小说与诗歌创作过程中的互动生发关系、传奇小说的诗化倾向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沧海蠡得——陈洪自选集》集中体现了陈洪先生研治古代小说及小说评点、小说批评的独到之处,即善于从文学史的动态演进中把握研究对象,注重在形象类型群中揭示其深层特征。陈洪先生还特别关注从思想史、批评史的角度对以小说为主的研究对象进行深入探析,非常注意古代小说研究的"古为今用",乃至对学术风气的反思也流露出对思想史的偏重,凸显出针砭现实学风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源于小说"隐括"机制下史传的内在背离性,孙犁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文体的分裂"与"文本的间隙"形成了构建该小说结构要素的文体裂隙,成为带有明显文体裂隙特点的典型文本。以《风云初记》为中心文本并通过对其创作前后杂文、文论和《文艺学习——给冀中一日的作者们》及《文学短论》等周边文本的考察,可以发掘史传内在背离下,作家历史观念审美表达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7.
参照Leech&Short所提供的文体分析框架,从词汇特征、语法特征、修辞手段、语境与衔接四个方面对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布里尔小姐》与伍尔芙短篇小说《邱园记事》的开篇选段进行量化文体分析和对比,揭示了这两位女性作家在文体风格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理论界》2017,(7)
刘勰《文心雕龙》评《左传》文章学特点有三:首先,《左传》记载了春秋时代诸多贤人文辞,刘勰所重视的是那些符合儒家礼制、缘事而发、语言优美、具有审美及政治双重价值的部分。其次,在文体方面,刘勰认为《左传》不仅是"传体"的源头,其中还记录了诸多文体起源与发展过程的重要证据。第三,在指导文章写作方面,刘勰认为《左传》可以在用典、比拟、结构等方面为文章写作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9.
孙步忠 《云梦学刊》2003,24(6):84-86
《儒林外史》不再像传统小说那样在叙述中夹有大量的诗词文赋的缘饰了。它的这种在文体上的变革,显示了其现代小说的特征。这样,《儒林外史》便彻底打破了白话小说融入诗词韵文的结构模式。促成《儒林外史》这种文体上的变革,有着复杂的原因:既有其“简捷地奔向戏剧”的小说艺术方法方面的原因,又有小说用“写实而真实”的创作手法创造其“形象体系”方面的原因,更有小说作者以理性思考的方式来创造小说的“意象体系”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明清通俗小说文体交叉、融混现象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通俗小说文体交叉、融混现象甚为普遍 ,究其原因 ,既是由“文学既定规范的枯萎和对变化的渴望引起”的 ,同时又取决于时代文化思潮、创作风气、审美时尚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和影响。通俗小说文体的交叉、融通 ,能够积极地改进、转化某类小说渐趋枯萎的文体规范 ,扩大其社会生活容量 ,拓展其审美畛域 ,有效地推动该类小说创作的进一步开展 ,而且还可由此衍变出新的小说类型 ,丰富古代小说的艺术宝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