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东汉时期,湖南分属于零陵、桂阳、武陵、长沙四郡,皆为荆州所治。现今湖南一些少数民族如土家、苗、瑶、侗等族的先民就居住、活动在这广袤的地域之内,古籍中称之为“武陵蛮”、“武陵五溪蛮”、“五溪夷”、“长沙蛮”、“桂阳、零陵蛮”“澧中蛮”、“溇中蛮”等等。在东汉时期,他们曾先后举行过数十次规模不等的反抗斗争,  相似文献   

2.
迷人的峒河     
<正> 峒河发源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花垣县、凤凰县和黔东的松桃苗族自治县两省三县交界的高山崇岭。它的下游称武水,上游称高岩河,中游流经湘西自治州首府——吉首市的这一段被称为峒河,全长120公里。峒河流过的区域,历属五溪苗蛮之地。这里峰峦绝险,峻岭叠嶂,岩石磷峋,为武陵山腹地。汉代伏波将军马援征五溪蛮有诗《武溪行》曰:“滔滔武溪一何深,鸟飞不度,兽不敢临。嗟哉,武溪兮多毒淫。”可见古时武溪之偏僻艰险。  相似文献   

3.
中南和西南广大地区的少数民族,历代统治者对他们统称为蛮或夷。可因时代或住地的不同,又有不同的族称。秦时称黔中郡的少数民族为“黔中蛮”,西汉时改黔申郡为武陵郡,居民被称为“武陵蛮”,到东汉时又因境内有五溪,故又有“五溪蛮”之称。唐宋时,溆州地区的少数民族被称为“溆州蛮”,对居住于飞山一带的居民则谓之“飞山蛮”。笔者曾对“飞山蛮”进行粗略的调查,现简略报告如下,以就正于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4.
龙京沙 《民族论坛》2011,(11):31-31
酉水贯穿于武陵山区腹地的鄂西、渝东南和湘西,历史上这一带被称之为“巫蛮”“蛮獠”“土蛮”地,或盖称“五溪蛮”。在考古资料匮乏之前,人们研究“酉水文化”仅局限于史料,最先踏足这块土地的人们也仅依托于传说的“三苗”时期,及后世的“濮”“巴”“监瓠”族等。  相似文献   

5.
元代,瑶族事迹已大量载于史籍中。其名除通作“瑶”外,尚有其它称谓: “莫瑶”。如《元史·余阙传》载:元统时,“会莫瑶蛮”反。按:莫瑶之名,由来最古,早在《梁书·张缵传》中已有文。 “山瑶”。如元人阳恪《平蛮记》载:黔中郡辰、澧二州蛮反,元当政者“起集山瑶、仡佬以为响导”(见《元文类》卷二七)。按:山瑶之名,宋已有之,如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四即有此称。  相似文献   

6.
酉水又名酉溪,古楚黔中境内五溪之一。是沅水最大的一条支流。有北、中、南三条源流。北源出于湖北鹤峰县西北,南流经来凤、龙山、酉阳,折东经花垣、保靖、永顺、古丈,至沅陵县城南注入沅水,全长477公里;中源发源于秀山,到里耶与北源汇合,北源和中源在里耶汇合后始称为酉水:南源发源于贵州境内。流入湖南后叫白河,现在又叫花垣河,到保靖汇入酉水。  相似文献   

7.
武陵有五溪,流经湖北来凤的酉溪(今名酉水河)支流众多,其中的一条洗车河孕育了百福司镇安家堡村1680名土苗儿女. 安家堡村交通闭塞,产业发展滞后,大批青壮年外出务工,家中以留守老人、妇女和儿童等“三留”人员居多.在安家堡村安家的386户村民中,有73户属于建档立卡的贫困户.  相似文献   

8.
《南诏德化碑》赞南诏阁罗凤:“诏弱冠之年,已负英断。”《旧唐书·南蛮传》:“南诏蛮,本乌蛮之别种也,姓蒙氏。蛮谓王为诏。”明洪武年间钱古训奉命出使缅甸,途经今云南德宏傣族地区,回来写了一本《百夷传》,说傣族称当时的麓川平缅宣慰使司土官思伦发”曰昭,犹中国称君主也”。至今,傣语仍称王族为昭。“昭”,汉文书写固异于“诏’,含义也不尽相同,但二者均是汉译写字,译之者仅取其音相近之字标写而已,并未拘泥于字形本身的同一,犹如印度,古人既译写作“身毒”,也写作“狷笃”、“乾笃”、“乾竺”及“天竺”等。傣“昭”与南“诏”译体同一,史载昭然,今语昭然,因此在本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学术界适时地引出了一个论题:唐中晚期称雄于中国西南一偶的方国南诏,是泰掸人主建的国家。是耶非耶,迄今乌云已经拨开,研究已近结论;南诏国主不是泰人掸人,而是古代氐羌的传人。然而,南诏“谓王为诏”,泰掸人“谓王族为昭”,二者间是否存在着因袭关系,仍未见有论者略为深涉,不能不说是件憾事。  相似文献   

9.
今湖南中部湘、资流域,汉代为长沙国,后汉置长沙郡。从西晋末年起,在湘中、湘南及桂北、粤北边缘地区置湘州,辖长沙、衡阳、零陵、桂阳等郡。对于汉、晋以来居住在这一带的古代民族,旧史称为“长沙蛮”或“湘州蛮”。一《汉书·两粤传》载:南越“西北有长沙,其半蛮夷”。师古曰:“言长沙之国半杂蛮夷之人。”故汉末王莽改长沙国为“填蛮”。东汉后期,“长沙蛮”的记载多见于《后汉书·桓帝记》:  相似文献   

10.
莫徭是瑶而非苗瑶族的先民上古属何称谓,众说纷纭。我在《瑶族与长沙武陵蛮》一文中曾指出秦汉时期的长沙武陵蛮就是瑶族的先民。当然,长沙武陵蛮是个聚合体,它包括有今天的土家、仡佬、苗、瑶、畲等民族成分。南北朝时从长沙武陵蛮中就分化出一支称“莫徭”的群体。莫徭就是瑶族的别称。“莫瑶”最早出现在《梁书·张缵传》:“零陵、衡阳等郡有莫徭蛮者,依山险为居,历政不宾。”“莫徭”之称,是其族人自称  相似文献   

11.
<正> 明朝统治的二百七十余年间,苗族人民曾爆发过大小数十次起义和反抗斗争。从其发生的地区范围看,大多集中在当时湖广行省西部和贵州东北部,以腊尔山为中心的“苗疆”。《明史·张岳传》载:“湖贵间有山曰蜡尔(即腊尔),诸苗居之,东属镇溪千户所、筸子坪长官司,隶湖广,西属铜仁、平头二长官司,隶贵州,北接四川酉  相似文献   

12.
<正> 苗族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苗族古代社会经历了漫长的里程。由于苗族历史上受压最深,迁徒频繁,因而支系复杂,风俗殊异,社会发展极不平衡。城步苗族源于历史上“武陵五溪蛮”的南部一支,即活动于雄溪(今巫水)流域的“雄溪蛮”,处于千里苗疆的东部  相似文献   

13.
察隅在清代被看作是“野人”居住区,卫藏的有关文献,几乎都写作“狢(犭俞)(珞瑜)”,间有写作咱玉、白玉或杂瑜的。故其地往往被误为康熙时岳种琪进藏才归属;赵尔丰督川才设治。但一经研究,唐慧琳《一切经音义》所记:取道“吐蕃界,更渡雪山南脚”入天竺路线,就包括有察隅的一段。而且唐樊绰《蛮书》所云“丽水出逻些三危山”,更明确提到了察隅地方。按丽水现称伊洛瓦底江,它的上源,有谓是独龙江(Tarou R.)的,也有说是驼洛江(Onam Tamai)的,由于前者较后者为长,自应以独龙江为正源。而独龙江源出察隅东山,足证《蛮书》言及的逻些三危山,就在察隅一带。  相似文献   

14.
二酉藏书洞     
<正> 我国古书中常形容一个人学问渊博为“学通二酉”、“学富二酉”,称某人藏书丰富而珍贵为“家藏二酉”。何谓二酉?据商务印书馆1984年修订版《辞源》二酉条解释:“指大酉小酉二山。在今湖南沅陵县西北。”又引《太平御览·荆州记》“小酉山上石洞中有书千卷,相传秦人于此而学,因留之。”后世称藏书多曰二酉,本此。《荆州记》乃是南北朝时代私人撰写的方志,遍述荆州地方乡国灵怪、人贤物盛以及山水郡邑  相似文献   

15.
《桃花源记》并非虚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桃花源记〉并非虚构》一文考订陶渊明所作《桃花源记》中的桃花源,并非作者杜撰的虚幻之境,亦非实指今桃源县的“桃花源”,而是取材于东晋时代武陵郡沅水上游酉水流域一带“武陵蛮”的生活现实。文中认为桃源县的“桃花源”虽有美好山水,但形似义不似,酉水“武陵蛮”聚居区则做到了形似义亦似,既有美好山水,又有真实的历史根据。真“桃花源”的发现,是对文学界、史学界、教育界长期认为《桃花源记》是陶渊明寄托自己的理想而虚构“乌托邦”式的理想社会这一论断的挑战。从古到今,对陶渊明所作《桃花源记》中的“桃花源”所指何在一直争论不休,没有定论,本栏目欢迎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各表己见。  相似文献   

16.
我们在翻阅明清时期记载岭南和贵州,尤其是广西的一些地方志和笔记中,常常可以看到一些记述有关“伶人”的文字。此一“伶人”,非指我国史上以唱戏为职业的艺人,而是一个少数民族的名称。伶读何音,清乾隆《皇清职贡图》说:“伶者另也”。清李调元《南越笔记》卷七也说:“伶犹诗所谓卢令令也”。另、令同音,读为liη~4 宋人陆游在《老学庵笔记》卷四中说:“辰、沅、靖州(今湖南省沅陵、芷江、靖县) 蛮有仡伶,有仡僚,有仡榄,有仡偻,有山瑶;俗亦土著。外愚内黠,皆焚山而耕,所种粟豆而已。”这里所说的仡僚,从  相似文献   

17.
北朝与蛮族     
<正> 南北朝时期,在今湘、鄂全境以及川东、豫南、皖西、赣北的部分地区,遍布着“种类繁多”、“部落滋蔓”的“蛮”族。《魏书·蛮传》对“蛮”族在当时北朝境内的分布状况与历史发展过程作了下述概括的叙述:“在江、淮之间,依托险阻,部落滋蔓,布于数州,东连寿春(今安徽寿县),西通上洛(今陕西商县),北接汝、颖,往  相似文献   

18.
宋人称生活在西南羁縻州县之外的溪峒民族为“生蛮”,其生活区域被称为“生界”,这主要是为了区别交纳赋税的省地熟户.大致来说,宋朝政府将西南少数民族群体划分为生、熟两大类,这种主观上以“差序格局”观念区分西南少数民族的做法,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稳定或维持其在西南地区的主权.但生、熟蛮及蛮汉之间的冲突与融合,几乎抹杀掉两者生存环境的差异,熟蛮异化与生蛮归化,致使生界在其变化过程中模糊不清.宋代西南地区羁縻政策的多元化,使得生、熟蛮的身份并不以其实际生存地域来确定.宋代文献中的“生界”,并非一个单纯的地理称谓,而是一个融合了政治文化的族群边界,一个融通了价值判断的文化界线.  相似文献   

19.
保靖风光首推酉水。酉水源自四川,东入湘西,乃五溪之一的酉溪,也称“北江”或“白河”,含出山泉水之意。她有80多公里一段旖旎的倩影,依偎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保靖县崇山峻岭之间。时而岸山壁立,藤缠柯桂,斑斓如锦;时而峰回岸移,小寨梯田,宛若画卷。真乃古人所谓“游展者赏其幽遐,安土者乐其奥衍”之境。“一练绕山舞,白珠带上缀。”“秋夜水静息,明暗几盏灯。”……古往今来,不知有几多墨人骚客曾不惜笔墨,赞美过酉水。毛主席的语文老师袁吉六先生,早年羁旅保靖时,  相似文献   

20.
<正> 在中国古代汉文典籍中有“賨”、“賨布”等词。“賨”见于文献,最早的是杨雄《蜀都赋》:“东有巴賨,绵亘百濮”;“賨布”首见于南朝宋人范晔的《后汉书·南蛮传》,云:“始置黔中郡。汉兴,改为武陵。岁令大人输布一匹,小口两丈,是谓賨布”。最早对賨作出解释的是南北朝时北齐魏收的《魏书·李雄传》,云:“賨李雄,盖廪君之苗裔也。……薄赋其民,口出钱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