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推动高科技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高校科技企业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刘桂珍在邓小平同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和党中央“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战略方针指引下,高校科技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出现了一些社会影响大,...  相似文献   

2.
发展经济必须依靠科学技术,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深刻理解和切实执行发展经济必须依靠科学技术这一重要内容,不仅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也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的最新发展人类在征服和改造大自然的活动过程中,由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相结合形成劳动生产力,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而发展的。当人们使用手工工具进行劳动生产时,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还不高。生产的发展主要靠劳动者长期积累的经验和劳动技能。随着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由以手工工具为基础的简单协作,…  相似文献   

3.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由于科学技术在现代经济生活中日益显示出它的重要意义,世界各国无不采取各种有力措施,积极促进本国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应用工作的迅速发展。“风险投资”正是在这种形  相似文献   

4.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邓小平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上指出:“要重视科技和教育,认真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实现科技教育与经济的紧密结合,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江总书记的这段话深刻揭示了当前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经济的客观规律.一、当前企业在科技进步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必须依靠科技进步,这是被实践已经证明了的事实.然而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对于依靠科技进步促进企业发展缺乏必要的认识,使企业多年来走不出困境,摆脱不…  相似文献   

5.
今后的10年,新疆的经济建设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并为21世纪新疆的大规模开发建设做好必要的物质和技术准备。为了完成这一历史性任务,我们必须深入学习领会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并用以指导新疆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马克思指出:“社会的劳动生产力,首先是科学的力量”;科学技术是“一种在历  相似文献   

6.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邓小平同志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理论和生产力学说的新发展.发展经济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必须使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进一步振兴科技与繁荣经济,人才建设是根本,政策是关键,资金是保障.  相似文献   

7.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确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指导思想,把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上来,这是我们面临的一场深刻变革。科学技术是一种最特殊的生产力,其独特性之一就是科学技术只有通过应用转化后才能产生经济效果,成为现实的生产力。由于历史的和现实的种种原因,要让科学技术  相似文献   

8.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命题,是邓小平同志在新时期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学说的新发展。这一科学论断深刻揭示了科学技术对当代生产力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一位变革和推动作用,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当然也对我们企业家办好社会主义企业具有巨大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以科学技术振兴经济,已是社会各界的共识,也是当前议论的主要话题之一。中国共产党的基本宗旨和奋斗目标,就是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增强综合国力,使人民富裕起来。这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为此,必须千方百计地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依靠科学技术,依靠改革开放,是解放生产力,发展  相似文献   

10.
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徐炎章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阐明了科学技术对当代生产力发展、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的第一位的变革作用,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说、...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科技成果在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中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重申了对邓小平同志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进一步强调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要依靠科技进步与劳动者素质的很高。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颁布实施,以法的形式确立了科技与经济发展的法律制度。一、科技成果面向市场需要法治环境科技成果如果不用在具体的生产建设或经营服务领域,不实现产业化,就无法转化为现实的社会生产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是科技与经…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四大上重申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并号召全党和全国人民“要深刻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个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当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我们必须把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人作为生产力中最积极最革命的因素,是制约科技进步的关键。然而,我国现阶段的人口状况,不仅仅是数量多,而且科学文化素质也比较低,这就影响我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速度。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同志指出:“能不能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我们事业成败的关键之一,也是衡量党的领导水平和领导艺术的一个重要标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知识分子是科学文化知识的载体和传播者,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无论是国际经济、军事和综合国力的竞争,还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归根到底都必须依靠科技和人才.党委组织部门如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做好知识分子工作,是一个急需探索和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历来观点。邓小平根据科学技术发展的新趋势,对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马克思主义观点作出了进一步的理论概括,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新论断,具有深刻的理论内涵和重大现实指导意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重大的发展。这一科学论断启示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诸多任务中,要把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位置,而在发展生产力的诸多任务中,要把发展科学技术摆在第一位置。  相似文献   

15.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在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整个过程中,必须逐步地把经济的发展,移到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轨道上来。科技进步就其内容来说,包括新工艺的采用、新设备的研制和使用,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推广和应用,以及具有新的科学技术知识的科技人员和职工队伍的培养与造就。科技进步的重大作用,就在于它能够解决技术上、经济上的种种问题,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众所周知,现代社会的扩大再生产有外延的  相似文献   

16.
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并且越来越深入到社会、经济和生活的各个领域。当今世界经济的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科技含量高的产品,其附加值就高,在市场上就会赢得主动,这已经为大众所普遍接受。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党的十五大提出了“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充分肯定了科学技术的地位。中共中央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纷纷制定具体措施,把科技力量投入到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为经济建设服务。面对激烈的市场竞…  相似文献   

17.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精辟地阐明了现代教育与现代化建设的依存关系。教育对于建设的巨大作用,决定的因素是现代大教育是建立在现代社会结构及科学技术生产力的基础上,其社会功能远远超出传统教育之  相似文献   

18.
一、邓小平同志的科技思想邓小平同志的科技思想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论和生产力论的继承和发展,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它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科技素质,全面贯彻“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二步战略目标,扩大改革开放,把国民经济搞上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9.
人类历史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尤其是近代科学与技术的结合,从根本上改变了科技自身发展结构,同时给社会生产和人类生活带来巨大变化。社会政治环境是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的重要前提。马克思和恩格斯根据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科学技术的发展,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邓小平同志根据当代科技发展的特点,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邓小平理论已经作为马克思主义重要组成部分写入党章,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旗帜,将继续指引我们迈入二十一世纪。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学说和科学技术学说的继承与发展,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学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牡会主义的根本指导思想,依靠科学技术进步是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进而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关健,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保证,也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条件。深刻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个马克思主义观点,坚持按照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指导思想,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