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将作为越地熟语的越谚视为越文化文化传播、文化模塑和文化遗传的中介,揭示了越谚对绍兴人“刚健自强”的人生观、“崇德利用”的价值观、积极辩证的思维智慧、善于经营的商品意识,以及敏锐的社会批判识见和保守的封建落后意识等文化性格要素形成中的文化模塑作用。  相似文献   

2.
对英语谚语中的“文化继承型”动物形象进行了探讨 ,将其分为社会观念的动物形象和反映人类性格的动物形象。  相似文献   

3.
论风土与旅游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风土是因大气与大地相互作用而在一定地域产生的特有现象,而这种特有现象的产生过程需要人来参与,因而风土表现为突出的人文特性。自然与人文因素的有机结合即构成了风土,也就是说风土的构成既包括自然因素,亦有人文因素,其中气候条件在自然因素中作用最大,而风俗习惯则成为人文因素中的主要因素。旅游古已有之,但现代旅游却是工业社会发展的产物。现代旅游以为人们休闲、商务和其他各项服务为目的,在对其进行经营的过程中,追求的是它的规模效应。该文在对风土、旅游进行初步考证的基础上,阐述了风土与旅游两者之间的关系,最后从“风土产业”的角度出发,提出“风土旅游”的概念,并进一步探讨了我国现代旅游业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在山的那边》一诗的“信念”主题是在经典化过程中和特殊的文本“谱系”中逐渐确立起来的。进一步考察该诗的文本“谱系”,并将此诗重新归置于“八十年代”或“新时期/文学”的思想文化语境中,可以打开其“信念”主题之后不同寻常的隐秘的文本空间。此诗在“山-海”对立的结构形式中表征了“八十年代”“文化-心理”结构中的缺失或不满,即“求诸于外”的文化意识与精神“失父/寻父”的无意识。  相似文献   

5.
代言苏州山水文化,人间天堂中的天堂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吴中区是天堂苏州的“南人门”,这里是吴文化的发源地,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强区和生态示范名区。吴中区山清水秀,人文荟萃,物产丰饶,生活富足,代言了苏州的山水和文化,被人们誉为“天堂中的天堂”。  相似文献   

6.
黄石城市发展过程中应加强特色文化的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石是湖北重要的工业城市,加强特色工业文化建设,传承地域特色文化,一要对其独具特色的“五山”文化进行重新梳理与认识,二要建设具有与“五山”文化元素相关的特色建筑、景点,三要构建全方位的弘扬“五山”文化的宣传网络。  相似文献   

7.
不知从何时起,人们的口头禅由“天哪”变成了“我的上帝”或“MyGod”;与此同时,孩子口中的“妈妈”也正向“妈咪”的称呼过渡,平添了几分做作扭捏的感觉,令人头皮发麻。难道我们的传统文化就这样被“不肖子孙”淡忘了吗?据一家电台报道:某公司的外方经理在招聘中方工作人员时,首先考虑的是应聘者对中文的掌握情况。他意味深长地说:“人不能忘本,母语是一个民族传统文化的有力见证,一个人不会运用或不能很好地运用自己的母语,甚至对其了解很少,我们怎能用这样的人呢?”不可否认,我们中的有些人恨不能换掉自己的血,恨自己会讲汉语。染个红头…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辛亥革命活动家雷铁崖诗歌创作中的杜鹃情结和杜鹃意象予以探讨,指出其与巴蜀传统文化之深刻渊源,尤其是受杜甫诗歌有关杜鹃文化的记载解读及其意蕴之影响,同时说明清末留日环境下雷铁崖诗之传承与发展,揭示杜诗精神内涵对20世纪初中国新文学发生的影响和新时代文化环境下的演变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9.
“内外有别”的日本文化贯穿于所有日本文化特征中,为我们解析日本人的精神结构、日本社会结构乃至日本语言结构提供了重要的线索。本文从“内”、“外”的对比模式出发,分析日本人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探究日语的独特现象,更明确地了解日本文化心理特征,掌握日语中的社会、文化规则。  相似文献   

10.
谚语是民众的创作 ,是其智慧和经验的总结。谚语的内容具有经验性、哲理性、蕴情性、阶级性和时代性的特征 ;形式具有口语性、异变性、精炼性、艺术性和民族性的特征。谚语是“熟语”的一种 ,它既有使用的工具价值 ,又有创作手法的借鉴作用和赅博、乡俗、浅近、雄辩、“极言”与“歧异”的美学价值。为了保存和发挥谚语的文化作用 ,应采集与编纂有中国特色的谚语  相似文献   

11.
中国谚学若干问题谭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谚语是民众的创作 ,是其智慧和经验的总结。谚语的内容具有经验性、哲理性、蕴情性、阶级性和时代性的特征 ;形式具有口语性、异变性、精炼性、艺术性和民族性的特征。谚语是“熟语”的一种 ,它既有使用的工具价值 ,又有创作手法的借鉴作用和赅博、乡俗、浅近、雄辩、“极言”和“歧异”的美学价值。为了保存和发挥谚语的文化作用 ,应采集与编纂有中国特色的谚语  相似文献   

12.
提到“栖霞”二字,让人立刻联想到南京佛教文化、六朝文化。它就像独特文化象征的代言词,凸显出山水兼具的“仙气”。应了那旬“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曾让乾隆在此留下了“第一金陵明秀山”的感叹。  相似文献   

13.
过去,作为中学语文教材传统篇目之一的《桃花源记》中,先后三次出现”外人”二字.前一“外人”出现在武陵渔人的眼中,后两“外人”出现在桃花源内居民的口中.后两“外人”是指着山外人,无疑义.前一“外人”能否也解作山外人呢?看来是不能的.因为这样解释矛盾重重,学生质疑,我们是难以作出近情合理的解答的.  相似文献   

14.
略谈瑶人《过山榜》中“盘王”祭祀及文化渊源张雄在瑶人珍藏的种类繁多的汉字文书中,《过山榜》一类是最珍贵的文书之一①。这一类文书,产生时代较早,反映瑶人历史上的政治、经济、文化面貌较完整,对研究瑶族的历史文化,具有重要价值。本文主要根据我国瑶人收藏的《...  相似文献   

15.
圌山位于镇江东乡。每年清明翌日是圌山的庙会。 圌山庙会的文化源头是吴国的“宗土”祭祀,“宜侯矢簋”(出土于圌山西侧吴王陵区)铭文中。被称为“宜宗土”的文字实质是“圌宗土”。是指圆山的土谷神宗庙。姬姓周人的祖先后稷,是农耕技术的代表,后来被人们尊为土谷神供奉于土地庙。  相似文献   

16.
“天人合一”是中国文化传统中最古老的天人观,是中华民族文化库藏中的瑰宝。“天人合一”既肯定“天人一体”,又划定“天”“人”的职能,从而明确“人”对天地万物的责任和担当。这种责任和担当主要体现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生态理念或日生态伦理上。这种生态理念或日生态伦理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和理性的智慧,推动着天地万物生生不息、共生共长,走到了今天。可见,我们提出生态文明,亦是由之演化、发展而来。因此,应以“天人合一”为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重要思想资源,温故知新、拨乱反正、务实创新,为我们的中国梦而奋斗。  相似文献   

17.
历来研究语言的人都很重视古代谚语,因为它是先人生活经验和智慧的结晶,反映了当时人民思想的普遍高度。古今不少学者毕生为搜集,采摭,辑录古代谚语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我们从这些古谚中看到了古人思想的闪光,从中汲取智慧和养料,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服务。斯大林说:“要了解某种语言及其发展的规律,只有密切联系社会发展的历史,密切联系创造这种语言,使用这种语言的人民的历史去进行研究,才有可能。”我国历史文化悠久,典籍浩瀚,历代史书,不可胜数,许多伟大的作家以精湛生动的语言勾勒了历史时代的缩影,其中也记录了许多活在人们口上的古谚。《左传》《国语》是两部较古的史书,也是文学名著,作者引用了许多谚语,阐发深刻的哲理,反映生活规律,值得我们重视。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诗词是中国革命文化的浓缩表现形式,其对外传播有效地塑造了我国革命文化的形象。毛泽东诗词的革命文化以表达中国革命史事件和抒情主体的精神为内容,并藉由“山”“水”主题及延伸的革命文化负载项得以表达。西方英译单行本的叙述和译文互相诠释,直观地对毛泽东革命地图及个人形象进行整体性构建;以“官方定本”为代表的中国译本中的诗词译文拥有绝对的主体地位,我国对“官方定本”中译文的数度修改有效凸显了毛泽东诗词中的革命文化。  相似文献   

19.
传统美学抽象、封闭、单一论域的研究范式已无法对消费文化形态中艺术多样化生存选择做出阐释。当代文化的审美转型要求我们从传播的视角思考审视人类文化中的艺术现象,建构一种超越自律与他律、精神与物质二元对立的新的“艺术—社会”研究方法。于是我们必然要把艺术也视作由主体人所参与的文化交往活动,将传统美学中抽象的“艺术”概念还原为审美信息在特定具体的文化情景中的传递与持存,研究“艺术惯例”基于不同时代的生成过程,从而在与生活实践相联系的“自下而上”式的描述中凸显艺术在文化中的生存样态。  相似文献   

20.
沈从文和施蛰存分别是“京派”和“海派”小说的代表作家 ,二人具有相同的城乡二元文化心理 ,其作品形象的反映了在 2 0世纪 30年代中国由乡村步入城市、由传统走向现代所经历的痛苦而艰难的心理蜕变过程 ,研究二人小说中的城乡二元文化 ,对于我们认识 2 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城乡二元文化母题 ,厘清 2 0世纪城市小说的发展轨迹 ,都具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