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邂逅风流:唐代小说《游仙窟》的世俗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唐代历史背景与文化传播的角度,重新审读唐代小说《游仙窟》,通过对小说主人公与十娘间以诗歌酬唱为手段互相试探、暗示、追逐过程的论述,反映出小说作者对男女两性之间建立在平等关系上的恋爱理想的向往和对儒家礼法的蔑视,得出小说《游仙窟》具有以表现青春、爱情和娱乐为中心的世俗化特征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游仙窟》虚构故事的情节链很长并且各个环节连接得都比较紧密自然,受到汉译佛经中同类故事的影响;较大规模地用诗唱和,受到汉译佛经中较大规模地用偈颂对话形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归纳汉语数词分类现状并建立《孙子兵法》数词的分类体系。将《孙子兵法》数词分为基数集和称数法两个子系统。发现其基数集系统包括系数和位数两小类,称数法系统包括基数和序数、实数和虚数、分数和倍数三大类。最后得出五条主要结论。  相似文献   

4.
《论语》中有些数词表示虚指,从而具有了一定的模糊性,本文就其模糊性而产生的修辞意义进行探讨,主要表现为委婉和借代,从而更好地解读我们的国学经典.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唐传奇中的名篇《游仙窟》的分析 ,可以发现 ,唐传奇主要表现了一种普遍的“青楼意识” ,它具有独具的文化特质、美学价值。其情节进程的展开、整体的结构形式都具有独特的意义。思想的表达及写作的独特性更使其具有现代西方小说的显著特征。诗散皆备形式等更对后世文学产生了颇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依据敦煌遗书《毗尼心》所引述的各部律论、律宗撰述及其历史文化背景,可推测其撰述年代在道世与义净之间,即7世纪半至8世纪初。《毗尼心》的作者可能是敦煌僧团的"都司",是依僧团最高机构名义颁发的;在戒律的行仪与文献的引用方面深受四分律宗法砺、道世、道宣等的影响,在思想上继承了地论学派的思想体系;同时,《毗尼心》为敦煌僧人学习律学的纲领性撰述,在敦煌具有权威性的领导地位,并开启了吐蕃时期律抄盛行的风气。同时,《毗尼心》的内容出现在莫高窟196窟,根据该窟的题记、空间布局和壁画内容,可以确认该窟为"戒坛窟",是僧团传授比丘戒等的石窟。从《毗尼心》、196窟的题记与图像的对照与综合分析,可以呈现出敦煌僧团的戒律活动,探讨敦煌律学与南山律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敦煌220窟《东方药师经变画》是唐代乐舞场面最具代表性的壁画。壁画中呈现的乐队及乐器组合,反映的是在继承秦汉乐府音乐的基础上,经北朝以来吸收大量外来音乐而形成的燕乐。这种带有浓厚西域音乐文化色彩的乐队和乐器组合,可能常用于胡旋舞这种舞蹈形式中。胡乐、胡舞在唐代融入中国乐舞之中,最终形成具有特色的唐代音乐文化。  相似文献   

8.
敦煌莫高窟第158窟开凿于中唐晚期,是雕塑和壁画融为一体的艺术杰作。壁画《举哀图》中的人物形象生动逼真,表现了各种不同身份的人物对佛涅槃后不同的反应和理解,与之主题一致的则是乔托创作的壁画《哀悼基督》。文章对两幅作品所表现的同一主题,在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上进行了比较,认为不同文化背景下艺术的创造有着不同的表现方式以及对宗教的不同认识和理解,这些都根源于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历史发展状况以及不同的宗教信仰。  相似文献   

9.
《齐民要术》中的范围副词"凡"在句法上不仅可以修饰动词VP、形容词AP,而且可以修饰名词NP、数量词Nump以及复句的分句;在语义上,"凡"都后指总括的对象,并赋予句子表条件的逻辑意义;在功能上,"凡"使句子成分之间、分句与分句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凑。可作话题标记,强调句子的述题部分。  相似文献   

10.
无名氏的《红魔》与《龙窟》展现出1907年8月韩国的"义兵运动"。《红魔》描写溃败的义兵在李范仪家避难的情景,《龙窟》描写李范懋60岁大寿聚宴的情景,是韩国抗日"义兵运动"的生动写照。人物性格的生动刻画、恢弘壮阔的场面描写、充满诗意的叙述语言,成为作品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数字借助语言文字符号作媒介 ,其本身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它作为一种数文化现象 ,在不同程度上反映出一个民族的社会状况、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审美情趣等诸多文化背景因素。深受宗教影响的数字的吉凶褒贬象征鲜明地体现了民族文化传统和特色 ,具有久远的民族文化根源和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看似规则实则有异的基、序数词,英国英语与美国英语之间的差异,英汉两种语言在表示增加或减少的倍数时的差异,基数词惯用法以及数词与动词、名词之间的微妙关系这六个方面论述了英语数词的奇妙之处。  相似文献   

13.
中英文数字的文化内涵与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汉语数字泛化的内涵和外延,由于受民族心理、宗教信仰、语言崇拜等文化差异的影响,虽有共同的规律,但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对中英文数字的文化观及其语义的模糊性进行比较和分析,是数字翻译的前提。  相似文献   

14.
数词是典型的信息不足词。在句法条件下,数词通常要与作为扩展词的名词连用才能表达客观世界的事物或现象,而数词和名词的搭配规则会受句法、语义、词汇的制约;同时,在许多情况下数词可以独立表达充足的信息,这是语言内外多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成语是汉语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着丰富的语言现象与规律.成语中的数字搭配使用就是一种重要的语言现象,值得深入研究.其中数字"一"可与"半"、"一"、"二"、"三"、"九"、"十"、"百"、"千"、"万"等配合使用,而组成各种固定格式(一般都是成语).这些数字一经进入固定格式,即由其格式来表示具体的意义,其数字本来...  相似文献   

16.
英汉数字符号系统及其文化涵义对比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数字符号是语言的重要分支系统,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和记录文化不可或缺的符号系统。对英汉两种语言的数字系统在构成、功能和用法上进行对比研究,可以清楚地揭示两种语言数字符号系统的社会性及其特殊的文化涵义,为跨文化交际提供便利。  相似文献   

17.
数词以及数字式略语在不同语言文化背景下表示不同的语义。本文集自己多年的翻译和教学经验,选取大量的例句,指出在翻译数词以及数字式略语时要根据其具体的语义,结合具体的文化背景、具体的民族特色,采用直译、意译或省译的方法灵活处理。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一般研究苗语的专著都认为,苗语只有名词能够虚化,且虚化后可以表示专门从事某一专业行业方面的人等等。但在日常交际中我们发现,苗语不但名词能够虚化,量词也能够虚化,虚化以后,量词已经不再代表计量单位,其意义由量词修饰的中心词来承担。而苗语中的量词虚化,与语境关系密切,其虚化后既增添了语言的美感,又使语境达到更好的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19.
英汉语互译中数词的对应问题及其翻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英汉语互译中,数词的对应和翻译方式体现了英汉两种民族的历史背景、文化发展、语言习惯的差异和某些共性。本文从英汉语数词对应、含有数词的特殊名称和词组的翻译、含有数词的习语翻译三个方面,以实例来探讨翻译数词时所考虑的文化、语言因素,以及探讨数词的具体翻译技巧,使数词的翻译既传神达意又能体现原文的文体文采。  相似文献   

20.
汉语成语中数词的语义分析及翻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词在汉语成语中的使用是灵活多样的。本文对汉语成语中数词语义的确定性及模糊性进行了分析 ,详细论述了将其译成英语时所采用的各种翻译方法 ,并指出语境在翻译过程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