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向晋卫 《南都学坛》2004,24(6):21-25
作为东汉的一部官方经学著作,《白虎通义》一书的主要内容充满了极其浓厚的道德意识。《白虎通义》全书主要运用了“文字训诂”和“象征”两种手段,对诸如“姓氏”、“爵号”、“谥号”等儒家的礼制名号和诸如“瑞贽”、“衣裳”、“冠冕”等儒家的礼制器物进行了极为浓重的道德化解释.这样做的结果是一方面从道德上加强了儒家所提倡的“礼乐制度”的合理性;另一方面,具有浓厚道德意蕴的“名号”、“器物”对现实中的社会政治秩序也形成了一种强有力的规范和引导。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白虎通义》文本的分析,认为在把握《白虎通义》的总体特征上有三个关键词“天人相与”的世界观,“唯象唯法”的方法论,“神道设教”的政治实践。它对周礼和董学既有承袭又有发展在天道秩序的建构上超越了周礼,在诸礼义理的甄别和礼制框架的设定上又超越了董学。作为东汉以后历代王朝唯一的一部官方礼典,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是非常独特的。  相似文献   

4.
《白虎通义》的经学思想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在《白虎通义》的经学思想中,经学政治法典化,帝王圣人化,经学与政治紧密结合在一起,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在《白虎通义》的经学思想中,皇帝组织大臣、儒生们通过白虎观会议辩论古今文经学的异同,调和古今文经学的矛盾,求同存异,统一经学思想。在《白虎通义》的经学思想中,圣人和五经谶纬化,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具有浓重的谶纬神学色彩。  相似文献   

5.
《白虎通义》的生态神学思想把自然之天、伦理之天和神灵之天糅合在一起,三位一体。《白虎通义》把自然现象拟人化,尤其是把自然变异说成是天意的突出表现,具有神学色彩和道德的属性;另一方面,《白虎通义》又把社会关系神秘化,赋予社会现象以神学含义。《白虎通义》将自然现象与社会人事相比附,天人感应,是一种神学目的论,同时也蕴含着一种朴素的的生态伦理思想。  相似文献   

6.
<白虎通义>的天道观包含三个方面在宇宙生成方面它把<老子>、<易传>和董学、纬书糅杂起来,但并未消除自然生成论与神创论的冲突;在天道秩序方面把阴阳、五行与四时、五方等附会起来,但无法协调其内在的矛盾;在天道运行方面把阴阳盛衰与五行生克结合起来,但又陷入循环论的窠臼之中.因此,以这个天道系统为效法对象的人道体系只是一种社会静力学的设计,而缺乏社会动力学的自觉这正是中国传统社会发展长期停滞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8.
《白虎通》与中国哲学传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代是中国哲学史上一个大总结的时期, 其总结的成果表现为儒家学说对学术界的统一, 而《白虎通》这部书的产生就是这次总结的标志。理解《白虎通》、理解汉代哲学对理解整个中国的哲学传统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本文从中西比较的角度, 通过对哲学起源的思索, 意在思维领域之内对中国哲学的来龙去脉给出一个简要的描画, 并对汉儒学进行初步的历史定位  相似文献   

9.
《白虎通》将史学看做是评价性的学问,即通过研究人的行为而赋予其相应的评价,又将史学看做是政治性的事宜,即研究统治者,劝诫、督促统治者行善政。史学最基本的功用是根据人物的贡献赋予相应的名号,从而享受不同的社会地位和待遇,鼓励人们积极为历史发展作出贡献。历史就是文明创制的过程:一部远古到汉代的中国历史,实际上就是"三皇"五帝"三王"五霸"创造历史的过程。礼乐既是历史创造的最高境界,也是历史创造的基本条件和规则,其因在于能够彰善抑恶,使那些能够给百姓带来好处的官员获得福利,激励他们的善行。历史认识主体通过学习和认知,掌握了历史规律,从而达到精通历史发展的认识程度。历史认识的范畴是"质与文"、"五行",其最高境界就是准确地把握历史的本质"道"。史学研究方法主要有历史事实分析法、历史理论分析法和历史价值分析法。  相似文献   

10.
《白虎通》对训诂学的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虎通》本为“通经释义”之作,在古代极受尊崇,但由于它宣扬的是神学唯心主义思想,“五四”以后,便不再为人所重,其训诂学价值长期得不到人们的正视,以至沉没不闻。本文从求综合、释礼制、训简称、存异说,用声训五个方面肯定了《白虎通》对训诂学的贡献,力图纠正人们对此书认识的偏颇,促使人们注意它,研究它,使它得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白虎通》本为“通经释义”之作,在古代极受尊崇,但由于它宣扬的是神学唯心主义思想,“五四”以后,便不再为人所重,其训诂学价值长期得不到人们的正视,以至沉没不闻。本文从求综合、释礼制、训简称、存异说,用声训五个方面肯定了《白虎通》对训诂学的贡献,力图纠正人们对此书认识的偏颇,促使人们注意它,研究它,使它得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抱经堂本《白虎通》是卢文弨于乾隆甲辰综合众本的校订本,是目前为止《白虎通》最好的版本。本文详尽考校此本,指出其优缺点所在,以便大家更好地使用这个本子。  相似文献   

13.
《白虎通》的儒学思想可概括为体现尊卑贵贱的“三纲六纪”和阴阳五行的神学宇宙观两方面内容。这些思想以对血亲的感情和对天神的崇拜为精神支点,通过以制度保证的一系列教化和严酷的刑罚,在当时得到了很好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天人关系问题是古代政治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命题,往往与皇权的合法性、合理性问题密切相关。《白虎通》天道观在梳理继承前人观点的基础上对天人关系作出了回答。它通过预设天道本体“人格神”的人格内涵,使天人之间产生了互动的可能性,天人关系由此形成了“人副天数”的链接,确立了“天王感应”下“君”的至尊地位,奠定了“尊尊”的基本关系范式,从而实现循“天道”以推“人道”的秩序性规定。《白虎通》天道观对“天”道秩序、天王秩序、人道秩序的规定,以附会的形式为人道纲常找到了理论依据,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当时的社会秩序建构。但该理论始终具有宗教性、等级性、封建性等局限性特征。  相似文献   

15.
《白虎通》建构了丰富的意义世界,对早期儒家的天命观、王权论及纲常关系进行了详细的描述。该书还通过天道、经典对其所建构的意义世界进行了权威论证,并从文字训诂的角度进行通经释义,为各种社会事务的存在提供了理论依据,也对语言文字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白虎通》继承了董仲舒的儒学思想,是两汉儒学思想的代表作。它以"三纲五常"和阴阳五行的神学宇宙观为儒学的主要内容,在价值根源和君臣关系上曲解了孔孟思想。这一曲解是由儒家经籍的散佚,阴阳五行的盛行,道、法、名、墨诸家的影响以及专制皇权的加强造成的。曲解孔孟的汉代儒家思想一方面使儒学处于衰败境地,另一方面却对宋明儒学运动的产生起了不可或缺的刺激作用。同时,它对中国政治制度走向专制集权也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试图从另一角度剖析中国古代的武林世界。认为中国的武侠并不同人们想象的那样行侠仗义,抉危解难,相反,江湖与社会并无质的不同,武林法则与封建社会规范在本质上是相同的,江湖小社会,社会大江湖。  相似文献   

18.
《孔雀东南飞》“反封建礼教说”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孔雀东南飞》的主题提出质疑。作者认为,全诗通过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婚姻悲剧,对违背礼教大义而仅凭个人意志来干涉青年人合法婚姻的封建家长提出批评,它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封建社会中青年男女婚姻的不自由。  相似文献   

19.
鲁迅先生在《祝福》《离婚》和《伤逝》中塑造的祥林嫂、爱姑和子君三个人物形象,从不自觉到自觉的反抗,演绎了封建礼教的逐渐衰亡,昭示鲁迅先生对封建礼教的批判精神,从而激发人们前仆后继地斗争,去寻找新的路。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选取《章嘉宗义》和《宗义宝鬘》两部很有影响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宗义文献,分别从外道、毗婆沙宗、经部宗、唯识宗、中观宗等义理内容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二书在根本见解和大体内容上基本相近,但在具体的写作方式、内容编排以及一些细微的教理判断方面仍然存在诸多不同之处,由此也可以看出藏传佛教宗义书的写作风格和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