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历史意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与发展的过程:前期,屈原<天问>与左思<咏史>是其萌发与初步形成;中期,在唐代,李白描述了历史规律并探索了它的成因,众多作家表达了多元化的历史观点,若干大型咏史组诗涌现,在宋代,苏轼与辛弃疾分别为其注入了道德理想、人生哲学与爱国情绪,这些标志着它的确立与完全成熟;后期,历史剧与历史小说在思想与艺术上各自有所发展的基础上,主要为历史意识的泛化与普及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2.
城市的工业化进程造成了现代工业生产与历史传统继承之间永恒的矛盾.苏州在现代城市转型中营造出了水性与根性的融合、务实与开放的交织、个体与和谐的并存、精致与多彩的辉映、儒雅与宽容的兼修的城市文化,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了一个交接点,在城市物质文化的建设中倡扬了城市人文精神,为当代中国城市的现代化转型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在伯格曼的影片《呼喊与细语》中,身体及对身体的触摸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被凸现出来,身体在时间中彰显其意义。正是在时间中,身体成了人与人纠结的场所,人与神沟通的桥梁,发出了它不可遏制的呼喊与细语。由此,玛丽亚与卡琳扑朔迷离的关系得到了解读:古老的红色背景中玛丽亚的美丽身体彰显了它在时间中的意义;安娜与艾格尼丝此在的身体,把过去和未来交织和融为一体,完成了人与神沟通的重责。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也许可以说,伯格曼的影片《呼喊与细语》就成了世俗版《圣经》关于身体的神性的呼喊与细语。  相似文献   

4.
现代人的"两难困境"--试析存在主义人生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人存在的“两难困境”主要表现为:在自由与沉沦方面,既从哲学本体论的高度阐释了存在就是自由的原理,又从生命展开的过程中揭示了人不可避免的沉沦处境;在个性与孤独方面,既强调了存在的个体性,又揭示了人由此而无法避免的孤独、焦虑与责任;在逃避与抗争方面,既分析了逃避的主要方式“自欺”的特点与缘由,又从死亡角度指出抗争的必要;在乐观与悲观方面,既号召人们对人生采取积极进取的精神,又流露出生命终究是一场空的虚无与悲观。由此引发我们对生命存在与意义的认真反省与理性审思。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滇西北德钦县尼村的实地调查,分析了藏族传统的空间区隔与信仰等级观念影响下的村落政治与社会性别权力结构。内部与外部空间之间的关系构建了当地男女两性分工与权力实践体系的基本结构,并在村落政治与信仰实践的过程中得到了集中的体现。在农村社会经济变革的大背景下,两性在不同空间中的合作与竞争关系全面展现了当地村落政治与社会性别制度的复杂性与动态性。  相似文献   

6.
公平与效率何者优先,是任何一个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都无法回避的基本权衡。对此,邓小平首先在理论上理清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把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结合在一起的同时,也使公平与效率相互兼顾、协调一致成为可能。在此基础上,邓小平结合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成熟程度,作出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权衡,对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蒙古的西征与元朝的建立,沟通了东西民族,变化了国内民族的构成与地域分布.从异域进入的人口与伊斯兰文化,在与中国国有的传统经济文化相结合后,生成了农业化、定居性的新民族,并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提高了国内旧有民族的封建农耕地程度.这一鲜明的民族格局,最终在明代形成.  相似文献   

8.
在20世纪以来高速工业化的背景下,我国能源结构由生物质能向化石能源与新能源快速转型,导致能源与个体、国家、全球的关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重构与形塑着国人生活与情感方式,推进了能源文学的发展。在技术坐标上,能源文学展开了对美丽新世界的记录、想象、建构;同时,反思能源灾难,呈现了人在技术发展中为物所役的艰难处境。在政治坐标上,救亡图存、建设强国、民为邦本是能源文学的内在精神与价值诉求。技术与政治坐标复杂纠缠,建构了走向纵深与开放的多时空美学图景,形成了崇高与悲剧性交织的复合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上海都市题材的创作主要形成了怀旧想象与青春物语两种取向,反映了不同的创作心态与不同的文化倾向:在物欲膨胀社会中的功利与粗俗中,在怀旧里寄寓内心的不安与不满,在虚拟的怀旧想象中将旧上海理想化了、简单化了,在贵族气息中失落了现在;在后现代文化的语境中,对传统价值观的颠覆,关注个人价值的实现、物欲的追求,在追求随心所欲极度自由中颠覆了传统.  相似文献   

10.
万光侠、夏锋在《山东社会科学》2013年第10期撰文指出,精神家园彰显了人类孜孜以求的价值归宿,超越了人的自然性、现实性与有限性,确证了人的本质,实现了人的发展。首先,精神家园以“应然”的方式探求终极的价值目标。精神家园在应然层面上规定了人与自身、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内在联系,在终极追问中获得终极的价值指向。精神家园以“应然”的方式超越了“实然”状态,用“应然”的价值视野审视、评判现实问题。在现实与理想、应然与实然的张力中,精神家园专注追寻人的终极价值目标,追问自由的意义与本质、自由广度与限度的问题。其次,精神家园以“无限”的方式超越了人的有限性。现实的个人作为有限的、历史的存在,在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下,只能限定在特定的生存场域中。  相似文献   

11.
《政治学核心概念》是一部在国外政治学界有广泛影响的著作。在这部著作中,海伍德强调了政治概念的特殊重要性并对此进行了独到的解释;探讨了政治概念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特殊问题并进行了有深度的分析;对"规范性概念"和"描述性概念"进行了富有启发意义的区分与阐释。该书不仅展现了作者在政治概念界定与诠释上的学术专长与独到之处,也体现了作者在政治学知识再现与传播上尽量贴近读者与学生的教师情结与风范。  相似文献   

12.
文章运用Citespace对1983年至2015年间的国内黄山旅游研究文献进行了分析与梳理,同时定性分析了黄山旅游研究的热点与趋势,认为33年间学者们针对黄山旅游所进行的研究面主要基于旅游者的行为与特征、旅游影响、旅游资源特性、旅游发展战略与规划以及旅游控制与设施设计等视角,研究的热点集中在旅游经济、旅游资源与旅游发展战略等方面。在研究区间内,黄山旅游在空间上呈现出了由黄山风景区向外围扩展的趋势,在研究方法上则实现了由定性向定量的转变,在研究内容上表现出了横向延展与纵向深入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被称为马克思主义百科全书的《反杜林论》,在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基础上,完成了对伦理学维度"休谟问题"的批判与超越,它明确了伦理道德根源于社会物质生产方式,并在事实领域论述了何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之后,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固有矛盾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必然性,进而阐明了实现共产主义与人类解放的价值诉求,成功跨越了事实与价值之间的鸿沟.这种批判与超越在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与完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从文化发展的角度探讨了中国传统和现代荣辱观的进步,分析了荣辱观在当代道德体系中的作用与价值。指出了面向新时期,当代荣辱观在充分发挥其道德导向性作用的基础上,与现实紧密结合,在坚持人本化和生活化的同时,具有与个人情感体验等和谐统一的优越性与创新性。  相似文献   

15.
杨增新统治新疆时期,在民族与宗教政策上,利用娴熟的政治手腕,注重怀柔与牵制并行,笼络少数民族上层人士,对他们分而治之,在尊重少数民族宗教信仰的同时,实行政教分离政策,反对门宦制度及“泛伊斯兰主义”在新疆的传播。通过以上措施,在他统治时期,新疆的社会政治达到了相对稳定的状态。杨增新的民族与宗教政策,虽然有实用主义的特征,但他在复杂多变的政治形态下保持了新疆的统一与稳定,粉碎了外国势力的企图,维护了祖国西北边疆的安全与统一。  相似文献   

16.
探究科学与美术的互利共生关系旨在正确认识科学与美术之关系.运用历史分析法、辩证法以及例证法,揭示科学与美术在原始思维和原始混合文化方面同根同源,科学与美术在发展过程中的相互依存、彼此吸纳及互为推动,为客观而科学地认识科学与美术的共生关系提供了依据.在此基础上,在明确了互利共生关系是科学与美术共生的最佳关系的前提下,阐明了科学与美术互利共生的文化价值——正视科学与美术的互利共生关系有助于人的幸福的实现、科学与美术的互利共生必然推动科学与美术在各自领域的健康发展、科学与美术的互利共生必然带来社会文化的整体繁荣与发展、科学与美术的互利共生还会促进文化管理的进步.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企业面临竞争日益激烈的挑战.如何在全球视野下进行有效的决策是管理实践者与理论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文章解析了在不确定环境下经营决策对于提高企业管理效率的重要意义,深入分析了管理效率在组织的运动机理与特征,以及经营决策质量与管理效率提高之间的关系;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笔者构建了增加决策系统维度的模型,提出了新的决策方法--增加思考维度,最后给出了案例分析与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纸质文件与电子文件在原始性、真实性、完整性的差异,分析两者了在法律层面上效用以及在信息安全与保密方面存在的差异和风险性。针对纸质文件与电子文件在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一些短板现象,探讨了进行互补的方法以及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试论个性化培养与综合素质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综合素质教育的基本问题出发 ,讨论了综合素质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的关系 ,对个性化培养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分析 ,在此基础上对个性化培养在综合素质教育中的意义与作用进行了探讨 ,并提出了实施个性化培养的若干措施与方法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从发生论和价值论的角度对道德与法律的关系进行分析的前提下,进一步就道德与法律在发展中的相互影响、德治与法治并举的重要性进行了讨论.在上述基础上,本文从需要与可能的角度深入探讨了当前在中国加强公民道德教育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