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心理健康诊断量表(MHT)"和"团体儿童智力测验(GITC)"量表为研究工具,对流浪儿童和普通在校生进行测评,同时运用访谈法对流浪儿童进行了更为深入的研究,结果显示流浪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和智力水平都明显低于普通在校生.在了解流浪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智力发展水平的基础上,探讨了流浪儿童的心理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王丹丹  谭鑫 《学术探索》2013,(7):132-135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开始了关于流浪儿童的研究。过去的研究报告中全面探索了我国流浪儿童的现状及成因,并从各个角度提出了建议与对策。在进步的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流浪儿童的问题依然存在,关于流浪儿童的研究也存在着一定的趋势与着重点,即聚焦于“问题视角”。而总是采用“问题视角”去研究流浪儿童本身就是对流浪儿童价值的否定。本文从近年来的流浪儿童研究中关于其内容、特征等方面中存在的“问题视角”人手进行梳理,以后现代主义理论来解构现有的研究取向,并以优势视角来重新建构解决流浪儿童问题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3.
流浪儿童问题是目前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近年来随着流浪儿童人数的日益增多,我国政府越来越重视流浪儿童问题,相继在全国建立了130多个救助站,对流浪儿童开展了临时性救助保护.但时至今日,流浪儿童问题依然相当突出,甚至还有继续恶化趋势.本文在反思我国现行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的基础上,依据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理念,提出了改革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建议重构“以家庭保护为核心、以社区预防为基础,以机构救助为补充”的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4.
团体心理训练对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实验研究探讨团体心理训练,在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我们对卡特尔16PF测评中心理健康水平处于临界状态的12名来自文理科的大学生进行实验性团体心理训练,并在训练前后通过2种量表的测量来评定训练成效。测评结果表明:(1)团体心理训练可以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2)大学生自我肯定水平的优化是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的关键。(3)大学生自我肯定水平的提高能够优化他们其他相关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5.
该研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衢州职业技术学院和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抽取750名大二学生进行EIS和CHQ-12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1)高职高专学生情绪智力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其情绪智力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2)情绪智力对学业成绩存在一定的影响,不同成绩等级学生在调控自我情绪和调控他人情绪两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3)不同心理健康水平的学生的情绪智力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青海省民和县少数民族残疾人心理状况比较研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聂春子 《兰州学刊》2009,(Z1):113-115
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青海省民和县84例农村少数民族残疾人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表明,农村少数民族残疾人在总分和十个因子分上普遍高于全国正常水平,说明其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分不同民族之间比较发现其心理健康水平有差异。不同性别分类也显示存在差异,女性得分高于男性。本文旨在对此项调查进行分析研究,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和分析青年军人心理健康与人格类型关系。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311名青年军人心理健康水平和人格类型的关系进行了测评。结果:(1)SCL-90各因子得分均低于军人常模,除了抑郁感随年龄增加而明显增强外,其它因子得分不存在显著年龄差异。(2)青年军人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有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等症状。(3)不同人格类型的青年军人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明显差异,稳定型人格的心理健康水平要明显好于不稳定型的。(4)稳定型人格尤其是内向稳定型人格是青年军人典型人格类型;结论:我军青年军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人格类型以内向稳定型性格为主。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对优势视角理论进行简要阐述,并运用其核心观点构建流浪儿童救助服务实践的分析框架、介入模式和发展路径,深入分析问题取向与优势取向的两种流浪儿童救助服务模式的不同,探讨在中国福利制度转型中流浪儿童救助服务的创新与转型的路径和方向。  相似文献   

9.
提升公众幸福感水平,创造和谐、健康的心理环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借助MHQ量表,对450名西藏高校大学生的幸福感状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学校→学院→班级→亲友“四位一体”心理健康教育网络.  相似文献   

10.
心理健康标准及其研究的再认识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叶一舵 《东南学术》2001,(6):169-175
本文在对心理健康标准研究的主要分歧进行辨析的基础上 ,对心理健康标准及其研究作了整合性的再认识 ,提出心理健康标准的“二维适应论” ,认为个体心理健康标准就是个体适应正常或良好。具体地说 ,心理适应(自我适应)———社会适应和生存适应———发展适应形成个体心理健康标准的二维结构 ,不同个体的不同适应状况决定其心理健康水平并导致个体间心理健康水平的差异 ,而个体只要能以自己的方式正常或良好地适应各自的心理生活和社会生活 ,均应被视为心理健康的人。当然 ,四种适应的统一无疑是个体心理健康的理想状态  相似文献   

11.
《琼州学院学报》2015,(3):102-107
流浪儿童是一个极严重的弱势群体,其形成有经济、制度和道德伦理上的诸多原因,但生存权、发展权和教育权得不到基本保障是造成流浪儿童问题升级的根本原因。目前,流浪儿童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文献和案例分析,对国内外流浪儿童的内涵、现状、原因和对策进行归纳和概括,提出流浪儿童"回家"到"回归"的转变,并构建家庭为主、社区预防和机构救助的流浪儿童救助体系。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心理障碍和SCL - 90量表调查了 194个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心理障碍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 :(1)大学生心理健水平与康心理障碍存在显著相关 ;(2 )心理障碍各个因子与SCL - 90诸因子间存在显著相关 ;(3 )不同心理健康水平的大学生心理障碍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3.
在充分研究国内外有关心理健康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作者编制了大学生心理健康自评量表,旨在从大学生自身出发,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结构。大学生心理健康评价主要包括:学习兴趣、知识水平、责任感、包容性、组织协调力、计划性、应变能力等七个维度。通过对约800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分析证实,大学生心理健康评价量表可以作为预测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工具。  相似文献   

14.
流浪儿童福利发展水平取决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同时也受到执政理念、国家政策、公共舆论、学术研究等方面的影响。我国流浪儿童福利发展已进入关键机遇期,需要动员各方资源,提升发展的层次和水平。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海南省三所高校的在校生为调查对象,对海南大专生网络成瘾和心理健康水平加以探究。  相似文献   

16.
探讨大学生应对幽默、社交焦虑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选用应对幽默量表、社交焦虑量表和SCL-90问卷,对6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是应对幽默与大学生社交焦虑呈负相关,即应对幽默水平有助于减轻社交焦虑;社交焦虑水平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相关,社交焦虑水平越高,心理健康状况越差。因此,应对幽默水平作为一种应对方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有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17.
流浪儿童群体在自己的流浪生涯中,受社会、自身等因素的影响,在与他人、社会的交往实践中,会逐渐形成反映自身生存需要的,与主流道德观念存在若干差异甚至相反的价值观念系统,即流浪儿童亚道德。作为边缘文化的具体样式,流浪儿童亚道德在道德规范、道德理想以及道德心理能力方面均表现出独具的特点。对流浪儿童进行道德教育,一方面要加强社会主流道德的引导,这是流浪儿童再社会化不可缺少的必要途径;另一方面,又须正视流浪儿童亚道德的客观存在,根据流浪儿童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形成和发展的具体特点,在德育过程中因势利导,构筑符合流浪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德育体系。  相似文献   

18.
中国流浪儿童福利政策的绩效:基于流浪儿童视角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对流浪儿童实施"保护性"的救助政策.流浪儿童救助政策的目标是要在临时救助流浪儿童的基础上,强制性地将他们护送回家.对流浪儿童的民族志调查发现,在没有致力于解决流浪儿童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的情况下,这种"保护性"救助政策未能切实满足流浪儿童的需要,不能有效救助流浪儿童.流浪儿童福利政策的革新,需要特别考虑流浪儿童自己的生存实际与主观选择.  相似文献   

19.
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湖南省小学三年级、小学五年级、初中二年级、高中二年级1192名留守儿童和1077名非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测查,比较其心理健康状况.结果发现:(1)留守生活不利于儿童心理健康发展;(2)学龄阶段越高,留守的可能性也越高;(3)低学龄阶段留守儿童较高学龄阶段留守儿童有更突出的心理问题.应进一步加强对留守儿童特别是低龄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学校为重点、家庭为核心、村组(社区)为依托、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促进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深入揭批“法轮功”邪教组织的活动中 ,我们也应该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揭示“法轮功”的邪教本质 ,因为李洪志正是歪曲和别有用心地利用了普通善良人们的一些心理活动特点 ,才得以以售其奸。因此我们就必须大力加强全民心理健康教育 ,不断提高人们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