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西填湖广",是中国历史上重大移民活动之一,历经元、明、清,构成明清时期湖广地区人口的主体,成就了"湖广熟,天下足"的经济地位,开创了"惟楚有才,于斯为盛"的辉煌。伴随着移民浪潮入湘的江右商从行商、坐贾到定居,他们遍布湖南城镇,渗透于各行各业,并因共奉许真君为福主而结帮设馆,逐渐形成了著名的"江右商帮"。作为客商的江右商逐渐融入地方社会,在矛盾与冲突中实现在地化过程,并受近代市场环境与制度性因素影响,以同业组织融入地方商会,实现了地缘组织向跨地域业缘组织的转型。商帮的流动性以及渗透性在对湖南商业格局产生重要影响的同时,也成为两省联系和相互促进的天然纽带。  相似文献   

2.
集镇社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即一定地域内的人口共生集团,简言之为地域共同体。考察当前的社区研究,我们发现国内外有关社会学著作中至今仍将人类地域共同体的类型划分为都市社区和乡村社区;在人口学、地理学和建筑学等学科领域中,也都仅对这两种人类聚落类型有所描述。我们认为,仅有都市,乡村两类社区不足以构成今天人类聚落体系的全貌,在都市和乡村之间还存在一种不容忽视的中介型社区,这就是集镇社区。我们通过对周内外不同时期小城镇发生,发展的粗略考察,和小城镇研究的理论总结,感到集镇社区在其漫长的衍化过程中,自身结构不断强化,功能越加完备,社区特征越加明显,已成为社会聚落系统中主体构成之一。明确集镇是与都市、乡村并列的一大类型社区,对于我们从社会学角度系统地研究人类不同聚落形态的社会特征,正确认识社区发展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对于我们在当前四化建设中,制定正确的城镇乡发展政策,促进社会经济结构的合理布局、均衡发展,开拓具有中国特色的城乡融合之路,有着深刻的战略意  相似文献   

3.
清朝时期,繁荣的商业及以移民为主体的人口结构。使各种商业纠纷突现。具有不同省籍的移民商帮、会馆间在商帮经营范围、劳资关系方面存在一些矛盾。在清朝时期的重庆,社区、亲邻的调处能力不及商帮、会馆的调处能力。而正式的司法审判通过多种形式介入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  相似文献   

4.
明清时期,大量江西人口向湖广迁移,形成“江西填湖广”的移民趋势。在向湖广移民的过程中,又以湖北规模最大、人口最多,且工商业移民相对较多。江西商人遍布湖北各地,从基层乡镇到府城州县均有其足迹,并因建立会馆供奉许真君而加强联系,逐渐形成了著名的“江右商帮”。至晚清民国时期,客居湖北的江右商帮已在钱庄、金银首饰、药材、食盐等行业中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并逐渐融入当地社会,同时在湖北商会的近代转型过程中也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吴志远 《中州学刊》2012,(2):148-151
武安商帮是明清时期形成的典型商人集团,在明清时期的河南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其形成商帮有多种因素,武安地区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得天独厚的资源与物产,使这一地区具备了发展商业的物质基础,明初大量的移民,又使这一地区生齿日繁,而与之四方相邻的市镇的发展,集市的兴盛,社会经商观念的转变等因素,也使当地民众具有了一定的经营商业的理念,正是在这种复杂的自然、历史、地理、社会等因素的多重冲击下,武安人才走上了商业贸易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置身于当代中国快速城市化、社会高度流动化以及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尚未走向终结的背景之下,城乡结合部非定居性移民有着复杂的"社会世界"构成,其观念世界中,既有割舍不掉的"故乡情结",又有一种深深的社区隔离感。非定居性移民社区归属感的疏离与游移,其实质是一种所属社会关系、利益关系在移民社区的双重缺失和空间错位而引发的社区认同危机。由此导致大量"故乡怀恋者"与"故乡丧失者"的产生,形成大量漂浮于社会上的游民和"社会无根"群体,也使得城乡结合部的"社会"陷于深度疏离化的险象。  相似文献   

7.
社区,即一定地域内的人口共生集团,简言之为地域共同体。本世纪初,以芝加哥学派为主的美国社会学家们,通过研究人类不同类型的聚落系统,从对都市、农村的综合区位分析中,提出了地域共同体的理论。自此,对人类社会的地域缩影——社区的研究,成为社会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考察当前的社区研究,我们发现国内外有关社  相似文献   

8.
东北历史的发展进程同时也是一部移民历史,移民对东北地域文化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一直影响至今。移民的文化思想与东北的本土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了具有东北地域特色的移民文化,梳理移民文化资源所形成的文化产业现状,研究东北移民文化资源保护和利用,分析东北移民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探索东北移民文化产业发展策略,对促进资源转化、实现文旅融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陈朝云 《中州学刊》2004,(6):117-121
商代的聚落体系是以金字塔式的聚落等级体系、横向纵向联系紧密的聚落群分布形式构成的.不同等级的聚落之间存在主从、隶属关系.商代聚落体系中的聚落共由三级管理中心和四级聚落所组成,它们组成的多级管理机构共同维系着商代社会的完整,并组成统一型的复杂社会.聚落群的形成显然是由于各中心聚落的建立并伴随大量人口的迁徙形成的,反映了商王朝对外势力扩张的趋势及对自然资源的控制和攫取.金字塔式等级体系垂直管理、横向集群分布的商代聚落体系的形成,是由中国的地理环境、商代社会贡赋经济形态等社会因素决定的,二者构成双向互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略论台湾宗教信仰的移民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台湾宗教信仰的产生与闽粤民众移居、开发台湾的活动密切相联 ,闽粤等地移民把祖籍地的宗教信仰移植到台湾 ,构成台湾移民信仰的主要内容 ,也使台湾宗教信仰的产生与发展带有明显的移民特征 :其产生与移民活动过程的需要有密切联系 ;信仰组成以母体社会移入的神明占主体 ,同时带有移民与台湾社会融合的色彩 ;信徒崇拜的对象既有表现形式的多神信仰特征 ,又有神明蕴涵着崇善惩恶的伦理道德内容 ;信徒群体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性 ;宗教信仰的礼仪、活动形式具有明显的民俗化特征。  相似文献   

11.
西北回族社区地域分布和自然环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区是进行一定的社会活动、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群体及其活动的社会区域。回族社区主要是由回族伊斯兰文化维系、凝聚在一起的回族群众聚居、生活并从事工作、交往、娱乐等活动的社会区域。西北回族社区是指在西北地区以回族聚居的地域性社会为单位的社区,一处回族聚居区域可形成一个社区。这种社区小的由几十户回族人家组成一个农业村庄、一个城镇街区,大的由几千户甚至几万户回族人家集中形成城镇街区或农业聚居区。这些社区散布于自然地理不同的区域,呈块状散布或区域连片地分布于西北大地。一、西北回族社区地域…  相似文献   

12.
论聚落演化规律与成长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如果说地球是“人类之家”,则聚落可说是“家中之家”——乡村、集镇、城市等各种形态的聚落点是人类活动的中心,是为人类提供劳动、居住、休憩和社会交往场所的空间地域实体。聚落点及其影响所及的区域范围组成了各具特色的地域单元,所有这样的地域单元覆盖了人类活动所能达到的整个地表,成为人类社会的巨大载体。由于聚落在人类进步中占  相似文献   

13.
蒙古族历史上有古列延、哎勒、努图克、浩特、特亨等多个与聚落有关的名称,古列延是蒙古族初兴时期以军事为目的的大型聚落组织,于13世纪消失,但是在民间仍然有小型的古列延存在.哎勒是蒙古族最小的社会组织,浩特是两个蒙古包以上的社会组织,组成哎勒的成员从事何种行业都可以,既可以是放牧的,也可以是打草的,但是浩特只能是放牧过程中形成的聚落.特亨是由四五个蒙古包组成的较大的聚落.每一聚落在选址、分布、组合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和规律.努图克不是聚落形态,而是地域单位.  相似文献   

14.
当前西方很多福利国家重新转向一度被政府政策所忽视的社区,期望社区能分担国家对公民福利需求的支持.重振福群中心是社区重建获得肯定较多的方案.今天,福群中心以邻舍中心的面貌,仍然活跃在北美很多城市社区中,秉承福群中心的传统,由公民社会自我管理,以地域社区为本,提供多元化服务;服务社区群体的不同利益和需求的同时,培养社区领袖、建立社会资本、重建社区合作精神.邻舍中心在加强和维护社区团结、调动和整合社区资源等方面对中国社区建设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加拿大城市化的历史进程与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史哲》2000,(6)
加拿大的城市化与欧洲和北美历史进程有内在密切联系 ,也形成某些特殊优势和政策。在加拿大 (尤其西部 )城市发展中 ,地方因素和社区精英起了关键作用。作为一个移民国家 ,加拿大不同地区的城市化进程也取决于人口流动和经济增长等因素。城市化反映了新型社会组织结构的扩展 ,是一种高度地方化的组织向一种复杂的综合性地域体系演进的过程 ,以此满足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王敏 《河南社会科学》2002,10(4):143-144
晚清以来,绅权不断扩张,尤其是在半亥革命后,城镇的自治机构成为农村社会的权力中心,上层乡绅不断向城镇集中,形成了近代以城镇为中心的社会控制机构。农村社会的权力中心由村落转移到城镇,造成了农村社会的衰败。  相似文献   

17.
青海的城镇是在青海地区特定的历史、自然和社会经济发展等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与内陆地区城镇发展相比,既有共同性,又有更多的特殊性。历史时期青海地区的大型聚落出现较早,但城镇发展相对滞后,规模小,数量少,城镇功能单一而且区域分布极不平衡。同时,由于青海东部是游牧经济与农耕经济的过渡地带,这种特殊的区位又使青海城镇形成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与内陆地区有非常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明清时期西北城市的“商帮”,是以地域乡土关系结成的商业团体。由于下述两方面的原因:一、明清西北城市手工业发展程度远逊于内地,所须手工业产品多贩自内地;二、由于经济不够发达而缺少手握重金的富商大贾。所以,明清两代,在西北各城经商货贩内地产品者主要是内地商贾。他们远离家乡在西北经商,多以乡土地域关系相联系,对西北各城市来说,故又称“客帮”。《清稗类钞》说: “客商携贷远行者,咸以同乡或同业之关系,结成团体,俗称客帮,有京帮、津帮、陕帮、江东  相似文献   

19.
移民社区现代化建设事关国家发展大计、社会稳定和广大移民们的切身利益,在移民社区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不仅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优越性的体现,而且还能促进社区的经济、政治事业的发展,为其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长期以来移民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未受到足够的重视;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滞后,远远不能满足其经济政治的发展需要,严重地阻碍了移民社区的发展,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难以实现。建设移民社区精神文明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发展经济为基础,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核心,以提高移民的素质为重点,紧密地与社区的政治文明相结合;有计划、有步骤地向前推进,最终达到“三个文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蔡驎 《中州学刊》2005,(1):107-109
社区是城市和城市化社会中的一种开放的、以居民为主体的"应当存在"的地域共同体;社区的形成是社区建设的结果,社区建设的本质在于社区组织化;社区福利是社区组织化的核心内容,它在社区形成过程中的作用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而愈益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