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代中国实业家管理思想及其特点朱喜钢近代中国实业家的崛起是近代中国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然而,近代中国实业家的管理思想则首先是中国几千年历史文化沉积的产物,其次才是近代西方管理思想影响的产物。而从本质上说来,仍是具有很强的中国特色的文化遗产。一研究和探...  相似文献   

2.
清末民初,张謇曾以他的"大生"实业系统名噪江南,成为东南首屈一指的实业家,然而张謇不仅是一个实业家,而且也是当时政坛上举足轻重的政治家.他起初追随翁同和,以"翁门六子"的身份参予帝后党争,成为帝党骨干,后来又在立宪运动中击鼓鸣号,成为立宪派的首领之一.武昌起义后,他又转向共和.成为近代政治舞台上一个复杂多变的重要人物.本文试就张謇政治思想的形成,发展和变化,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
枪手,或职业或业余,即现在所谓的杀手也,只不过以工具意象取代了行为结果而已.如果我们细究历史,就会发现"枪手"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物,古人就将这称为"捉刀代笔",而随着现代考试种类的增多,各形各色的"枪手"们冲杀于各类考场上也就更加的不足为怪.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思想,既是对我党80年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成功实践的深刻概括,更是对在新世纪迎接新挑战、经受新考验、赢得新胜利的强大思想武器.高等教育是在完成高级中等教育基础上实施的教育.  相似文献   

5.
穆藕初后期的经济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穆藕初(1876—1943),名湘玥,字以行,上海浦东人,中国近代著名的民族实业家。在经济思想史上,他以最早引进和实践西方的科学管理学说而闻名,并在振兴棉纺织业、发展农业经济、实施职业教育等方面不乏理论建树。但已有的穆藕初经济思想研究均以其自编《藕初五十自述》(附《藕初文录》上、下卷)一书为史料依据,而这本书所收的穆氏文稿限于1926年8月以前,严格地说只能体现穆藕初前期的经济思想。要完整地把握和评价穆藕初的经济思想,就很有必要对他在1926年12月至1942年6月间所撰写的60多篇著述进行一番考察,而最近出版的《穆藕初文集》无疑为这一有益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帮助。今年是穆藕初诞辰120周年纪念,谨以此文表达对这位爱国实业家的敬意。  相似文献   

6.
近年关于孔子与儒学的研究,不时有人提出孔子的仁学思想只是讲普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行为准则,具有超越时代和阶级局限的普适意义.不少论述或割断历史联系而刻意洗刷,或抽掉阶级内容而着力粉饰,实似是而非.本文以<论语>中的原始载述为基本依据,就孔子儒学的伦理思想进行辨析,说明仁礼合一、以礼为本的孔子之道,体现着封建宗法主义的价值追求,并不具有近代欧洲文艺复兴以来人道主义学说所特有的自由、民主、平等和人格独立的价值精神.我们今天可以而且应该积极汲取孔子儒学中的某些合理内核,但决不能以复兴儒学为指归.  相似文献   

7.
谈爱国实业家范旭东的创业思想李运华我国近代著名爱国实业家范旭东先生,毕生致力于创办化学工业。他抱着实业救国和科学救国的"书生之见",一心为振兴中华而创业,始终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兴业,并高度重视人才和人的创造作用,一生把全部精力和心血都集中于事业,其业绩...  相似文献   

8.
"苏力招博事件"①一发生,即刻就在各大网站上引发了较大规模的讨论:其中既有甘德怀同学发表的"我的北大考博经历"②和苏力发表的"关于甘怀德同学面试情况的说明"③,也有诸多网友发表的各种评论、质疑、辩护或批判的文字.  相似文献   

9.
社会互动是由互动的双方各自以"我"为一方与对方的"我"进行的.由于"我"可看成是由"心我"和"口我"组成,为了探究到底是哪一个"我"在参与社会互动,首先需要对"我"进行研究,然后从理性和非理性的视角探讨"心我"和"口我"何以一致或不一致,进而研究个性、道德、文化以及法制等因素对"心我"和"口我"的影响,最后就互动中"口我"与"心我"一致或不一致的正负效应及其规范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启蒙的意义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字面上的望文生义、西方思想来源、中国文化传统和现实语境中的重新生成.如果说"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一种启蒙运动,那么,"五四"新文学运动总体上也可以说是启蒙主义文学.科学,民主,自由,个人权利,改造国民性,开启民智,反封建,富国强兵等,这既是新文化运动的目标和任务,也是新文学运动的目标和任务.所谓"人的文学",这不过是新文化运动"立人"主题在文学上的一种演绎.对于现代文学来说,启蒙是绝对必要的,但启蒙被强调到极致,变成为一种"主义"的时候,就会物极必反,从而造成了现代文学的缺陷.归纳起来,启蒙主义对中国现代文学的缺失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重思想轻文学,思想压倒文学;二是重文学的社会功利目的,重视文学的教育作用、认识作用,而轻视文学的审美娱乐作用,压抑文学的审美性、娱乐性和消闲性.  相似文献   

11.
"难得糊涂"是中国文化所特有的一种思维方式和生存方式.其所标的的核心内涵,不是普通意义上的糊里糊涂,也不是单纯意义上的忍让与避就,而应该是一种对自然、社会与人生的积极的思索与进取,以及由此而带来的一种痛苦与彷徨、无奈与感伤;从哲学意义上看,其所标的的核心内涵,又应该是一种对人的生命存在状态的深刻理解与认同.封建社会后期,"难得糊涂"思想所体现的,则是一种封建社会及文化对人性的压抑性.在广泛流行的过程中,"难得糊涂"思想的核心内涵发生了本质性的转变,其积极进取的思想成分逐步丧失,而其消极、退让意义上的思想成分却得到了强化."难得糊涂"思想的产生,乃中国文化发展之必然,而它的变异及广泛流行,则是中华民族的一大悲剧,这一悲剧的产生,肇始于中国文化的保守性、封建社会及文化的压抑性,以及封建专制王权对人的生命价值的恣意践踏与摧残.  相似文献   

12.
过去,我一直抱怨上苍,让我摊上世上最讨厌的妈妈。从小她就强迫我吃早餐,上学之前必须喝牛奶。妈妈在我上学前给我做好三明治或者给我一个水果,而人家的孩子却可以在上学路上买汉堡、热狗或其他可口的早点。最烦人的是妈妈的唠叨:“快吃!”“快走!”“好好做!”必须做完!”……  相似文献   

13.
进入21世纪以来,关于中国哲学的讨论不时出现一些热点问题.而"研究范式"的讨论,就属于颇引人注目的一个话题,前有所谓的"合法性"问题的争论,后又有"反向格义"问题的热议.作为中国哲学史教学和研究者,对以上的讨论不可能不关心.但至今为止,我所持的态度是以学习为主,多看、多听.当然,间或也生出一些个人看法或体认,对有的观点颇有"于我心有戚戚焉"之感,对有些说法则很难苟同,但没有发表过什么正式的意见.原因在于我一直以为,此等讨论对中国哲学学科的建设虽有一定的意义,但总给人一种隔靴搔痒的感觉--不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4.
倘想了解程千帆教授的人生情怀、价值取向,他的一番夫子自道不可不读.在给朋友周勃的一封信中,程先生说:"我始终是个儒家,也信马克思主义,但儒家是本体.我相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一切的根本,人活着就得做一点对人类有益处的事.就凭这一点,我在十八年的右派生活中活了下来.老子主张守静,庄子主张达观,我不羡慕荣华富贵,也不想和别人计较(虽有时也不免).我同陶芸结婚后生活很安静,根本的一条是知足,我刻了一方图章叫‘残年饱饭’."  相似文献   

15.
人格的力量最富有感召力、向心力和凝聚力,而人格的力量又来自于"德".本文就政治思想工作与道德人格的关系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6.
"民本"与"人本"论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民惟邦本"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精华,"以人为本"是人类政治文明的先进理念;"民本"思想强调的主要是决定国家政权生死存亡,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的群体性的民;而"人本"理念尊重的主要是作为普遍意义上个体性的人的价值、利益、权利、尊严等.深入辨析"民本"思想与"人本"精神的异同,是深刻理解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7.
论"民生主义"的内容及其当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包括重视民生、发展实业、贫富均等和"平均地权"与"节制资本"四方面的内容.就这四方面的内容来看,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逻辑联系,并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任何把它们中的某一或某些方面的内容单独提取出采,说成是孙中山的"民生主义"的做法,都不符合孙中山思想的发展逻辑.孙中山虽然是在19世纪末、尤其是在20世纪的一二十年代提出、发展和完善他的"民生主义"思想体系的,距今已有八九十年甚至近一个世纪之久的历史,但"民生主义"并未因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而过时,在当代仍然有重要的思想意义.  相似文献   

18.
儒家"道"、"德"观之寻根阐释及其"形上化"之后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徽 《人文杂志》2004,(2):45-50
"道"与"德"就其源始义而言,皆是表示在"天命"之"感召"情境下的"行",其本身即是先民的生存境遇之表达.由此处境而发,便进一步开显出了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极其重要的"生生为本"之观念以及儒家的表现为"赞天化育"之形式的"天人一体"的天道观.然而,随着宋明理学之勃兴,不仅"道"、"德"的源初意蕴被日趋"盘剥",而渐为"形而上学"之思想物;相应地,儒学也逐步地从作为其立足之根的"人伦日用"中"滑脱"出来,从而沦为空寂与僵执,失去了作为其本质特征的"通经达权"或"顺变精义"之精神,于是,在社会生活中,便引发出许多消极之后果.  相似文献   

19.
我自1959年以来,一直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致力于二者的结合.1983年筹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校让我负责.从筹建开始,思想政治教育是不是学科的争论就很大.何东昌、彭佩云等前教育部领导,从一开始就强调思想政治教育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学科,并认为培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才需要从硕士研究生层次办起.但因有些人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工作而不是学科或不需要研究生层次,最后只能从学士学位办起,一直到1988年后才正式招收硕士研究生.申办博士点的过程更是艰难,理由仍然是思想政治教育像社会学的社会工作专业一样,是工作不是研究型学科,不需要高层次研究人才.当时,思政司率领几位专家反复论证,仍然难以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合为一个学科,建立博士点,我是很积极的,因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本来就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而且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本身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博士点建立已经9年了,培养了一批高层次的人才,出了一批优秀成果,但是仍然有人讥讽:"这叫什么学科?"  相似文献   

20.
张载是宋儒中讲"和"最多、有着关于"和"的丰富思想的理学家之一.其"和"论具体体现在"太和"、"心和"、"中和"以及"仇必和而解"、"民胞物与"等概念或命题中.从宇宙论层面的"太和",到道德心性论层面的"心和"、"中和",再到社会伦理层面的"民胞物与",形成了一个完整严密的天人合一的"和"论体系.此论上承<易>、<孟>、<庸>等"和"的思想,下启宋明理学以"和"为取向的心性修养论.张载"和"论对其体系的"天人合一"特征、道德心性论特质的彰显,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对于当代建立和谐社会、和谐世界也有着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