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全球化与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世界经济日益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区域经济一体化也呈现出强劲势头,两者互相促进,互为因果,主导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进程。东盟自由贸易区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所取得的显著成效,标志着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开始向着制度化、体制化的方向发展,并将有力推动整个东亚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东亚地区的区域合作是由小国集团-"东盟"发起推动并主导,在"东盟"的发展进程中,其区域合作方式成为一种独特的区域合作的方式-"亚洲方式".东盟主导东亚区域合作进程的原因在于:中日之间的矛盾;东亚国家对中国的疑虑态度;日本"雁型发展模式"的失败.东亚这种小国集团主导的区域合作存在着两个结构性缺陷:难以调动大国参与区域一体化进程;难以建构有效的区域安全机制.从现实来看,大国在区域合作进程中的"缺位"与"不合"是导致东亚区域合作踯躅不前的重要原因.美国、中国与日本是东亚最具影响力的三个大国,推进三个大国参与东亚区域合作进程,是未来东亚区域合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全球化视域下东亚经济一体化的地缘环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东亚区域合作的推动因素主要来自东亚的地缘经济,而阻碍因素主要是东亚的地缘政治现实。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相逆的状态制约着东亚一体化的发展。经济全球化进程逐渐改善了东亚的地缘环境,促使东亚进一步的经济融合和政治对话,同时全球化的制度同质化过程也使东亚必须集体提升“制度能力”以应对全球化的风险。由此,一体化成为东亚在全球化进程中的“适应性”选择。  相似文献   

4.
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美国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美国在东亚有着重要的战略利益,因而对一体化抱有复杂而微妙的情感,并不希望在东亚出现另一个"法德核心"似的欧盟。东亚各国在积极推进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同时,也认识到美国在东亚政治、经济、安全领域的重要性,努力将美国融入到一体化进程当中来,使其发挥建设性的作用。双方在不断的博弈互动中谋求共赢。  相似文献   

5.
东亚的经济合作进程虽然很快,但仍然面临着诸如合作缺乏一个强有力的主导国家、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各国的产业结构及分工趋同、各国社会制度不同及复杂的战略安全等一系列问题,影响着合作的顺利进行.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东亚经济的快速增长,各国也在着力协调解决这些问题,努力促使东亚经济出现良性互动的一体化合作发展趋势,并为实现东亚纯粹的一体化"东亚共同体"合作机制而共同奋斗.  相似文献   

6.
东亚合作进程是在地区权力结构变动背景下起步的。地区大国的利益分歧、权力争夺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东亚地区主义发展的阻碍因素。本文从软实力的政策来源、制度来源与规范来源三个层面探讨了东亚合作进程中的软实力因素。事实表明,软实力因素是推动东亚合作进程的主要力量。中国通过继续支持东盟的主导地位、加强地区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以及在开放地区主义原则下建立与美国的制度性联系等软实力外交,缓解中国崛起的压力,推动东亚合作进程及东亚一体化建设。  相似文献   

7.
与经济全球化并存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潮流.中国作为东亚区域内崛起的大国,对推动东亚区域经济合作有重大的积极意义.当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同时,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现象与全球化进程并存.当今世界欧美亚三大经济圈的经济一体化是全球经济中鲜活的亮点.亚洲经济合作和一体化进程相对较晚,水平较其他两大经济圈较低,关系也更错综复杂.中国作为崛起中的东亚大国对亚洲区域合作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美国在东亚一体化中的角色扮演——以区域主义为视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东亚区域合作势头强劲。作为对东亚保持全方位影响的外部力量,美国的态度至关重要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体化的进程和发展方向。本文以区域主义为视角,客观分析美国在东亚一体化中的立场,认为美国采取了有条件支持、有选择参与的立场,其角色是两面的,作用是双重的。美国应在深入调整东亚政策的基础上,通过平等参与和积极互动,成为东亚一体化的建设性而非破坏性力量。  相似文献   

9.
随着东亚文化交流的深入,东亚在文化上能否实现一体化日益为世人关注.日本政界、学界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讨论东亚文化一体化的问题,其中涵盖了东亚文化共同体的性质、内涵、可行性、实现方式等内容.尽管这些讨论还未形成统一意见,但仍可从中捕捉到两个明显特征,即缺少亚洲内部视点、淡化中华文化心态.量变—质变、同一性—斗争性、主要矛盾—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的次要方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四对重要概念,从这些概念出发来分析东亚文化共同体的建构是一次较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10.
功能主义和新功能主义理论在欧洲的统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该理论的适用是需要条件的;在当前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东亚的区域合作存在具大的潜力。文章通过对比欧洲一体化与东亚的区域合作过程,运用功能主义理论分析东亚的区域合作前景:一方面,东亚的一体化会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东亚区域化关系发展需要克服的矛盾很多,东亚区域一体化的进程,必然是一个长期的和逐步推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近年,东亚地区的地政学结构正在发生显著的变化。一方面,中日两国因历史与现实诸多问题不断发生纷争;另一方面,该地区的"东亚共同体"构想正在成为热点问题。如何理解与认识该地区的变动就必然成为"东亚共同体"论者关注的问题。然而几乎所有"东亚共同体"论者都回避一个本质性的困难:这个构想中的"共同体"因历史问题而缺乏共同的基础。围绕"东亚共同体"的构建,中日两国正展开新的合作与竞争。  相似文献   

12.
对当代(新)儒家和宋明理学家而言,儒学不仅仅是儒学研究。他们认为儒家的终极教义是要寻求某种内在智慧和超越真理,这是客观研究和逻辑方法所不能理解的。他们强调,中西哲学有着本质不同,两者不能互相通约。与宋明儒家一样,大多数当代(新)儒学的第一代代表人物运用佛教的概念架构来建构其理论。然而,由于第二代的主要人物受过良好的西方哲学训练,他们常常借用西方唯心论者如康德和黑格尔的观念来重建儒家古典学说。与这种哲学的或形上的进路相比,日本儒学的进路自伊藤仁斋与荻生徂徕以来基本上是语言学的和历史学的。除了揭示内在的超越领域外,当代(新)儒家还必须处理外在世界的问题。前者他们称之为“内圣”,而后者则称之为“外王”。由此乃引出“韦伯式论旨”的问题。本文的主要目的是要探讨当代新儒学兴起的历史背景,揭示其主要课题,及审视当代儒学研究的各种进路和方法。本文的结论是:当代新儒学的规划在哲学论证上是不确当的,虽然其历史意义是不容抹煞的。  相似文献   

13.
中国作为东亚具有重要影响的国家,无法回避建立东亚共同体的话题。本文对建立东亚共同体面临的问题、东亚共同体与中国的关系以及如何推动东亚共同体的建设作了探讨。由于东亚各国的政治体制、意识形态、经济发展水平和历史文化背景有较大差异,因此建立"东亚共同体"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具体措施是:(1)应将能做的事,先创造条件做起来。(2)东亚共同体不应完全照搬欧盟的模式,应走自己的发展道路。(3)东亚共同体应加强制度化建设。(4)积极推进跨国界的基础设施建设,合作修建联结东亚各国的公路、铁路、航空及海运网。(5)东亚各国应增强区域认同感。  相似文献   

14.
15.
吐蕃东扩是吐蕃王朝前期军事化体制的必然产物。文章主要从自然环境和文化经济等方面阐述了吐蕃的东扩及唐蕃争夺青海的原因、经过及其最终结果  相似文献   

16.
美国认为新中国的成立是苏联共产主义在亚洲走向胜利的第一步,新中国废除历史上与西方国家的不平等条约以及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签订使美国梦想的铁托模式在中国落空,美国走向对华遏制。战后美国实施对印支非干涉政策,即既不帮助法国亦不得罪印支民族主义者,但法国在印支战争的失利以及法国在美国东西方冷战中的重要性致使美国转向对法国印支事务的干涉。朝鲜战争的爆发使美国将南韩、台湾、日本纳入美国的太平洋反共体系,将亚洲提高到和欧洲同等重要的地位,形成东亚冷战思维。美国对新中国的遏制、对印支事务的介入以及东亚反共体系的形成最终导致美国东亚全面冷战局面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章学诚在乾嘉考据学盛行之际提出“浙东学术”,对僵化琐碎的考据学进行了深刻的批判,自觉地继承和发扬浙东之学的经世传统,提炼深化其中最富于生命力和创造性的元素,以经史合一、持世救偏、破除门户之见为浙东学术精髓,开创了以经史研究为特点的浙东学派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8.
在世界历史上,中国文化曾一直保持着世界领先的地位,宋代被誉为东方的文艺复兴。这种兴盛的局面主要建立在宋代的科学技术之上,也与当时的宗教局面和对外开放的国家态势有着密切的关系。全面认识东方文艺复兴的根源,有助于我们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增强民族自豪感,促进21世纪中叶实现中华民族的新的伟大复兴。,In history China had all the time kept the leading role as her international position before the end of the Song Dynasty, t herefore she has been honoured as the Renaissance in the East. Such a prosperon s situation was set up on the basis of the advanc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had much to do with the religious situation and the open towards foreign countr ies. To recognize the roots of the Renaissance in the East in a comprehensive wa y may enhance our sense of national pride to realize a new Renaissance of the Ch inese nation in the mid-2000s.  相似文献   

19.
研究东亚地区社会保障模式具有本土意义与世界价值。看待东亚国家的社会保障,应当具有历史观与全球视野,社会保障制度模式研究要遵循建制理念与福利文化、需求满足与责任承担、制度结构与发展路径等多个维度。以广义社会保障体系为分析框架的比较研究发现,中、日、韩三个国家的社会保障体系具有较为稳定的地区特色,东亚地区社会保障模式有存在的客观必然性。  相似文献   

20.
对“意义”的分析一直是语言学特别是语义学的热点。主要从历时性的角度讨论东西方对“意义”理解的异同,意在揭示“意义”的含义。根据时代特点,讨论中西方各时期对意义的不同定义,阐释“语义三角”在中西方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