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卢学法  申绘芳 《统计教育》2008,(9):11-13,51
本文根据协整理论与误差修正模型,利用1978-2007年度数据以杭州市为例对城镇居民收入与消费的协整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杭州市城镇居民家庭的人均消费与收入之间存在单向长期稳定的因果关系,即人均可支配收入变动是影响人均消费变动的原因,而人均消费变动不是影响人均可支配收入变动的原因。因此,从长期来看,要刺激城镇居民消费来拉动经济增长,必须增加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  相似文献   

2.
我国各省市城镇居民消费与收入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亮  余佳 《统计教育》2009,(12):40-43,48
本文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利用了1991—2007年的人均消费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统计数据。对我国29个省市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表明,消费水平与人均可支配收入密切相关,其中居民自发消费与人均可支配收入呈同方向变动,而边际消费倾向与人均可支配收入呈反方向变动,并且城镇居民的自发消费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浙江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浙江省城乡居民收入现状 根据浙江省有关统计资料计算,1990年以来,浙江省城乡居民收入分配情况如表1所示. (一)浙江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渐扩大 2004年浙江省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4546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6096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比城镇居民收入低8450元.目前浙江省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只相当于1994-1995年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落后9-10年.1990年农村居民收入与城镇居民收入相差833元,到1995年差距扩大到3000元以上,2000年差距为5000元,2003年差距突破8000元.特别是2000-2003年这三年来浙江省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每年扩大800-1200元,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  相似文献   

4.
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反映城乡经济发展状况和衡量城乡居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综合性指标,是各级政府确定贫困线的依据,也是评价是否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我国城乡差距越来越大,这两个经济指标越来越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成为人们关心的重点.二者有哪些不一样?  相似文献   

5.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差别,用城乡居民收入比来反映这种差别。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因素较多,文章选用城市化水平这一变量。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行模拟与预测,可以根据历史数据进行,也可根据截面数据进行。  相似文献   

6.
城乡差距及其效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城乡差距的现状 (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总体格局.改革开放以来,在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鼓舞下,我国城乡居民生活整体水平显著提高,消费水平与收入水平同步增长.1978-200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43.4元增加到6280.0元,增长了18.3倍;生活消费支出由313.4元增加到4998.1元,增长近16倍.  相似文献   

7.
《四川省情》2022,(1):31-33
2021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省内疫情散发等多重挑战,四川持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民生保障有力,全省城乡居民收入保持恢复性增长,居民消费支出持续改善。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保持恢复性增长2021年,四川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080元(预计数,下同),同比增长9.6%,与2019年相比两年平均增长8.5%。分城乡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444元,同比增长8.3%,两年平均增长7.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575元,同比增长10.3%,两年平均增长9.5%(见表1)。  相似文献   

8.
北京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测度及其分解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北京市的发展过程中,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拉大已成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障碍。文章应用国际上流行的城乡收入比、泰尔指数和MLD指数三个指标分别对北京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行了具体测度,都得到了大致相同的结论。同时利用泰尔指数和MLD指数的分解公式,计算出了北京市城乡收入差距在总体差距中的贡献份额,以及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动对整体居民收入差距变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均有大幅度提升。但是从相对收入差距看,则呈现明显的波动性,相对收入差距在"缩小-扩大-再缩小-再扩大"中不断盘旋上升,1978年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57,1983年降到最低1.82,2002年城乡居民的相对收入差距首次超过三倍以上,2007年和2009年达最大值3.33,其中,2010年和2011年农村居民收入增速连续两年  相似文献   

10.
在当前"二元经济"城乡分割的情况下,城乡居民收入存在较大差异.和谐社会战略要求经济的均衡发展,对城乡居民收入差的时间序列考察,是检验三农政策是否符合和谐社会建设的有戏方法之一.文章以甘肃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对象进行考查,利用单位根检验方法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二者时间序列的单整特征,并用协整理论检验了它们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和收敛趋势.  相似文献   

11.
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石庆焱 《统计研究》2007,24(1):8-16
摘  要:作者认为。在新农村建设中应首先着力解决与农民切身利益相关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包括: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城乡教育水平差距大、农民教育负担重;城乡医疗卫生资源分布不平衡、农民医疗费用支出负担重;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缺失。作者对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些政策措施 。  相似文献   

12.
利用1978—2005年的官方收入数据并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了名义与实际城乡收入比的差别,检验结果表明:价格因素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显著;根据城乡居民实际消费水平,构造了含时变结构的消费一收入模型;根据时变边际消费倾向对城乡居民实际收入进行调整,得到了观测期内经调整的实际收入比的时序数据,并表明:城乡居民经调整后的实际收入差距在1978—1988年间呈现缩小的特征,特别是1984—1988年间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最小的时期,1989—2005年间,这一差距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自2002年起城乡居民实际收入比超过4;最后对部分学者测算的城乡收入差距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3.
秦凯  季晓晶  王作东 《统计研究》2010,27(7):101-104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高低决定着居民生活质量的好坏,是检验政府工作绩效的重要指标和反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重要依据。为理清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区域经济特征、就业比重、政策性因素、政府转移支付力度的关系,找准居民增收面临的具体问题,进而挖掘居民增收潜力。本文运用马克威分析软件和EViews软件,采用建立数学模型的分析研究方式,对可支配收入的构成及影响居民增收的因素从定量分析的角度进行实证研究,以便准确掌握居民增收规律,探寻促进城镇居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多阶模型在地区消费差异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当组间差异显著时,应该运用多阶模型纳入更高阶的场景变量进行分析。对2007年广东省11市7县、区的1600个家庭的消费数据研究表明,不同城市之间居民的消费水平、边际消费倾向都存在显著差异。文章引入微观层面的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PDI)和是否拥有住房(HOUSE)虚拟变量来解释微观层面的家庭消费差异;引入宏观层面的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GPDI)和是否为发达地区(D)虚拟变量作为场景变量解释家庭消费跨地区的差异。实证结果表明,微观层面变量对家庭消费差异(组内差异)的解释程度达48%以上,两个场景变量对城镇居民消费跨地区差异(组间差异)的解释程度达99%以上。  相似文献   

15.
Stylized facts show that average growth rates of U.S. per capita consumption and income differ in recession and expansion periods. Because a linear combination of such series does not have to be a constant mean process, standard cointegration analysis between the variables to examine the permanent income hypothesis may not be valid. To model the changing growth rates in both series, we introduce a multivariate Markov trend model that accounts for different growth rates in consumption and income during expansions and recessions and across variables within both regimes. The deviations from the multivariate Markov trend are modeled by a vector autoregression (VAR) model. Bayes estimates of this model are obtained using Markov chain Monte Carlo methods. The empirical results suggest the existence of a cointegration relation between U.S. per capita disposable income and consumption, after correction for a multivariate Markov trend. This result is also obtained when per capita investment is added to the VAR.  相似文献   

16.
达瓦 《统计研究》2010,27(4):79-82
本文以近9年西藏自治区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研究对象,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了人均消费支出指标发展趋势的 预测模型,分析得出:在未来四年中西藏农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平均年增长率预计达到14.2%。运用关联度分析方法确定了反映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八项主要统计指标因素相对于消费支出的关联程度,对影响消费支出的主要指标因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在以绝对收入假说为基础的消费函数分析中发现,消费倾向差距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影响不显著,收入差距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影响显著。在此基础上,通过构造城乡居民消费差距与收入差距的误差修正模型,发现他们之间还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格兰杰因果检验表明: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城乡居民消费差距与收入差距有双向的因果关系。为此,要有效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需要消费政策与收入政策协同并进。  相似文献   

18.
基于2000—2011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利用偏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建模,对影响中国互联网扩散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信息基础设施、经济水平、收入水平、上网设备、科技水平、教育水平、城市化水平、上网费用是影响中国互联网扩散的主要因素。基于2011年的31个省市的截面数据,利用变量投影重要性指标进一步分析了互联网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网络扩散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移动电话普及率、人均可支配收入、电脑普及率是影响发达地区互联网扩散的前三位因素,移动电话普及率、人均GDP、城市化水平是影响欠发达地区互联网扩散的前三位因素。  相似文献   

19.
李武 《统计研究》2007,24(6):67-69
 本文根据1991-2005年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与消费支出统计数据,依据凯恩斯消费函数,利用EVIEWS软件对计量模型进行了参数估计和检验,并对所得的分析结果作了经济意义的解释。同时,通过建立城乡居民的消费收入模型,对城乡居民的消费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了我国农村居民不仅基本消费水平低于城镇居民,而且其样本期平均边际消费倾向亦低于城镇居民的结论,并相应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