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这为我们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指明了方向。虽然投资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对实现经济快速增长至关重要.尤其是近几年来我省投资连年保持了较快增长,已成为拉动经济快速增长的主动力。但随着投资的快速增长和投资规模的扩大.这种发展方式的不可持续性也逐渐显现出来,尤其是对资源、环境等方面造成的压力越来越大。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必须正确处理好投、资、消费、净出口三者的比例关系,逐步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由主要依靠投资拉动向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的根本性转变。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今后几年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首次把扩大内需尤其是消费对经济托动的作用放在了首位.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之路。在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第一阶段.按照局党组和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安排.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文章分析了浙江省经济发展过程中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提出了制约消费与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是收入增长缓慢、资本利用率不高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促进内需、扩大消费、进一步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一直是一项基本经济政策。2007年我国消费首次超过投资,成为消费、投资、出口中对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一项。后金融危机时代面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新变化,“扩大内需”成为我国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和缓解国际压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与投资需求相比,消费需求是经济增长真正和持久的拉动力量。  相似文献   

5.
投资、出口、消费被比作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相比投资和出口需求的强劲增长,消费还是“三驾马车”中的“跛足”,而开拓农村市场又是拉动消费非常重要的一环。但是近五年来我省最终消费率持续走低,由2002年的508%降至2006年的47.2%,其中农村居民消费更是不断萎缩,对GDP的贡献率持续下降,由2002年的13.4%下降到2006年的9.7%。要全面扩大消费需求,必须大力重视开拓农村消费市场。浙江有4980万常住人口,其中43.5%的乡村人口,其消费需求的增长和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将对整个经济发展形成持久的、巨大的拉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内蒙古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经济结构的调整,居民的消费结构也在不断的发生改变。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的经济增长新局面"的主张。因此,扩大居民消费不仅仅是应对金融危机的一时举措,而且也是持久促进经济增长的重大举措。本文采用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经济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三驾马车”中的投资和出口拉动经济效果放缓,消费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已经呈现出更多依靠消费引领、服务驱动的新特征,而生活性服务业作为服务和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扩大消费需求、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投资、消费和出口是拉动经济前行的“三驾马车”。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要采取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继续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更是明确提出,扩大国内需求,最大潜力在农村。本文立足于聊城市农村经济社会基本情况,对全市农村消费的基础数据进行了分析,对其消费力进行了分析和推断。  相似文献   

9.
投资、消费、出口三大需求,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大动力,通常被称为"三驾马车".当前,随着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国际和国内不确定因素增加,尤其是受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动荡以及世界经济发展放慢的影响,中央提出了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十项政策措施,我区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政策,以扩大消费为重点,努力突破消费难点,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10.
在投资需求推动经济增长的难度逐步加大 ,“9.11”事件后出口又遇困难的时候 ,扩大消费、拉动内需 ,应成为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同时 ,南京市最终消费与GDP的比重和居民消费率偏低 ,都使扩大消费成为可能 ,但要把它变为现实 ,还需做很多工作。  相似文献   

11.
一、十一五时期内需为经济持续增长发挥了主导地位1、消费需求是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基石2009年逊克县最终消费率实现58.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3.8%,拉动GDP增长9.4个百分点。十一五时期消费率均在60%左右。投资、消费、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其中消费需求已经成为并将继续成为经济增长最重要、最稳定和带动作  相似文献   

12.
中国投资、消费、出口与经济增长关系的EBA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投资、消费、出口这“三驾马车”对于推进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利用极值边界分析模型(EBA)对中国投资、消费、出口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强显著关系,而消费、出口与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显著关系,据此提出通过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和加大出口工作力度来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运行。  相似文献   

13.
一、信用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动力 消费、投资和净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近年来,由于受东南亚金融危机及美国、欧洲和日本经济下滑的影响,我国出口拉动经济增长乏力。 积极的财政政策对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稳定国民经济起了重要的作用。但是,财政扩张代价一年比一年大,财政赤字占GDP的比例在1995—1997年之间不到0.5%,1998年为0.97%,近几年不断上升,2000年为2.7%,2001年达3%,达到一般国际认同的赤宇安全上限。 我国投资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约15个百分点,我国民间投资没有跟上,继续依靠国家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可行性很小。  相似文献   

14.
张秀儒 《青海统计》2006,(12):30-32
投资、消费和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消费需求一般指最终消费,它包括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居民消费是购买商品和生活服务的支出,政府消费是行政机关在行使政府职能时所支付的经常性费用。消费需求增长是最为稳定、对经济增长影响惯性最大的部分,成为国民经济稳定发  相似文献   

15.
董枫林 《山西统计》2000,(8):19-19,23
为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顺利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 ,就必须在保证经济运行质量的前提下 ,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我们知道 ,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有 :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和出口。笔者认为 ,扩大消费需求才是当前拉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一、从当前经济运行的情况分析 ,制约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仍然是社会有效需求不足。产生上述问题的根源 ,除了因经济结构失调而导致的工业品结构性供过于求和由农业连年丰收引发的农产品阶段性相对过剩外 ,主要原因就是居民收入差距拉大 ,占社会绝大多数的中低收入阶层收入增长缓慢 ,导致…  相似文献   

16.
蒋华 《江苏统计》2001,(8):24-26
目前 ,我国经济发展主要由投资需求及消费需求拉动。本文以江苏省经济增长与需求结构变化为实例 ,讨论投资 ,消费及外贸对江苏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进入“十一五”以来,国家确定了以消费需求代替投资和出口主导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当前消费严重不足、消费率逐年下降,使其独具的拉动经济持久增长、根本动力的作用难以释放。为了平衡过剩的产能,减缓外贸的压力,刺激并提高国内的消费需求以保证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已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对我市经济结构的现状和消费结构与经济结构、进出口结构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对消费需求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扩大消费、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一、信用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动力 消费、投资和净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近年 来,由于受东南亚金融危机及美国、欧洲和日本经济下滑的 影响,我国出口拉动经济增长乏力。由表1可以看出,我国外 贸出口明显减少,净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19.
消费需求被称作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居民消费结构是指人们在消费过程中,各种消费的构成或比例关系。优化消费结构对扩大居民消费需求,从而拉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增长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20.
居民消费对经济拉动作用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消费、投资、净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GDP=C+I+(X-M)),由于整个世界经济存在着许多不稳定因素,使外贸出口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受到了影响,所以我国明确提出把扩大国内需求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措施,国内需求包括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我国经济增长已经由短缺时代的资源供给约束转变为市场消费需求约束,决定生产规模和投资规模的主要因素变为市场需求规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