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崔与之与范仲淹是宋代不同时期的政治家、词人,但二人留存词作甚少。文章从不同的历史背景、情感表现及词作风格等三方面,对二人的两首边塞词代表作进行了比较分析,以了解宋代较少的边塞词的风韵。  相似文献   

2.
纳兰性德的边塞词既延续了前代的边塞题材,又在情感取向、抒情方式以及词体风格上有很大的创新.作为第一个大量创作边塞词的人,他把词从狭窄的闺阁庭院中解放出来,扩大了清代词的题材视野.时代、人生经历、个人气质以及诗词同位的词学观共同决定了他的边塞词是传统边塞词和婉约词的结合体.归类分析纳兰性德的边塞词,并将其边塞词与前代边塞作品进行系统的比较,对明确其边塞词在清代词史以及整个中国词史上的地位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3.
平生忧乐关天下,经略边疆赋壮词。别有深情流露处,眉间心上耐寻思。 (论范仲淹词) 范仲淹是北宋杰出的政治家,并非专业词人。他出将入相,功业显著,偶尔填词,但所作甚少,传世者仅寥寥数首(龙榆生《唐宋名家词选》在范仲淹“传记”中说:“仲淹词传作甚少,《疆村丛书》所刻《范文正公诗余》,只得六首,而《忆王孙》一首为李重元作,  相似文献   

4.
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其文学创作深受宋夏战争的影响,并呈现出两大特点:其一是以诗文记吏,再现战争场面;其二是以边塞生活入词,首创豪放词风,扩大了词体的表现范围.其作品使我化进一步认识了文学与历史之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5.
盛唐诗人李颀的边塞诗作,存于今者只有五首.虽然如此,我们还是把他当作盛唐边塞诗派的重要作家来看待的.在中国文学史上,一个作家作品的数量较少,或者是他们某些题材的作品只有寥寥数首,但却能够受到后人重视的并不少见.左思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李颀以五首边塞诗著称,也是一例.  相似文献   

6.
清代边塞词的兴起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文学现象。清代边塞词中有很多与传统的边塞文学迥然不同的"新"作品,尤其是女性边塞词、流人边塞词和遗民边塞词这三种"新"边塞词格外值得关注,所谓的"新"边塞词说到底就是清代特殊的历史环境造就的新的边塞词,反过来它们又生动地描绘了那个历史时代。这些"新"边塞词为历史悠久的古代边塞文学注入了一股新意,且包含着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清代边塞词文学价值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7.
范仲淹是北宋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并非专业诗人、词人。但他的散文名篇《岳阳楼记》,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怀,以及凝炼优美、骈散相糅的文字,至今脍炙人口,流传不朽。同样,他的词作传世者仅寥寥数首,却以其丰富复杂的题材内容,和姿态各异的艺术风格,历来引起词论家们的高度重视,在词史上留下了众说纷纭、但又不可或缺的一页。褒之者着眼于范词中豪放悲壮的一面,称其《苏幕遮》(碧云天)  相似文献   

8.
被誉为“国初第一词人”的纳兰性德以词风淡雅而不缺真情,哀婉凄艳而不媚俗让无数人倾倒。他的词“纯任性灵,纤尘不染”,风格近于南唐后主与北宋晏几道。然而他的边塞词却另有一番味道,雄浑大气的外表下,处处透出苍凉悲壮的气息。本文将选取一部分边塞词,结合纳兰性德的生平,从怎样的苦与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感,作者如何表现这种情感等几个方面浅析他在边塞词中流露出的痛苦与悲愁。  相似文献   

9.
渔家傲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这首词的着眼点,不应该仅仅是秋天的景象,而是他通过秋天的景象,调动出自己独特的心灵储存。从《渔家傲》里,我们看到了什么样的储存呢?  相似文献   

10.
提及宋词流派,人们往往谈到的是婉约、豪放两家。这两种分法,仅是按词的风格来划分的,不能很尽人意。近人胡云翼在其《宋词研究》中,将宋词按描写对象归纳为:艳情词、闺怨词、思乡词等十一类,却是没有提到“边塞词”,这难道是评家们的疏忽吗?北宋以至整个宋王朝战争都比较频繁,加之唐以来“边塞诗”传统的影响,可以说这个时代在各个方面皆出现了“边塞词”产生的条件,应该是“边塞词”繁荣的时代。但历代评论家没提及,胡云翼也未提及,这就不得不令人思考了。  相似文献   

11.
渔家傲     
[题解] 这首词选自《全宋词》。作者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宋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他不仅是北宋名臣、散文家,同时也是一位优秀的词人。他的词作流传下来的只有六首,其中以《渔家傲》最为脍炙人口。  相似文献   

12.
一 汪元量是宋末元初一位异军特起的词人。他的词作,直抒胸臆,感伤时事,其艺术手法与风格,能够不囿于当时词坛的风气而独树一帜。但是汪元量许多独具特色的词篇,多年来却没有受到论词者应有的重视。先从词的选本来看,选汪词者甚少。朱彝尊《词综》未选汪元量词,汪森增补《词综》,选汪词九首(在第三十二卷);陈廷焯《词则》的《放歌集》与《别调集》中各选汪词一首;俞平伯《唐宋词选释》选汪词二首;张璋《历代词萃》选汪词二首;只此而已。此外,近人所编词选中,如朱疆村《宋词三百首》、龙榆生《唐宋名家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唐人选唐诗”这一特定研究对象出发,通过对14种唐人选唐诗文章选本当中收录的245首边塞诗进行定量分析。文章发现唐人在初盛中晚不同历史时期对当时边塞诗人、边塞诗作有接受和评价的差异性。文章并尝试揭示这种差异产生的深层次内因,即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的风云变幻直接导致了唐人诗歌审美趣味的历史变异。  相似文献   

14.
在灿若群星的中国古代作家中,最受人们崇拜的,苏东坡要算排在最前列的一个。究其原因,则不仅在于他是一个创作丰富的散文家、诗家和词家,而且尤在于他于各种文学门类中体现出来的与众不同的风貌。仅以他的三百多首词作而论,每一首仿佛都是漫不经心,随笔挥洒,但又无一首不是作者直率性情的自然流露与独特心灵的强烈呼唤,无一首不是他喜怒哀乐等心绪、情感的最真实的表现。从本质上讲,任何一个样式的文学作品,均是作者精神活动的文学性记录,是作者心灵的展现,而作为“别是一家”的词,与其他体裁的作品相比,“它描绘的对象、事物、情节更为具体、细致、新  相似文献   

15.
东坡词作虽然只有350首左右存世,与其诗与散文相比数量显得少多了,但在词家中已属高产.东坡胸怀豁达,性格开朗,知识渊博,文思敏捷,在亲友聚会时,他喜欢唱和诗词,往往产生上品.文章选了他4首和韵词与原唱比较赏析,从中可见其思想境界、情感世界、艺术水平胜人一筹.  相似文献   

16.
东坡词作虽然只有350首左右存世,与其诗与散文相比数量显得少多了,但在词家中已属高产.东坡胸怀豁达,性格开朗,知识渊博,文思敏捷,在亲友聚会时,他喜欢唱和诗词,往往产生上品.文章选了他4首和韵词与原唱比较赏析,从中可见其思想境界、情感世界、艺术水平胜人一筹.  相似文献   

17.
纳兰性德是清代著名词人之一,有“满清第一词人”之称,王国维更赞其为“北宋以来,一人而已”.早期的纳兰研究多关注其感伤抒情的词作,而他的边塞词作也不容忽视,尤其在数量上超越前人.纵观其边塞词,我们会发现他的边塞词在立意、取材、艺术形式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其边塞词既有沉郁豪放之气,又有凄婉迷离之美,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和感染力,成为中国文学诗词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相似文献   

18.
陆游在宋代诗坛上是一位非常重要的作者,其《剑南诗稿》中所收录的诗歌,共有九千三百馀首之多,在中国的诗史中,是作品数量最多的一位诗人。但他所留传下来的词,却不过仅有一百数十首,只相当于他的诗之数量的百分之一多一点而已,则陆游之未尝专心致力于词之写作可以想见。但却也就正因为他并未曾专心致力于词,而仅是以写诗之馀力为  相似文献   

19.
纳兰性德,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史稿·文苑(一)》中记载:“性德善诗,尤长倚声。遍涉南唐、北宋诸家,穷极要眇。所著饮水、侧帽二集,清新秀隽,自然超逸。”张草纫的《纳兰词笺注(修订本)》收纳兰性德现存的词348首,其中涉及边塞题材的有69首,约占总数的五分之一。可见,在历代词人中,大量创作边塞词的,首推纳兰性德。张草纫先生的《纳兰词笺注(修订  相似文献   

20.
我校中文系教师宁希元、齐裕焜、李东文同志选编的《元人散曲选萃》一书,即将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不日与广大读者见面。该选本以《金元散曲》为底本,(选元曲家54人,收小令,套数109首)有些文字若他本异文较胜此本的,并不拘泥于此,则择善而用。选本以普及为主,也兼顾专门读者,虽因篇幅所限,但选编者力争以百首作品的择取而做到不失元人散曲的全貌。首先在选目的确定上,选本主要把握了两个方面:一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