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父母与孩子之间经常有这样的对话: “爸爸,你和妈妈可不可以不要这样子吵架.你们这样吵架我很害怕。”“你回你自己的房间去。”(忽略孩子的感爱) “妈妈,我觉得很难过。”“你只是觉得累了,快去睡觉。”(歪曲孩子的感受) “妈妈,我想爸爸。”“宝宝不想爸爸。”(否认孩子的感受) 以上是孩子常见的几种消极情绪表现, 但是父母的应对方式却是违背心理健康原则的。消极情绪如果不通过身体语言发泄出去, 就会停留在身体内,最终导致备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2.
下课的时候,你来找了,问我晚上7点会不会有时间。想找我聊聊。我怎么想,也不会想到你是一个无助的孩子,老师是因为你三科总分不到80分,才说“对你不抱希望”的气话,可我以为,你的父母,总该是很关心你的吧。  相似文献   

3.
父母这个称谓首先就意味着一种责任,为人父母既是自己选择的结果,又是一种对象性的角色。因为你只有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你才成为这个孩子的父母;如果你没有孩子,无论你年龄有多大,你都不能算是为人父母。一旦你成为一个孩子的父母,这个角色终其一生都不可能改变。选择做父母,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我们中国古人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相似文献   

4.
孩子到了一定年龄就会提出与性有关的问题。“我是怎么生出来的?”这是几乎每个孩子都会问的问题。可是父母的答案往往是哄他们说“捡来的”、“石头里蹦出来的”、“领来的”;或斥责他们“讨厌”、“羞不羞”、“再瞎问就揍你”。这些回答或处理都会破坏孩子们的求知欲望,使他们认为性是见不得人的丑事。是不能说实话的。  相似文献   

5.
蜜柚问问     
《可乐》2012,(4):57-57
觉得我的父母越来越不关心我了,做什么都说“忙”。而且爸爸从来没有开过我的家长会。 可怜天下父母心。你要知道,这个世界上最关心你的人就是父母了。但是在作为你父母的同时,他们还有一个身份,成年人。这个身份会让他们面临很多社会、工作的复杂问题,可能会让他们产生一些负面情绪。作为孩子,你首先要理解自己的父母,谅解他们,相信他们对你说“忙”并不是一种敷衍行为。  相似文献   

6.
霜生半夏 《社区》2014,(4):54-55
你对父母的印象停留在以前,你答应陪孩子玩却经常爽约,“嗯嗯”“好好”“知道了”是你与父母通话的常用语录。为什么我们爱家,却把家抛在脑后?我们渴望互相陪伴,却成了“失陪族”?  相似文献   

7.
《社区》2008,(16):48-49
十不要: 1.不要欺骗孩子(如孩子父母已经双亡,还是骗孩子说他的父母还活着)。 2.不要向孩子承诺你做不到的事(比如说我一定帮你找到你的父母)。 3.不要强迫孩子回忆或说话(不要说“没有关系,你说啊”)。  相似文献   

8.
男人有三短     
梅林横笛 《可乐》2011,(9):30-30
父母们可以不论官阶,藐视物质,但自家养的孩子,总是会放在心头与别人家的孩子比一比的。我小时,堂兄结婚,父母要带我共赴喜宴。动身之前,母亲将我周身上下细细打量一番,忍不住摇头叹息:“唉,还是单薄,新衣服撑不起来。”父亲听了,在一旁哈哈大笑,笑罢,又很严肃地讲:“自家皆俊男。男人有三短:贪杯厌学腰不直。”  相似文献   

9.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撰文提出,应将“家长”的称谓改为“父母”。孙云晓认为“家长”的含义就是家庭的统治者,是孩子命运的掌管者。这是个充满封建专制的称谓,与现代教育相修。在许多父母的观念里,“家长制”依旧根深蒂固,许多未成年人受伤害事件中,相当一部分是父母对孩子的恶劣行为所致,有的教师也养成了恶劣的‘该长作风”。如何使孩子成长成才?孙云晓认为,最有利于孩子成长的是民主型教养方式,父母应多给孩子一些自由发展空间,时常与孩子讨论对多种事情的看法,不断肯定孩子的多种努力,鼓励孩子走向成功。而如果…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张集镇是远近闻名的“杂技之乡”。由于有很多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没时间照顾小孩,家里条件又不好,有些父母就会把孩子出租给“老板”表演杂技。2005年年初,张集镇孟堂村的翟俊和妻子魏芸成立杂技团,他们与孩子的家长签订的“协议”通常是以3年为期。协议规定,小孩每月工资是500元,孩子带出去之后如果发生生病、走失等任何意外情形,翟负责赔偿一万元,其他的责任一概不承担。  相似文献   

11.
孩子与父母     
宣金学 《社区》2013,(22):63-63
最近发生的几则新闻故事,天南地北,毫无关联。但若把它们串在一起,你会发现,它们记录了一个孩子的出生到长大,以及父母的青春与老去。未必所有孩子与父母的人生轨迹都可以浓缩在这三个故事里,但是从中你可以看到几乎每一个孩子与父母的影子。  相似文献   

12.
张冬梅 《社区》2014,(28):56-56
生活中,很多家长喜欢给孩子。贴标签”。比如,孩子做了好事,有的家长会抚摸着孩子的头说:“你做得很棒,真是个善良无私的好孩子l”而有的家长,则会表现出对孩子的不理解,甚至呵斥孩子:“放着正事不做,操那个闲心干吗?”在这里,两类家长的不同态度,其实是家长贴在孩子心里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标签”,而这两种不同的“标签”,自然会培养出不同的人来。  相似文献   

13.
现代社会,父母为孩子用心良苦,处处为孩子着想,而许多孩子却不理解父母,认为父母与自己有代沟,有的甚至仇恨父母.父母永远都是为了自己的孩子,我们应该理解他们,用感恩的心去拥抱他们。即使与父母意见不合,我们也应采取正确的方法来与父母沟通,不该让他们伤心。  相似文献   

14.
今年暑假,我有幸参加了“上海首届青年创业夏令营”活动。经过几天的培训,我对于“创业”这个词的含义又有了新的认识。什么叫创业?不少人会说,不就是开家店、当个小老板吗?其实不然。中国有句古话叫“成家立业”,这个“业”字就是指一份稳定的事业。从收入角度来说,这份事业可以让你和家人过上比较舒适的生活,能够赡养你的父母,能够抚养你的孩子,全家还能够出去  相似文献   

15.
1 卢梭非常重视家庭教育,特别是父母对自己子女的教育。卢梭认为父母对自己的孩子负有不可推卸的教养责任。他说:“既然真正的保姆是母亲,则真正的教师便是父亲。愿他们在尽责任的先后和采取怎样的作法方面配合一致;愿孩子从母亲的手里转到父亲的手里。”①而“不能借口贫困、工作或人的尊敬而免除亲自教养孩子的责任。”②卢梭对那些借口工作忙,放弃对孩子管教,而拿钱去雇人来代替他们完成所担负的责任的父母,提出了严厉的批评。他说:“满身铜臭的人,你以为用钱就可以给你的儿子找到一个父亲吗?你不要犯这样的错误了,你给你的孩子雇来的这个人,甚至不能说是教师,他是一个奴仆。他不久就将把你的儿子培养成第二个奴仆。”③  相似文献   

16.
李艳鸣 《社区》2011,(24):36-36
在生活中,很多孩子会在与其他小伙伴的相处中表现出“嫉妒”的心理,如听不得自己的爸爸妈妈夸奖别的孩子,或当爸爸妈妈抱别的孩子时会感到不高兴等。遇到这种情况,很多家长都想要立即扑灭孩子“嫉妒”的火苗,但你是否想过,孩子的这种心理缘何而来?  相似文献   

17.
剑兰 《社区》2009,(24):16-17
爱吃甜食似乎是孩子的天性。从前,父母经常担心孩子甜食吃多了会患龋齿和发胖,而现在更让人担心的则是安全问题。因为加工食品中的甜味大多不是天然成分.而是化学添加剂,这些”甜”加剂会对孩子的身体及智力发育有影响吗?本刊选取了4类最常见的甜味添加剂,为你逐一调查。  相似文献   

18.
张奉连 《社区》2010,(18):27-28
孩子早晨睡懒觉,不肯按时起床上学,是令家长们很头痛的一件事:当父母忙着收拾房间、做早饭,急着要赶车上班去,而“小懒虫”还在床上呼呼大睡不愿起床时,家长们一定会焦急万分怒气陡升的。怎样才能避免这种情况呢?只要你学会以下三招,保证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天使会弹琴     
邓燕婷 《社区》2017,(29):24-24
有时孩子与父母是对抗的,为什么?爱美丽六岁的时候,我让她练钢琴,她痛苦万状地说:“你开心我就不开心,我开心你就不开心!”  相似文献   

20.
<正>“你喝奶就会醉?别扯了!”“你没生过孩子,你不知道!刚出生的孩子‘酗奶’,不管是饿了、疼了还是累了,只要能喝上一口奶,就能迅速入睡,那表情就像喝了十斤酒一样享受呢!”“那和你有啥关系呀?”“嘿嘿!我最近返老还童,喝奶也醉!反正以后有饭局找我,我只喝奶,不喝酒!”说完,德茂抄起大奶瓶,咕噜咕噜一饮而尽,而后竟真如酒醉一般,瘫倒在地,惹得同桌的客户友商一阵惊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