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希凯 《决策与信息》2009,(6):51-51,109
不自证其罪特免权是指在刑事诉讼中,任何人不得被强迫提供对自己不利的证言或证明自己犯罪."不自证其罪特免权"赋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证人抵御被强迫自证其罪的风险.本文对不自证其特免权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
王晓芳 《经营管理者》2011,(22):164+162
律师会见权是保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合法权利的一项重要的律师权利,而且保障律师会见权也是实现律师在刑事诉讼中辩护作用重要机制。2008年6月1日起实施的新《律师法》对律师会见权的规定,较之《刑事诉讼法》的相关法律规定有了很大的突破。然而在实践中,新《律师法》的运用遇到了一些问题,会见权的规定并未顺利实施。本文试探性的分析我国律师会见权所面临的困境,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规制意见。  相似文献   

3.
我国采用的是以通知方式行使合同解除权的模式.解除权作为一种形成权,只要解除权人单方面意思表示即可发生合同接触的法律效力.解除权的相对人对于解除权的行使享有异议权.当法律所规定的解除合同的条件成就时,享有解除权的一方当事人可以直接行使解除权解除合同,事先不必征得对方当事人的同意.对于相对方行使异议权的期限应该加以限制,比如可以规定异议权的行使期限为30天,自其收到合同解除的通知之日计算,如在此期间内其未提出诉讼或申请仲裁,则异议权消灭.  相似文献   

4.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43条明文规定禁止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手段获取口供。《刑法》247条也规定,司法工作人员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实行刑讯逼供或者使用暴力逼取证人证言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刑法》第234条故意伤害罪、第232条故意杀人罪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从我国刑事诉讼法、刑法的规定可知犯刑讯逼供罪最严重的是可以判处死刑的。然而,在司法实践中,如何遏制刑讯逼供却仍是刑事司法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特殊防卫权的设置,对于有效警戒和震撼暴力侵犯人身安全的犯罪分子,遏制和预防暴力犯罪,具有重大意义。但是我国对于特殊防卫权的规定存在诸多的不合理之处,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刑事审判工作的合法性与公正性。本文从特殊防卫权的构成要件以及特殊防卫权的立法缺陷和完善意见等方面对特殊防卫权制度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物权法》第191条的规定过于笼统,其意旨是保护抵押权人的利益,但没有考虑到抵押物性质的不同.对于一般动产抵押物而言,出于对抵押权人的保护,如此规定未尝不可;对于不动产抵押物和适用登记对抗主义的特殊动产抵押物,这样的规定多此一举,甚至有失公正.  相似文献   

7.
《刑事诉讼法》第五十条规定:“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必须依照法定程序,收集能够证实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或者无罪、犯罪情节轻重的各种证据。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证据,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必须保证一切与案件有关或者了解案情的公民,有客观地充分地提供证据的条件,除特殊情况外,可以吸收他们协助调查。”但是,佘祥林案、杜培武案等冤假错案表明,《刑事诉讼法》所规定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并没有很好地落实到基层。虽然近几年最高院、最高检都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做了有关的解释,但是在这些规定下,现实中仍存在部分侦查人员通过精神压迫、间接胁迫等方式来迫使犯罪嫌疑人招供的现象。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实践中不能很好落实的原因,希望推动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落实。  相似文献   

8.
《公司法》第七十二条规定了股权转让在同等条件下,股东享有优先购买权。同等条件是在股权价格、购买数量以及付款方式等条件相同情况下的内部股东享有优先购买的权利;优先购买权是针对内部没有放弃优先购买权且出资已缴足股东所享有的权利。  相似文献   

9.
我国现行《公司法》对于有限责任公司股东新股发行优先认购权的规定存在诸多漏洞及值得检讨之处,故本文通过对有限责任公司优先认购权背后蕴含的公共政策进行分析,对该权利的行使方式及规则定性提出了立法论和解释论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优先购买权也称先买权,是指特定人依照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而享有的在出卖人出卖标的于他人时,所享有的以同等条件优先于他人而购买的权利,包括按份共有人先买权,股东或合伙人优先购买权,承租人先买权等。我国关于优先购买权的法律规定,主要见诸民法通则、物权法、合同法、公司法、合伙企业法和《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实施条例》等法律规定及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  相似文献   

11.
侦查阶段是调取证据的关键阶段,也是犯罪嫌疑人合法权益能否得到保障的重要阶段。律师的调查取证权是平等对抗原则的客观要求,基于从职权主义向当事人主义转变的价值取向,侦查阶段律师的调查取证权问题就成为理论界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2.
李捷音 《经营管理者》2013,(31):221-221
我国《反垄断法》中对于纵向垄断协议的规定主要集中于第14、15条,本文从今年著名的奶粉垄断案出发,对纵向垄断协议进行讨论和分析,结合实践对我国法律的相关规定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及建议。  相似文献   

13.
由于现行法律法规在企业国有产权转让与其他股东行使优先购买权等问题规定不明,衔接不够,其他股东在国有产权交易中行使优先购买权的方式众说纷纭,造成诸多困惑与争议。国家有必要建立统一、明确的国有产权交易规则,进一步明确其他股东行使优先购买权必须依法进场,平等参与,并根据不同的竞价方式规定不同的股东优先购买权行使规则。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释明权的渊源出发,以我国法律就释明权相关规定作为切入点,着重就商事仲裁中释明权的范围、具体运用、行使的方式及注意点提出自己观点,并从实践角度对我国商事仲裁中释明制度的构建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5.
股东知情权属股东法定权利,具有固有权属性;公司法第三十三条、第九十七条关于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股东享有知情权的规定属法律强制性规范;法定知情权既不能被剥夺、限制,也不能由股东通过协议主动放弃,否则无效;公司不得以公司章程限制、股东间协议等约定限制为由拒绝股东行使法定知情权。本文通过对股东知情权的立法及行使过程中存在问题的阐述,通过法理分析,在完善公司治理方面提出保护股东法定知情权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理论和法律规定两个维度探讨了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性质,分析了作为一种复合型权利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之后探讨了其中最重要的一种权--共有权的性质.  相似文献   

17.
张琛 《经营管理者》2013,(19):246-246
根据我国《刑法》第67条规定,自首是指犯罪分子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行为。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我国刑法理论界将自首分为一般自首与特别自首。特别自首是基于一般自首基础上的自首,具有特殊性。在司法实践中,我们应该注意一般自首与特别自首、准自首的选择与竞合。  相似文献   

18.
世界上很多国家的立法中都有关于亲属拒证权方面的规定,并且在我国古代至民国时期的法律制度中也都存在着以容隐权为核心的“亲亲相隐”制的规定,然而在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中却没有关于亲属拒证权方面的内容。因此,加强对亲属拒证权在我国立法中确立的必要性的研究,对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亲属拒证权制度则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去年9月初,辽宁省抚顺市顺城区人民检察院推出了《主诉检察官零口供规则》制度,规定允许犯罪嫌疑人在接受讯问时保持沉默。这是争论已久的沉默权首次在中国司法规章中予以确认。在英、美等国的警匪片中,我们常常听到警察在铐住犯罪嫌疑人时那句家喻户晓的台词:“你被捕了!你有权保持沉默,但是你说的一切可能在法庭上用作对你不利的证词。  相似文献   

20.
朱梦阳 《经营管理者》2013,(4X):275-276
绑架由于其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在各国刑法典中一直是作为重罪进行惩罚。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拜金主义等思想的盛行,绑架犯罪也日益增多。在我国,绑架罪被规定在刑法的第239条,并且《刑法修正案(七)》对于第239条又进行了法定刑上的完善。但是,由于犯罪手段的多变性等因素的存在,我国对于绑架罪的规定在理论界和司法实践中都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试从分析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刑法典中关于绑架罪的规定入手,比较我国的绑架罪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刑法典中的绑架罪,希望能对完善我国绑架罪的有关规定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