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高校知识女性主观幸福感的调研,初步探讨了高校知识女性主观幸福感的基本现状。研究得出,高校知识女性主观幸福感在年龄、经济收入、婚恋状况和婚恋质量方面存在差异,婚恋质量是影响高校知识女性主观幸福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晚明时代家庭知识女性和非家庭知识女性分别生活在两种界限分明的生存空间中,前者公共空间私人化,后者私人空间公共化,尤其是后者,对非家庭知识女性产生极大影响。晚明非家庭知识女性的生存空间主要包括城市、市井、青楼等公共场合和官吏、士风、市民口味等与非家庭知识女性生活关系密切的人和事。晚明非家庭知识女性的生存空间有其特殊的生成背景,这些背景和生存空间一起,对晚明这些知识女性的文学修养、艺术才华、气质韵味、价值理念产生着作用。  相似文献   

3.
1940年代初,有关王西彦小说《家鸽》的批评和反批评文章在《文艺生活》月刊上形成了交锋。文章以此为引子,讨论了在上述背景下《文艺生活》月刊刊发的以知识女性成长命题为关注点的作品。这些作品从社会、男权以及女性自身这三个角度探讨了女性被束缚的原因,着力表现了知识女性是如何在抗战的时代潮流下,冲破牢笼走向社会并成就自身的。虽说这些新知识女性在某种程度上是作为理想化的存在而被描述着,但这些新知识女性形象的出现仍然是对"妇女回家"论争所作出的正面且有力的回答。  相似文献   

4.
尽管女性的社会地位历经漫长的历史岁月而有所改变,但其生活质量的改进还存在一定瓶颈。依据女性生活质量的三因素模型,社会地位是女性生活质量的保障性因素之一,也是影响女性生活质量的外在制度基础。而女性社会地位与制度变迁的相关问题表明,女性社会地位的提升需要外部的制度供给。因此,公共部门提供形式上和实质上有效的制度供给方能提高女性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作为中国妇女中素质优良、层次较高的一个群体,知识女性在我国建设和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她们的生活方式、生存状态以及发展状态对社会女性有着较强的引导和示范作用。而生存权和发展权是女性的基本人权。发展权的维护是知识女性特殊权益维护的重要一环。因此,维护知识女性的特殊权益、特别是发展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知识女性发展权的维护,既需要社会观念的不断更新,更需要知识女性的自身努力。  相似文献   

6.
企业知识员工工作生活质量结构维度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员工的工作生活质量问题近年来受到了企业界和学界的关注。本文从知识员工工作生活质量的角度出发,在分析知识员工工作生活质量特征的基础上,从工作任务维度、组织环境维度和社会心理维度三个方面对我国企业知识员工的工作生活质量结构维度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7.
从文化与高级英语教学的关系,背景知识教学,习语教学及宗教知识和典故的教学四个方面举例阐述了文化教学对高级英语教学的重要影响,指出中国学生由于生活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下,很可能没有亲身体会异国文化,学生在理解课文时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其中目标文化和相关背景知识的缺乏可能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知识女性是创造和推动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因素,是推动科学生活方式的主力军.构建和谐社会,知识女性责无旁贷.知识女性要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她的主体作用、参政作用和特殊作用,充分展示个性特色,在学校的教学、科研与管理工作中发挥她们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文学知识女性的生存史是一部精神悲剧的演绎史,子君、莎菲、章秋柳等受过五四新文化浪潮冲击的新知识女性,在追求个性解放的道路上,寻求女性价值和自尊,寻求爱情理想和人生理想,但由于心中传统文化的阴霾和现实的黑暗,在中西文化的夹击中心灵迷失,产生了深沉的忧郁,导致了精神悲剧。在鲁迅、茅盾、丁玲等塑造出具有鲜明时代感的知识女性形象,探讨知识女性的出路时,曹禹也听到了时代精神对中国知识女性的呼唤,他把视角主要转向生活在封建家庭中却受时代新风轻拂的“旧式女人”,揭示她们抑压在封建关系中苦闷、辛酸的心路…  相似文献   

10.
从女性主义立场解读张洁的<方舟>,可以更清晰地洞察这部作品对女性生存困境的深刻描述.<方舟>堪称一部女性生活的艰辛"创业史",小说展示了三位独身知识女性在工作、生活上遇到的种种艰难挫折,和她们互相扶持在窘境中不懈努力的历程,让我们看到的是男权意识的深固和女性解放的艰难.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80年代初期,有关知识男性与劳动妇女的爱情叙事大量而集中地出现在男作家所创造的文本之中.在这些文本中,美丽温情的女性都是"空洞的能指",知识男性的心灵挣扎与身体历练才是作品叙述的中心.男作家们的创作目的并不在于对劳动妇女这一群体生存与命运的关切,其创作的隐秘动机是治疗男性知识分子的心灵创伤,在主流意识形态的规范之内,建立中国知识男性的自我主体形象,改变知识分子被权力政治边缘化的社会地位,修正知识分子卑琐、不洁、可疑、软弱的"女性"化形象.  相似文献   

12.
印度佛教自汉末传入中国 ,与中国儒道思想经过矛盾磨合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极大地影响了中国的社会生活和文人的精神生活。而作为中国佛教的禅在人生价值、思维方式等方面对文人的精神及艺术产生了巨大的作用。特别体现于王维的充满禅境的诗歌和苏轼随缘任运进退裕如的人生方式。  相似文献   

13.
旅美华人作家於梨华在其长达四十余年的创作中,除全面描绘中国知识分子旅美生活以外,对海外华人女性在中西文化价值的冲突中的生存境遇及自我寻索的过程作了详尽的描述。她的许多作品,在书写女性命运及生存状况、探索女性性别真相这一点上,可以说是继承现代女作家五四传统,但由于时代背景及作家身份的差异,她的小说中对男女两性的洞察、对女性性别身份特征的认识以及对女性生活状况的表现,较之以前又有所不同。而最为突出的一点是,她的小说表现出更为强烈的女性自我意识。  相似文献   

14.
五四时期的张竞生的美学思想,以生命的发生演变来揭示宇宙人生,以人的性心理研究来探索个体的生命形态和“美的人生观”。在这里,生命意识的起源为“储力”和“现力”,“生命力”的“内兴”形式是极端感情、极端智慧和极端志愿的发展,其“外趣”的扩张是生命形态的“美间”、“美流”、“美力”和“动美”、“壮美”、“唯美”。这是中国现代知识分子面对急剧来临的西方现代主义思潮的一种独特思考,其中既携带着一些异端性和偏激性,也蕴含了某种程度的先锋性和现代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职业既是谋生的手段和身份的象征,也是施展才华的舞台和自由发展的天地。但就女性而言,职业与事业的错位、工作与家庭的矛盾、观念与行为的冲突,以及传统性别角色的定位和性别分工模式的定型,使女性在职业选择中困难重重。因此,转换视角、赋权自我,努力开创21世纪知识女性职业发展的多元化路径,是妇女理论研究和妇女发展实践共同面临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6.
侯方域作为“复社四公子”之一,在明末清初的士林中颇具影响力和号召力。但因参加顺治八年(1651)乡试一事,侯方域在人格与道德上遭到世人质疑和批判。另外,又因为《桃花扇》中的戏剧形象深入人心,后人对他的认识亦多有争议,而这种对其为人的偏见甚至还延及了对其诗文的客观评价。本文本着“了解之同情”的学术态度,通过解析侯方域的诗文作品,对其从归隐到应试的心路历程进行全面观照,从而尽可能地还原易代士人的生存状况与心灵困境。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飞速发展 ,人们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现今我国人口平均寿命由 1 963年 61 .7岁、1 981年 67.9岁到 1 991年 70岁。但知识分子阶层平均寿命增长幅度低于平均值 ,英年早逝及患病比例增大的现象日益突出。通过对我院全体教职工的健康状况和健身活动进行调查 ,结果发现有 64 .9%人患有 73种不同疾病 ,死亡原因中癌症死亡率过高 ,健身活动过少。一方面降低了教职工的生活质量 ,同时又严重的影响教学和其它工作 ,还需要国家和家庭大量医疗费用的支出。通过分析其中的原因 ,使我们找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采用自编农民生活满意度问卷和世界卫生生存质量简表(WHOQOL—BR.EF)研究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云南和河南两地三类农村女性生活满意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并用多元Logistic回归进行影响因素分析得出结论。农村女性生活满意度受其所处的环境、心理健康状况和文化程度等不同因素的影响,干预重点应该是大力发展经济,改善农村女性生存环境和医疗条件,提高其综合素质,更好地维护其权益。  相似文献   

19.
贵州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贵州农村老人生活状况调查所得资料、对农村老人生活质量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发现,农村老人生活质量刚进入中等水平,且生活质量随年龄增加而下降;男性老人的生活质量略高于女性;受教育程度越高的老人生活质量越高;不同婚姻状态和不同居住方式下的老人生活质量存在一定差距,老人拥有儿子的数量对其生活质量有一定影响。针对当前农村老人生活质量存在的诸多问题认为,改善农村老人生活质量应以高龄老人、独居老人和无子老人为重点,在农村居住方式正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应当优先关注和改善农村独居老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郝岚 《东方论坛》2005,(3):76-80
作为新旧交替时代的知识分子,林纾有一个开明的西方观.他渴望借西方之用来修正中国的传统,而不是完全地摧毁它,这一点相对于后来的五四知识分子尤显重要.他的兴女学但限女权的主张,在当时的语境下也具有相当的现实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