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民族记忆而言,战时中国文学留摄下的心灵体验、生命体悟,包含了一个民族对于自身遭受到的侵略战争的全部回答。无论是战争初期"放逐"、漂泊中"远行者"等形象的塑造,还是战争相持阶段的"怀旧",都表明作家们的感悟超越着战事,而寄寓着对民族长远建设、根本命运的思考。而战时中国文学暴露讽刺的多元形态、哲思的不同取向,也都表明作家的战争人生体悟从民族战争本位向战争本位的转化,呈现出超越具体战争对峙,求索于人类自救和民族自立的内在层面。正是这些战争人生的心灵体验,构成了战时中国文学的博大、独异。  相似文献   

2.
五四新文学打破了“家国同构”的传统 ,而战时中国文学开始的“家国同构”的重建是一种复杂的历史存在 ,出现了相反方向的变异。“家国同构”的传统既在民族命运和无产阶级政治的层面上得到重构 ,又在个体生命的层面上被质疑 ,成为战时民族心理和作家心态的历史呈现 ,也预示出战后五六十年代文学的基本走向  相似文献   

3.
延安文学中女性形象的创作不同于西方女权主义文学的创作。孔厥关怀女性境遇的小说作品是对人文主义或人文精神的追求,蕴含了“五四”启蒙精神追求和中国女性现代性意识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五四儿童文学的历史生成是与中国的现代转型紧密关联的.认同危机内在驱动了包括儿童文学在内的中国新文学寻找和建构国家形象的文学实践.儿童本体的书写折射了中国现代作家对现代中国历史及民族“新生”的思考.在西方形象与古典形象的双重他者的制导下,五四儿童文学建构中国形象体现了社会性与自然性的融合与冲突,其性质是对现代中国的一种价值重建与意义重构.  相似文献   

5.
《我的军营我的梦》的作者邰若鹏年轻而富有理想,他通过书写崔光明梦境中的军营生活,展现了自己所追求的理想生活和军事梦想。作品依据现代科学技术构建了自己的军事理想,是21世纪所倡导的“中国梦”的理想形态,也可以说这是新一代年轻人共同的梦想。作品通过主人公崔光明所展现出来的军人的信念,更是所有军人共同的最高追求。  相似文献   

6.
从强悍民风中汲取力量,高扬刚烈雄强的新格调,是战时中国文学的一种寻求。作家对战时中国文学所作的多方面的开掘,既有将抗战激情直接转化为人物形象的刚健,更延续了“五四”以来对民族尚柔传统的反思,从而以一种巨大的现实渗透力充盈于战时中国文学的整个空间,使雄强成为“提升并迷住灵魂”的美学范畴。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女性文学中的女性意识的觉醒离不开西方进步思潮的推动和“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催发。它在“人的自觉”与“女性的自觉”相碰撞、相融会的态势下生成和成长,直接而富于创造性地参与了中国文学现代精神的熔铸和锤炼。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战争硝烟与民族危亡的重负,促使了女性自我意识与时代主流话语的自然融合。  相似文献   

8.
任斌武,这位从硝烟中走过来的军旅报告文学作家,饱蘸自己的激情,撰写我们部队的战史,战士的心灵史,为我们留下了八十余篇报告文学作品,以及结集出版的《无声的浩歌》。他也以军人的激情放眼社会,用他的笔去扬善贬恶,写下了多篇反映社会生活的作品。综观他的报告文学创作,他给我们勾描下了三条轨迹:战壕生活、军营生活、社会生活。他以战士的心、战士的激情,站在美的制高点,赞颂和评判了我们的生活,给人以美的教育、美的熏陶、美的享受。壮美的战争孕育了壮美的报告文学军旅文学在我们民族的文学史上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八一军旗下展现的现代军史,是中华儿女心驰神往的领域。战争考验了我们的民族,锻炼了我们的人民。战争把战士灵魂深处象金子一样绚丽,象水晶一样透明的东西袒露在人们面前。  相似文献   

9.
关于中国当代文学史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当代文学”,从文化、语言、民族的统一性来考察,应由三个“板块”构成:大陆文学、台湾文学、香港与澳门文学。这正与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现代文学”的三个“板块”相续接。近年来有三种研究倾向不利于把握“当代文学”的根本特征与历史定位,研究失去了历史感。“当代文学”这一文学时段,是五四启蒙精神与五四新文学传统从消解到复归、文学现代化进程从阻断到续接的一个文学时段,文学史在这里走了一条“之”字形的路。  相似文献   

10.
生成于"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启蒙思潮在20世纪40年代发生了本质的裂变,"启蒙"与"救亡"成为20世纪40年代相互对峙、纠缠的两种时代话语。本文主要从文学内部的新的"美学原则的崛起"和文学外部的启蒙空间的位移两个向度来捕捉战时文化环境中启蒙思潮的脉象,并与"五四"一代知识分子的启蒙思想和文化形态进行纵向比较,以此来探寻中国启蒙运动的路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