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2007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后,在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态势下,二战后形成的全球政治经济秩序遭到了新的挑战。发达国家主导的市场经济分配规则遇到了危机,随着世界强国美国的战略东移,世界面临新的抉择。但世界经济走向社会化的大生产、大市场、大产业、深分工、全球化的道路不可阻挡。世界政治国际政治从"小政治"向人类可持续发展、全球文明等国际"大政治"的纵深发展,世界将围绕联合国的发展、国家社会的组织纪律、价值取向、利益制衡等问题展开。  相似文献   

2.
权力、利益和道德思想,共同构成了经典现实主义代表人物汉斯·摩根索的国家间政治理论庞大体系。在现实客观存在的世界中,国家间政治的实质在于国家对权力的追求,权力以利益为基础和目标,国家利益是权力斗争的中心和本质。为实现国际社会的最终和平,必须对国家无限追求权力与利益加以限制,争取实现对由国家所组成的国际社会的超越。  相似文献   

3.
"政治全球化"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政治全球化"的意义和作用应做客观的、具体的分析,决不能估计过高.首先,国际组织和国际协调力量的发展将继续呈现复杂曲折、一波三折的态势.其次,至少在可以预见到的将来,国家仍将是"政治全球化"的根基和"政治全球化"发展过程的最终决定因素.最后,广义的意识形态的冲突和矛盾仍将是国际政治生活的一条主线.  相似文献   

4.
中江兆民中期的国际政治思想是他的国际政治思想演变过程中的重要阶段。从"政理"、"政术"和"政俗"三个角度可以全面阐述中江兆民的日本国际政治发展战略。中江兆民在中期仍然是一位和平主义者,但是与前期相比,中期的国际政治思想较为系统,其基本特征是现实主义的和平主义。  相似文献   

5.
在国际社会中,社会性别意识已被纳入联合国的人类发展统计指标及国际社会发展规划,成为衡量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依据之一。与此同时,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使中国社会正经历着来自于性别角色、性别价值及性别道德的挑战。基于此,进行社会性别教育就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性别教育存在诸多契合,以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来研究社会性别教育,不仅必要,而且可能。思想政治教育为社会性别教育引导正确的方向、规范健康的内容、整合先进的社会性别文化,从而在正确的方向下化解人们性别角色的困惑、在健康的内容中化解性别价值的困惑、在和谐的性别文化中化解性别道德的困惑。  相似文献   

6.
政治伦理学     
政治伦理学[德]B.苏托尔段合珊译[原编者按]政治伦理学是一门适应现代民主、多元化社会需要的学科。它并非使政治摆脱道德责任,而是要从过度的、非本质的道德负荷下解脱出来,至于道德意识,则要远离那些不合时宜的政治说教。政治伦理学也不希冀揭示个人的道德准则...  相似文献   

7.
从国际气候谈判开启至今,中国参与国际气候谈判的立场和态度发生了较大程度的调整和变化,经历了"积极被动的发展中国家"、"谨慎保守的低收入发展中国家"和"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三种身份定位。本文拟从国际政治社会理论的角度出发,探讨国际气候谈判过程中中国身份定位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如何作用于国际气候制度的建构,并在此基础上思考后续国际气候谈判中中国的身份定位及积极作为。  相似文献   

8.
汤岩 《社科纵横》2013,(11):86-89
国际法的发展在理念上是国际社会中"法治"的发展,但这里存在着一个辩证关系:在没有统一立法机关的国际社会,国际条约和习惯法中国际法规则的生效最终来源于国家的同意,国家政策可以影响国际法的发展。另一方面,国际法只有在中立和理性的逻辑体系发展和运行,排除政治因素影响,才能为国家行为和国际争端解决提供公正的评价。国际关系和国际法跨学科研究不能淡化国际法的独立性和独立价值,而将国际关系中权力和利益的哲学等同于法律的哲学。  相似文献   

9.
冷战结束后,人口作为影响一国政治稳定、区域性国际安全的因素开始凸显,相关的研究也取得较大发展。与中国人口安全的研究侧重在"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和谐关系"不同,国外对人口与安全关系的研究侧重人口对国家政治安全和国际安全的影响。近年来,该领域研究成果的数量和质量都在提升,出现了一批代表性研究者和成果,已经形成一个亚研究领域。本文系统回顾了国外安全人口学的研究进展,特别是人口对政治稳定和区域性国际安全的影响,以期开阔我国人口安全研究的视野,促进该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张锐  张谨 《社科纵横》2010,(2):117-119
道德评价是道德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德评价是根据一定的社会和阶级的道德规范准则体系,凭借社会舆论和内心信念,对社会中的个体或群体的道德活动作出善或恶、正义或邪恶、道德或不道德的价值判断,以达到道德约束的作用。道德评价随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变化也相应的变化,分析现阶段不同的道德局面的新变化对于我们更好地运用道德的强大力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人类社会的道德原则是由普遍道德与特殊道德结合而成。试图阐述建立在道德基础之上的人权亦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在人权理论与实践中 ,应当重视道德所起的作用 ,即道德具有逻辑的优先性 ,人权在本质上是道德权利而非法定权利。人权的差异性是由人权的道德基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2.
体育与国际政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当代国际政治呈现出五个主要特点,这些特点既对我国体育产生了深刻影响,也对我国体育体制与政策提出了一系列要求。为此,我国应以提升国家软实力作为体育交流的落脚点,更加重视体育领域的国家软实力建设,创新发展,加快体育体制尤其是竞技体育体制的改革步伐,加强对外体育交流和参与国际体育组织的力度。  相似文献   

13.
气候变化是一个典型的全球性问题,需要所有国家和团体共同应对,国际气候谈判应运而生。谈判充满矛盾、挑战和博弈,尽管形成了减排温室气体的共识,但仍有"搭便车"现象,谈判一度陷入"囚徒困境",存在着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冲突。国际气候谈判受到气候、政治、经济和技术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未来国际气候谈判中,应当寻求国际合作,民主协商谈判,尊重国家主权,借鉴天下理论,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4.
肖洋 《太平洋学报》2013,21(1):77-85
国际海运减排是环境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从国际海运减排博弈现状入手,提出"碳陷阱"的概念并进行理论解析,在深入剖析国际海事组织的海运业减排约束机制及其法理性原则问题的基础上,探讨符合中国利益的国际海运减排方案及实施模式,提出中国规避海运减排"碳陷阱"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论儒家传统文化的现实教育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莉颖 《学术交流》2004,(11):15-18
儒家传统文化当中有许多精华的内容,其中优秀的传统道德精神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对后代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应当充分利用儒家优秀传统道德遗产,将新世纪大学生应具备的社会主义新道德要求与传统道德结合起来。如,"天下为公"与现今提倡的无私奉献、"国耳忘家、公耳忘私"与忧国忧民、"仁爱"精神与关心他人和集体"恪守信誉"与诚实守信、崇德重义与大学生文明修身等。  相似文献   

16.
荆学民 《求是学刊》2007,34(1):38-45
道德信仰是一个生成的完整范畴。“道德”是其基础,信仰是其“着力点”。道德信仰是指道德的形而上学之基础,一是指道德形成的前提性的精神基础;二是指道德的终极向往即道德的最高目标和最高境界。对“人性”的理解及其相应的态度(信仰)是道德形成的精神基础;对“人生意义”的理解及其相应的态度是道德的最高目标和最高境界。道德信仰之所以是必要的,在于它依赖信仰实现道德中所谓动机与效果的统一。人们对“人性”与“人生意义”有相当不同的理解,现实生活中的道德信仰也据此产生两种不同的指向:一是世俗的现实生活指向;一是超俗的宗教生活指向。深化道德信仰研究,有利于明晰社会主义道德的精神基础,有利于强化社会主义道德的凝聚功能,有利于改善社会主义道德的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17.
麦金太尔通过对现代西方社会的道德批判,揭示出现代西方社会的道德实践和理论都处于深刻的危机之中;其症结在于启蒙运动对道德合理性论证的失败,其深层原因是启蒙运动以来拒斥了亚里士多德的美德传统。因此,他认为要拯救现代西方社会就要恢复亚里士多德的美德传统,及其在现代社会的生机。  相似文献   

18.
二战后国际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冷战结束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使国际法在价值理念、基本原则、适用对象及所其包括的制度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二战后国际法的发展是从微观的具体概念到中观的主体和部门法的扩展至宏观的原则、理念、体系三个层面。  相似文献   

19.
王凡 《学术交流》2006,(10):51-54
道德调控作为维持社会秩序、实现社会稳定的社会管理行为,它具有恒常性和广泛性、层次性和递进性、正面性和自觉性的特点,并同人类社会共始终。因此,道德调控对个体道德行为、道德心理的形成和发展、道德人格的塑造具有重要的规范作用。鉴于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应客观评价道德调控的功能和作用,消除泛道德主义的影响;努力构建良性的社会道德保障机制;准确把握“应当”、“正当”和“不应当”的维度,给道德以正确的社会定位;道德调控应以“官德”为先,才能真正实现道德平等。  相似文献   

20.
路海潮 《唐都学刊》2004,20(5):30-33
西汉开放气象所呈现出的逐利、奢靡之风在于政治经济之需与习俗固有的延续性、排斥性所致,受到冲击的儒学使其在理论体系和内容上汲取糅合诸派之言与民间风俗,拓展经义阐释的理论空间和社会信纳的实践层面,由此推动理性的开放气象走向极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