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江泽民对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江泽民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论述主要表现为:社会建设是社会主义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本质要求;社会建设的根本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建设为其他建设提供社会条件。  相似文献   

2.
20世纪50年代末,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思想体系逐渐形成。毛泽东把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所得出的理论原则,如国民经济发展方针、工农业发展关系以及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等思想极富理论价值。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思想对于今天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雷儒金 《学术论坛》2005,1(3):48-5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科学论断是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的新贡献,是对初级阶段理论的新升华,是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新拓展,是对国际共运实践的新发展。它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本质论解答的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问题,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解答 的是在新的历史时期社会主义实践的问题。因此,社会主义本质论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二者 的关系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一方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社会主义本质论在新的历史时期 的内在要求;另一方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又将为最终实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论奠定坚实的基 础。   相似文献   

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回答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基本问题的,属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范畴.它在方法论上强调与时俱进和理论创新,在基本理论包括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等方面继承和发展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并提出用先进生产力带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用理论创新带动社会发展和变革,用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从而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丰富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内容.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结合中国实际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创造性探索,已经深刻地融入到执政党的指导思想、执政理念、治国方略之中,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中闪耀着真理的光辉,展现出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成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阶段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源泉.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是无产阶级革命的经济理论。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应与时俱进,用生产要素价值论或财富论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用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作为抗击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五大以来,江泽民在继承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时代发展的新形势,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相互联系和贯通的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理论观点,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江泽民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理论,对于我们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从而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最伟大的理论成就就是形成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在这一理论指导下,摸索出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坚持这一理论,就是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高举这一旗帜,就是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旗帜。在新世纪中,我们必须继续坚持这一理论,高举这一旗帜,继续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任务摆在了中国共产党面前。周恩来同志作为新中国的政府总理,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高屋建瓴的方针、政策、理论和措施,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起着指导性、方向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李庚全 《兰州学刊》2007,3(11):27-29,32
邓小平的治国实践常常从社会问题出发设计发展道路,将解决社会问题作为工作重点,把人民满意程度作为检验工作的标准,形成了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邓小平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内容包括建立社会保障、稳定社会局面、激发社会活力、端正社会风气等方面;邓小平理论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关系是整体与局部、一般与特殊的关系.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理论是中国稳步发展的保障.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关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在20世纪50年代主要表现为他为了创造现代化建设必需的条件所作出的各种努力:在实践的探索过程中进行理论准备,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正确的指导思想;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内环境;建立国际和平统一战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无论是理论上的准备,还是实践中的探索,无论是内部条件的创造或是外部条件的争取,都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产生了积极的深远的影响。由于指导思想发生“左”的偏差,中国现代化建设在50年代后期走上了曲折的道路。为什么毛泽东在指导思想上会发生“左”的失误,本文从其理论与实践的多个角度对此作出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当今中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是属于地方治理不善的问题.由于地方治理理论强调主体的多元性,并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契舍之处,所以,以地方治理的视野来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可以透过笼罩在表面的层层迷雾,看清问题的本质所在,从而以冷静的思维、务实的心态、稳妥的步骤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4.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保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深化;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的新飞跃;丰富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的思想。总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5.
龚上华 《江汉论坛》2008,8(3):39-4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论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为研究对象,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建构和运行的科学.深入系统地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论研究对促进社会转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从中国国情出发的科学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创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社会主义实践的新课题,由邓小平制定的“三步走”战略到江泽民新的“三步走”战略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创新。  相似文献   

17.
肖治安 《东岳论丛》2001,22(1):17-20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 ,是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创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对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结构及其实现形式和条件等方面 ,作了全面准确的界定 ,是完成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伟大历史使命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是改革开放实践推动下的一个重要理论和实践课题.它在理论上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在实践中要贯彻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在构建新型政府与社会关系、培育新型的社会组织上下工夫,从统筹城乡发展、改善民生、调整社会结构和创新社会制度四个方面着力推进,才能取得切实的成效.  相似文献   

19.
建设社会主叉和谐文化,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首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中的指导地位;其次,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第三,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指导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20.
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必须坚定不移地走我国自己的政治发展道路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重要标志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前提和保障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