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丁玲从20世纪30年代初文学大众化、通俗化、民族化讨论开始,在左联机关刊物《北斗》提倡语言的拟市民化、通俗化之后,便对自己的写作重新思考,逐渐抛弃语言的欧化风格,在作品中自觉援引民间口语入文,运用民间用语写作。这一创作观念的改变,使其在30年代创作的《田家冲》、《水》、《母亲》等作品中,融入了极具湖湘特色的民俗、民间故事与歌谣、当地方言,并成为丁玲文学作品民族化转向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2.
吴承恩的长篇小说《西游记》,是在民间传说和前人创作的基础上写成的。“其所取材,颇极广泛”,但这些材料经过作者“加以铺叙描写,几乎改观。”①作者在再创作的过程中付出了辛勤的劳动。《西游记》的写定,使得长期流传的西游故事的情节定型化、人物形象典型化;同时,作者根据自己的时代特点,增强了这个神异故事的现实色彩。《西游记》吸引着广大读者,在人民群众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人们喜爱《西游记》,更按照自己时代的斗争经验和艺术兴趣,去理解并评价这部浪漫主义的神魔小说。直到今天,《西游记》也没有失去它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3.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以较多的艺术手法,概括了从周代初年到春秋战国中叶五百年间不同地域的政治经济和各阶级、各阶层的社会生活。在《诗经》中《国风》的成就最高。它多是劳动人民口头创作的民间歌谣。宋代的朱熹说:“凡《诗》之所谓《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诗集传》序)十五《国风》从不同的角度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这些出于里巷由群众口头创作的民间歌谣,既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又把劳动生活和爱情生活自然  相似文献   

4.
这是湖南韶山灌区工地群众创作的一首民歌。这首民歌,运用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原则,以磅礴的气势,欢乐的基调,铿锵的语言,热情洋溢地歌颂了韶山灌区人民意气风发,改天换地的革命精神,反映已经掌握了自己命运的革命人民的战斗风貌,抒发了劳动人民的豪情壮志。这是一首时代精神的赞歌,我们从内心喜爱它。  相似文献   

5.
弗洛伊德认为,未满足的愿望即白日梦是作家的创作动机,换言之,写作就是纸上的白日梦,作家通过语言对其未满足的愿望进行掩饰或歪曲。文中运用弗洛伊德理论,探析奥斯汀在《理智与情感》中的创作动机,发现奥斯汀在恋父情结的驱使下,安排并美化父女恋,同时丑化讽刺了小说中所有的母亲。奥斯汀将恋父情结在小说中转化为现实,使自己和读者都得...  相似文献   

6.
高尔基说:“文学就是用语言来创作形象、典型和性格,用语言来反映现实事件、自然景象和思维过程。”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老舍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之所以赢得国内外广大读者的赞誉,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显要的位置,与它的语言成就是分不开的。一《骆驼祥子》语言的第一个艺术特色,是通俗,明白、新鲜、活泼、口语化。群众语言是艺术语言的丰富宝藏,一切有成就的作家都注意学习和吸取群众的语言。老舍是纯熟运用北京口语创作的杰出代表。他从容地调动口语,进行加工提炼,“给平易的文学添上些亲切,新鲜,恰当,活  相似文献   

7.
着重介绍了英文谚语的历史及四个来源:来源于人民群众的口头创作,来源于《圣经》和《伊索寓言》,来源于外来语,来源于历史名人名作;分析了英文谚语口语性强、语言形象、韵律优美、语言生动的四个语言特征;简要说明了翻译英文谚语时应注意的民族性和口语性问题。  相似文献   

8.
电视剧《房前屋后》中有一情节:结婚不久,方小林得知自己不育,酗酒发疯痛不欲生。一家人没有语言来安慰他。这时,方小林的母亲说话了:  相似文献   

9.
丁玲主编《北斗》,对《北斗》十分珍爱,细心呵护,精心培育,就像母亲培养自己的新生婴儿一样。《北斗》一面世,丁玲就以母亲的情怀,广泛团结各路新老作家、理论家。丁玲还通过举办“创作不振之原因及其出路”、“文学大众化问题”征文等多种促进刊物与读者互动的活动,吸引读者广泛参与,增加了期刊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10.
一贾平凹的小说创作,从乡村题材开始。第一本小说集《山地笔记》出版时,贾平凹写了个题为《山地向导》的自序。他用真挚的情感,诗一般的语言,描述了自己和故乡的关系,自己对于乡亲的怀恋,敞开了一颗  相似文献   

11.
一九七九年以来,王蒙借鉴西方现代派,特别是意识流的手法,创作了《夜的眼》、《风筝飘带》、《春之声》、《海的梦》、《布礼》、《蝴蝶》、《深的湖》、《杂色》等短篇、中篇小说.这些作品运用新的艺术手法为当代小说创作别开生面,它取得的成功引人瞩目,蜚声国内外.但近年来,对王蒙作品的研究多从主题、人物、结构方面探讨,而对作者所找到的“自己的语言”却关注不够.本文打算从语言学角度,就其作品在语言要素的选择方面作初步的探求.特别应该指出的是王蒙近年来作品的语言,不仅仅表现了作家独特的个人语言风格,而且标志着一种新的语体手段、或说是一种新的叙述语言的诞生.  相似文献   

12.
明代曹臣仿拟《世说新语》所撰的《舌华录》既是一部优秀"世说体"作品,也是一部优秀的清言小说。在小说的体例语言等方面既有对《世说新语》的学习仿拟,又有自己的特点。不仅语言简洁传神,其精湛的志人手法以及独特的叙事艺术都生动地体现了《舌华录》的创作艺术。  相似文献   

13.
柔石的短篇小说《为奴隶的母亲》内质上是一部现代主义文学的文本,从创作主体来看,柔石是左翼作家中的"现代派";就主题而言,《为奴隶的母亲》透视了人生存在的困境,具有存在主义哲学的思想内蕴;从文体的角度考察,《为奴隶的母亲》具有现代叙事方式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超越语言》一书的全称是《超越语言——文学言语学刍议》。它是鲁枢元继《创作心理研究》、《文艺心理阐释》之后的又一部重要论著。《创作心理研究》独设机杼,畅议了创作领域一些新颖的论题,为建构文艺心理学的理论框架准备了重要部件,《文艺心理阐释》承续而下,在东西方  相似文献   

15.
论刘禹锡《竹枝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考订刘禹锡两组民歌体诗《竹枝词》的写作时间,并知人论世地分析诗人这两组诗歌的创作动机是效法屈原,为民歌手代笔,表现民间劳动生活、恋情。它们在内容上着意表现生活美,在中唐与众不同;又从民同汲取创作营养,独具音乐美、意境美、语言美的艺术优长。  相似文献   

16.
每一种艺术形式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漫画也不例外。连环漫画在内容表达上,有其独特的表现手法,我们称之为漫画语言。漫画语言掌握得好与否,将决定着这部漫画最终是否"好看",并成为衡量一个漫画家水平的重要标识。本文总结了以往漫画版《易经》在漫画语言的运用与认知上的缺失,并以《易经》的创作历程为例,探索了一个新的课题——连环漫画如何去表达非剧情性内容,这也是连环漫画的创作手法革新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美国悲剧作家奥尼尔的创作深受其母亲的影响。同母亲复杂的情感纠葛使其对女性的认识等同于母性:衡量好女人的标准就是她能否像母亲一样给男人以抚慰。难解的“母亲情结”使奥尼尔在婚姻中寻找着母亲,在戏剧中塑造着母亲。在《榆树下的欲望》和《悲悼》中两位母亲身上都可以找到其生母的影子,而其对女性的态度也从最初的抵触发展到理解和同情,并对她们的悲剧赋予了积极意义;剧中的母子关系反映了奥尼尔与众不同的母亲—儿子—妓女的三角母子关系的创作模式,再现了作家痛苦的内心世界,对母亲无望的追寻。  相似文献   

18.
从《外来妹》到《军歌嘹亮的年代》,再到不久前央视热播的《母亲》,印象中的陈小艺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到了今天。荧屏中的她经常扮演的是传统的妇女形象,而生活中的陈小艺也是典型的贤妻良母。她说自己最大的幸福便是拥有一个幸福甜蜜的家,拥有被她爱也爱她的老公和孩子。  相似文献   

19.
赛珍珠的长篇小说《母亲》以中国皖北农村为创作背景,刻画了一个勤劳智慧、精力充沛、充满爱心的农村妇女———"母亲"的形象。小说充满母性的温馨、妻性的智慧、女性的言说。在拂去了历史的尘埃之后,《母亲》以其细致入微而又震撼人心的描写,依然深受读者的喜爱。  相似文献   

20.
《茶馆》是老舍先生戏剧创作的巅峰之作,不管是在语言艺术上,还是在思想高度上都堪称中国戏剧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英若诚先生的英译版《茶馆》是为舞台表演而创作,对英译《茶馆》的语言口语性、语言动作性以及语言人物性进行分析和解读,可从舞台表演性视角下探讨语言的直接效果在英译《茶馆》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