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高胜兵 《淮南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93-97
“翻译文学”与“源文”之间的关系类似于“历史文本”与“历史”之间的关系,而“历史文本”与“历史”的差异性和阐释者的主体性是新历史主义文化诗学理论的基点.吸收新历史主义文化诗学这一独特的理论品质,确立了翻译文学的文化批评的基本策略——立足于译文与源文(或不同译文)的差异以及译者的主体性.从而,翻译文学的文化批评一方面从“差异”入手,基于文本的文化比较来“还原”源文中的历史文化元素,以及基于社会对源本的选择和对译本的接受来考察翻译文学与社会权力机制及意识形态的互动关系;另一方面基于译者对翻译源本和对翻译策略的选择来考察译者的主体性.这样的翻译文学文化批评是从翻译文学史的三个基本要素(译本、译者和翻译事件)展开的,有着鲜明的翻译文学学科意识. 相似文献
2.
3.
王小强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6(3):81-84
当前,“文化诗学”作为一种文学批评方法影响越来越大,但是,许多人将它与西方20世纪80年代流行起来的西方新历史主义“文化诗学”混同。实际上,我国当前的“文化诗学”立足于我国的文学现实,既注重文学内部研究,也重视文学外部研究,追求文学诗意的王国;而西方新历史主义理论旨趣却指向文化政治权力。 相似文献
4.
朱静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5(4)
格林布拉特认为,文化指向两个对立的观念--限制和流动,而文学是各种界线在文化上强化的一部分,同时又再现了文化的即兴表演结构.他的文化诗学,正是一种试图重建一种能够更好地说明物质与话语间不稳定的流通的阐释范式的努力,以便窥见文本与看似外在于它的社会的关系.但是,与文化研究不同,文化诗学仍然坚持文学形式的一面,而与文化唯物主义不同的是,文化诗学更关心权力在过去而不是现在的运作. 相似文献
5.
余艳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5):818-820
中国派文化诗学是由童庆炳、刘庆璋等学者倡导的文本——文化批评理论。这是一种立足于文学文本的跨学科跨文化综合性研究方法,沉淀了语言论转向的成果,将审美批评与文化批评有机结合,打通文学的内部研究和外部研究。这也是一种经验的批判的文艺学新论,从解析作品的语言出发,揭示作品蕴涵的思想文化意义,张扬新理性精神。中国派文化诗学由于具有审美性、文化性、现实性三大品格而给予当下文艺学学科重建以诸多启示,从而有力地推动了文艺学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6.
傅洁琳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2008,45(5)
格林布拉特的新历史主义与文化诗学理论内蕴着诸多西方马克思主义因素,特别是他对文本中的意识形态政治的透视和解剖,使其理论披上了扑朔迷离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色彩,被人们认为是马克思主义的另一个版本。虽然不能把格林布拉特的新历史主义与文化诗学理论完全归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体系,但应该注意到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对它的影响,并可以从这一视角来透析格林布拉特新历史主义与文化诗学的理论构架:一是历史思维和历史的解释原则;二是秉持一种整体的文化观;三是对隐含的意识形态的揭示。 相似文献
7.
彭维锋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2(3):98-100
从两种知识生产模式的关系看,文艺学的内部、外部研究也是互动的、相辅相成的。文化诗学应该包括诗学维度、文化维度、主体性维度,在三者构建的"循环阐释中"构建开放、对话的文艺学学科新格局。 相似文献
8.
陈玉珊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0(4)
新时期以来,饶芃子在原来文艺学研究的基础上,致力于中西文学和诗学的比较研究,在文艺学与比较文学的交叉领域寻找两者的契合点,拓宽了文艺学的学科内涵,并促进其更新和发展;她还率先倡导、开展比较文学视野下的海外华文诗学研究,从而发现和提出新的诗学命题,在拓展学科边界和新的理论建设上做出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王进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
“历史性”问题通常被后现代文化思潮所遮蔽,也不为当代文化研究话语所重视.新历史主义提倡历史性的回归,关注文学文本的历史情境和传播过程,建构文学活动和活态历史的文化诗学.针对文化诗学视域中的“历史性”问题,通过考察“历史性”作为视域行动的阐释意识、作为阐释立场的研究价值,以及作为效果历史的理论空间,同时梳理文化诗学的阐释经验和观念误区,反思当下“历史性”话语的批评范式和理论困境. 相似文献
10.
张进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0(4):15-19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研究应该扩容更新,加强对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间对话互补关联的研究。新历史主义在文化表述的非等级制、历史表述的非连续性和意识形态的物质性等方面都与马克思主义进行了广泛的对话商讨,它将历史诗学推进到叙事历史诗学阶段,造成当代文艺观念的深化与"问题化",成为导致中国当代文艺思潮层出不穷的深层动因。本文在马克思主义视域中对其超越与局限做了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1.
解释学诗学与当代批评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岱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4,17(4):1-8
在依托现象学思想发展起来的解释学方法与当代批评理论间 ,存在着一种互动关系。一方面作为“澄清的艺术”的解释学 ,需要在文学批评实践里得到验证 ;另一方面当代批评理论需要借助解释学提供的哲学基础确立生长点。不仅解释学对意义的生存论反思取代关于意义的认识论自审 ,对于文学批评实践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而且对于当代批评理论来说 ,如何从“说不可说”这一“解释学危机”中作出突围以实现“超语境理解” ,是其能否有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张进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5(3):32-36
翻译文论是经由语言载体转换而从一种社会空间进入另一社会空间的文学理论及其语际实践形式.它与空间诗学的理论方法策应互动,逐渐凸显为一个具有独立学术价值的合法性领域,并以其居间性品格和多元系统本质而对当前的西方文论研究有所补正.翻译文论作为文论话语的语际实践形式,发挥着调解、商讨和交换的批评工程功能.对它的研究是文论话语再语境化和文学研究横向超越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3.
张素玫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6(6):104-109
前苏联文艺理论家巴赫金的学说在上世纪80年代传入中国,曾掀起阵阵研究热潮。但钱中文先生却不是停留在译介述评的层面。他准确地把握住巴赫金理论的“对话”精髓,探索一种“交往对话的文艺理论”,为建设中国当代文艺理论做出了积极的创造性的贡献。而更重要的是,钱中文先生为我们做出了一个示范:西学不是拿来展览和崇拜的,而是要将其本土化,真正为我所用。 相似文献
14.
陆贵山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0,(1)
文艺与政治的关系研究 ,从过去曾存在着的文艺的惟政治化倾向转换为现在开始滋生和蔓延着的文艺的非政治化倾向。但对文艺与政治的关系研究仍然是文艺理论发展的生长点。关于文艺与哲学的关系研究 ,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内 ,曾存在着用哲学套辞文艺的现象 ,作为对这种现象的反拨 ,现在又出现了对文艺的哲学基础的忽视、疏离和消解。文艺理论的突破 ,期待着哲学的变革。面对各种形态的文艺观念 ,应当用“美学观点”、“人学观点”和“史学观点”进行宏观辩证的综合研究 ,谋求建构合理有序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框架体系 相似文献
15.
林代贵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37-40
一些人认为中国古典文论是抒情的,没有反映论的思想。从心物关系、意境理论、"比德"式审美方式和哲学基础等方面展开分析,可以发现,反映论之所以能在20世纪的中国顺利成为一种占主导地位的文论,是与中国古典文论中的反映论思想基础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6.
赵贤德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
《现汉》收录了很多标枙书枛的词语,它表示古书面上的文言词语及其读音,这些词语的读音在现实语言生活中具有很强的普通话读音的倾向,这些标枙书枛的词语读音在专业大学生中进行调查的结果也呈现出这种倾向性.对古书面上的文言词语的读音,没有必要“因袭古注”.在修订《现汉》时,要尽量减少这类词语的收录及注音,尤其是对某些古书面文言词语读音存在的同时还有现代汉语普通话读音存在的词语,注音时宜取普通话的读音或折合成普通话读音,尽量使其读音向普通话读音靠拢,从而减少误读,减轻学习普通话的负担和方便汉语国际推广. 相似文献
17.
陈传才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9,(6)
面向新世纪的中国文艺理论 ,显现出马克思主义导向下多元化观念和研究模式互补、综合的发展趋势 ;超越“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的变化 ,为文艺理论的建设性对话开拓了新局面 ;寻求现代性与民族性深度融合的文论构建 ,将以中国特色的话语形态与魅力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8.
黄茂文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5,26(4):8-12
从西方的理论角度来说,以审美为价值标准的文学叙事体系是一种近代(现代)现象,大致共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为近代(现代)文学话语体系奠定了认识基础,一是审美视野的确立,二是历史理性观念的形成,三是近代知识学科的分化.它们共同的理论基础是现代人文主义思想的兴起.分析清楚构成现代文学叙事和批评的这三方面内容,有利于人们对"文学"这种话语体系的认识,从而也让人们清楚,当代解构思潮是在何种角度上切入文学话语并解构文学话语. 相似文献
19.
比较诗学与文论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馨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20(6):95-98
通过比较诗学研究来建构融通性较强的文学理论成为当代文学理论建设的重要选择:比较诗学的开阔视野能够实现当代文论状态的融合,透视不同诗学思想的学理可以变革当代文论的范式,为具有普遍意义的文学理论建构而存在的姿态成为构筑当代文论大厦的深厚根基。 相似文献
20.
熊礼汇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2,55(4):461-470
陈白沙是明代散文史上“独立派”的代表之一。他的山林散文具有超卓不凡的识见美、激扬自我的健逸美、“自然”、“自得”、“不待安排”的文境美和朴率、简易的语词美。其艺术美的形成 ,与其特有的文论观和审美取向有关。而其文论观和审美取向的理论基石 ,是陈白沙“以自然为宗而要归于自得”的心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