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后现代对知识与真理的解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主义质疑构成现代思想倾向核心的理想、原理和价值观。没有客观真理,道德价值也是相对的。实在是由形形色色的社会共同体以社会的方式建构起来的。后现代主义放弃启蒙运动关于进步的信念,不再坚持乐观主义,相反,却表现出苦恼的悲观主义。启蒙运动“人类征服自然”的模式必须让位给与地球合作的态度。  相似文献   

2.
官僚制与现代化的发展相辅相成,西方官僚制在促进现代化发展的同时带来了诸多弊病,产生了严重的现代性危机,因而受到后现代理论的猛烈批判.后现代理论主要从官僚制的效率、技术专家治国、官僚制主体及其公共性、官僚制权威及官僚制治理风险等五个方面进行了解构.从另一个意义上说,后现代理论的这种批判或解构为官僚制的完善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理论视野,对于我国现阶段的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也不无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3.
现代知识性质的解构与后现代课程知识的抉择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谢登斌 《学术论坛》2003,(2):148-152
基于对现代知识性质的诠释 ,分析了后现代思想家对现代知识性质的解构过程 ,阐发了后现代知识的性质 ,探讨了后现代教育对课程知识的抉择。知识的性质是一定时代知识观的映照 ,是各种不同的知识共同遵守的规则。  相似文献   

4.
受后现代主义思潮解构思想的影响,后现代女权主义站在更高的角度上批判了以前的三大女权主义流派;批判已有的社会主体、历史、真理等理性的产物,指出女性地位的人为性和可争取性。同时,存在着争取女性平等地位的艰巨性。  相似文献   

5.
论人的虚拟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甄武 《东岳论丛》2007,(5):141-145
人性是人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并与动物相互区别开来的那些属性。人性是具体的,是一个不断面向未来生成开放的体系。数字化革命催生出虚拟实践,致使人的虚拟性得以充分彰显,成为人性中最耀眼的部分。虚拟性是指人所普遍具有的在超越现实的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特性,它从超越现实性的角度表现人的本质。人是虚拟性和现实性相统一的存在物。虚拟性和现实性构成了人性的两极,缺少哪一极,都不是完整的人。从两极的角度看人性,不仅开启了人们对人性问题研究的新视阈,而且丰富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人学的内涵。  相似文献   

6.
陈晖 《兰州学刊》2004,3(5):62-65
后现代法哲学的主体观是在解构现代法哲学的主体观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首先向理性的权威性发难,理性并不是人的本质,所谓理性的主体也是被理性所创造出来的.法律主体根本不可能认识法律客体,法律的本质、单一的正义、公平的观念根本不存在.应敞开主体、客体二元模式,将法律置于一定的历史情景中,才能有所沟通.法律人格人的形象不是抽象的理性人、经验人、平均人,而是具体的感性的人.  相似文献   

7.
吴凯 《江苏社会科学》2008,81(1):152-158
本文试图挑战传统的面子研究,指出它们具有本质主义和整体性的错误倾向。我们反对把面子作为中国社会结构的一个解释变量,认为它只是被社会建构的一种意识和行为,具有片段性和多元性特征。我们认为权力等级是造成中国人面子意识和行为的根本原因,而文化为之提供了传播的环境,语言又是其传播的渠道。  相似文献   

8.
后现代女权主义解构主体性使主体性陷落,不利于女性的自我认同和群体认同;后现代女权主义解构主体性否认男性的主体性,不利于两性关系的和谐;后现代女权主义解构主体性将女性受压迫的根源追溯为语言的构建是去本质化。参政女性主体性重建的路径则是坚持学习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来武装头脑,加强对自身女性身份的认同,用实际行动赋予女性气质新的内涵,使其积极融入他人和社会,增强政治使命感,进而推进女性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后现代法学认为,理性的法律主体与由本质确定的主体权利都不存在。那么,"主——客"对立意义上的读者主体与普适性的"读者权利"同样不存在。"读者"主体存在"你——我"相关模式中,"读者权利"存在于局部的、多元的情景之中。这一思维有助于我们正确对待、解决在"读者权利"问题上出现的各种冲突。  相似文献   

10.
浅析二战后发展主义文化的后现代解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胜 《学术论坛》2007,30(12):167-169
发展主义以西方理性为中心,坚持西方中心主义,主张文化的同一性.新发展主义以后现代主义为基础,强调差别,提倡文化的多样性.新发展主义从后现代的视角,促成发展主义文化的后现代转向,以完成文化的去殖民化,使第三世界人民真正获得解放.由于新发展主义本身的缺陷,这种文化的后现代解构亦有很大不足.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的发展 ,装饰画与绘画走向分离。在工业革命到来后 ,装饰的“纯欣赏”性受到质疑 ,但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绘画是被肯定的 ,这就会使装饰与纯绘画趋于综合。现代绘画在某些方面抹平了与装饰画的界线 ,为现代绘画艺术与装饰艺术拓宽了“平面空间”的探索道路 ,具体表现在空间形式解构、语言符号的纯化 ,超时空观结构、物质元素材料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虚拟性货币是现代社会普遍使用的货币,经济学的研究不能再以实体性货币的特性要求或匡正虚拟性货币的运行。虚拟性货币的发行量只能取决于流通的商品世界的价格总额,现代经济学的研究还必须从理论上理清价格与价值的关系。到底是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还是价值围绕价格上下波动,抑或是既有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又有价值围绕价格上下波动。这是考虑虚拟性货币的发行过大还是不过大,必须自觉准确认识清楚的重要理论问题。现代的电子化货币属于现代虚拟性货币的新的表现形式。电子计算机的微型化和网络化为现代的电子化货币的产生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人类进入了高消费时代为现代的电子化货币的使用创造了广阔的市场条件。  相似文献   

13.
虚拟性实践的存在形态虽然是虚拟的,但其价值功能却是真实的。虚拟性实践极大地扩展了人类实践的广度和深度,在更高层次上体现了人作为“符号动物”的类本质特性,带来了人类思维能力的飞跃,推动了精神生产的发展,以新的交往方式丰富了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14.
经典小说积淀着丰厚的文学艺术内涵,是中外经典文学中一份宝贵的遗产。其中的长篇小说宏大而浩繁,中篇小说丰赡而富丽,短篇小说简约而集中,微型小说凝练而精巧。经典小说所具有的展示可能世界的虚拟性就是作家通过合理的、符合逻辑推理的创造,不仅在于显示其与真实生活的界限性以及说明其因果的必然性,而且按照情节设置、人物塑造、环境描绘等,来展示一个又一个并不存在的然而又是可能的世界。欣赏者务必注意经典小说与经典诗歌、经典散文、经典戏剧等美学特征的区别,以期成为欣赏经典小说这一独特艺术样式的行家里手。  相似文献   

15.
阿布拉姆斯关于解构批评方面所撰系列论文时问跨度十余年,重点探讨了解构批评理论及其在美国的具体实践,与后结构主义、新历史主义、女权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等一干后现代理论也多有关涉,既坚韧地批判以德里达为代表的批评家们形形色色的解构批评策略,又注重以浪漫主义文学文本为重点、以人文关怀为导向的文本阐释策略.阿布拉姆斯关于解构的论述,为我们提供了思考解构的另一学术径路,对于中国批评家之透析解构与人文精神的罅隙,不乏反思性的当下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与鲁迅一样,沈从文的小说写作中也有一组"故事新编",<猎人故事>是其中之一.沈从文在这篇小说中通过对故事的讲述与倾听,以及对倾听规则的设置,自觉不自觉之间揭示了后来解构主义哲学和文论所论及的语言的特性,演示并敞亮了语言本身的隐晦与杂乱,颠覆了人与语言之间的固有关系,也从中显示了一个小说艺术家对语言特有的敏感.  相似文献   

17.
伊沙诗歌风趣幽默,闪动着解构思维的灵光,在捕捉生活之真的平庸、琐细、肮脏、丑陋中咀嚼出淡淡的诗意,呈现出别具一格的意味特质。伊沙诗歌以审丑与渎神的方式站在审美的对立面展示人生、人性,对形而上神话幻象进行拆解,在清除文化、体制、神话等外在因素对个体造成的重重压抑和遮蔽之后,将人的真实生存状态呈露出来,显示出俗世人生独立自在的存在方式。  相似文献   

18.
网络媒体对文学经典观念的解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媒体话语平权的表意机制在本质上是"去经典化"的.数字化拟像、复制与拼贴技术造成的艺术独创观念的淡化,"字思维"向"词思维"转变对创作经典的思维范式的消解,电子文本用"展示价值"对艺术经典"膜拜价值"的置换,以及网络作品"易碎性"使得经典写作与评判失去存在的空间等,是网络媒体解构文学经典观念的基本缘由.  相似文献   

19.
我国需要逐步建立起一种健康的关系文化,既让关系成为社会和谐、人们友好相处的润滑剂,又坚决抵制庸俗关系侵入它不该进入的地方[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在西方哲学史上实现了伟大的革命变革。马克思的哲学变革解构了西方传统道德哲学及其思维方式,使它从玄思走向科学,从静态、封闭走向动态、开放,从一元走向多元。道德准则不再是价值悬设,伦理学也不再是哲学的最后归宿,而是随着社会生活的改变不断向前发展的动态的道德观念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