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称呼用语在人们言语交际中占有很重要地位,不同民族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所使用的称呼用语也不尽相同。在教学实践中和与俄罗斯人交往中,常常发现一些同学不知道如何向陌生的俄国人打招呼或称呼对方,不知道如何向对方提出问题或请求。现就俄语言语中对陌生人的称呼用语作以简单介绍:   一、Привлечение внимания招呼语 (引起对方注意的用语 )在与不熟悉的人交际中,因不知道该怎样称呼对方,又要向对方提出问题或者请求,所以为了引起对方的注意,常常使用下列招呼语:   1.Простите !Извините …  相似文献   

2.
称呼语是言语交际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称呼语的选择充分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权势与同等等社会关系。称呼语的改变可以体现说话双方感情、亲疏关系、短暂态度等方面的变化。在跨文化言语交际中,若不了解对方文化中的称呼语使用习惯,就会造成称呼语的语用失误。文章讨论了称呼语与权势及同等关系、称呼语变异形式在社会交往中的角色关系、暂时态度等信息的传递以及在跨文化交际中称呼语的语用失误现象。  相似文献   

3.
称呼语是言语交际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称呼语的选择充分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权势与同等等社会关系。称呼语的改变可以体现说话双方感情、亲疏关系、短暂态度等方面的变化。在跨文化言语交际中,若不了解对方文化中的称呼语使用习惯,就会造成称呼语的语用失误。文章讨论了称呼语与权势及同等关系、称呼语变异形式在社会交往中的角色关系、暂时态度等信息的传递以及在跨文化交际中称呼语的语用失误现象。  相似文献   

4.
每一个历史时期官场流行的称呼模式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这一时期的政治生态,然而近年来学术界对国内公务员群体的称呼模式关注较少。研究通过问卷和访谈的方法,从称呼语的使用频率、受欢迎程度、称呼语选用的影响因素等方面调查了北京地区36家党政机关单位工作人员的称呼现状,发现其四大称呼特征:职衔类称呼语大肆盛行,拟亲属称呼语举足轻重,同志类称呼语风光不再,“老板、老大、总管”几个庸俗通称并未泛滥。称呼语的规范应该成为语言规划的重要内容,文章提倡上下级之间践行民主平等的称谓观,减少职衔类称呼语的非对称使用,鼓励相互使用平等型姓名类称呼语。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社交称呼语中,"老板"这一称呼语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人们价值观念的更新呈现出泛化的趋势。本文针对"老板"称呼语泛化现象,探讨当今社会"老板"称呼语泛化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6.
跨文化交际中称呼语的使用与语用失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称呼语作为语言的组成部分有其丰富的文化内涵。能否正确使用称呼语直接关系到日常交往的成败,关系到能否得当地建立和处理人际关系。在跨文化交际中称呼语的正确使用尤其显得重要。本文从交谈双方的社会关系分析了影响称呼语选择的主要因素,指出权势关系或同等关系是各种语言中决定称呼语选择的普遍因素;对比了英汉两种语言称呼语体系的异同;分析了亚文化和跨文化交际情况下由于称呼语误用而导致的语用失误现象。指出在外语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注意母语与目的语之间称呼语体系的差异,培养社会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7.
现代汉语中的称谓语和称呼语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称谓语和称呼语应该重新界定,两者存在着一种交叉关系。称谓语可以分为亲属称谓语和社会称谓语两大类,两者既存在着共性,也存在着差异。称呼语可以分为亲属称呼语、社会称呼语及姓名称呼语三大类。称谓语同称呼语的差异体现在:(1)称谓语是一种相对处于贮存状态的静态的词汇现象,具有一定的系统性、稳定性;而称呼语则是一种处于使用状态的动态的词汇现象,具有一定的非系统性、灵活性。(2)称谓语在一定的区域内具有社会性、全民性,全体成员都会按照社会的约定自觉使用;而称呼语则更多地带上了使用者的个人色彩,往往具有特殊性、个性化。(3)称谓语在本质上具有书面语性,而称呼语在本质上具有口语性。称谓语和称呼语均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区域性。  相似文献   

8.
称呼语是语言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能否正确得体地使用称呼语直接关系到日常交往的成败, 关系到能否得当地建立和处理人际关系.如何选择得体的称呼语,是说话者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语用得体的角度探讨了称呼语的使用,阐述了影响称呼语得体使用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对当前高校官位称呼语的流行性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高校官位称呼语接受和使用的自愿度有限,认同的反应性不好."老师"或"教授"等称呼语才是真正通用或流行的高校称呼语.  相似文献   

10.
中英称呼语的分类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选择恰当的称呼语是说话者社会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中英称呼语的分类比较,讨论了两种语言中称呼语运用差异,指出能否正确使用称呼语是汉英跨文化交际成败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称呼语的使用受制于诸多因素,包括人际关系。称呼者与被称呼者和/或第三方的社会关系往往影响称呼语的选用。本文结合《红楼梦》会话,讨论与人际关系密切相关的身份、地位等客观因素和态度、动机等主观因素对称呼语使用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2.
近10多年来,称呼语作为文学话语中的特殊语言现象,其丰富的社会意义、文化意义以及语用意义等得到了较深入的研究,但态度意义缺乏系统考察。在语言评价理论框架下,结合戏剧话语中称呼语的特点,系统考察称呼语的态度意义,发现称呼语隐含各种情感意义和判断意义。通过对阿米里·巴拉卡戏剧《荷兰人》中人物之间的称呼语的态度意义进行系统分析,发现称呼语的态度意义有助于建构复杂动态的人物身份。  相似文献   

13.
言语交际中,对同一对象的称呼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场合、参与者之间的关系、话题、心理等因素转换。语码转换是指在同一对话中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变体。从广义上讲,称呼语的转换属于语码转换的一种。以《红楼梦》为语料,选取其中称呼语语码转换的例子,立足语域理论的语场、语旨及语式探析称呼语这一语码转换的现象,以期在日常言语交际中灵活运用称呼语,获得良好的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14.
人名称呼语是一个人与其他人区别的符号,当代汉语人名称呼语反映了我国当代一些重大社会历史事件,承载着我国的传统文化信息,今天人名称呼语中大量的重名现象也导致了一些社会问题。因此,当代汉语人名称呼语具有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在言语交际中,称呼语是重要的交际手段。称呼语受社会规约的限定,但在实际交际语境中,称呼的使用是复杂多变的,往往要受到交际场所、交际者的身份地位、心理背景等语境因素的制约,称呼语的转换常常通过对V形式和T形式的逆向使用实现。称呼语的转换具有调节人际关系距离、表达情感等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6.
称呼语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其翻译研究一直备受广大学者的关注,尤其在译介中,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关于称呼语的翻译一直没有相同的准则.本文选取霍克斯的《红楼梦》译本,从语用等值视角了探寻红楼梦中不同情境下不同人物的称呼语翻译,描述了语用原则下的称呼语翻译现象,阐释了语用等值在称呼语翻译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干扰是俄语学习及进一步提高俄语水平的重要制约因素。俄语学习者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学习方法和态度会对学习俄语产生消极影响。干扰产生的原因主要有语间干扰、语内干扰和文化干扰,学习者要区别对待,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干扰。  相似文献   

18.
国内外学者对俄语语言空缺现象的研究较少涉及语言教学问题.俄语语用空缺主要包括称谓语空缺、问候语空缺、寒暄语空缺、致谢语空缺、道歉语空缺和告别语空缺.把“空缺”概念引入俄语教学中来,旨在使学生更加全面有效地掌握俄语、汉语应用中存在的文化差异因素,以期优化俄语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实际言语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9.
通过将英汉的亲属称谓系统进行比较,并借助于关联理论,语用对等原则,本文探讨了翻译该类词语的适用方法:具体化;省略;替代;间接称呼;变通直泽。亲属称谓语语际翻译最终应达到语用对等的目的,从而实现交际价值。  相似文献   

20.
言语交际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姓名,具有一定身份,并且和对方结成一定的关系,姓名称呼、身份称呼、关系称呼是人际称呼的主要类型,但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任意使用这三种称呼中的任何一种。一个人在什么情况下能使用某种称呼语,不能使用某种称呼语,受到一定社会因素的制约,也和使用者本人有关。本文主要分析曹禺《雷雨》称呼语的特点并简述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