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邵阳方言的特殊双宾语句式S V O直 O间和动词V的特点及O直和O间的音节复杂程度有关。双宾句S V O直 O间可以从共时和历时的分布情况来考察。在邵阳方言中,S V O直 O间双宾句的使用与动词的类别及双宾语O直和O间的性质及音节的复杂程度有关,这是语言的内部因素对句式使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S +V +R +O”句式中 ,由于述语中心动词V价的不同、宾语的不同 ,补语R语义指向的不同 ,主语S、述语V、补语R、宾语O构成一个复杂的语义网络。弄清楚其中的语义网络 ,就可以着手建立“S +V +R +O”双核谓词格框架了。建立双核谓词格框架 ,可以促进对句子的理解 ,促进现代汉语格系统的建立  相似文献   

3.
认知语言学中的“原型范畴”理论认为,现代汉语的告使类双宾句内部存在着“典型性”的差异,最不典型的双宾句和兼语句之间存在着纠缠不清的地方。当双宾句的谓语动词V1后面充当间接宾语的名词性成分和充当直接宾语的小句中谓语动词V2之间没有主谓关系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直接判定其为双宾句。反之,如果具有主谓关系的时候,在间接宾语01和V2之间就存在空语类,这时候根据空语类“e”的语义所指判定其是否为双宾句:当空语类“e”和间接宾语同指的时候,就看做其为兼语句式,当空语类“e”和间接宾语异指的时候,就可以看做是双宾句。  相似文献   

4.
形成双宾结构的必要条件有两个,一是正确的句法形式,即V+N_1+N_2;二是合理的语义关系,即“三目谓词+与格的项+受事格的项”。语义关系是深层的、内在的、隐性的,既作用于句法关系,又能在句法平面上有所表现。  相似文献   

5.
“V1 V2 O”向“V C O”的演变,可以运用语义特征分析法来进行分析说明。句法结构中某个成分的语义特征的变化一定在功能上有表现,反过来,功能特征发生变化,必定伴随语义特征的变化。“V1 V2 O”演变为“V C O”,关键是第二个动词的功能发生了变化,这可以通过对其语义特征变化的分析加以解释和证明。上古汉语有一类“结果自足动词”(“综合性动词”之一种),这类动词具有[ 自主]、[ 可控]、[ 终结]、[ 外向]语义特征,在上古汉语里,它们在句法结构中必须与其受事成分同现,受事成分或位于其后作宾语,或位于其前作主语。只有当这类动词位于“V1 V2 O”结构的V2 位置时,“V1 V2 O”才有可能演变为“V C O”。这是因为到中古,这类动词在一定的句法环境中带宾语的能力减弱并逐渐消失,同时他们的[ 自主]、[ 可控]、[ 外向]语义特征也减弱并逐渐消失。  相似文献   

6.
“NP1+对+NP2+?”结构(NP代表名词,?表示未知成分)中,NP2在名词的选择上会受到NP1的限制。当NP1和NP2的生命等 级度一样,或者NP1的等级高于NP2时,句式才成立。及物性理论能解释“NP1+对+NP2+?”结构中NP 位置构成的原因。句中 NP2是参与者,语义指向不会指向参与者。介词“对”是参与者的标记符号。“NP1+对+NP2+?”中的NP遵循着生命等级度规律。  相似文献   

7.
双宾结构的类型学研究是横向的宏观研究,对双宾结构语义地图核心部分即“给”字双宾结构的研究属于纵向的微观研究,在研究双宾原型构式时,单纯地认定“给”或“give”在原型双宾构式中表达的仅仅是物体从主体到邻体之间的转移似乎有些片面,因为这一概括仅仅是考虑到了物权转移的物理具象空间。文章讨论的就是“给”字双宾句的抽象用法以及英汉语在相应方面的差异和具体语法的若干延伸细节。   相似文献   

8.
“S+V+R+O”句式中R的语义指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S +V +R +O”句式中 ,充当补语R的词根据语义指向的不同可以分为两大类六小类 ;同时 ,该句式中的歧义现象 ,大多因R不同的语义指向而引发。尽管该句式中R的语义指向非常复杂 ,但是制约语义指向的因素更加复杂。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标记理论详细分析描写了重动句的句法结构,定义了“无标记”重动句和“有标记”重动句两大类。“无标记”重动句即“V1O+V2P”结构式,有标记重动句包括“V1OV2得P”式,“V1OV2到P”式,“V1OV2了P”式,“V1OV2了个P”式、“零补语V1OV2得”式等。  相似文献   

10.
人们常说"自行车修理部"、"鱼塘守护人员",即运用"O+V+N"的结构;而不说"修理自行车部"、"守护鱼塘人员",即不运用"V+O+N"的结构,这看似有违SVO语言的句法组织规则。倘若要用V+O的形式,也需加上"的",成为"V+O+的+N"的结构,转换成具体的表达式,即修理自行车的店,守护鱼塘的人员。这是为什么?本文拟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借助于象似性,特别是关系象似性中距离象似性原则的有关内容给以阐释。语符距离象似于概念距离,概念关系越近,使用表达它们的词语也就靠得越近。在"V+O+的+N"的结构中,加上"的"字,成为一个名词短语,"V+O+的"作为整体对N的具体含义进行限定,所以不存在语符间距离远近的比较。而"O+V+N"实际上构成了复合名词,之所以将O置于V前,是因为在概念上V和N的距离更近,V可以对N的含义进行更为具体的限定,而O则不能,它只能对V的或V+N的含义进行具体地限定。因为,当我们说鱼塘守护人员时,我们的所指其实是一批守护人员,而不是鱼塘人员,即应首先将这些人员定义为守护人员,其次才能将范围进一步缩小至鱼塘守护人员。简而言之,描述职责的V较之描述职责范围的O与N的概念距离更近一些,因此,在距离相似性的作用下其在表达式层面也靠N更近一些。  相似文献   

11.
“夫妻双双把家还”一类把字句非常特殊,我们概括为“s+A+把+O+V单”式把字句。文章从构成特征、语体分布、存在条件等方面对此进行了分析,认为该句式表达的语法意义是说话人强调施事主体以特定方式或在一定的行为背景下对关注的目标或重要客体实施了特定的行为。  相似文献   

12.
“V+N+的+O”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V+N+的+O结构有甲、乙、丙三种格式,其句法来源是V+(N+的+O)、N+(V+O)和(V+O)+N.甲式为V+O的自然扩展式,N是领属定语;乙式和丙式为N强制性地裂割V+O并插入其中而造成的离散式,N是准定语.为了满足语用需要,N从主语位移至定语位,N+(V+O)变换成乙式; N从宾语位移入定语位,丙式成为被抑制格式(V+O)+N的一种自由的补偿形式.对同一语义结构的不同句法形式进行选择,是语用平面的核心内容;同义句式维持着语义平面动核与题元关系的大同,体现着语用平面不同交际需求的小异.  相似文献   

13.
"索吻+O"源于"向+O+索吻"。重新分析和概念隐喻使其结构定型。这类结构主要用于新闻标题,语用特征鲜明。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现代汉语“动 出 宾 来”中的动词的特点存在着一些使人误解、笼统的说法。我们考察后发现:一方面,此格式中动词音节的多少对动词的选择有很强的制约性,另一方面,此格式中动词的语义特点也对动词的选择有很强的制约性。  相似文献   

15.
中古译经“V (O) 来 时量短语”格式中的时间方位词“来”,在使用过程中逐步语法化为助词,之后被动态助词“了”替代。至迟在元代,现代汉语“V 了 时量短语”格式最终形成;相应地现代汉语“V 了 时量短语 O”格式也在元代正式形成。  相似文献   

16.
现代汉语标题语言有许多与通常行文不同的特点,标题中动词与宾语的特殊搭配便是其中一个重要特点。标题中动宾特殊搭配的类型主要有13种:不及物动词带宾语、四字格动词性短语带宾语……标题语体的性质和特点是标题中动宾特殊搭配的语用动因。对于标题中的这种缩略鲒构(块语),对于搭配的特异性、灵活性、变通性和自由度,绝大多数受众均持相当宽容甚至欢迎的态度。  相似文献   

17.
"CV+O1)+O2"(动宾组合+宾语)结构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使用日渐增多的一种语法现象,近些年来,研究者们对"(V+O1)+O2"结构展开了积极的探讨,得出了很多颇有价值的见解。本文试图对1999年以前及以后的对"(V+O1)+O2"结构的研究进行总结,以期对此结构进行多角度、多侧面的考察和分析。  相似文献   

18.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V+却(+O)”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却“作结果补语的用法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已经出现一批用例,这为动态助词“却“在唐代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在“V+却(+O)“格式由连动结构(或并列结构)向述补结构演变的过程中,受事宾语始终可以出现在这些结构的后面,不存在“V+却“不能携带宾语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